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Cotterill于1887年首次提出■僵硬(hallux rigidus, HR)的概念[1],其本质是第一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临床特征性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和进行性骨赘形成[2]。据统计,50岁以上的人群中第一跖趾关节炎的发生率约为2.5%[3]。第一跖趾关节本身有着复杂的解剖结构,其关节的球窝结构和周围关节囊、筋膜、韧带等共同构成了关节的动态稳定,并在整个步态周期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每一步中约承载着体重的120%[3]。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依据Danis-Weber分型对各型骨折进行讨论总结。结果保守治疗对于A型腓骨撕脱骨折并非理想治疗方式,手术方式需要根据骨折块位置、大小决定;对于单纯B型骨折,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都能取得较为不错的结果;当C型骨折位置较高、不影响踝关节稳定时可进行保守治疗,而当位置较低影响踝关节稳定时,需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踝关节骨折中腓骨骨折,首先应明确骨折是否为稳定骨折,无论是否手术治疗,目的都在于恢复踝关节下胫腓联合关系及踝关节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加长螺旋刀片股骨抗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及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 2009年通过加长PFNA治疗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16例随访患者的资料.致伤原因均为高能量损伤,其中交通伤11例,高处坠落伤5例.股骨颈骨折按照Garden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3例.股骨干骨折包括上段6例,中段9例,下段1例.Winquist分型:Ⅰ型2例,Ⅱ型4例,Ⅲ型6例,Ⅳ型4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Gustilo - Anderson Ⅰ型.术后末次随访时通过Harris髋部评分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随访时间1~4年,平均2.4年.股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2个月(3~6个月),股骨干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1个月(3~8个月).4例股骨颈骨折延迟诊断,2例股骨干骨折出现延迟愈合,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患肢增长3 cm,伴膝关节活动痛4个月余.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7例,良6例,中3例,优良率为82%.结论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相对较少,股骨颈骨折的漏诊率较高,对于高能量损伤患者应提高警惕.加长PFNA符合生物学固定的特点,手术时间短且固定可靠,对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改进的侧前方手术径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 方法 2003年4月至2006年9月利用胸腰段的解剖关系,改进成"L"形肌间隙经椎间孔入路行骨折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应用16例(改进径路组),并将11例经传统胸腹膜外入路(传统径路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总出血量、疗效等方面的差异,并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 27例患者于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获得6~26个月(平均13个月)随访.改进径路组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的出血量平均为(80.0±56.5)mL,总出血量平均为(450.0±273.1)mL,手术时间平均为(119.0±35.5)min;传统径路组从皮肤切口到完全显露椎体的出血量平均为(350.0±145.5)mL,总出血量平均为(900.1±421.3)mL,手术时间平均为(193.2±48.3)min,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Cobb角改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神经功能恢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截瘫加重、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火现象,无假关节肜成和内固定失败. 结论改进的"L"形肌间隙经椎间孔径路行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侧前方减压入路简捷,出血少.既能充分减压,又能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还可避免加重脊髓损伤、胸腹膜损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踝关节牵开成形术治疗中重度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并评估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46例van DijkⅡ期和Ⅲ期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42-71岁,平均(54.82±6.28)岁,采用Ilizarov外固定架牵开踝关节间隙(AJSD)≥5 mm,术后2周负重,牵开10~14周拆除外固定架。通过踝关节骨关节炎评量表(AOS)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对术后距骨倾斜角及踝关节间隙进行评估分析,计算风险比率来评估相关的潜在失败因素。[结果]所有患者随访24~68个月,平均(42.76±10.21)个月。末次随访AOS和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例(60.87%)末次随访时AJSD与术前相比显著增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距骨倾斜角和踝关节活动度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21.74%)治疗失败,治疗失败与距骨倾斜角增大(≥5°,RR=5.921,95%CI:1.802~19.479,P=0.003)和肥胖(RR=3.582,95%CI:1.302~9.891,P=0.010)有显著相关性。[结论]牵开成形术治疗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早中期疗效肯定。然而,该术式的失败率仍然较高,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和距骨倾斜角较大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例新鲜成人尸手标本经肱动脉灌注天然乳胶-红色球磨染料混合液,观察第二掌背动脉皮肤返支动脉的起点、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支。结果在本组标本中,皮肤返支血管出现率100%。在第二掌背动脉与食指伸肌腱交叉连接远侧(0.5±0.2)cm处穿出,距掌指关节近侧(1.2±0.5)cm处进入皮肤,可见(1.7±0.7)支细小皮肤返支血管分支,在背侧浅静脉的深面向近侧纵向扇行分布行走,这些细小的血管网之间有很多的吻合,皮肤返支血管外径(0.3±0.1)mm,主要皮肤返支血管长度为(6.5±0.8)cm。结论皮肤返支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恒定,皮肤返支血管可增加第二掌背动脉皮瓣血管蒂的长度,为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克服了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从指背取皮需植皮留下瘢痕的缺点。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制作新鲜踝关节骨-韧带标本,通过K—ScanTM人体关节压敏片技术,分析踝关节在步态周期中不同角度的胫距关节(TFJ)面接触面积(CE)、压力分布情况、接触压强(CS)和峰值压强(PS);以及PMF后,不同复位程度(台阶复位与间隙复位)对TTJ关节面的接触情况的影响。为临床上合理治疗PMF提供理论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单侧钢板(外侧解剖锁定板)和双侧钢板(外侧解剖锁定板结合内侧重建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33例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侧钢板组(20例)和双侧钢板组(1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评价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均获平均24个月(14~36个月)随访.两组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膝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膝内外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侧钢板固定相比,双侧钢板固定股骨远端干骺端粉碎性骨折遵循生物力学固定原理,固定更稳定,固定强度更高,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手术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评价成人高弓内翻足畸形的中、短期手术疗效。方法对13例(19足)获完整随访的高弓内翻足手术矫形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男7例,女6例;年龄16~48岁,平均31.4岁。临床评估包括疼痛缓解程度、足部力线及整体功能,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影像学评估采用足前后位及负重侧位X线片评估手术前后Meary角、Hibb角、跟骨倾斜角及距跟角的变化,评价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及其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138±58)min。随访时间2~11年,平均4.5年。除1例行三关节融合的跟骰关节融合不良外,其余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4个月。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平均为(76.7±13.7)分(57~100分),68.4豫的患者疼痛明显缓解。末次随访时Meary角平均减少15.4°,Hibb角平均减少23.3°,跟骨倾斜角平均减少8.6°,距跟角平均增加2.4°,总优良率为68.4%。结论高弓内翻足为复合畸形,根据骨性畸形和软组织平衡情况,采取个体化骨与软组织联合手术进行矫治,可以获得较满意的畸形矫正和功能恢复。如果截骨手术可以矫正畸形,尽量避免进行关节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Evans手术矫正平足畸形对跟骰关节压力的影响以及该术式的足外侧柱最佳撑开宽度,为临床提供借鉴与参考。 方法 6例正常成人新鲜足标本,根据不同工况分为正常对照组、平足模型组、Evans手术外侧柱延长的LCL*4 mm、LCL*6 mm、LCL*8 mm、LCL*10 mm及LCL*12 mm组。实验标本逐级加载至350 N,利用K-ScanTM骨关节接触面测量系统的K-Scan6900#压敏片分别测量7组跟骰关节压力变化。 结果 在350 N垂直载荷下跟骰关节的峰值压强分别为(kg/cm2):对照组(9.21± 1.60)、平足组(24.90±2.45)、LCL*4 mm组(21.68±2.21)、LCL*6 mm组(15.95±2.59)、LCL*8 mm组(11.04± 1.15)、LCL*10 mm组(15.20±2.35)、LCL*12 mm组(21.55±2.03)。平足组跟骰关节峰值压强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Evans术后的所有组跟骰关节峰值压强较平足组有明显降低(P<0.05);LCL*8 mm组与正常对照组跟骰关节峰值压强接近(P=0.143);LCL*8mm组跟骰关节峰值压强较其他外侧柱延长组小(P<0.05)。 结论  Evans手术治疗获得性平足,其术后对跟骰关节压力在一定范围内较平足术前有所减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撑开长度在8 mm时跟骰关节压力最小,且最接近正常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