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健康城市建设,而功能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因此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在城市中开展健康功能社区建设,完善管理、促进功能社区范围的环境空间改善和服务提供,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延伸和拓展从而为功能社区人群提供更完善的健康保障,有助于实现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推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功能改善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针刺组(A)、功能性电刺激组(B)、药物组(C),每组各30例,A组:取主穴百会、哑门、天鼎、廉泉、通里、合谷、太冲针刺法。B组: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贴置于后枕部两侧乳突,选择持续刺激模式治疗。C组:口服药物尼莫地平。结果: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疗效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同时,通督开喑针刺法对脑出血导致的构音障碍与脑梗死和脑栓塞导致的构音障碍不同病种间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开喑针刺法治疗脑卒中构音障碍在改善构音功能方面疗效优于功能性电刺激、药物,是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超高效合相色谱(UPC2)特征图谱,与HPLC特征图谱进行比较,为川芎质量评价提供新的参考。方法采用UPC2-PDA法,以CO2为流动相,异丙醇-甲醇(3∶7)为助溶剂,梯度洗脱,建立川芎药材化学成分特征图谱;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川芎药材品质与产地的关联性。结果建立了不同产区川芎药材特征图谱,以藁本内酯为参照峰,确定了8个共有特征峰,同时指认了5种特征性成分;经主成分分析4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3.097%,聚类分析将20批不同产地药材分为3大类。结论建立的川芎药材UPC2特征图谱的不仅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而且在分析方法上优于HPLC特征图谱,还可以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品质进行快速、有效地评估。  相似文献   
4.
在中医现代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寒热错杂证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尚未见报道。本课题组初次建立了寒热错杂证动物模型及评价指标,并通过附子、黄连”寒热并用”,对该模型反证治疗。以进一步探讨寒性热性药物合用对寒热错杂证侯的影响。现详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声源定位能力是识别言语、获得有意义声信号的重要前提,有利于我们在空间位置上区分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从而提高听觉系统的信噪比。听觉优先效应是声源定位的一种特殊机制,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中,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声学环境中排除干扰、准确定位目标声源。而对于听障患者来说,虽然通过各种辅听设备提高了听力,但是由于其不能在空间位置上很好的定位声源,无法在空间位置上区分目标信号与干扰信号,导致无法获得较高的言语识别率。因此,明确听觉优先效应的机制,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复杂声环境中的声源定位以及改善辅听患者的言语识别率。听觉优先效应机制复杂,本文对其在下丘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个性化中医护理结合铜砭刮痧对乳腺增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7年10月—2018年6月行铜砭刮痧治疗乳腺增生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最终完成治疗观察组39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仅给予铜砭刮痧治疗和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中医护理进行干预;以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干预前后2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个性化中医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观察组在8个维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尤其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3个维度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个性化中医护理结合铜砭刮痧能调适乳腺增生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免疫调节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题释义: 植物血凝素:是一种有丝分裂原,能激活小淋巴细胞转化为淋巴母细胞,继而分裂增殖,释放淋巴因子,并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作为干扰素诱导剂可以刺激机体产生白细胞介素2和干扰素;还可以刺激机体产生非特异性抗体。由于其较难提纯,且成本极高,所以一直以来仅在实验室中作为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试剂。 免疫调节: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主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体现在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维持免疫平衡。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被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与免疫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深入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及其作用途径,是其临床应用的基础。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特性及作用途径。 方法: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荧光染料CFSE标记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直接共培养(二者比例为1∶5,   1∶10,1∶20),或在Transwell非接触体系中间接共培养(二者比例为1∶5),流式细胞术检测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情况,Th1、Th17及Treg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ELISA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γ水平。 结果与结论:①直接接触共培养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植物血凝素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抑制;采用非接触培养体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未受明显抑制;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显著抑制炎性淋巴细胞Th1、Th17亚群的比例,升高抑制性淋巴细胞Treg的比例;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显著性抑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干扰素γ分泌水平;④结果显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接触而对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抑制性调节作用。 ORCID: 0000-0003-4450-086X(刘梦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脓毒症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根据干预时间随机(随机数字法)分组:假手术组、脓毒症1 d组、脓毒症4 d组、脓毒症7 d组。采用荧光素钠检测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脓毒症组的大鼠呼吸急促,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活动量少、进食饮水少,腹胀明显,排稀便。腹腔解剖可见肠系膜黏连,近端肠管扩张,盲肠结扎部位颜色暗红且表面有脓液渗出,整个腹腔可见血性渗出液。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脓毒症组的大鼠体质量下降,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大鼠体质量持续降低,脓毒症7 d组的大鼠体质量最低,且明显低于脓毒症4 d( P < 0.05)、脓毒症1 d( P < 0.05)以及假手术组( P < 0.05)的大鼠。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盲肠结扎穿孔1 d后大鼠脑组织中的荧光素钠的渗漏显著增加( P < 0.05)。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荧光素钠渗漏含量持续增加。脓毒症7 d的大鼠脑组织中的荧光素钠含量最高,并且明显高于脓毒症4 d、脓毒症1 d以及假手术组的大鼠(均 P < 0.05)。和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较,盲肠结扎穿孔1 d后大鼠脑组织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和ZO-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均 P < 0.05)。随着脓毒症的病程发展,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量持续降低。脓毒症7 d的大鼠脑组织中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Occludin、ZO-1的表达量最低,并且明显低于脓毒症4 d、脓毒症1 d以及假手术组的大鼠(均 P < 0.05)。 结论:脓毒症可诱导大鼠的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并且脓毒症持续的时间越久,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股内收肌群弹拨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2例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配至组1(76例,行股内收肌群弹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电脑中频脉冲电疗法)和组2(76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电脑中频脉冲电疗法)。记录患者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观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周、2周、4周NRS、ODI、JOA及BARS评分,计算JOA评分改善率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1)127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个月,随访率84%。(2)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NRS、ODI、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但组1均优于组2(NRS 1.45 vs 4.90;ODI 15.19%vs 45.87%;JOA 21.77 vs 8.89);治疗后1周、2周、4周组1患者三种评分无明显改变,组2患者各个时间点症状均有所缓解,在治疗后4周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NRS 0.98 vs 1.02;ODI 13.27%vs 14.24%;JOA 22.61 vs22.33)。(3)治疗结束后组1有效率明显高于组2(98.44%vs 28.57%),治疗后4周两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95.31%vs 92.06%)。(4)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观症状及日常活动均有明显改善,且组1优于组2,但体征治疗前、后差别不大(P0.05)。(5)组1、组2分别至治疗后2周、4周,患者疼痛范围才有明显减小,但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股内收肌群弹拨法具有治疗时间短、起效快、维持时间长等特点,疗效佳,与其他疗法综合应用,早期即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及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