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睡眠-觉醒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随其他精神心理疾病发生。本文重点讨论临床常见的三种睡眠-觉醒障碍(失眠障碍、嗜睡障碍及发作性睡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其中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睡眠-觉醒障碍安全有效,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睡眠障碍为帕金森病非运动并发症的常见临床症状,其中异态睡眠是近年来帕金森病相关睡眠障碍的研究热点.包括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觉醒障碍和睡眠相关运动障碍;而觉醒障碍则可分为白天过度嗜睡和睡眠发作,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包括不宁腿综合征和周期性腿动.其中,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和白天过度嗜睡可以发生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并有可能成为帕金森病的早期生物学标志.此外,部分异态睡眠的发生与抗帕金森病药物有关.因此,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不仅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而且可使早期筛查帕金森病易感人群、尽早开展神经保护治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经取代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成为精神障碍治疗的一线用药,获得了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许可用于急性躁狂发作的治疗,并逐渐应用于难治性抑郁及焦虑障碍的治疗[1]。鉴于孕期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不断增长[2],如何保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在孕期的用药安全性成为临床上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最近更新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规范要求,对晚期妊娠使用的抗精神病药物,药物说明书须对胎  相似文献   

4.
<正>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常常伴发多种睡眠-觉醒障碍疾病,包括失眠、睡眠相关的呼吸障碍、REM期睡眠行为障碍、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日间过度思睡、不宁腿综合征。MCI患者的睡眠障碍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认知功能障碍、增加照料者负担。对MCI的睡眠-觉醒障碍应该进行常规和全面的评估,了解MCI睡眠障碍类型和影响因素,才能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  相似文献   

5.
芮茗 《中国卒中杂志》2022,17(11):1271-1275
卒中和睡眠-觉醒障碍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可同时发生,并互为危险因素。卒中的主要预防措施包括对危险因素的管理,对于睡眠-觉醒障碍,除药物治疗外,基础睡眠卫生管理也是不可或缺的管理措施。卒中患者的基础睡眠卫生管理主要有醒后卫生管理、入睡卫生管理、睡眠环境管理、精神卫生管理和睡眠习惯改善等。实施基础睡眠卫生管理可提高卒中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卒中患者的基础睡眠卫生管理的实践中,还可以早期发现与卒中相关的睡眠-觉醒异常现象,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探讨卒中患者的睡眠卫生管理方法虽然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但在神经和睡眠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现阶段进行的初级小结可为今后卒中的睡眠卫生管理方法的制定做一个探索性的准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合并碳酸锂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4例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患者分为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43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51例),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比较。采用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以及药物依从性量表分别于入组前和入组第1、2、4、6和8周末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BRM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P〈0.01);临床总有效率: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3.7%,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组82.3%;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非典型药物组的不良反应较典型组少,药物依从性较典型组高。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依从性好,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全部患者常规治疗原发病及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定及使用睡眠多导仪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PSQI总分及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睡眠总时间、睡眠效率、深睡眠时间、REM时间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深睡眠时间等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的睡眠障碍,疗效优于传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觉醒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后觉醒障碍系指脑卒中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所致睡眠-觉醒障碍,临床上分为3种类型,即脑卒中后睡眠过多、白天过度嗜睡、疲劳感.由于其患病率仅次于睡眠呼吸紊乱,并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变患者不良转归,近年来逐渐成为脑卒中治疗和康复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常规药物联合心理疗法干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150例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75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75例增加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心理状态、细胞因子水平、神经功能及睡眠质量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睡眠潜伏期(SL)时间及觉醒次数(AT)均低于对照组,总睡眠时间(TS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疗法,能够有效改善青年卒中伴睡眠障碍患者精神心理状态,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提升睡眠质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睡眠行为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睡眠行为障碍(sleep behavior disorder,SBD)又称异睡症(parasomnias),系指睡眠或睡眠-觉醒转换时出现异常行为的一组疾病。按照1997年睡眠疾病的国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本组疾病包括觉醒障碍、睡眠-觉醒转换障碍、快速眼球转动(快速眼动)睡眠期相关的睡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