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5 毫秒
1.
作为治疗情感性精神病的二种有效治疗,锂和电抽搐(ECT)能否合并应用、尚有争议。曾有报导对正在服用锂治疗的病人给予 ECT 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后果,如谵妄、急性错乱和自发性抽搐发作。为此,作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的分析研究。在250名接受过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美多巴及无抽搐ECT治疗5例巴金森氏病伴抑郁发作,进行自身对照观察。结果发现服美多巴后巴金森氏病症状及体征仅2例好转,抑郁症状无变化;而无抽搐ECT治疗后,1例痊愈,3例好转,3例病人抑郁症状缓解(Hamiltom抑郁量表总分降至17分以下)。提示无抽搐ECT对巴金森氏病伴抑郁发作病人的运动障碍及抑郁症状均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酒精戒断所致震颤谵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震颤谵妄患者随机分为纳洛酮组和地西泮组,各34例;两组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纳洛酮和或地西泮,疗程1周。采用酒精戒断状态评定量表(CIWA-Ar)评定疗效,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纳洛酮组意识恢复时间[(63.3±22.0)h]明显短于地西泮组[(99.8±24.8)h](P0.001);CIWA-Ar评分在治疗后1~4 d明显低于地西泮组(P0.05或P0.01);不良反应中嗜睡出现率明显少于地西泮组(P0.05)。结论:纳洛酮与地西泮治疗酒精戒断所致震颤谵疗效相当,但纳洛酮起效快、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与传统电休克(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兴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精神分裂症兴奋患者71例随机分为MECT组(治疗组)和ECT组(对照组),共治疗5次,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兴奋因子(PANSS-EC)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评定血、尿、生化常规及心电图、血清CPK.结果 MECT组的PASS-EC总分明显降低,PASS-EC减分率(71±27)%,临床总有效率52.7%;ECT组PANSS-EC减分率(67±24)%,临床总有效率45.7%,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ECT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ECT组为54.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T组的头晕、头痛、肌肉酸痛发生率明显高于ME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ECT合并氯丙嗪肌注治疗躁狂症兴奋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符合CCMD-3躁狂症(包括单相躁狂和双相障碍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年龄18-50岁,入组时倍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22分,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ECT后在肌张力基本恢复意识未清晰之前立即肌注氯丙嗪50mg,对照组单用ECT治疗;两组均以7d为一疗程,疗程结束后改为药物治疗。观察两者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ECT能有效地控制兴奋症状,合并肌注氯丙嗪能增强ECT疗效,减少术后病人的躁动。因所用氯丙嗪剂量较小,几乎无不良反应。结论:ECT合并氯丙嗪肌注能有效控制急性期兴奋,安全性好,不良反应轻,利于患者的康复和病区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出现谵妄的危险因素并讨论针对性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本研究观察对象为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132例ACS患者,均采用PCI术治疗,评估治疗期间谵妄发生情况,并设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一般资料,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调查PCI术后早期谵妄危险因素.结果 132例ACS患者PCI术后早期发生谵妄36例,发生率27.27%;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年龄、合并低氧血症、合并睡眠障碍、合并焦虑症、罪犯血管支数、使用苯二氮革类药、手术时间、术前心脏功能分级、心脏骤停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是否为急诊PCI术、性别、合并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吸烟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睡眠障碍、合并低氧血症、合并焦虑症、年龄> 70岁、多支病变、使用苯二氮革类药是PCI术后早期谵妄危险因素.结论 PCI术后早期谵妄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包括睡眠障碍、低氧血症、焦虑症等,应据此开展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降低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精神症状量表(BPRS)及“背数”与“图片回忆”记忆测验,对照研究有抽搐双侧电极(ECT)合并氯丙嗪300mg/日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40例(单盲)的疗效差异及副反应。发现前者对精神分裂症所伴发的焦虑抑郁、偏执障碍症状群有见效快、且持久的特点。其3个月时的总疗效优于后者。ECT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记忆障碍是短暂的、可逆的、易于恢复。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29岁。因发作性抽搐20余天,于2018年11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2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以及肢体麻木、抽搐,抽搐过程中双眼向右凝视、四肢屈曲僵硬,发作时伴意识障碍,约持续10分钟,即刻送至当地医院急诊,予地西泮10 mg静脉注射后症状缓解。患者意识恢复后不能忆及发作过程,病程中伴头痛、视物模糊、语言笨拙、反应迟钝、表情淡漠、饮水呛咳,有时行为幼稚,并间断出现发作性头部抖动和四肢不自主舞蹈样动作,  相似文献   

9.
尽管ECT对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其治疗过程对生化的影响,看法却不一致。本研究较为详细地测定了ECT对脑脊液(CSF)中胺代谢物浓度的影响。方法:入组病人12例,都符合Feighner等人(1972)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均用过ECT治疗。有4人从未用过神经阻断药。在研究开始的前一天,用曼彻斯特量表(Krawiecka,1977)和Wing氏病房行为量表(1961)对所有病人进行基础评分。在第一天上午的9点至10点,做腰穿,采集CSF。第二天,行首次ECT(均采用双侧额颞部电极的无抽搐疗法)。第三天采集第二次CSF。ECT每周二次,直到每例病人都接受了6次治疗。在第二、四、六次治疗后的第二天,再用量表作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在最后一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谵妄中的干预效果,探索MECT后谵妄护理的新方法。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并首次接受MECT治疗的住院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6~12次MECT治疗,共1个疗程。两组均接受MECT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在每次治疗后采用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量表(RASS)和护理不良事件记录表收集资料,比较两组患者MECT后谵妄发生率、持续时间及MECT后谵妄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患者接受一个MECT疗程治疗后,研究组MECT后谵妄发生率为11.80%、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4,P0.05);谵妄的持续时间,研究组为(5.78±2.73)min、对照组为(11.20±4.4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3,P0.05);MECT后谵妄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为7.13%、对照组为1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40,P0.01)。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能有助于降低MECT治疗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的持续时间、减少MECT后谵妄致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奥氮平治疗脑外伤后急性谵妄综合征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奥氮平治疗脑外伤后急性谵妄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76例谵妄病人使用奥氮平治疗并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CCMD-3器质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和DSM-Ⅳ谵妄诊断标准,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CGI-SI)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GCS昏迷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76例病人中67例进行了完整的评测.其中实验组35例,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32例,总有效率37.50%。仅3例出现了恶心、皮疹等副作用,减药后缓解。结论 奥氮平能有效控制脑外伤后急性谵妄综合征,同时不影响病人意识的观察,起效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三环抗抑郁剂与其他具有显著抗胆碱能作用的药物一样,可以产生急性谵妄状态。近来有些报导认为:三环类药物的血浓度超过一般治疗浓度时可能出现谵妄。本文报导1例在治疗浓度之内发生谵妄如下: 患者31岁,女性,因单相抑郁症复发住院治疗,表现抑郁心境、悲观失望、失眠、厌食和精神运动迟滞。在以往两次抑郁发作时,ECT及三环抗抑郁剂治疗均有效。无酒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后抑郁症发病情况。方法分析我院4年来收治196例急性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有116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发生,发生率59.18%。结论急性脑血管病伴意识障碍后抑郁症发生率很高,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引起癫痫发作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17岁,因“发作性四肢抽搐伴意识不清2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夜间阵发性右侧肢体抽搐,无意识障碍,当时未引起重视。入院前19天夜间患者在读书时突然出现四肢抽搐,随之意识不清,持续约2分钟后好转。为进一步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5.
认知功能损害被认为是患者接受一系列电抽搐治疗(ECT)后的主要后遗症状。经ECT后许多患者有逆行性和顺行性记忆障碍,但几个月后症状会明显消失。在长期接受ECT的患者中,有重度认知机能退化者,常被认为是ECT的后果。经过长期神经心理学的临床观察,认为ECT不会导致严重认知缺陷。本文作者收集了一生接受100次以上正弦波改良ECT病人认知缺陷和记忆障碍方面原始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无抽搐电休克对急性期精神病干预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急性期精神病干预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应用MECT及ECT治疗各类急性期精神病各30例。结果MECT治疗后疗效显进83.3%,好转13.3%,差3.4%,和ECT疗效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别;MECT治疗精神分裂症有效率95.2%。1次起效4例,2~3次起效3例,6次起效27例。术后第1天头晕68.0%,术后短期记忆力下降34.1%,整个疗程结束后全部基本能够恢复。结论无抽搐电休克安全、起效快、疗效显和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29例重性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双侧ECT与一次麻醉二次通电ECT二组。后者在第一次通电抽搐发作后3分钟再次用相同电参数通电,在通电前可酌情补充少量静脉麻醉剂甲基黑西塔耳(Methohexital)或肌松剂氯化琥珀酰胆硷。结果通电一次组抽搐时间为57.5±13.2秒,通电二次组为50.1±12.4秒,无显著性差异。汉  相似文献   

18.
女患,17岁,因发烧,关节痛五个月,意识障碍,失语、间断抽搐一个半月,于1988年7月26日入院。缘于五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烧(体温37.3℃~37.5℃)及四肢关节痛,于我市某医院按“风湿症”给予治疗,因治疗过程中出现稽留高热,而被送往上级医院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使用免疫抑制剂、抗菌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间断输血治疗。病人病情未见好转,且于发病后三个月出现了意识障碍、失语、间断抽搐,于发病后五个月,以“狼疮性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GA)与镇静麻醉(SA)对不合作的急性颅内前循环闭塞机械取栓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41例急性颅内前循环闭塞的临床资料。接受静脉溶栓桥血管内治疗或直接血管内治疗,但病人因躁动、失语、谵妄等不能配合治疗,其中21例采用GA(GA组例),20例采用SA(SA组)。结果两组穿刺至再通时间、入院至再通时间、取栓次数、血管再通率、术后7 d NIHSS评分、症状性颅内出血率、病死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GA组1次再通率、发病90 d预后良好率均明显高于SA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颅内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如果病人不能配合机械取栓术,相比SA,GA可提高1次再通率,有利于远期神经功能恢复,而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20.
临床医生早已意识到在ECT过程中,增加电刺激强度会诱发全身性抽搐,而抽搐期缩短则会影响疗效。因此,能安全地延长抽搐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85年首先报告对一些抑郁病人,在ECT前静脉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250~1000mg),可增加其抽搐时间和提高治疗效果。为了解标准条件下该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受试者为重症抑郁(DSM-Ⅲ标准)并适合行ECT的病人,排除心血管或其他躯体疾病者,共8人。女性6人,男性2人。平均年龄55.6±9.12岁。治疗前汉密顿抑郁量表平均得分29.8±6.36。4例为单相,4例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