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38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9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患者胸腺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内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其超微结构变化与MG发病的关系。方法对28例MG患者作胸腺肥大细胞的形态半定量分析和光镜观察,其中16例的胸腺进行电镜检查。结果MG胸腺不仅表现组织学异常,且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尤其是在非增生胸腺内出现大量肥大细胞,而在增生的髓质和生发中心区几乎见不到。电镜观察提示肥大细胞与上皮细胞、T淋巴细胞和毛细血管关系密切,且含多种形态的分泌颗粒。结论肥大细胞对胸腺细胞的分化成熟、胸腺屏障和胸腺功能,以及MG发病均起到一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淋巴瘤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运用透射电镜对淋巴瘤标本进行观察 ,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及光镜、免疫组化标记进行对比研究 ,以探讨电镜技术在淋巴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 72例淋巴瘤标本进行光镜、电镜观察 ,4 9例进行免疫组化标记。 结果 :72例淋巴瘤中有 6 7例电镜肯定了光镜的诊断 ,有 5例电镜检查提供了新的病理形态改变信息。 结论 :通过淋巴瘤超微结构特征的观察 ,为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供更加可靠的形态学依据。电镜技术具有补充光镜、免疫组化的观察及辅助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体外冲击波对兔输尿管形态及组织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冲击波 (SW )对输尿管形态的影响。方法 :将 4 2只成年兔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6只。第 1组为正常对照组 ;第 2~ 6组为液电式SW组 ;第 7组为电磁式SW组。各组接受冲击并在冲击后不同时间取材。全部标本行常规病理检查并予评分。结果 :第 2~ 5组和第 7组 ,肉眼可见焦点周围组织有出血、水肿等改变 ,输尿管直径较冲击前显著增加 (P <0 .0 1 )。光镜下可见平滑肌细胞变性及管腔狭窄 ,病理量化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 (P <0 .0 5 ) ;电镜下则有肌细胞线粒体破坏等改变。第 6组形态改变不明显 ,病理评分和正常组的区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临床剂量的冲击波能导致输尿管多种病理变化。冲击后第 5天 ,输尿管形态已基本恢复正常。由液电式和电磁式冲击波所致的输尿管急性损伤程度无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罕见多脏器恶性肿瘤术后肝黏膜相关淋巴瘤病例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患者于8年和3年前先后发生胃恶性间质瘤、阴囊阴茎皮肤湿疹样癌,有长期化疗史。肿瘤组织学以单核样B细胞为主,并有淋巴滤泡和淋巴上皮病变形成。免疫表型示瘤细胞CD45、CD79α、CD20阳性,CD5、CD10、ALK、TdT阴性,bcl—2、Ki—67少数肿瘤细胞阳性。结论 肝黏膜相关淋巴瘤可以发生于多脏器恶性肿瘤术后,其发病可能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诊断本病时需与肝继发性淋巴瘤及肝的炎性假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患者的扁桃体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IgA肾病(IgA-N)与扁桃体免疫异常的关系。方法: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N31例,以慢性扁桃体炎16例作对照,扁桃体切除术后运用ABC方法对扁桃体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两组扁桃体在IgA、IgG的表达上存在明显的区别,IgA-N患者的扁桃体组织内产生IgA的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结论:IgA-N患者存在着扁桃体免疫异常,切除扁桃可预防抗原入浸,消除扁桃体来源的IgA,减少循环中的IgA免疫复合物形成,进一步使肾小球基底膜区的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primary non-Hodgkin lymphoma, PNH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肺PNHL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8例肺PNHL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7~82岁,中位年龄57岁。28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lymphoma, NHL),其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17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LC)5例,NK/T细胞淋巴瘤2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2例,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各1例。1/3肺PNHL患者无特异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胸痛、呼吸困难和乏力等。影像学检查多数表现为单肺或双肺阴影,孤立或多发结节,并可累及气管或支气管。随访16例,时间3~38个月,3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2例术后辅助化疗),7例行单纯化疗,5例未行任何治疗。13例生存,2例死亡,1例术后2年出现左侧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结论肺PNHL的临床和影像学无特异性改变,以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最常见,其他少见的高度侵袭性淋巴瘤也可发生。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学检测有助于该类型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微小胸腺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2例重症肌无力(MG)胸腺内微小胸腺瘤的临床病理观察,结果提示:微小胸腺瘤平均发病年龄37岁,10%MG患者胸腺内有微小胸腺瘤存在。该肿瘤临床表现为MG的症状体征;病理形态提示该肿瘤可发生于胸腺皮质、髓质及皮髓质交界区。因肿瘤微小,病灶多发,X线和CT检查不能发现,确诊只能依赖病理组织学检查,其病理形态与胸腺瘤相似。本文提出了正确认识微小胸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对MG治疗、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意义,并主张对MG患者无论伴或不伴胸腺瘤,均应采取胸腺切除术,以清除微小胸腺瘤病灶,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性失血性休克(无复苏)后肺组织TLR4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脂多糖(LPS)刺激组、假手术组。复制各组动物模型,在不同时间点取出肺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LR4在肺组织的表达变化。结果在失血性休克和LPS刺激后肺部出现明显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红细胞渗出。在失血性休克1、2及4 h后,肺巨噬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肺间质TLR4表达逐渐增加,6 h开始下降;而LPS刺激后1、2、4及6 h肺TLR4表达逐渐增加。假手术组未见TLR4表达。结论失血性休克后肺TLR4变化可能与急性肺损伤(ALI)的发生有关。失血性休克及LPS刺激后肺组织TLR4变化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同时增加了宿主对随后各种刺激的易感性,过度表达的TLR4可能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脑肿瘤及瘤样病变1000例快速病理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肿瘤及瘤样病变1000例快速病理诊断分析210002南京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印洪林,周晓军,严晓娟,马恒辉关键词肿瘤,神经组织;增生;病理学,临床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0.21由于快速(冰冻或石蜡)病理诊断工作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受取材制片因素限制较...  相似文献   
10.
正常精子体外与活性氧作用后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目的 :观察精子与活性氧 (ROS)作用后超微结构变化。 方法 :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选择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精子作为正常精子模型 ,应用次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ROS ;在有氧环境下ROS与精子模型孵育后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 结果 :正常精子模型与ROS作用后 ,精子膜及顶体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 ,精子线粒体结构出现异常。 结论 :过多的ROS可致精子膜、顶体以及线粒体的超微结构改变 ,损害精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