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踝关节后方隐匿性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的鉴别诊断方法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对2008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7例踝关节后方隐匿性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的症状均消失,跟踪随访半年到五年,其中,15例患者完全康复,2例患者留下了轻微的后遗症,痊愈率为88.2%。结论:对于踝关节后方隐匿性小片骨软骨撕脱骨折患者,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早期确诊。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细心细致地检查患者,可减少该病的漏诊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张力带内固定用于髌骨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把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60例划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的治疗方法;研究组=30例,给予改良式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方法),并对最终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 跟踪随访10个月到18个月后,对照组和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3.3%和96.7%.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张力带内固定在髌骨骨折治疗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4.
黄悦  翟志远  郑金龙  薛刘军 《浙江医学》2022,44(5):543-547,551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嗅觉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是帕金森病除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临床表现之外的另一组显著特征.其中嗅觉障碍可能是帕金森病最早出现和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嗅觉检测可为帕金森病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本文从帕金森病嗅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帕金森病(PD)患者发生抑郁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临床学院收治的PD患者146例为PD组,同期于该院体检的健康者160例为对照组。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评分将PD组患者分为PD不伴抑郁组(n=77)、PD轻度抑郁组(n=51)、PD中重度抑郁组(n=18)。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D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PD组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SII高于对照组(P<0.05)。PD不伴抑郁组、PD轻度抑郁组、PD中重度抑郁组3组间的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病程、SII、H-Y分期、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SII和UPDRSⅢ评分是PD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SII及UPDRSⅢ评分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SII诊断PD患者发生抑郁的AUC为0....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和X线诊断,比较和分析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104例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别为采用CT和X线进行检查,并对两种方法检出率和临床分期的检出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CT检出股骨头坏死的概率为94.2%(98/104)明显高于X线81.7%(85/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CT检出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概率分别为28.8%(30/104)、20.2%(21/104)明显高于X线19.2%(20/104)、14.4%(15/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T和X线在Ⅲ、Ⅳ、Ⅴ期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上比较(P>0.05)。结论临床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CT诊断,其能够有效地提高诊断检出率,进而为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D(vitaminD,VitD)、尿酸(uric acid,UA)、总胆固醇(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红细胞压积(hematokrit,HCT)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不同运动亚型及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2年9月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PD患者8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查体的35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根据国际运动障碍协会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评分中的震颤部分和非震颤部分评分平均值之比将PD患者分为震颤为主(tremor dominant,TD)组、姿势步态障碍(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fficult,PIGD)组和混合(indeterminate,IT)组,比较不同运动亚型患者和对照组的血清VitD、HCT、UA、TC及TG水平,分析上述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疾病亚型的危险因素。结果 TD组、PIGD组、IT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性别、病程、HCT、UA、TC和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年龄、H-Y分期、VitD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的等效剂量(levodopa equivalent doses,LED)具有微小的显著性(P=0.051)。组间两两比较可知,对照组的年龄显著低于PIGD组(P=0.0172)和IT组(P=0.0035);TD组的H-Y分期显著低于PIGD组(P=0.0024);TD组的LED显著低于PIGD组(P=0.0471);对照组的VitD水平显著高于PIGD组(P=0.0002)和IT组(P=0.0125)。VitD水平与总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41,P=0.028);年龄的增加是发生PIGD和IT型PD的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1.09,95%CI:1.03~1.16]和(RR=1.12,95%CI:1.05~1.19),VitD水平的降低是发生PIGD型(RR=0.85,95%CI:0.78~0.93)和IT型(RR=0.89,95%CI:0.82~0.97)PD的危险因素和。结论 血清VitD可能参与不同亚型PD的发病机制,血清VitD水平降低可能是特定亚型PD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