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左室负荷改变及缺血对犬左室舒张早期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速度在负荷改变及缺血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犬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左室对照状态、负荷改变及缺血状态下二尖瓣瓣尖及瓣下1cm及2cm三个取样点的E波流速,各点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顶峰的时间(R-E)变化,同时用心导管法测量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分析各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与T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二尖瓣血流速度在左室内的衰减为非线性,与静息状态相比速度衰减幅度由25%增加到39%,二尖瓣血流时间指标R-E受负荷影响小,受缺血的影响显著与静息状态相比缺血状态下,R-E  相似文献   
2.
一种检测存活心肌的新方法——彩色室壁动态分析技术季晓平①张运葛志明邢艳秋王勇张薇张梅朱式娟郑昭伦二维超声心动图由于能够实时描述心内膜移动和收缩期室壁增厚率,而广泛地应用于估测节段性室壁运动,但其存在易受操作者经验、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及操作者主观因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慢性心肌冬眠动物模型.方法随机选择健康杂种犬22只,使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缩窄50%,继续喂养1个月以上,行第二次手术,暴露犬左心室和左前降支狭窄处,进行①多巴酚丁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②潘生丁负荷试验;③心肌声学造影;④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⑤病理学检查.结果共10只犬完成了所有实验步骤,存活时间25~55d,平均(45.2±9.59)d.①结扎后与结扎前冠脉内径比为0.44~0.54,平均0.48±0.04;②10只犬均出现并保持了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③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所有犬均出现室壁运动改善及"双相反应";④潘生丁负荷试验表明冠脉血流储备明显降低;⑤运动异常节段声学造影后的灰阶强度较正常节段明显减低;⑥术后TTC染色及光镜和电镜证实3只犬出现小灶性透壁性心肌坏死,1只犬出现小灶性心内膜下心肌坏死,余6只犬均无心肌坏死发现.结论在动物实验中,建立慢性(>1 mo)心肌冬眠的动物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3DE)对30例冠心病患者(A组)及7例非冠心病患者(B组)的左室容量和射血分数等心功能指标进行了分析,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及心导管左室造影(LVA)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①在B组患者中,2DE及3DE所测左室容量及射血分数均与左室造影结果高度相关(P<0.01);在A组患者中,2DE所测各项指标的相关性明显下降,而3DE仍与左室造影相应测值呈高度相关(P<0.01);②在B组患者中,2DE及3DE与左室造影所测EF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患者中,2DE所测EF高于左室造影结果(P<0.05),而3DE所测EF与左室造影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③A组患者的ESV显著高于B组,而EF则小于B组(P<0.05)。表明冠心病的存在使2DE左室功能测量的准确性显著下降,而对3DE左室功能测量的准确性则无明显影响;同时,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患者的ESV明显增加而EF则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5.
彩色室壁动态技术检测心内膜位移幅度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为了检验彩色室壁动态技术(CK)识别、跟踪和显示的室壁运动幅度的准确性,在25例患者中同时进行了经胸左室二维超声心动图和CK技术的检查,应用两种技术于心失四腔观分别测量了左室心内膜位移面积(△A)和左室CK彩带面积(Ac),结果显示:△A和Ac呈高度相关(r=0.92,P<0.001),根据二维超声和CK两种技术所计算的局部室壁运动积分亦呈高度相关(r=0.97,p<0.001)。表明CK技术是一种实时和定量分析室壁运动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取健康、♂、SPF级Wistar大鼠40只,体质量260~290 g。随机分成4组(各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IPost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组(PCr组)、磷酸肌酸后适应+缺血后适应组(PCr+IPost组),均给予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处理。再灌注2 h后用比色法测量各组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缺血心肌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Akt)、Bcl-2蛋白表达;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IPost、PCr组血清CK、LDH、MPO、TNF-α及心肌梗死面积明显低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PCr组各项指标进一步降低;而IPost、PCr组心肌组织P-Akt、Bcl-2蛋白水平明显高于I/R组,PCr+IPost组较IPost、PCr组蛋白水平进一步升高。结论磷酸肌酸后适应联合缺血后适应可以明显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共同激活PI-3K/Akt/Bcl-2信号通路及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徐静  邢艳秋 《山东医药》2006,46(35):40-40
Gramiak和Shan于1968年首次尝试将“微气泡”注入主动脉以增强血池显像,由此开始了超声造影的新时代。近年来.我们采用两种心肌声学造影技术对犬急性心肌梗死(AMI)面积进行评价.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室容量和收缩功能的可靠性。方法:在61例患者中进行经胸二维和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采用双平面Simpson法和自制的三维超声心动图软件系统测量右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心搏量(SV)及射血分数(RVEF),并与单平面右室造影所测结果对比。结果: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与右室造影所测EDV、ESV、SV及RVEF均呈中度相关,r值分别为0.84、0.83、0.84、0.70,二者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右室造影测值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93、0.94、0.93、0.93,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多平面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为定量分析右室容量和收缩功能提供了相对无创和高度可靠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心肌肥厚对冠脉循环影响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肥厚患者冠脉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特点。方法: 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 技术探测30 例心肌肥厚患者的冠状窦血流动力学改变, 并与10 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受检者均可记录到满意的冠状窦血流频谱 (100% )。心肌肥厚组收缩压、左室重量指数 (LVM I)、冠状窦收缩期血流流速积分 (VTI-S)、净前向血流流速积分 (VTInet) 和前向血流 (CSF) 及其直径明显高于正常组 (P 均< 0.05), 余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差异; 与正常组相比, 心肌肥厚患者有症状组收缩压、舒张压、LVM I、VTInet 及冠状窦直径明显增加 (P< 0.05~0.001); 无症状组LVM I、收缩压、舒张期血流峰值 (D)、VTI-S、舒张期血流流速积分 (VTI-D)、VTInet、CSF 亦明显增加 (P< 0.05~0.001); 但有症状组D、VTI-D、CSF 低于无症状组 (P 均< 0.05)。结论: 心肌肥厚患者冠状窦前向血流增加, 但有症状组冠状窦前向血流低于无症状组, TEE 探测冠状窦血流以评价心肌肥厚患者冠脉循环的改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左室舒张早期血流时空衰减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E波速度时间延迟指标(R-E)在负荷改变及缺血状态下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心导管法测量10条犬左室松弛时间常数(T),应用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对照状态、负荷改变状态以及缺血状态二尖瓣瓣尖瓣下1cm及2cm三个取样点的E波流速,各点心电图R波顶峰至E波顶峰的时间(R-E)的变化,分别脉冲多普勒指标的变化规律并了解与T值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各种状态下二尖瓣血流E波流速在左室内的衰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