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状况及其与P300的关系. 方法:对12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及6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P300检测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数字广度与数字符号测验,并对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组的瑞文推理、数字广度、数字符号分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1、P2、P3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N1N2、N2P2、P2P3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瑞文推理分数与N1潜伏期正相关;数字广度分数与P2潜伏期、N2潜伏期正相关,与N1N2波幅负相关;数字符号分数与N1N2波幅、P2P3波幅正相关,与N2P3波幅负相关. 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缺陷范围较广,不同的P300成分可能反映躯体形式障碍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给予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两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等SCL-90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26.67%vs 3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能有助于改善老年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躯体化症状,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120例(研究组)及其一般人口学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RSPM)、数字广度(DSP)与数字符号(DSY)测验以评估其认知功能,同时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选取60例正常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瑞文推理分数、数字广度分数、数字符号分数均低于对照组;N1、P2、P3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N1N2、N2P2、P2P3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性别与RSPM、DSY呈正相关(r=0.452、0.369,P0.01);年龄、EPQ神经质因子均与RSPM、DSP、DSY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N2潜伏期、P2P3波幅均与DSP呈正相关(r=0.302~0.481,P0.01);经济状况、N1潜伏期均与RSPM、DSP、DSY呈正相关;家庭关系、EPQ精神质因子均与DSP、DSY呈负相关;心理因素、病程及疾病亚型与认知功能无相关性;EPQ内外向因子、N1N2波幅均与RSPM、DSP呈负相关;EPQ人格说谎因子与RSPM、DSY呈负相关(r=-0.570、-0.195,P0.05或0.01);P2潜伏期与DSY呈正相关(r=0.261,P0.05);P3潜伏期与DSP呈负相关(r=-0.237,P0.05);N2P2波幅与RSPM、DSP负相关(r=-0.220、-0.293,P0.05或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家庭关状况系、人格特质、P300电位,而心理因素、病程、疾病亚型对认知功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对强迫症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氯米帕明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及8周末进行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估病情及疗效,同时进行连线测验(TMT)、彩色文字阅读测验(Stroop-C、Stroop-CW)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结果:治疗4及8周后研究组Y-BOCS总分和强迫观念、强迫行为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8周后TMTB[(46.2±8.6)s]、Stroop-C[(53.7±8.1)s]、Stroop-CW[(128.5±17.2)s]显著短于对照组[(51.3±7.4)s、(59.3±7.7)s、(136.9±16.5)s,P0.05或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对强迫症患者的疗效及执行功能的改善可能优于氯米帕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特征.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CCMD-3躯体形式障碍诊断标准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3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各组分别予听觉P300检测,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PZ点潜伏期[(308±21)ms],均比对照组[(298±22)ms]延长,实验组FZ、CZ、PZ、OZ点[分别为(2.4±1.6)μV、(2.6±2.3)μV、(2.6±3.3)μV、(2.4±1.9)μV]波幅比对照组[分别为(3.9±2.1)μV、(3.8±1.9)μV、(4.2±3.4)μV、(3.7±2.0)μV]降低(P<0.05及0.01).结论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正念认知治疗(MBCT)对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自尊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2例GAD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同时给予研究组MBCT;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尊量表(SES)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SCSQ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低于明显对照组(P均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MBCT能有效改善GAD患者的焦虑症状、自尊水平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7.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组,并进行为期6周的治疗,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艾司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影响。方法:随机将年龄在18~65岁之间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症诊断标准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选择30例性别年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两组分别予听觉P300检测,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研究组Fz、Pz点潜伏期分别为(319±23)ms、(315±20)ms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00±22)ms、(299±21)ms延长,研究组Fz、Cz、Pz点分别为(2.5±1.8)μV、(2.6±2.4)μV、(2.5±3.3)μV波幅均比对照组分别为(3.8±2.0)μV、(3.7±1.9)μV、(4.1±3.0)μV降低(P<0.05或P<0.01)。治疗8周后,研究组Fz、Pz点潜伏期分别为(301±19)ms、(305±19)ms]明显缩短,Fz、Cz、Pz点分别为(3.5±1.8)μV、(3.7±2.1)μV、(3.6±3.5)μV波幅明显升高(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P300异常,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具有改善这种异常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68例惊恐障碍患者分为艾司西酞普兰组(n=34)和氯丙咪嗪组(n=34),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和氯丙咪嗪治疗,疗程均为10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8、10周末采用惊恐相关症状量表(PA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PASS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氯丙咪嗪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西酞普兰组和氯丙咪嗪组TESS评分[(2.78±1.03)vs.(4.07±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惊恐障碍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但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层级护理模式治疗伴焦虑的抑郁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伴焦虑的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干预组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层级护理模式治疗,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常规护理治疗,治疗6周。治疗前、治疗后1、2及6周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量表(WHOQL-BREF)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周末,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85.7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HAMD-17评分和HAMA评分治疗后2周分别为(12.65±3.41)和(12.67±8.13)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7.40±4.40)和(16.50±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WHOQL-BREF评分分别为(54.35±6.63)和(56.85±6.8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层级护理模式治疗伴焦虑的抑郁障碍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芪参复康胶囊、丁螺环酮对焦虑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70例焦虑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中药组(35例)给予芪参复康胶囊,西药组(35例)给予丁螺环酮.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HAMA评定及P300检查,另选3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P300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HAMA评分中药组[(27.4±5.4)分vs.(5.2±2.2)分]和西药组[(27.2±6.2)分vs.(6.7±2.6)分]均降低(P<0.05),且中药组HAMA减分率高于西药组[(80.7±4.5)%vs.(75.4±5.1)%,P<0.05].(2)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P3潜伏期均缩短[中药组:(382.1±76.8)ms vs.(292.1±70.4)ms,P<0.05;西药组:(384.6±73.6)ms vs.(323.6±61.1)ms,P<0.05],N2、P3波幅均升高[中药组:N2(3.6±1.7)μVvs.(5.8±2.1)μV,P3(6.2±2.3)μV vs.(9.8±2.2)μV,P<0.05;西药组:N2(3.5±1.6)μV vs.(4.0±1.4)μV,P3(6.3±2.1)μV vs.(7.8±2.7)μV,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中药组、西药组P3潜伏期均延迟,N2、P3波幅均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P3潜伏期及N2、P3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P3潜伏期及N2、P3波幅仍偏低(P<0.05).结论 芪参复康胶囊、丁螺环酮治疗均可缓解焦虑症临床症状及改善其认知功能,而芪参复康胶囊提高患者信息加工的感知觉识别与编码的疗效优于丁螺环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非匹配负波(MMN)和P300的特征以及治疗缓解后脑电波的变化。方法应用美国Bravo脑电生理仪,比较58例首发分裂症患者和54名健康人的MMN和P300电位,并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患者组于治疗5周和14周时随访MMN和P300。结果①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组的MMN潜伏期[(222.4±33.0)ms]比正常对照组[(200.5±30.1)ms]延迟(t=3.66,P〈0.01),波幅[(4.6±3.3)μV]比对照组[(7.9±3.9)μV]低(t=4.85,P〈0.01)。患者组P300中靶潜伏期P3同时延迟;②MMN潜伏期延长和波幅低,与PANSS阳性症状和思维障碍分呈负相关(r=-0.381,P〈0.05,r=-0.459,P〈0.01);患者组经治疗14周后,MMN波幅呈增大改变和潜伏期缩短。结论MMN和P300联合应用可能作为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临床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及其与精神症状、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检测8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泌乳素(PRL)、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并与42例非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比较;分析病例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数字符号测验、数字广度、语义流畅性测验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PRL、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血清PRL明显升高、T明显降低(P均0.05)。女性病例组治疗前后血清E2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血清PRL、T及E2水平与PANSS总分、及各认知功能测验评分无相关(P均0.05),血清T水平与PANSS中兴奋性、冲动控制障碍评分呈正相关(r=0.26,r=0.33;P均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异常,但与其病情和认知功能改变不相关;但血清T水平可能适用于其临床兴奋、冲动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抑郁症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方法对35例抑郁症患者和31名健康成年人,应用美国NieoletBravo脑诱发电位仪进行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症组Oz点P3潜伏期延迟[正常组(315±29)ms,抑郁症组(341±31)ms,t=3.50,P〈0.01],P2潜伏期延迟[正常组(165±19)ms,抑郁症组(175±21)ms,t=2.02,P〈0.05],P3波幅降低[正常组(9.5±6.1)μV,抑郁症组(4.5±3.1)μV,t=4.27,P〈0.01],非靶P2波幅降低[正常组(4.2±1.2)μV,抑郁症组(2.3±1.3)μV,t=6.14,P〈0.01]。结论P300是评定抑郁症患者大脑综合功能的有效工具,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躯体型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65岁符合CCMD-3躯体型障碍诊断标准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30例性别年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予度洛西汀治疗6周.各组分别予听觉P300检测,比较P3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PZ 点潜伏期(308±21)ms均比对照组(298±22)ms延长,实验组FZ 、CZ 、PZ、OZ点分别为(2.4±1.6)μV、(2.6±2.3)μV、(2.6±3.3)μV、(2.4±1.9)μV,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分别为(3.9±2.1)μV、(3.8±1.9)μV、(4.2±3.4)μV、(3.7±2.0)μV,(P〈0.05及0.01).治疗8周后,实验组PZ 点潜伏期(299±20)ms明显缩短,FZ 、CZ 、PZ、OZ点波幅明显升高,分别为(3.4±1.7)μV、(3.7±2.2)μV、(3.9±3.3)μV、(3.5±1.8)μV(P〈0.05).结论 躯体型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度洛西汀具有改善躯体型障碍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人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特点。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19例MCI老年人(MCI组)的PSG进行全夜监测,并与20名正常老年人(NC组)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MCI组睡眠总时间减少[NC组(381±37)min,MCI组(313±67)min,P〈0.01],觉醒时间增加[NC组(30±10)min,MCI组(53±17)min,P〈0.01],睡眠维持率下降[NC组(94±10)%,MCI组(85±13)%,P〈0.05],第1阶段睡眠增加[NC组(14±2)%,MCI组(28±10)%,P〈0.01],第2阶段睡眠降低[NC组(60±4)%,MCI组(51±18)%,P〈0.05]和第3阶段睡眠降低[NC组(9±5)%,MCI组(4±3)%,P〈0.01],REM强度增强[NC组(21±4)%,MCI组(40±22)%,P〈0.01]。结论PSG中的浅睡眠增多,慢波睡眠S3减少可能是MCI病人所具有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方法:采用数字划消测验、空间广度测验评定57例男性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57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认知功能。结果:患者组在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漏划个数以及空间广度测验的总分、顺行得分、逆行得分上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t=8.21,t=3.47,t=4.72,t=2.36,t=5.88;P〈0.05或P〈0.001)。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病程、服药时间与数字划消测验的完成时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1;r=0.30,P〈0.05)。结论:长期住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受损,且与患者的病程和服药时间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对抑郁症患者汉语句子事件相关电位N400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年龄在18~60岁符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分为阿米替林治疗组(实验组1,n=30)及度洛西汀治疗组(实验组2,n=30),选择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治疗8周前后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各组分别予N400检测,分别比较N400潜伏期及波幅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1、实验组2 Pz点潜伏期均比对照组延长,波幅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实验组2 Fz点潜伏期均比治疗前缩短,波幅均比治疗前升高(P<0.05及0.01).实验组2 Pz点潜伏期比实验组1缩短,波幅均比实验组1升高(P<0.05及0.01).治疗后,实验组1HAMD评分高于实验组2 (P<0.01),实验组2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实验组1(P<0.01).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与语言加工有关的认知损害,度洛西汀具有改善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的认知功能特点。方法:对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研究组)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1名健康对照(对照组)进行2-back测验、Go/No.go测验、Stroop测验、修订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数字符号、连线测验分量表等认知功能的评定。结果:研究组在2-back测验反应时(t=7.749)和错误数(t=2.432)、Go/No·go测验反应时(t=4.147)以及数字符号测试(t=-2.248)成绩上均差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多发病家系组在2-back测验反应时(t=3.233)、Go/No-go测验反应时(t=2.981)以及数字符号测试(t=2.041)成绩上均差于单发病家系组(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一级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汉两民族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视觉P300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特点。方法:14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147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146例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组)和1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采用BrainMaster脑诱发电位系统进行视觉P300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组P300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组除P2潜伏期外、焦虑症组除N1潜伏期外,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维汉两民族P300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P300能比较客观地反映精神疾病患者的认知功能,亦可用于维族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