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期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特点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将54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中情感性精神障碍、年龄≤16岁的患者(儿童少年组,以下简称儿少组),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的53例成年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成人组)的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儿少组缓慢起病者(50%)多于成人组(23%),发病次数[(3.3±4.2)次]多于成人组[(2.3±1.8)次;x2=6.11~9.05,P<0.05];儿少组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核心症状与成人组无本质区别,其中在联想困难、疑病、自杀观念、自杀行为、疲乏、体重下降、食欲下降方面少于成人组(P<0.01,P<0.05),焦虑、激越和学习成绩下降多于成人组(P<0.01);躁狂症精力充沛、精神运动性兴奋、社会功能受损少于成人组(P<0.05,P<0.01);儿少组的抑郁发作者有26%、躁狂发作有66%分别伴有行为问题;儿少组的幻听、牵连观念及怪异行为多于成人组(P<0.05).结论儿童抑郁症和躁狂症伴有较多的行为问题;儿童与成人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可能是起病于不同年龄的同一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重庆市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疏导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整群抽样选取儿童青少年学生425名,年龄范围为7~16岁,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对被试进行评估.结果 ①34.6%(147/425)的青少年存在焦虑情绪,9.9%(42/425)的青少年存在抑郁情绪;5.6%(24/425)同时存在焦虑抑郁情绪,33.2%(141/425)仅有焦虑或抑郁情绪,61.2%(260/425)无情绪问题.②男性、女性间焦虑抑郁情绪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 2=12.592,P<0.05),男性中66.1%的无任何情绪问题,25.3%仅存在焦虑情绪,5.6%仅存在抑郁情绪,3.0%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女性中55.2%的无任何情绪问题,33.3%仅存在焦虑情绪,2.6%仅存在抑郁情绪,8.9%存在焦虑抑郁情绪.不同性别间焦虑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8,P<0.05),抑郁情绪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2,P>0.05).③年龄与焦虑(r=-0.42,P>0.05)、抑郁情绪(r=0.071,P>0.05)间相关关系无统计学意义,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评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r=0.420,P<0.001).结论 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需要给予积极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3.
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6例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障碍在脑外伤后1年内出现者占86.1%。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者27.7%,脑电图异常率47.2%。精神障碍中以外伤性精神病性症状,脑震荡综合征,外伤后人格改变,外伤性情感障碍较多见。结论:诊断时应对脑外伤史,临床特征,体格检查,影像学及神经心理学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P300对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认知功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P300对其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和52例颅脑外伤不伴精神障碍患者以及53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智商测定,并将3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与无精神障碍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得分均降低,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组与无精神障碍组相比,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延长和P3波幅降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得分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P300潜伏期与言语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29~-0.33,P<0.01),波幅则呈显著正相关(r=0.31~0.36,P<0.01)。结论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状况的重要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司法鉴定中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两所精神病司法鉴定所在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中鉴定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4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评定人格特征,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研究组EPQ的内外向(E)分量表评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精神质(P)与神经质(N)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均0.01),掩饰程度(L)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PRS的焦虑抑郁、缺乏活力因子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受伤原因和EPQ的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缺乏活力、易焦虑抑郁。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可能是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54例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琼  池森  戴迪 《上海精神医学》2003,15(1):19-20,41
目的 探讨精神损伤的司法鉴定。方法 对54例与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司法鉴定进行分析,按精神损伤程度分重伤组与非重伤组统计,卡方检验。结果 54例中,颅脑创伤所致智能障碍38例(70.4%),遗忘综合征1例(1.8%),精神病7例(12.9%),反应性精神病3例(5.6%),诱发精神疾病5例(9.3%),均没有评定损伤或伤残等级。重伤组与非重伤组颅脑外伤等级的差异有显著性(x~2=18.54,P<0.01)。与颅脑创伤有关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有增多的趋势。结论 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严重程度和颅脑外伤损伤程度有关,制定统一的精神损伤鉴定标准,进一步完善颅脑创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司法鉴定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司法鉴定中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对2013年度在我所鉴定的与颅脑外伤有关的精神障碍司法鉴定全部案例40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与颅脑损伤有关的精神障碍中,男性287人(70.7%),女性119人(29.3%);工人和个体户358人(88.2%);初中以下学历者369人(90.9%);排在前四位的精神障碍诊断分别是:器质性遗忘209人(51.5%),器质性智能损害128人(31.5%),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34人(8.4%),器质性人格改变23人(5.7%);部分案例被鉴定人心理评估有不合作现象。结论在我所鉴定的颅脑外伤致精神障碍案例有一定地区特异性,男性多于女性,工人和个体户所占比例高,低文化程度者比例高;重型颅脑损伤者多表现为智能损害,轻型及中型颅脑损伤者多表现为记忆损害;部分被鉴定人在鉴定时存在不合作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6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哦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各53例,分析对比2组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6%,高于对照组的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46,P0.05);总满意率为88.67%,高于对照组的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6,P0.05);观察组未出现后遗症,对照组出现3例脑外伤后失语,1例脑外伤后癫痫。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显著提升颅脑外伤患者总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成都市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量表筛查和访谈结合的方法对成都市五城区6 ~ 16岁的4585名在校学生进行抑郁障碍调查.首先应用长处和困难问卷(strength and difficulty questionnaire,SDQ)进行筛查,筛查阳性的进一步用精神发育和健康状况评定量表(the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assessment,DAWBA)进行定式检查以明确诊断.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结果 SDQ筛查阳性的占50.2%(2302/4585).共检出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55例,重性抑郁障碍29例,恶劣心境0例,未标明的抑郁障碍26例,总的抑郁障碍患病率1.2%(55/4585).起病年龄的中位数为13岁(P25:11岁,P75:15岁),高峰年龄在15岁,占21.8%(12/55).出现频率居前3位的抑郁症状依次是情绪低落(74.5%)、易激惹(72.7%)、精力减退(72.7%).34.5%(19/55)的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曾经试图伤害自己或自杀.55例患者中39例过去曾有抑郁发作,占70.9%.抑郁障碍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社交和娱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74.5%(41/55)的患者学习受影响.患者的病情有轻有重,大多数(78.2%)为轻度或中度.结论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应受到重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阿立哌唑治疗麻谷丸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07例麻谷丸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别以阿立哌唑(n=54)和利培酮治疗(n=53),疗程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周末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价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其不良反应. 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 (49/54),利培酮组总有效率为90.6% (48/53),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75,P>0.05).治疗后阿立哌唑组中焦虑抑郁和缺乏活力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利培酮组(P<0.05),而思维障碍和敌对猜疑因子分显著高于利培酮组(t=2.30,P=0.023;t=1.98,P=0.050).阿立哌唑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5.6% (30/54),利培酮组为79.2% (42/5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20,P=0.009). 结论: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麻谷丸所致精神障碍均有效,但阿立哌唑组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并提高内动力,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