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胼胝体梗死的认识。方法对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男12例,女9例,影像学示膝部梗死5例,体部10例,压部3例,膝部合并体部3例,临床表现为精神及智能障碍、失语、偏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等。结论胼胝体梗死患者发生率低,症状复杂多变,易误诊。MRI扫描结合弥散加权成像(DWI)横断扫描是诊断胼胝体梗死的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2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60~70岁为高发年龄,病因及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及糖尿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肌力减退、失语、感觉障碍、智能障碍、小便失禁、共济失调、意识障碍等症状。胼胝体梗死部位以体部、膝部多见,常累及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等部位。结论胼胝体梗死因其累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其中颈动脉斑块为胼胝体梗死不容忽视的重要高危因素,头颅MRI对胼胝体梗死及累及部位的定位诊断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急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胼胝体膝部梗死3例,体部梗死4例,压部梗死13例,体部合并膝部4例,体部合并压部1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22例。临床表现为肢体运动障碍21例(84%),语言障碍12例(48%),认知和精神异常10例(40%),摸索动作及强哭强笑5例(20%),异己手综合征2例(8%),偏身痛觉减退2例(8%),大小便障碍2例(8%),视野缺损1例(4%)。预后良好19例,预后不良6例。结论急性胼胝体梗死的典型临床特征是异己手综合征,但常因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导致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胼胝体梗死的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CCI)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分型。方法分析本院2008年至2013年的12例CC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CCI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及智能障碍为主,病变部位以体部及膝部多见,高危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结论 CCI临床表现非特异性,临床诊断需要依靠MRI检查,病因多为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3—2014‐03经M RI确诊为胼胝体梗死28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28例中,偏瘫26例(92.9%),认知功能下降15例(53.6%),面、舌瘫13例(46.4%),感觉障碍12例(42.9%),语言障碍9例(32.1%),情感障碍8例(28.6%),小便失禁3例(10.7%),偏盲1例(3.6%),较少见;28例共检查出病灶51处,以体部和膝部最为多见,均占45.1%,压部仅占9.8%;所有患者均合并有其他部位梗死;单侧梗死多于双侧梗死,右侧多于左侧;14例行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脑血管形态均不正常。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 RI对胼胝体梗死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并发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瘫痪、精神智能障碍以及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多见,多并发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经常被并发的其他病灶所掩盖,瘫痪、精神智能障碍以及失用较多见。病灶以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多见,多并发其他部位梗死灶。胼胝体梗死诊断主要依靠MRI。结论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复杂,MRI是确诊的依据,预后好。  相似文献   

8.
35例大面积脑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动脉硬化及外源性栓子引起脑动脉主干狭窄、闭塞导致大面积梗塞 ,因其发病突然 ,症候危重 ,死亡率高而引起临床重视。我科于 1995年 10月~ 2 0 0 0年 10月共收治大面积脑梗塞 35例 ,本文就其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及预后做一回顾性分析 ,以供参考。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 2 5例 ,女 10例 ,年龄 4 8~ 84岁 ,平均 5 4岁 ,全部病例 2 4小时内就诊。其中高血压病史 2 4例 ,脑梗塞 2 0例 ,糖尿病病史 16例 ,房颤 5例 ,颈动脉狭窄超过 70 % 1例。2 .临床表现 :35例患者中活动时发病 10例 ,睡眠中或休息时发病 2 5例 ,其中明确栓子来源的…  相似文献   

9.
脑分水岭梗死CT、MRI与病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的CT、MRI表现及其与病因之间的关系,为脑分水岭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分析46例经头颅CT或MRI证实的脑分水岭梗死的临床资料、病因和影像学改变。结果:双侧脑分水岭梗死14例,占30.4%,其中皮层前型4例,皮层下型10例,主要病因为低血压,低血压伴颈动脉狭窄;单侧脑分水岭梗死32例,占67.39%,其中皮层前型14例,皮层后型15例,皮层下型3例,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及血液流变学异常。结论:双侧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低血压或低血压伴颈动脉狭窄;单侧脑分水岭梗死主要病因为颈动脉狭窄、糖尿病、低血压、血液流变学异常及血脂异常等,为脑分水岭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胼胝体梗死的磁共振影像特点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对3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图像进行分析,分析梗死的部位及在不同扫描序列中的表现,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胼胝体膝部梗死9例、胼胝体体部梗死11例胼胝体压部梗死12例;其中超急性梗塞1例,急性梗死2例,亚急性梗死6例。结论 MRI是诊断胼胝体梗死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可以直接清晰显示梗死的有无、部位、范围,并能对病灶的新旧分期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临床表现、病因及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对2005年7月收治的1例53岁男性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因机制及其治疗过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黑蒙、言语不利,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吸烟、饮酒史,体格检查以失用为主要表现。头部MRI检查可见左侧脑室旁、胼胝体梗死,右侧基底节、脑桥陈旧性腔隙性梗死;脑血管造影检查显示为多发性血管狭窄,其中以左侧大脑中动脉、右侧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最为严重。经颈内动脉内膜剥离术及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论失用可以是胼胝体梗死的主要表现,其病因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率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病因进行分析。方法:对经CT/MRI/DWI诊断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人口构成情况进行登记,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并经TCD和/或MRA了解其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情况。结果:57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为70.98%(411/579例);411例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以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最常见(64.48%),其次为颈内动脉(50.36%)。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的发病率依次为:高血压病(77.24%),吸烟(63.68%)。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是血管狭窄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国内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高,其主要病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是大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最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为脑梗死发病机制、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应用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颅外段进行检测,观察血管解剖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形成及斑块大小,管腔是否狭窄和狭窄程度。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脑梗死患者分为狭窄组和非狭窄组,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男性、糖尿病、高血压、高TG、高apoB和高Fib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正相关,高HDL-C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呈负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颅外段狭窄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病、高TG、高APOB和高Fib,保护因素有高HDL-C。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15年7月采用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18例,所有病人均经颅脑多普勒超声检查或MRA筛选,头颈部CTA或DSA确诊,均在全麻下进行CEA。结果 术后临床症状改善17例,1例术后6 d死于大面积脑梗死。术后17例随访1~24个月,2例手术部位再狭窄(其中1例因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行支架治疗好转);3例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余12例无明显并发症,恢复良好。结论 CEA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分布特点.方法 本研究收集了1031例在院脑梗死和TIA患者的DSA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DSA显示,1000例患者中有680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累计有1417条血管狭窄.发生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狭窄337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狭窄291条、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280条、椎动脉起始段狭窄207条、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115条、大脑前动脉狭窄100条、大脑后动脉狭窄70条.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和颈动脉颅外段是最常见的动脉狭窄好发部位.颅内动脉狭窄331例,颅外动脉狭窄134例,颅内外动脉均见狭窄215例.结论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仍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最近三年,多发病变、颅外动脉病变检出率明显上升,值得关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可预防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Occlusiv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n young adul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 patients under 40 years of age had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angiographic evidence of arterial stenosis or occlusion. None of them had cardiac disorders prone to cerebral embolism. Five patients had occlusion at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ne had occlusion of the common carotid artery and one each had stenosis at the origin of the internal carotid and common carotid arteries, respectively. Two patients had unilateral occlusion of the supraclinoid portion of the carotid artery with basal collaterals that had some resemblance to the Moyamoya disease. Three patients demonstrated stenosis or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and/or anterior cerebral arteries. Three patients had hypercholesterolemia, one of whom was hypertensive. None had confirmed diabetes mellitus. One female, who died, had taken oral contraceptives for 3 years. A male, with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 had serological evidence for syphil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觉醒型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9例符合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定义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描述。结果 9例符合觉醒型进展性卒中包括(1)男性5人,女性4人;(2)高血压病8人,2型糖尿病7人;(3)均以偏身肢体无力为主要表现,伴有失语患者2人,伴有偏身麻木3人,伴吞咽障碍2人;(4)MRA示颈内动脉中-重狭窄2人,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4人;(5)6例病人于夜间加重并及时调整药物后5例患者预后较好,1例预后差,3例晨起发现加重者,虽进行药物调整,但预后仍较差。结论对可能是觉醒型进展性卒中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加重并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治疗成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行STA-MCA搭桥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全脑血管造影(DSA)评价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的狭窄程度,CT灌注成像(CTP)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手术采用经额颞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