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制动的大鼠 ,研究尾端延髓腹外侧区 (CVLM)中 NMDA和非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双侧 CVLM微量注射选择性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 (50mmol/L ,1 0 0 nl)或非 NMDA受体拮抗剂 kynurenic acid(KYA,50 mmol/L ,1 0 0 nl)后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均明显升高 (P<0 .0 5) ,同时观察到 CVLM微量注射氯胺酮或 KYA后电刺激主动脉神经(AN)导致的血压下降比对照有明显的减少 ,双侧 CVLM微量注射氯胺酮和 KYA的混合物 (均为 50mmol/L,50 nl)后能完全阻断电刺激 AN后导致的降压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 CVLM中 NMDA和非 NM-DA受体在紧张性维持交感神经的兴奋活动和介导 ABR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盲法脑片膜片钳记录方法,研究了幼年大鼠(生后6~21d)及成年大鼠(生后56~70d)离体海马脑片CA1锥体神经元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的生后发育变化。为阻断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性突触活动,灌注液中常规应用GABAA受体拮抗剂荷包牡丹碱(50umol/L)。局部刺激海马辐射层(0.05~0.1Hz)可引起EPSCs。结果显示NMDA受体拮抗剂AP5可减小EPSCs的幅值,减小的程度以幼年大鼠为显著。进一步灌注a-氨基-3羧基-5-甲基异恶唑-4丙酸(AMPA)受体拮抗剂CNQX(20umol/L)可完全阻断残余EPSCs。分析给予AP5前、后EPSCs幅值的大小,可得到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EPSCs,显示非NMDA受体介导的EPSCs随着发育明显增加,而NMDA万分则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海马CA1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活动是由NMDA及非NMDA受体介导的,并且在生后一周内以NMDA成分为主,因此在发育的早期NMDA受体可能更多参与对发育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与目的: 酒石酸布托啡诺是一种阿片类镇痛剂,对阿片受体具有激动/拮抗双重作用。其在临床和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已有报道,但还未见鞘内应用于福尔吗林炎性痛大鼠模型的报道.另外在疼痛机制形成过程中,NMDA受体激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故我们假设鞘内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应用于福尔马林炎性痛大鼠时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果,其产生镇痛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表达来实现. 方法: 在大鼠的左后足掌面皮下注射5%福尔马林50μl致痛前30min,健康雄性SD大鼠接受生理盐水,低剂量布托啡诺(12.5μg),高剂量布托啡诺(25μg)鞘内注射;对照组在福尔马林注射前不注射任何试剂,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在设计中加入鞘内注射非选择性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也分别在福尔马林致痛前30min,鞘内注射低剂量(50μg),高剂量(100μg)或低剂量(50μg)混合低剂量布托啡诺进行注射。与疼痛相关的行为学测定通过计算大鼠后爪理毛行为(后爪的离地、舔足/咬足)总计反应时间来确定,记录福尔马林诱导出注射后爪的双相理毛行为时间(在福尔马林注射后第1时相, 0-5 min; 第 2时相, 10-60 min ).所有大鼠均在注射后2h处死,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L5节段脊髓背角NMDA受体的表达。 结果:鞘内单独用布托啡诺当剂量增加到25μg时,以及鞘内低剂量布托啡诺和氯胺酮联合使用时都引起第1和2时相的后爪理毛行为的总计反应时间明显减少;其余的组别对福尔马林1和2时相都没有明显影响。鞘内单独用高剂量布托啡诺以及低剂量布托啡诺和氯胺酮联合处理都可以显著降低福尔马林致痛大鼠L5脊髓背角NMDA受体表达。 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鞘内用布托啡诺能够对福尔马林诱导的疼痛产生明显的镇痛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镇痛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MDA受体激活产生;不过具体NMDA受体抑制机制是否与鞘内布托啡诺激活к受体或μ受体有关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N-甲基-D-门冬氨酸(NMDA)受体对延髓脑片吸气神经元和双相呼气神经元活动的调节作用,以进一步探讨非NMDA受体参与基本呼吸节律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在新生大鼠延髓脑片上同步记录舌下神经根和双相呼气神经元/吸气神经元单位的放电活动,并在灌流的改良Kreb‘s液中先后加以非NMDA受体的激动剂KA和拮抗剂DNQX,观察对神经元单位放电的影响。结果 使用非NMDA受体激动剂KA以后,双相呼气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和峰频率都明显增大,吸气神经元中期放电的频率和峰频率也显著增大,而早期和晚期放电的频率无明显改变:用相应拮抗剂以后,上述效应明显被抑制。结论 非NMDA受体参与了双相呼气神经元之间的交互兴奋作用,同时也介导了吸气神经元的兴奋性突触输入。  相似文献   

5.
以电刺激外周感受野诱发的大鼠脊髓背角WDR和NS神经元的晚串放电(C-反应)为指标,以串脉中刺激对侧大脑脚(CP)作为条件刺激,在C-反应受到明显抑制的神经元。分别观察了电解损毁红核(RN)和RN内注射兴奋性氨基酸的受体拮抗剂对刺激CP的下行抑制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损毁同侧RN后,刺激CP对C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而损毁同侧RN背侧结构,对侧RN及假损毁RN均无此效应;RN内微量注射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AP5和DNQX均可减弱刺激CP对C-反应的抑制。提示RN至少部分参与大脑皮质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传递的下行抑制作用。且以同侧RN为主;在与痛觉调制有关的皮质-RN通路中既有NMDA受体又有非NMDA受体的参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离体大鼠海马脑片,结合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激动剂N-methyl-D-aspartate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方法海马脑片随机分为单纯缺氧组(Con组,n=10)、MK801组(n=10)和NMDA25μmol/L组(NMDA组,n=8)。Con组及MK801组的海马脑片分别给予10min缺氧或在缺氧期间应用含100μmol/L MK801的aCSF;NMDA组海马脑片在膜电位稳定15min后用含有25μmol/L NMDA的aCSF灌流10min。所有海马脑片均应用正常aCSF恢复60min。记录用药前或缺氧前膜电位、缓慢去极化的速率、快速去极化时间和快速去极化的幅度及恢复60min时神经元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effer侧支刺激的反应。结果25μmol/L NMDA可以产生与缺氧相似的膜电位变化。但MK801组神经元的快速去极化时间显著高于NMDA组和Con组(P<0.05);NMDA组的快速去极化时间则显著短于Con组(P<0.05)。MK801组神经元的缓慢去极化速率为(0.08±0.03)mv/s,显著低于NMDA组的(0.44±0.12)mv/s及Con组的(0.22±0.05)mv/s(P<0.05)。在MK801组的10例神经元中,其中9例恢复对细胞内注入电流及经Schaffer刺激的反应,产生动作电位。结论兴奋性氨基酸NMDA受体的激活可能是神经元缺氧去极化的机制之一;而其受体拮抗剂MK801则可以显著抑制缺氧期间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促进复氧后神经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室注射谷氨酸(Glu)对大鼠丘脑束旁核(PF)痛兴奋神经元(PEN)电变化的影响。方法:以电脉冲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作为伤害性痛刺激,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的变化。结果:(1)伤害性刺激使大鼠丘脑PF的PEN诱发放电频率增加;(2)脑室注射Glu(1.5μg/10μl)加强PEN的电活动,使PEN放电频率的净增值增加,潜伏期缩短;(3)这种作用可被Glu的NMDA受体拮抗剂MK-801(0.17μg/0.5μl)所阻断。结论:Glu在中枢痛沉调制中可能起兴奋作用,而NMDA受体参与介导中枢伤害性信息的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实验通过在甲醛炎性痛大鼠鞘内注射N-甲基-D-d门冬氨酸(NMDA)受体抑制剂地卓西平马来酸盐(MK-801)以及在正常大鼠鞘内注射NMDA受体激动剂NMDA,观察二者对甲醛炎性痛大鼠以及正常大鼠脊髓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探讨甲醛炎性痛诱导的大鼠脊髓HO-1蛋白表达改变是否受NMDA受体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右后掌足底注射甲醛复制炎性痛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脊髓HO-1蛋白表达。结果甲醛炎性痛大鼠L5脊髓后角Ⅰ-Ⅱ板层HO-1蛋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目、平均光密度值均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预先鞘内注射MK-801可明显抑制甲醛炎性痛诱导的大鼠双侧脊髓后角Ⅰ-Ⅱ板层HO-1蛋白的表达,正常大鼠鞘内注射NMDA可诱导脊髓后角HO-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NMDA受体激活可促进脊髓神经元HO-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丘脑外侧区(1ateral hypothalamic alrea,LHA)对胃缺血-再灌注损伤(gastr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GI-RI)的影响,并对LHA的调控通路进行了初步分析.方法:采用夹闭大鼠腹腔动脉30 min,松开动脉夹血流复灌60 min的GI-RI模型,用电和化学刺激、电损毁和核团微量注射等方法.结果:(1)电或化学刺激LHA均显著加重GI-RI;(2)背侧迷走复合体(dorsal vagal complex,DVC)内微量注射五肽胃泌素后,对GI-RI的效应与电刺激一致;(3)电解损毁双侧DVC或DVC内微量注射胃泌素受体阻断剂丙谷胺均可取消电刺激LHA加重GI-RI的作用;(4)切断膈下迷走神经后电刺激LHA,GI-RI则减轻.结论:LHA具有加重大鼠GI-RI的作用;LHA的这种作用可能是因电或化学刺激后,激活了其中的胃泌素能神经元,经其下行投射纤维释放胃泌素作用于DVC神经元上的胃泌素受体,并通过迷走神经介导,从而影响GI-RI.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过度激活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凋亡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新生2~3 d wistar大鼠T11-L6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原代纯化培养,GFAP鉴定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达98%后用于实验.将细胞随机分6组:对照组(C组),NMDA组(N组),氯胺酮组(K组)和三种不同浓度氯胺酮加NMDA组(0.1,0.5,1 mmol/L,标记为NK1~NK3组),再培养24 h后检测SOD活性和MDA含量,免疫组化HE复染观察Bcl-2蛋白和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率.结果N组细胞发生了大量凋亡,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不明显;NK3组细胞凋亡被显著抑制,Bcl-2蛋白强阳性表达,SOD活性明显增加和MDA含量低.结论NMDA受体过度激活可诱导大鼠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大量凋亡,适量氯胺酮显著抑制了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增强了星形胶质细胞Bcl-2蛋白表达,同时抑制了自由基的产生和增强了SOD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