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目的研究甲状腺素水平改变对听源性惊厥鼠惊厥阈值的影响及苯巴比妥抗癫痫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源性惊厥鼠分别予苯巴比妥、苯巴比妥加甲状腺素、苯巴比妥加丙基硫氧嘧啶等处理,在处理前、处理1周及处理4周分别测定惊厥阈值,并在第3次测定惊厥阈值后取血测定甲状腺激素指标.结果苯巴比妥组和苯巴比妥+丙基硫氧嘧啶组总甲状腺素、游离甲状腺素较对照组较低,促甲状腺激素增高.苯巴比妥组治疗1周后惊厥阈值提高,4周后反而有所降低;而加用甲状腺素组在第4周惊厥阈值提高更显著;加用丙基硫氧嘧啶组的惊厥阈值处理前后无显著性改变.结论甲状腺素可使听源性惊厥鼠的惊厥阈值提高,苯巴比妥有降低甲状腺素水平的作用,而甲状腺素水平降低可能减低苯巴比妥抗癫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脑内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进展,已发现有多种活性物质与惊厥(如癫痫)发作有密切关系。其中一些物质的研究较深入,有些研究成果已开始用于临床。本文对几种与惊厥性疾病有关的活性物质作一概述。一、氨基酸从60年代起,对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在惊厥发作中的作用进行大量研究。γ-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的一种重要抑制性递质。实验表明,在癫痫及其它惊厥发作中,GABA起着重要的抑制作用;并发现凡是能使GABA增多或提高GABA受体敏感性的药物,均可提高惊厥的发作阈值。抗癫痫药苯妥英和氨甲酰氮均能增强G…  相似文献   

3.
影响全身惊厥性癫痈持续状态治疗效果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GCSE)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GCSE患者的治疗过程。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完全控制不复发)、有效(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症状减轻)和无效(发作频率和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对性别、年龄、病因和治疗延迟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用Logistic逐步回归,向前逐步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性别(OR=12.798,95%CI:3.329-49.199)、年龄(OR=0.784,95%CI:0.681-0.902)、病因(OR=5.958,95%CI:2.324-7.750)和治疗延迟的时间(OR=1.153,95%CI:1.034-1.286)是影响GCSE治疗效果的因素。结论:GCSE早期治疗是预防发作时间的延长和复发,改善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高热惊厥(简称FC)是小儿常见急诊之一,可由多种疾病引起,临床以单纯性高热惊厥多见,复杂性商热惊厥次之。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7年8月门诊及病房诊治的5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门2年一5年随访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便于指导临床,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对例男32例,女ZI例。年龄6个月一6岁,其中6个月一2岁叨树(刀%),2岁一6岁月例(43%)。诊断标准参照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专题讨论会“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FC诱因:上感38例,肺炎6例、幼儿急诊3例、肠道感染4例、腮腺炎2冽。有癫病及区家族史问例(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近年来我院59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患儿的临床发作类型,病因分类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59例SE均属惊厥型;(1)全身性51例(86.4%)。其中强直-阵挛型28例,强直型9例,阵挛型14例;(2)部分性8例(13.6%)。均为简单部分性发作,病因分类;(1)特发性16例(原发性癫痫9例,非典型热厥7例);(2)症状性34例(颅内感染10例;继发性癫痫10例,中毒性脑病5例,其他脑损伤6例,低血钙和突然停用抗癫痫药3例。(3)发热性9例。59例SE入院即行呼吸道管理,监护生命体征及止惊,脱水治疗。结果 本组59例治疗无效1例死亡。结论 严格执行SE急救常规,加强重症监护,针对性治疗,可有效降低SE的致残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惊厥是大脑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肌肉抽动,常伴意识障碍。小儿惊厥的发生率较高,约4%-5%的小儿发生过【川,欧小儿惊厥在儿科疾病中是较为重要的。临床工作中,对小儿惊厥进行了一些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担资料自IWe年9月一1998年1月我科共治疗惊厥患儿对例,占同期患儿人数的4.2%,其中男11例,女对例;6月一l岁11例,l岁一3岁15例,3岁一6岁4例,8岁1例。1.2病因分类高热惊厥19例,低血钙8例,病毒性脑炎2例,癫病1例,婴儿痉挛三例。1.3治疗方法1.3.1镇静止惊首先给以快速有效的止惊厥药物,防止惊厥时…  相似文献   

7.
低电量电抽搐治疗(NET)是一种使用低于癫痫发作阈值电刺激量进行的改良电休克治疗 技术,疗效明显,不良认知反应较小。现就NET在治疗抑郁症的理论基础、电刺激量的确定、疗效与安 全性、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2001年,国际抗癫癎联盟(ILAE)取消了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CSE)和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NCSE)的分类,但近年实践发现这种传统分类方法具有其合理性,因此仍被临床广泛应用。非惊厥性癫癎持续状态系指缺乏全身惊厥表现的癫癎持续状态(SE),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常并发其他疾病,易被原发疾病掩盖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如癔症、脑炎、代谢性脑病、癫癎后状态等)而延误合理的治疗,导致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  相似文献   

9.
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icus,SE)是脑系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处理不当或不及时,会有生命危险,存活亦可因惊厥性脑损伤而致神经后遗症。难以控制的全身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因各种严重的并发症或导致持续状态的原发病致死。丙泊酚(disprofol)作为一种镇静催眠药,在重症监护、无痛性人工流产、麻醉辅助用药有着很好的应用。笔临床工作中经历2例于应用一线、二线甚至持续泵维安定均未见显效的癫痫持续状态(stataus epilepsicus SE)应用丙泊酚后有意想不到的良效,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片、丙戊酸镁缓释片与德巴金缓释片在药效、时效、副反应方面的差异。方法利用大鼠抗电刺激皮层惊厥阈值模型,观察三种药物组及假阳性对照组单次及重复给药后大鼠惊厥阈值动态变化趋势,连续给药一个月后取其肝肾做病理学检查。并监测人单次口服三种药物后体内血药浓度变化趋势。结果对照组24h内惊厥阈值稳定在860±40μA,丙戊酸镁单次给药后1~2h达药效高峰,大鼠惊厥阈值升高至1100μA,较其它三组明显升高(P<0.05),给药后3h其药效开始下降,至12h其惊厥阈值下降至950μA。丙戊酸镁缓释片及德巴金给药后7h左右达峰,惊厥阈值分别升高至1085μA及1000μ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12h两组惊厥阈值均保持在1023μA左右。三种药物药效变化趋势与人体单次服药后体内血药浓度变化相吻合。重复给药过程中丙戊酸镁组的惊厥阈值的峰谷平均差值为120~150μA,是丙戊酸镁缓释片和德巴金峰谷差值的2倍和2.5倍。重复给药10次后,丙戊酸镁缓释片组惊厥阈值较给药前升高430μA,德巴金缓释片组升高230μA。连续给药一个月后,三者肝肾损害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丙戊酸镁片起效快、持续时间短,波动大。丙戊酸镁缓释片起效慢,作用力维持时间比丙戊酸镁片长。德巴金吸收较好,药效更平稳,但长时程的抗惊厥效果不如丙戊酸镁缓释片显著。  相似文献   

11.
采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分析了大鼠腹腔注射红藻氨酸(KA)所致急性(注射KA后一天内)和慢性(注射KA后15天)惊厥过程中海马内c-fos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发现:KA导致急性惊厥过程中海马内c-fosmRNA水平显著增高,且增高的水平与惊厥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关,而慢性惊厥过程中海马内c-fosmRNA水平反而显著下调。这提示KA所致急性和慢性惊厥过程中c-fos基因处于不同的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婴幼儿视频脑电图(V-EEG)中睡眠期罗朗多(Rolando)区小棘波的临床特征和预后,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5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和临沂市人民医院儿科神经电生理室的31例睡眠期Rolando区小棘波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31例中,男17例,女14例。起病年龄3~22个月,中位数12个月。其中良性婴儿癫痫9例(29%),伴有轻度胃肠炎的良性婴儿惊厥6例(19%),单纯热性惊厥9例(29%),复杂热性惊厥3例(10%),当天曾注射百白破及脊髓灰质炎疫苗引发高热惊厥1例(3%);既往有重症小脑脑炎并发癫痫发作史1例(3%),非癫痫发作2例(7%)。7例有惊厥家族史,其中1例有良性婴儿癫痫家族史,3例有热性惊厥家族史。21例未治疗,10例接受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发作均被控制,其中1例已停服12个月,1例已停服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结论:婴幼儿期Rolando区小棘波对癫痫的诊断没有特异性,但与癫痫发作具有相关性,所有患儿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影响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疗效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影响利培酮治疗Tourette综合征(TS)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 对106例单用利培酮治疗(8周)的TS患者,采用标准评定工具的43个临床指标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估,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利培酮治疗TS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社会功能障碍[比值比(OR)值=1.340]、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基线总分高(OR=1.477)、阳性家族史(主要指父母两系三代中TS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史;OR=24.316)、家庭周边环境污染(OR=2.433)、起病年龄小(OR=1.594)、家庭教育类型为非民主型(OR=1.972)、阳性既往史(指病前有脑肿瘤等器质性病史、脑外伤、抽搐、高热惊厥、昏迷、一氧化碳中毒、夜惊症或遗尿症等病史;OR=11.468)、病程长(OR=3.491)导致利培酮疗效差;经多因素分析,社会功能障碍(OR=32.258)、阳性家族史(OR=12.804)、阳性既往史(OR=6.459)、CBCL基线总分(OR=1.093)4个指标选人回归方程。结论 中重度社会功能障碍、阳性家族史、阳性既往史、CBCL基线总分高是导致利培酮治疗,TS疗效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aspase-3在红藻氨酸(Kainate,KA)致惊大鼠海马中的变化及其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在KA所致大鼠惊厥模型中,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Caspase-3的表达,用电子显微镜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惊厥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惊厥后1d,大鼠海马内Caspase-3的表达就明显升高,一直持续到惊厥3d;大鼠海马内凋亡细胞从惊厥后3d即明显增多,一直持续到惊厥后7d。结论:KA所致惊厥后,大鼠海马内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多,而且Caspase-3的变化发生在神经元亡增多之前,提示Caspase-3可能参与了KA致惊厥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有热性惊厥史的青少年癫痫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探讨热性惊厥史与青少年癫痫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发病年龄〈18岁的青少年癫痫患者的病因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单纯性和复杂性热性惊厥患者癫痫发作特点、辅助检查和服药情况。结果 符合癫痫诊断标准的4595例患者中发病年龄〈18岁者2699例占58.74%,其中原发性癫痫1573例占58.28%、继发性癫痫1126例占41.72%。青少年继发性癫痫以热性惊厥(297例占26.38%)为主要病因,其中单纯性热性惊厥200例、复杂性热性惊厥97例,均以部分性发作为主(χ^2=4.933,P=0.026)。有热性惊厥史患者神经影像学(χ^2=38.083,P=0.000)和神经电生理学(χ^2=4.469,P=0.035)异常检出率明显增加;其中服药率约为66.67%(198/297),服用传统抗癫痫药物者占70.20%(139/198)。结论 青少年继发性癫痫病因较为复杂,以热性惊厥为主要病因。无论单纯性或复杂性热性惊厥均以部分性发作常见,仍以传统抗癫痫药物为主,约1/3患者未服药或未正规服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对10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48例,占47.06%,复发危险因素与惊厥家庭史、初发年龄〈1岁、惊厥时体温〈38.5℃、复杂型热性惊厥有关(P〈0.05)。结论对存在复发危险因素的热性惊厥患儿,应早期采用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背景:糖皮质激素(GC)作为一种重要的抗炎物质对发育中脑损伤本应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随着相关病例增加,人们发现在围产期接受GC治疗的早产儿发生脑瘫危险性明显增高。因此,是否在发育期应用GC治疗疾病颇多争议。本实验通过研究脑内糖皮质激素受体(GR)表达变化来进一步阐明GC对发育中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新生期反复惊厥对大鼠大脑皮层内GR表达的影响。 设计:动物实验研究。 时间和地点:本实验于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完成。 材料:应用提供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的生后7天的SD大鼠用于实验,所有实验过程都遵循实验动物伦理学标准。 方法:生后(postnatal,PN)7d的Sprague-Dawley大鼠48只,随机分成两组,惊厥组每日吸入三氟乙醚诱导惊厥发作1次,每次持续30min,连续6d;对照组同样操作但不吸入三氟乙醚。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惊厥后第13d、15d和19d每组各处死8只大鼠,用Western-blots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大脑皮层GR表达的变化。 结果:GR在生后早期大脑皮层即有广泛表达,主要表达于胞浆,随着日龄的增加GR的表达增加,在胞浆和胞核中GR均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 在PN-15d时惊厥组大鼠大脑皮层胞浆中GR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在PN-15d、PN-19d时胞核中GR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PN-13d时,惊厥组大鼠顶叶区GR免疫化学累积光密度(AOD)明显降低(P<0.05);PN-15d时,惊厥组大鼠皮层顶叶、颞叶区GR免疫化学AOD明显降低(P<0.05);PN-19d时,惊厥组大鼠皮层顶叶、颞叶、额叶区GR免疫化学AOD明显降低(P<0.05)。 结论:皮质区GR随脑发育成熟表达不断增高,呈现一定规律及分布特点,可能与脑发育过程密切相关;新生大鼠反复惊厥造成皮质GR表达的异常,可能参与发育期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热性惊厥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多数热性惊厥患儿预后良好。目前认为,对单纯热性惊厥,没有必要常规给予抗癫痫药物,但某些高选择病例除外;发热时,间歇性应用地西泮能够降低热性惊厥的复发率,但不能改善患儿的远期预后;预防用药只需在部分发作频繁的单纯热性惊厥、复杂热性惊厥尤其是伴有局灶体征或持续时间较长及惊厥状态的病例中施行。  相似文献   

19.
为增强中频电子治疗仪的物理功能、分离治疗阈值与疼痛阈值,有效地克服机体适应性等问题,针对FNS(fastigial nucleus stimulation)&SCS(spinal cord stimulation)模块进行分析,根据频谱分析和自相关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用随机信号调幅的中频微分型指数信号作为电刺激的波形,它不仅能分离治疗阈值与疼痛阈值,而且也能解决对机体的适应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复杂部分性癫痫持续状态地质矿产部张家口探机医院内科(075000)刘文魁综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710032)粟秀初审校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约占癫痫持续状态病人的25%[1],根据其临床表现,脑电图特点病因及疾病的演变过程,将非惊厥性癫痫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