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调查2017年上海市医院中医诊疗相关感染风险,为改进中医诊疗相关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出建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于2017年12月10日-12月31日对上海市96所二级以上医院中医医疗技术开展情况及其感染预防控制措施(针灸、拔罐、刮痧、推拿开展情况、类型及相关用具消毒与处置措施)进行调查。结果 96所医院有91.21%开展针灸诊疗,使用针灸类型最多的为毫针(26.12%),82.35%的医院针具均不复用,7.06%的医院在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消毒灭菌;85.71%的医院开展了拔罐诊疗,使用拔罐类型最多的为普通拔罐(53.85%),对于罐具的消毒,65.63%的医院采用浸泡,17.71%的医院采用自动清洗机,16.67%的医院采用擦拭;医院等级及门诊量与针、罐具处置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48%的医院开展刮痧诊疗,采用最多的刮痧器具材质为牛角(61.11%),对于刮痧器具的消毒,58.82%选择浸泡,41.18%选择擦拭。结论上海市医院中医诊疗过程中存在多个感染风险环节,二、三级医院都存在针、罐具处置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医院的中医诊疗器械消毒措施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目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多重耐药菌防控的有效性、生物膜的有效清除、水源性传播病原体的鉴定与防控、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持续有效性等都对医院感染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的病毒, 也可以传递赋予宿主菌生物学性状的遗传物质。噬菌体在降低多重耐药菌和清除生物膜中所展示出的特异性和有效性, 使其具有成为医院感染防控新方法的潜力。本综述总结噬菌体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相关研究, 包括在对抗多重耐药菌、清除生物膜方面的优势, 以及在医院感染病例识别、环境清洁消毒、水源性传播防控和医院综合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我国不同城市临床医师对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为今后制定针对性医院感染控制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7年6-7月选取全国排名前100的三级综合性医院的临床医师529名,并对CRE认知得分和临床实践倾向进行调查。结果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临床医师对CRE认知的得分为(5.95±1.43)和(5.76±1.40)分高于二线城市(5.22±1.50)分(P0.05)。明确有CRE感染时,不同城市临床医师倾向联合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选择包含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不同城市临床医师倾向联合使用替加环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不同城市临床医师倾向认为抗菌药物是CRE感染或定植的最主要相关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3);不同城市临床医师对患者进行CRE常规筛查的倾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8)。结论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临床医师对CRE的认知得分高于二线城市,但临床操作实践倾向无差异,今后应加强培训提高其知识水平,并促进临床实践的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水龙头污染情况及污染范围,为水龙头周围的合理布局及降低水源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三级综合医院ICU两处水龙头出水口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棉拭子取样,以出水口为中心,每20~30 cm取一个样本,使用ATP检测技术、常规微生物检测以及二代测序技术(NGS)三种方式对标本进行检测,分析水龙头及其周围污染情况及飞溅范围。结果在常规清洁的情况下,水龙头及其周围70 cm范围内污染严重。ATP检测合格率为60.0%,常规微生物检测合格率为73.3%。两个水龙头出水口棉拭子ATP检测结果分别为2 526、687 RLU/件,微生物检测显示菌落数均105 CFU/cm2。在距离出水口70 cm的区域采样检测,菌落数仍然超标。NGS检测显示,从水龙头出水口到周围环境,均发现覆盖度较高的奥斯陆莫拉菌,与出水口细菌分布一致。结论水龙头是病区内重要的污染源,应重视水龙头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1 m范围内,不应放置清洁物品以及与患者相关的物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检测在医院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比较其mNGS及培养结果。 结果:在入选的5例患者中,mNGS结果:分别检出炭疽芽孢杆菌1例,霍乱弧菌1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1例,三日疟原虫1例,恶性疟原虫1例。5例患者均在临床培养阴性的情况下借助mNGS提早确诊传染性疾病并进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调整,随访30日内,未出现院内传播的新发病例。 结论:mNGS在医院传染病的早期识别与诊断中有重要作用,对于医院感染防控早期干预起到良好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不同条件下,一种自主移动直射式高强度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对环境物体表面多重耐药菌消毒效果。方法 制备0.5×106 CFU/mL的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CRKP)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染菌载玻片,消毒机器人在不同时间、距离、角度、遮挡及移动状态下对染菌载体进行照射消毒。消毒后使用无菌棉签刮洗染菌载玻片并涂抹至血平板,35℃培养48 h后进行细菌计数,计算不同状态下的杀灭率和杀灭对数值。结果 静置状态下,距离1 m处,照射5、10 min时,CRKP和MRSA的杀灭率均为100%,杀灭对数值均≥3;距离1 m处,在保鲜膜遮挡和无遮挡条件下,照射5、10 min的CRKP和MRSA杀灭率均为100%,杀灭对数值均≥3,消毒效果达标。移动状态下,对CRKP和MRSA各角度照射时杀灭率均为100%,杀灭对数值均≥3,消毒效果达标。结论 高强度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可在短时间内对多重耐药菌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且某些穿透率较高的材质仍维持较佳的消毒结果。  相似文献   
7.
炭疽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本文报道1例33岁男性,自述虫咬伤后出现右前臂皮疹,自行挑破后出现发红、水泡伴少量脓液,微生物检验阴性,同步送检血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提示炭疽芽孢杆菌。本文从皮肤炭疽的早期诊断和指导院内感染防控的角度,探讨mNGS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境因素在冠心病患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福州市某医院收集冠心病病例和健康对照,进行问卷调查、健康体检和实验室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lncRNA(NR_027032、NR_047116和NR_104181)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叉生分析等分析环境因素和lncRNA在冠心病患病中的联合及交互作用。结果病例组外周血白细胞中NR_027032、NR_047116和NR_104181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R_027032、NR_047116和NR_104181低表达可增加冠心病患病风险。叉生分析结果显示,超重与NR_047116低表达同时存在时冠心病患病风险是非超重且无NR_047116低表达的19.053倍(95%CI 5.159~70.361)。超重与NR_047116低表达基于相加模型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U=1.999,P=0.046),各评价指标:S=0.598,AP=10.070,RERI=0.629。结论冠心病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NR_047116低表达与超重的联合作用及相加交互作用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报道1例以左足底局部感染起病的血行播散性结核病例的临床、影像及诊治过程。血行播散性结核发病率低,仅占结核病的1%~2%,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性,诊断非常困难。本例通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外周血检测到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为早期诊断结核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病原依据。后续骨髓活检、淋巴结活检病理提示肉芽肿,痰、左足脓液、淋巴结组织均培养到结核分枝杆菌,最终明确诊断为血行播散性结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不同种类口罩防血液穿透性能的差异,研究口罩形状对血液穿透的影响,评估口罩的防血液穿透性能。 方法 选择三种类型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折叠式)、KN95口罩(拱形)、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面),对口罩表面拒水层进行测试,通过高速摄影分析血液喷射与流动的形态轨迹,计算不同条件(压力、距离、时间)下口罩表面血液面积。 结果 口罩表面均具有疏水性(接触角>130°)。标准条件下(120 mmHg,30 cm),医用防护口罩(折叠式)、KN95口罩(拱形)、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面)血液附着面积分别为1.79、2.53、4.72 cm2;高压条件下(160 mmHg,30 cm),血液附着面积均上升;短距离条件下(120 mmHg,15 cm), 医用防护口罩(折叠式)、KN95口罩(拱形)表面血液面积减少,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平面)血液面积变大;长时间的高压喷射下(60 s,160 mmHg), KN95口罩(拱形)内层出现血液穿透现象。 结论 三种口罩合成血液穿透性能均达到国内外最高等级标准。KN95口罩(拱形)排液能力与阻隔性能表现最优,其次为医用防护口罩(折叠式),但在极限条件下KN95口罩(拱形)因出现血液渗透而失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