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6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32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53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312篇
预防医学   56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07篇
  3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4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有效控制质量的方法。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刺五加片中每片总黄酮含量。结果:此法能更准确反映药效指标和产品质量。结论:方法可靠,建议以此法代替甲醇浸出物测定。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疮型口炎106例李华,吴江(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66500)关键词口疮型口炎,中西医结合疗法1一般资料本组男60例,女16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I4岁;50~62岁22例,29~49岁51例,11~28岁30例。病程l~3天54例...  相似文献   
3.
4.
5.
淋巴瘤首先侵犯骨髓、脾脏和心包PET/CT显像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6岁,因全身乏力4个月余,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乏力,并有活动后气喘、心慌,外院检查示血AST87.6U/L、ALT 101.5U/L、乳酸脱氢酶1259U/L,予保肝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2个月前患者全身乏力等症状加重,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外院检查PT,2.7pmol/L、FT4 10.6pmol/L、TSH4.1mU/L,诊断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并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口服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2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闷痛伴发热,纳差,消瘦2~+月,拟诊溃疡病于1989年5月3日入院。既往无肝炎及胆道感染史。体检: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大;腹肌软,剑突下偏右可扪及8×5×3cm肿物,质硬,表面不平,有压痛,活动度差;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直肠指检未及异常。化验室检查:WBC6.79×10~9/L,肝功能正常,HBsAg(-),AFP(-),A/G4.12/2.70;B超示肝左叶有一4.5×4.5cm低回声区,考虑为肝癌;CT:肝门区有一直径约1cm高密度影,左外叶有块状5×  相似文献   
7.
重复癌是指每一个肿瘤组织上必须均为恶性并有各自独特的病理形态,发生在不同部位两者不相连续,并排其为转移的可能的肿瘤。根据间隔实践:6个月内叫同时性重复癌;6个月以上为异时性重复癌。全国发生在上消化道的异时性肿瘤,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治疗的1例异时性上消化道重复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磨损碎屑颗粒所诱发的无菌性松动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表明,假体-骨界面的骨组织细胞吞噬磨屑颗粒后,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方式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而引起假体旁骨改建紊乱,导致假体松动.为了探明不同直径的磨屑颗粒对细胞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3种不同直径(mean sizeφ0.9 μm、φ2.7μm、φ6.9 μm)的钛颗粒,在浓度分别为0.25wt%,0.1wt%,0.05wt%下与兔成骨细胞共孵育4、8、12、24、36、48 h后,检测各组细胞白介素6(IL-6)分泌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3种钛颗粒均能刺激成骨细胞分泌IL-6因子,但其上调作用因不同直径,不同负荷浓度,不同负荷时间而有所不同.随着浓度增加和时间的推移,φ2.7μm和φ6.9 μm钛颗粒对IL-6生成的上调作用持续升高,而φ 0.9 μm钛颗粒的上调作用却呈先升高后快速下降的双相变化过程.结果提示磨屑颗粒能明显刺激细胞释放细胞间介质因子IL-6,而颗粒直径大小不同,上调IL-6的程度有所不同,使得细胞间介质因子影响假体旁骨改建紊乱的机制有所不同,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传递机制若进一步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人工关节材质的优化选择及临床预防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9.
假体磨损碎屑颗粒是引起假体一骨界面无菌性炎症和骨溶解而致全关节置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磨屑颗粒所诱发的骨溶解须有周围骨组织中成骨细胞分泌足够的骨基质以弥补丢失的骨量,而成骨细胞正常的数量和质量有赖于其来源骨髓祖细胞—骨髓问质干细胞的正常增殖分化能力的维持。为了探讨磨屑钛颗粒对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Rat MSCs,rMSCs)产生细胞毒性的可能细胞分子机制,选用健康3月龄SD雄性大鼠,采用Percoll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rMSCs,经体外传代纯化培养后,与不同直径、不同负荷浓度、不同负荷作用时间的钛颗粒悬液共孵育,再采用精准的流室系统对钛颗粒负荷的rMSCs施加一定的流体剪切应力(Fluid shear stress,FSS)后立刻固定细胞,经免疫荧光抗体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图像分析软件定性定量分析rMSCs F—actin表达和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设置相应的未经钛颗粒孵育的rMSCs细胞为对照组细胞。结果显示,切应力作用可上调rMSCs胞内F—actin的表达。亚微(Submieron)直径(0.9μm)的钛颗粒负荷对rMSCs F—actin表达和DNA含量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并伴有凋亡小体出现;直径为2.7μm的钛颗粒负荷产生的抑制作用略为减弱,而较大直径(6.9μm)的抑制效应最弱。相同条件下,钛颗粒负荷对F—actin的抑制效应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0.1wt%浓度对F—actin表达和DNA含量的抑制效应最为明显,亦有凋亡小体的出现;随着浓度的降低,抑制作用亦减弱,以0.01wt%浓度最弱;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F—actin表达和DNA含量逐渐降低,至实验中的32h达到最低值。提示:磨屑颗粒对rMSCs活力的抑制作用是假体无菌性松动的可能分子机制,对其具体细胞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有效防治假体松动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人工关节材料的优化设计,从而为全关节置换术患者真正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0.
在各种运动试验中,如收缩压较休息时下降超过10mmHg,一般认为是严重冠心病的表现,多巴酚丁胺负荷心肝计超声(DSE)已成为替代运动试验的一种常用手段。其间亦可见血压下降的现象出现,其意义尚不完全清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