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4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提取物治疗辐射致血虚证小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基础。[方法]γ射线全身照射小鼠制成血虚证模型,观察四物汤对其外周血和造血祖细胞集落的影响,基因芯片检测有效单体芍药苷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四物汤、正丁醇提取物、水溶提取物对血虚证小鼠外周的白细胞的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四物汤和芍药苷增强血虚证小鼠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芍药苷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造血因子(G-CSF,GM-CSF,PDGF-α)等,抑制造血抑制因子(M-CIP)的分泌。[结论]四物汤补血的物质基础可能是芍药苷,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分泌G-CSF,GM-CSF,PDGF-α等造血因子可能是四物汤补血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鼠背部30%体表面积皮肤三度烫伤后3、6、12、24、48h,心肌cAMP含量分别减少17.1%、24.7%、38.1%、34.2%、25.6%(P<0.05或0.01);心肌腺苷酸环化酶(AC)基础活性分别降低32.7%、42.3%、57.7%、46.2%、40.4%(P<0.05或0.01);心肌磷酸二酯酶活性无明显变化;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密度明显降低(下调),但亲和力无明显变化。相关分析表明,cAMP含量的减少与AC活性降低呈显著正相关。实验还发现,烫伤后3、6h,心肌膜AC基础活性及异丙肾上腺素(Iso)刺激活性均明显降低,而氟化钠(NaF)和法司可林(forskolin,FSK),刺激活性无明显变化,提示此时AC活性降低主要由β-AR下调所致。烫伤后12、24、48h.AC基础活性和Iso刺激活性降低更为明显,NaF刺激活性也显著降低,但FSK刺激活性仍无变化,提示此时AC活性的降低与β-AR下调和G-蛋白偶联AC催化亚基的功能障碍有关。上述β-AR-AC系统功能的减低是体表烫伤后心功能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物汤及其两味药组方治疗血虚证小鼠的补血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Coγ射线全身照射制成实验性小鼠血虚证模型,测定外周血象、CD34^ 细胞、细胞周期、NFS60细胞增殖以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四物汤在各指标上都优于其两味药组方;(2)两味药组方中,当归相关组对CFU—E,CFU—Mix,CFU—GM的促进作用较好,且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而地黄相关组对CFU—E有增殖作用;白芍相关组能明显促进NFS60细胞的增殖;川芎相关组增加CD34抗原表达,并促进细胞由G0/1期向S期转化,其作用和所含的川芎嗪有关。[结论]四物汤全方优于两味药组方,各组方的作用靶点和作用强度各有异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十八反中半夏、贝母、栝楼、白蔹、白及配伍乌头对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 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测定大鼠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与细胞色素b5含量。[结果]配伍组与其相应单药组比较可显著降低P450酶及b5含量(P<0.001或P<0.05)。[结论]药物配伍后导致P450酶变化 ,对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PCPA失眠大鼠模型的制作及其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CPA失眠鼠模型是目前公认的,并广泛用于5-HT及其与其他递质之间关系研究的经典动物模型。现从PCPA对失眠鼠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影响,旨在了解PCPA导致大鼠失眠证的机制,为镇静催眠药物的评价提供理论基础。实验采用6~7周龄雄性健康SD大鼠,对氯苯丙氨酸PCPA(300mg/kg,ip)连续给药2  相似文献   
6.
四物汤对血虚证患者血清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考察四物汤对血虚证患者血清蛋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四物汤治疗血虚证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正常、血虚证患者和四物汤用药患者的血清,用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四物汤对血虚证患者血清中有影响的蛋白质。结果: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血虚证患者血清与正常相比有15个蛋白质的水平发生改变,其中有11个上调和4个下调,四物汤可使这些改变的蛋白质水平有所恢复。胶内酶切提取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其中血虚证患者血清与正常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有结合珠蛋白,聚集素,补体C4B,GTP结合蛋白2,与正常相比降低的蛋白质有转甲状腺素蛋白,血红蛋白β。血虚证患者服用四物汤后可降低结合珠蛋白,聚集素,补体C4B,GTP结合蛋白2,升高转甲状腺素蛋白,血红蛋白β。结论:四物汤可以通过增强免疫,减轻基因损伤,增加血红蛋白等途径治疗血虚证。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影响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考察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蛋白的影响,在分子水平上探讨复方丹参片活血化瘀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正常、冠心病患者和复方丹参片用药病人组的血浆,用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测定复方丹参片对冠心病患者血浆中有影响的蛋白质。结果: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有3个蛋白质下调和6个蛋白质上调,复方丹参片可使这些改变的蛋白质水平有所恢复。胶内酶切提取蛋白进行质谱鉴定,其中冠心病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升高的蛋白质有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粒酶,冠心病病人血浆与正常相比降低的蛋白质有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SP)。冠心病病人服用复方丹参片后可降低免疫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粒酶。结论:复方丹参片可以降低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和粒酶,其可能通过抑制单核细胞黏附、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减轻炎症而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8.
十八反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现代药性理论研究争议最多的问题。近年来 ,有关中药十八反的实验研究报道较多 ,如中药十八反中部分禁忌中药的毒理实验研究、中药十八反相关的药理研究、中药十八反对小鼠肝药酶的影响等。其研究思路及方法不同 ,实验结果也不相同 ,至今仍无定论。本文就近年对中药十八反实验研究方法进行综述 ,为十八反实验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 毒理研究  在毒性研究方面中药十八反报道较多 ,急性毒性实验是其中之一。有实验用小鼠一次给药连续观察三天 ,计算半数致死量 (LD50 ) ,结果表明芫花、海藻…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番泻叶法、乙酸法和番泻叶加乙酸法分别制作三种大鼠中医脾虚泄泻证模型,比较所受损伤对消化及免疫系统功能等的影响,以期从中选择出与中医临床脾虚泄泻证较为吻合的动物模型来评价相关的治疗药物。方法:实验于2005-08在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药理毒理研究室完成。健康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和番泻叶加乙酸组,每组12只。番泻叶组灌服20%番泻叶浸剂4g/(kg·d),连续7dR乙酸组在实验第5天起禁食不禁水32h,由肛门(深入8cm)注入8%的乙酸0.5mL,捏紧大鼠肛门,倒提20s。番泻叶加乙酸组同番泻叶组灌服番泻叶浸剂7dR并在实验第5天注入8%的乙酸,余同乙酸组。对照组灌服、注入均为生理盐水,操作同番泻叶加乙酸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症状,测定稀便率、体质量、脾脏指数、胸腺指数、血清D-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等指标。结果:实验大鼠4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三种大鼠脾虚泄泻证模型均出现腹泻、体质量下降、畏寒、倦怠等类似临床脾虚泄泻证一般症状的表现。②各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对照组大鼠造模后体质量与造模前比较有显著增长;三个模型组造模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对照组(202.99±13.15)g,番泻叶组(143.84±5.66)g,乙酸组(157.07±11.83)g,番泻叶加乙酸组(127.64±14.32)g,P<0.01]。③各组大鼠胸腺质量、胸腺指数、脾质量、脾脏指数变化:各模型组胸腺质量和胸腺指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脾质量和脾脏指数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只有番泻叶加乙酸组两者差异都有显著性[胸腺指数:对照组(0.0021±0.0005)、番泻叶组(0.0010±0.0002)、乙酸组(0.0013±0.0006)和番泻叶加乙酸组(0.0006±0.0003);脾脏指数:番泻叶加乙酸组(0.0013±0.0007),P<0.01]。④各组大鼠肠道病理:肉眼观察和病理切片均可见三种脾虚泄泻证模型大鼠肠道损伤,其中番泻叶加乙酸组最明显。⑤各组大鼠血清指标:各模型组血清D-木糖含量、淀粉酶活性、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均比对照组低[对照组、番泻叶组、乙酸组、番泻叶加乙酸组D-木糖含量分别为(0.4078±0.0632),(0.1993±0.0608),(0.2232±0.0338),(0.1947±0.0454)mmol/L;淀粉酶活性分别为(21.48±3.65),(16.74±3.06),(18.63±2.42),(14.00±1.47)μkat/L;琥珀酸脱氢酶比活性分别为(466.93±90.18),(221.38±42.51),(290.56±67.18),(215.54±69.51)μkat/L,P<0.01或P<0.05]。结论:与对照组比较,番泻叶加乙酸组所有指标变化最明显,并与临床上脾虚泄泻证的证候及客观指标变化吻合,可用这种复合造模模型来评价相关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细胞SH-SY5Y,不同浓度的藜芦定碱作用8 h后,提取细胞总RNA,纯化mRNA后逆转录制备目标序列,与含有29000种人cD-NA的表达谱芯片HOA 5.1杂交,以AXON4000B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上的荧光信号,获得的荧光信号的强度应用Rosetta ResolverSystem软件进行差异表达谱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SH-SY5Y细胞受藜芦定碱50,200,800μmol.L-1作用后,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71,182,77条,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有45,81,45条,下调基因分别为26,101,32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物质与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及细胞信号传导相关基因。结论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藜芦定碱对SH-SY5Y细胞毒性相关基因,寻找藜芦定碱毒性作用的靶基因,可能为藜芦定碱对神经毒性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