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导致干眼症泪腺TGF-β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90只健康1月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切除双侧睾丸及附睾建立干眼症模型;30只匹配大鼠切开阴囊而不切除睾丸作为假手术组。手术1周后,雄激素治疗组用丙酸睾酮注射液1 mg/kg股四头肌内注射,每3日1次(30只模型鼠);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以密蒙花总黄酮0.02 g/kg与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30只模型鼠);正常组(30只正常鼠)、假手术组、模型组(30只)以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造模1、3、5个月后各组随机抽取10只大鼠处死,取双眼泪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GF-β1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法荧光定量检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5个月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大鼠泪腺组织细胞中几乎无TGF-β1阳性表达,而模型组、雄激素治疗组和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大鼠泪腺组织细胞中TGF-β1大量阳性表达,表现为大量棕黄色颗粒沉着。正常组、假手术组大鼠泪腺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平均光密度值(OD)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和雄激素治疗组大鼠泪腺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平均OD值大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的大鼠泪腺组织细胞中TGF-β1的平均OD值小于雄激素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mRNA在不同组大鼠泪腺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比较与TGF-β1表达相同(P〈0.05)。结论密蒙花总黄酮可抑制去势雄鼠干眼症泪腺炎症反应,上调TGF-β1mRNA的表达以增加TGF-β1的合成是其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8月至12月在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鼻咽癌中心住院的96例鼻咽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96例患者中97.9%口腔干燥、72.9%厌食、70.8%吞咽困难、66.7%味觉改变、52.1%乏力、45.8%放射性皮炎、41.7%咽炎、20.8%张口困难,饮酒史可加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干燥的程度,女性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后易出现乏力,体质指数不同时,鼻咽癌放疗患者乏力程度有差异(P均<0.05)。结论:口腔干燥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最常见不良反应,营养状况是鼻咽癌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应对患者进行早期系统的营养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干眼症动物模型角膜及泪腺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与组织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只健康1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雄激素治疗组、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分别用A,B,C,D,E组表示),每组30只。将C,D,E三组实验鼠切除双侧睾丸及附睾;B组只切开阴囊,不切除睾丸,作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不作处理。自造模后1wk,待伤口基本愈合开始用药。A,B,C组以生理盐水灌胃,1次/d;D组用丙酸睾酮注射液大腿肌肉注射,3d1次;E组以密蒙花提取物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1次/d。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用药1,3,5mo后随机取10只,行SchirmerⅠ试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处死各组动物,取双眼泪腺、角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角膜和泪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蛋白的表达。结果:A与B组泪腺、角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均不明显;C组泪腺、角膜上皮细胞中TNF-α,IL-1β阳性表达的细胞数明显高于D,E组(P<0.05);D,E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去势雄鼠干眼症角膜和泪腺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可能是角膜损伤和泪腺分泌功能丧失的原因之一,TNF-α,IL-1β表达增加与其炎症反应有关。密蒙花总黄酮能够下调去势雄鼠角膜和泪腺局部TNF-α,IL-1β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治疗干眼症的关键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前,鼻咽癌患者大多经放射治疗,研究发现,放疗后大多数患者出现口干燥症等其他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减轻患者放疗后的痛苦,全面了解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不良生活方式,现将鼻咽癌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的调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自然杀伤T(NKT)细胞是一类重要的独立天然淋巴细胞亚群,不断有研究表明其在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不同NKT细胞亚群及功能不断被发现,不同亚群对肿瘤免疫的影响不尽相同,各亚群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不十分清楚,有待进一步探索。深入了解NK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对肿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对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干眼症的细胞凋亡模型ARmRNA表达的影响,并应用雄激素受体阻滞剂以确定ARmRNA表达与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和AR受体的结合效应有关。方法:体外分离及培养泪腺上皮细胞,以H2O2诱导大鼠泪腺上皮细胞凋亡,建立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干眼症的细胞凋亡模型。设立空白血浆组、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组、丙酸睾酮组,分别观察各组ARmRNA表达情况;并应用雄激素受体阻滞剂氟他胺,观察密蒙花总黄酮的拟雄激素效应。结果: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干预组与丙酸睾酮干预组中ARmRNA的表达增强,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各组加入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后,组间的ARmRNA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可促进ARmRNA表达,产生与丙酸睾酮相同的雄激素效应。ARmRNA的表达与密蒙花总黄酮含药血浆和AR受体的结合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耳廓假性囊肿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组织病理学特征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本文就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表现、治疗及与预后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干眼症动物模型角膜及泪腺组织的保护作用与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150只健康1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雄激素治疗组、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分别用A、B、C、D、E组表示),每组30只。A组不作处理;B组只切开阴囊,不切除睾丸,作为假手术对照组;C、D、E三组实验鼠切除双侧睾丸及附睾。自造模后1周,待伤口基本愈合开始用药。A、B、C组以生理盐水灌胃,1次/天;D组用丙酸睾酮注射液大腿肌肉注射,1次/3天;E组以密蒙花提取物生理盐水混悬液灌胃,1次/天。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用药1、3、5个月后随机取10只,行Schirmer I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并处死各组动物,取双眼泪腺、角膜组织进行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SIT、BUT、角膜荧光素染色:A、B组这3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C、D、E组去势治疗1个月,角膜荧光素染色、SIT、BUT各段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3个月起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且随实验时间延长而加重;5个月起泪液浸湿滤纸长度较实验前短、BU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随观察时间的延长而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组于去势3、5个月后,角膜荧光素染色点较C组减少,SIT、BUT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间3个月后,SIT、BU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两组间5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和泪腺结构:A与B各组结构均无明显改变;C组自1个月起结构开始改变,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D、E两组间结构改变较C组相比明显减轻。结论密蒙花总黄酮能减轻去势雄鼠逐渐加重的泪腺分泌功能损害和角膜上皮缺失并减轻其局部炎症反应,对干眼症模型角膜和泪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学比赛是高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重要途径。文章结合参加医学寄生虫学讲课比赛的经历和体会,探讨在讲课比赛中应注意的几个主要共性问题,包括比赛前怎样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优化以及心理的准备,比赛过程中如何控制等,为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技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