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6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检测指标评估急性心肌梗死后劳动能力(运动贮量)的意义。方法:34例AMI后病人,住院期间进行了多种临床检测,出院前24~48小时进行心电图踏车运动试验,部分病人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最后作统计学逐步回归分析,找出与病人运动量相关的指标。结果:病人发病年龄,静息脉压与休息、运动峰值心率差(心率差)的乘积对运动贮量有负向影响(r分别为-0.5081,-0.7135);病人出院前的一般状况,心率差与运动贮量有正向影响(r分别为0.4973,0.6325);在研究的20项因素中,经逐步回归分析,有4项在a=0.05的水准上选入回归模型,所得到的方程为:y=418.67—7.88x1 119.39x6 7.85x10-1.07x12.结论:AMI病人住院时的上述4项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其出院时的劳动能力状况。  相似文献   
2.
易损斑块的早期识别对于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现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靶向分子荧光成像、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造影、磁共振、血管内超声(包括虚拟组织学成像)、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及血管内窥镜等,而血清学检查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指标提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的治疗主要是他汀类药物治疗,强化降脂治疗可以起到逆转斑块的作用,而其它稳定易损斑块的治疗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P3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人格测定,并采用德国BP公司生产的128导脑诱发电位仪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实验采用经典Oddball研究范式。结果 (1)在Pz点,P3波幅与内外倾人格维度呈负相关;与神经质人格维度及精神质人格维度呈正相关。P3潜伏期与内外倾人格维度及精神质人格维度呈负相关;与神经质人格维度呈正相关。其中,Pz点P3波幅与神经质人格维度的相关系数显著。(2)在Cz点,P3波幅与内外倾人格维度呈负相关;与神经质人格维度及精神质人格维度呈正相关。P3潜伏期与内外倾人格维度、神经质人格维度及精神质人格维度均呈负相关。(3)在Fz点,P3波幅与内外倾人格维度及精神质人格维度呈正相关,与神经质人格维度呈负相关。P3潜伏期与内外倾人格维度及精神质人格维度呈负相关,与神经质人格维度呈正相关。结论健康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P3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杓形、非杓形高血压患者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相关肽(CGRP)与高血压昼夜变化的相关性及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使用动态血压检查仪将117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杓形(B组)和非杓形(C组),同时在昼夜规定的范围内采血,使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CGRP.设对照组为A组.结果 ET值B组、C组昼间值,C组夜间值均高于A组,且有明显差异(P<0.05;P<0.01;P<0.01).CGRP值B、C两组昼夜值均低于A组,但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杓性高血压患者昼间,非杓形高血压昼夜间均有缩血管物质ET水平的升高,即ET分泌增加和/或活性增强;舒血管物质CGRP昼夜分泌减少和/或活性减弱.由此反映了这两种血浆活性物质调节失衡在高血压的发病中是有一定作用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逆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显著提高了血管的开通率[1],通常,当逆向导丝成功通过闭塞病变到达前向指引导管内后,交换300 cm或者330 cm的RG3导丝通过至前向指引导管外完成体外化,然后前向送入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超声造影剂声诺维对猪心室内径及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16头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耳静脉持续缓慢注射1 ml声诺维,20 min后重复;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测量基础状态、注射声诺维后左右心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短轴缩短率,及注射声诺维后左右室内径变化的最大值以及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恢复到基线值的时间.结果 两组基础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初次注射声诺维后,右室舒张末内径(RVEDD)由基线(25.88±1.38)mm增加至最大值(33.26±0.99)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基线(38.10±1.39)mm减小至最小值(26.25±0.65)mm;而右室短轴缩短率(RVFS)由基线(26.90±1.92)%升高至最大值(33.92±2.53)%,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由基线(36.24±1.93)%下降至最小值(29.13±3.00)%,与基础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10.15±0.59)min达变化最大值,(9.00±0.56)min恢复到基线值.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后参数无变化.重复注射声诺维后,再次出现右室扩张[RVEDD最大值(29.98±1.23)mm]、左室受压[LVEDD最大值(31.91±1.64)mm],RVFS最高为(31.09±1.90)%,LVFS最低为(32.17±2.31)%,变化幅度均小于第1次(P<0.05),而达变化最大值的时间[(8.73±0.55)min]及恢复到基础值的时间[(6.89 ±0.43)min]均短于第1次(P<0.05).结论 静脉注射声诺维导致一过性右室扩张,收缩功能增强,左室受压和收缩功能下降.重复使用后,左右室所受的影响小于第1次.  相似文献   
7.
间充质干细胞广泛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胎盘、脂肪及牙髓等组织。由于其具有高度自我增殖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血管新成,并通过旁分泌途径改善心功能,为心肌梗死的治疗研究提供新选择,现就其在心肌梗死治疗中的现状及进展做全面概述。  相似文献   
8.
扩张微导管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扩张微导管(channel dilator)在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5例冠状动脉CTO患者入选。其中4例右冠状动脉病变,1例左前降支病变;开口处病变2例,3例患者闭塞处有分支存在。5例患者均采用逆向导丝技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4例患者扩张微导管顺利通过间隔支,1例顺利通过回旋支至右冠状动脉侧支;其中2例通过圈套器套扎逆向导丝的方法完成介入治疗,2例逆向导丝通过扩张微导管送至前向指引导管内,1例扩张微导管未能送至闭塞血管近段,未能开通闭塞血管。5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出现并发症及死亡。结论扩张微导管用于冠状动脉CTO病变逆向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在非选择性患者中的发病率及其危险因素,以及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的肾安全性。方法共入选532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的患者,测定患者术前1周内任一天及术后48h的肾功能。以术后48h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较术前升高25%或升高44.2μmol/L(0.5mg/dL)为CIN的诊断标准,分析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CI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532例患者中29例发生CIN,发病率为5.5%;(2)术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45mL/min的患者CIN发病率显著高于eGFR≥45mL/min的患者(17.5%比4.5%,P=0.002);(3)532例患者中,427例使用低渗对比剂,105例使用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低渗对比剂组术前平均eGFR显著高于等渗对比剂组(81.4±27.6mL/min比62.5±22.8mL/min,P=0.000),两者CIN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比4.8%,P=0.797);(4)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使用利尿剂、术前eGFR〈45mL/min、对比剂用量≥500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CIN在非选择性患者中的发病率为5.5%。在术前eGFR〈45mL/min的患者中CIN的发病率显著升高。等渗对比剂碘克沙醇对肾的安全性可能略优于低渗对比剂。术前使用利尿剂、术前eGFR〈45mL/min、对比剂用量≥500mL是C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用放免法观察30例病人手术前、后血浆加压素(AVP)浓度的变化。结果显示手术15min后AVP为18.42±17.71pg/ml,比麻醉前(6.84±6.13pg/ml)显著增高(P<0.01)。这组病人手术15min后的血浆β-内啡肽免疫活性物质(ir—β—EP)含量为623.64±468.22pg/ml。与麻醉前比较亦明显升高(P<0.01)。讨论认为麻醉与手术均为应激因子。在麻醉与手术的应激下,将通过血浆β-内啡肽的升高而刺激AVP释放。AVP增高可以导致血压增高、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这将对手术过程造成一定的危害,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