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人体成分情况,为动态监测乳腺癌患者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多频分节段生物电阻抗(segmental multi-frequency bioelectrical impedance analysis, SMFBIA)方法分析183例内分泌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人体成分,探讨不同内分泌治疗方案及具体药物对乳腺癌患者人体成分的影响。结果 183例内分泌治疗期乳腺癌患者中45.36%(83/183)为正常体重,50.82%(93/183)为超重或肥胖, 81.42%(149/183)患者PBF处于超标准(>28%),49.73% (91/183)患者腰围处于超标准(>80cm),且内分泌治疗对患者BMI、体脂肪、体脂百分比、内脏脂肪面积、腰围、上臂肌围、ECW/TBW表现明显。结论 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存在营养过剩的现象,不同内分泌治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营养状况具有一定影响,故应定期监测患者人体成分,以便全面客观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有效促进患者健康体重管理,构建获取营养相关信息的支持平台,提高诊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口服营养补充是无肠内营养禁忌证的营养不良或营养风险患者首选的营养治疗。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口服营养补充顺 利实施的关键因素,提高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对于实现营养治疗目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受到来自患 者、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制剂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临床实践情境中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并不理想,亟待进一步规范口服营 养补充的临床管理实践,以提升患者对口服营养补充的依从性,具体内容包括:①营养治疗的最佳团队建设;②口服营养补充治疗 计划实施前的患者评估;③口服营养补充患者的健康教育;④口服营养补充不耐受症状的预防与处理;⑤影响营养素摄入的疾病和 症状的处理;⑥提高患者对制剂接受度的方法;⑦患者的随访与监测。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深入了解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后带管生活的真实感受与内心体验,为制订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2年6-12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7例恶性梗阻性黄疸PTCD带管生活1个月以上的患者,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利用Colaizzi七步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通过分析得出3个主题,分别为积极体验、益处发现(改善黄疸症状、积极自我调适,提高自我管理);消极体验、负性感受(日常生活的限制和压力、睡眠障碍、躯体的负性经历、心理的负性情绪);期望与需求(对支持性照护的多样性需求,渴望社会支持)。 结论 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注重患者身心感受的动态评估,通过有效的、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帮助患者解决PTCD带管生活期间出现的问题,同时加强疾病认知和出院准备服务,完善社会支持,更好实现自我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乳腺癌患者化疗期的膳食摄入状况.方法按照方便抽样法选择2012年6-1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确诊的乳腺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调查其化疗期间的膳食摄入状况.结果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比,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能量、膳食纤维、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摄入量不足,蛋白质摄入量过多(均P<0.05),54.1%的患者为脂肪供能比超标状态(≥30%);化疗后除蛋白质、膳食纤维、部分维生素及矿物质无明显增加外(P>0.05),其余均有所增加,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图相比,乳腺癌患者化疗前膳食结构中存在大豆坚果类、奶及奶制品类、鱼虾类的摄入量不足(均P<0.05),禽肉类及油类摄入量呈超标状态(P<0.05);化疗后除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量降低外(P<0.01),禽肉类摄入量增加不明显,其余均呈上升趋势且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期膳食营养素的摄入量及膳食结构不够合理,有必要对患者进行膳食营养相关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肿瘤专业护士培养与管理方案。[方法]以行动研究为方法,以Benner从"新手到专家"模型为框架,应用专家咨询法(Delphi法),构建基于能力的肿瘤专业护士分层管理方案。[结果]构建的方案包括肿瘤专业护士分层准入标准、核心能力及分层核心能力标准、分层培训计划、考核计划及晋级管理等。并实施方案,证实方案对于提升肿瘤专业护士能力、促进团队建设的作用。[结论]构建基于能力的肿瘤专业护士分层管理方案打破了目前护理人员的"平台式"管理模式,可为其他专业护理人员的分层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的应对方式和心理体验,以期为制定减轻职业暴露后果的有效应对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3年1-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10名遭受职业暴露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其进行访谈,并运用Colaizzi法的程序分析访谈资料,提炼出主题。结果护士遭受职业暴露后,大多数研究对象均积极采取暴露后预防(post-exposure prophylaxis,PEP)措施,会出现意外、恐惧和害怕、后悔和沮丧、痛苦、抱怨及职业倦怠感等负性心理体验。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完善职业暴露上报系统,提高职业暴露后随访检测的依从性,关注职业暴露护士的身心健康,减轻职业暴露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调查恶性梗阻性黄疸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带管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出院指导质量量表对105例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出院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74.81±19.78)分。各维度标准化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预期性支持、适应能力、个人状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居住方式和出院指导质量是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结论 恶性梗阻性黄疸行PTCD带管患者的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为居住方式和出院指导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体力活动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美国指南网、PubMed、Ovid、RANO、Google学术、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体力活动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鉴,对纳入研究使用RevMan5.0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9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共计25 163例乳腺癌患者。Meta分析显示,乳腺癌确诊前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78,95%CI(0.71,0.86),P<0.01],但在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率、全因死亡率及复发率[PHR=0.65,95%CI(0.57,0.74);0.65,95%CI(0.59,0.71);0.76,95%CI(0.66,0.86);均P<0.01]。无论患者BMI高低,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55,95%CI(0.41,0.75),P<0.01]。雌激素受体阳性者确诊后进行体力活动可降低全因死亡率[PHR=0.43,95%CI(0.26,0.71),P<0.01],而阴性者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力活动尤其是确诊后体力活动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生存具有保护作用,且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作用明显,无论BMI高低均受益。  相似文献   
9.
10.
戚倩如  穆红  彭林 《广东医学》2016,(6):853-855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miR-155的表达及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检验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SLE患者90例[ SLE疾病活动指数( SLEDAI)评分≤9为轻度活动组,>9为重度活动组],类风湿关节炎( RA)患者60例,干燥综合征( SS)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反应( qRT-PCR)检测血清中miR-155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及实验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miR-15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1);与SLE患者相比,RA患者和SS患者血清中miR-155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SLE患者血清中miR-155的表达水平重度活动组显著低于轻度活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SLE患者血清中miR-155表达量与SLEDAI呈负相关(r=-0.673,P<0.01),与C3呈正相关(r=0.594,P<0.01)。血清miR-155作为临床检验标志物敏感度为73.3%,特异度为86.7%。结论 miR-155在SLE患者血清中显著低表达,其敏感度和特异度都很高,有望成为新的临床检验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