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23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 series of Ag–K/MnO2 nanorods with various molar ratios of K/Ag were synthesized by a conventional wetness incipient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as-prepared catalysts were used for the catalytic oxidation of HCHO. The Ag–K/MnO2 nanorods with an optimal K/Ag molar ratio of 0.9 demonstrated excellent HCHO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00% at a low temperature of 60 °C. The structures of the samples were investigated by BET, TEM, SEM, XRD, H2-TPR, O2-TPD and XP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0.9K/MnO2-r exhibited more facile reducibility and greatly abundant surface active oxygen species, endowing it with the best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studied catalysts. This work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low-cost and highly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the removal of HCHO.

Ag–K/MnO2 nanorods with appropriate K/Ag ratio demonstrated excellen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complete oxidation of formaldehyde.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评价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重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结果 纳入14项RCTs,共1 0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RR=1.23,95% CI=(1.15,1.32),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RR=1.52,95% CI=(1.14,2.02),P=0.004];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NIHSS=-2.70,95% CI=(-3.80,-1.59),P<0.000 01;MDNDS=-3.87,95% CI=(-4.64,-3.09),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NIHSS=-1.87,95% CI=(-3.27,-0.47),P=0.009];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14.60,95% CI=(6.17,23.02),P=0.000 7]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36.11,95% CI=(27.04,45.18),P<0.000 01];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0.29,2.58),P=0.79]。GRADE系统评价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证据等级为低或极低,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 消栓肠溶胶囊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证据等级较低,故需要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作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四子散热熨对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 将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四子散热熨,每次20 min, 3次/周,连续干预4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盆底肌肉功能、盆底组织形态和尿失禁总体情况,干预1个月后随访时评估患者尿失禁总体情况和尿失禁疗效。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盆底表面肌电值前静息阶段、快速收缩阶段和后静息阶段康复效果和肛提肌裂孔面积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与随访时,观察组尿失禁总体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后观察组尿失禁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四子散热熨能促进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改善尿失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用于治疗食管癌合并Ⅳ级吞咽困难的效果。方法对10例食管癌合并Ⅳ级吞咽困难患者采用介入导管技术开通食管闭塞段,沿导丝送入新型一体化携~(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使粒子段跨越食管闭塞段,行近距离放射治疗;统计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术前与术后3天剂量学参数等指标;术后2个月根据Karnofsky评分、Neuhaus吞咽困难分级评价治疗效果,共随访半年观察疗效。结果 10例均顺利置入携~(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70%,无严重并发症。术前与术后90%肿瘤靶区(GTV)剂量(D_(90%))、GTV最小边缘剂量(mPD)、GTV接受200%及100%处方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_(200%)、V_(100%))、适形指数(CI)及靶区外体积指数(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个月Karnofsky评分、Neuhaus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肿瘤局部控制率70%。随访半年,再发食管梗阻1例,死亡2例,7例未复发。结论一体化可携带~(125)I粒子双链鼻饲营养管可同时实现胃肠营养和近距离放疗,用于治疗食管癌合并Ⅳ级吞咽困难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白念珠菌生物膜对卡泊芬净的敏感性。方法建立白念珠菌生物膜模型,采用标准化念珠菌生物膜抗真菌药物敏感实验法测定白念珠菌生物膜对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的敏感性。结果30株白念珠菌生物膜中,6株对两性霉素B敏感(SMIC80≤1μg/ml),24株对两性霉素B耐药(SMIC80〉1μg/ml);28株对卡泊芬净敏感(SMIC80〈16μg/ml),2株对卡泊芬净耐药(SMIC80≥16μg/ml)。经统计学分析,就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而言,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B之间有统计学意义(χ^2=32.86,P〈0.05)。结论白念珠菌生物膜对两性霉素B耐药明显,而对卡泊芬净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潜艇舱室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组成及主要成分的浓度,为研究潜艇空气控制系统和修订“潜艇舱室空气组分容许浓度”提供依据。方法:在潜艇取样,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作为定性分析的主要手段。用GC及多种专用分析方法在现场作定量分析。结果:定性鉴别出潜艇舱室空气中376种组分,包括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有机物、无机成分等几类;定量测定了舱室中71种组分的浓度;以定量测定结果为主要依据,结合各组分的毒性大小、来源广泛性等因素,提出了舱室中应重点监控的组分及其顺序。结论:潜艇舱室空气污染组成很复杂,某些组分(CO2、CO、HCl、H2SO4、O3等)的浓度有时超过容许标准,需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20例小儿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后心功能变化。方法 全部病儿均施行单个瓣膜置换,同时修补并存的心脏畸形。采用自对照蝗研究方法,分析订前,术后一周的EDD(左室舒张术直径)、SV(每搏输出量),EF(射血分数),FS(短轴缩短率)及CTR(X线胸片测得心胸比值)等指标,结果 全组病例术后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结论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方法、选择合适的瓣膜及术后正确的抗凝治疗是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