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脑深部电刺激(DBS)术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收集40例以丘脑底核为靶标的DBS术治疗PD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运动量表和神经心理量表对患者进行术后评估,对可能的疗效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1年刺激器开机未服药(DBS-ON/MED-OFF)状态下的运动评分(UPDRSⅢ)与术前药物关期(MED-OFF)比较,运动功能总分和震颤、强直、少动、PIGD分项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生活质量(PDQ-39)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其中,合并快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患者与无RBD患者的症状比较,术后PDQ-39得分更高;4个主要非运动症状、PD病程、术前PDQ-39和自主神经功能评分均与术后PDQ-39评分相关(P0.05);女性和术前MMSE得分与术后PDQ-39变化值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DBS治疗可整体改善PD患者运动功能;但PDQ-39改善受非运动症状尤其是RBD、性别和病程的影响;基于生活质量的DBS疗效评价应更多关注RBD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帕金森动力图系统(PKG)对帕金森病(PD)前驱期、初诊未服药早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进行评估,探讨其对早期PD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在南京市社区筛查的PD前驱期患者24例,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PD专病门诊就诊的初诊未服药早期PD患者38例,根据患者有无静止性震颤将患者分为震颤阳性组和震颤阴性组。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估运动症状,并计算UPDRSⅢ-T(不包括震颤评分)、同侧UPDRSⅢ和同侧UPDRSⅢ-T(同侧指症状明显侧)分值。患者佩戴PKG腕表,连续7 d记录数据,分析PKG参数运动迟缓评分(BKS)、震颤时间百分比(PTT)与临床PD量表的相关性,并对PTT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BKS与UPDRSⅢ、UPDRSⅢ-T、同侧UPDRSⅢ、同侧UPDRSⅢ-T均呈正相关。回归分析显示,UPDRSⅢ为4时,BKS为26.66,大于健康人群BKS第75百分位数。ROC曲线分析显示,PTT预测静止性震颤的最佳界值为8.1%,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2.9%。结论 PKG参数与运动症状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相关性,可检测到轻微PD症状,建议作为PD早期运动症状的筛查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治疗Hoehn-Yahr分期2.5~5期帕金森病(PD)患者的长期临床效果以及不同Hoehn-Yahr分期患者间临床效果的区别。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12月应用DBS治疗的69例PD患者(Hoehn-Yahr分期2.5期7例、3期27例、4期31例、5期4例)进行术后60个月的长期随访观察。分别在患者术前抗PD药物"关"期状态及术后6、12、24、36、48、60个月时DBS开机持续治疗下药物"关"期状态进行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估, 分别在患者术前及术后6、12、24、36、48、60个月时进行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估、左旋多巴等效剂量(LED)数据采集, 在术后12个月时采集患者DBS刺激参数并计算出总刺激功率、单脉冲平均能量、较大单脉冲能量。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LEDD的差异, 比较不同Hoehn-Yahr分期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UPDRS-Ⅲ评分、PDQ-39评分的差异, 以及术后12个月时DBS刺激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术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对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PD-MCI)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PD-MCI患者11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6例)及对照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PD药物治疗,同时对照组接受一般认知训练,观察组接受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于训练前、治疗6周后对2组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MoCA)、统一PD评价量表(UP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DS)、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等评分及P300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UPDRS-Ⅲ、HMDS和PDQ-39等评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等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MoCA总分、UPDRS-Ⅰ、UPDRS-Ⅱ、HMDS和PDQ-39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MoCA评分进步一分析,治疗后2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延迟记忆、注意力、抽象、语言、定向力等得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抽象、定向力等评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P300潜伏期、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300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P300波幅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深部电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非运动症状(NMS)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采用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39项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对102例接受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评估。观察DBS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患者NMS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NMSS认知维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性功能、泌尿系统、胃肠道症状、知觉/幻觉、睡眠/疲劳、头晕/跌倒、抑郁/焦虑、其他评分及NMSS总分均显著降低(P0.05~0.01)。与术前相比,在BDI-Ⅱ评分及MoCA口语流畅度评分显著降低(P0.05~0.01)。与术前比较,术后PDQ-39认知力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躯体不适、交往、病耻感、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情感维度评分和总分均显著减低(均P0.05)。结论 DBS短期内即可改善PD患者的抑郁、睡眠、泌尿系统症状、胃肠道症状等NMS及生活质量,对除口语流畅度以外的认知状态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尾状核指数对帕金森病(PD)双侧苍白球内侧部(GPi)脑深部电刺激术(DBS)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2月双侧GPi-DBS治疗的36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MRI测量尾状核指数、Evans指数及第三脑室宽度。术前、术后6个月应用39项帕金森病问卷(PDQ-39)评分、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PDRS-Ⅲ)评分、左旋多巴等效日剂量(LEDD)评估疗效。根据术后6个月UPDRS-Ⅲ评分分为改善组(n=26)与恶化组(n=10)。结果 术后6个月,PDQ-39评分、UPDRS-Ⅲ评分、LEDD均明显降低(P<0.05)。恶化组尾状核指数、第三脑室宽度较改善组明显增大(P<0.05),而Evans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尾状核指数≥0.16(OR=1.76;95% CI 1.09~3.18;P=0.017)是PD术后UPDRS-Ⅲ评分恶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双侧GPi-DBs明显改善PD症状,尾状核指数可用于评估PD病人双侧GPi-DBS后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丘脑底核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抑郁的疗效,并观察其与其他症状改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70例接受STN-DBS治疗的PD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及12个月以上追踪,采用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39项PD调查表(PDQ-39)、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运动症状、生活质量及抑郁水平,并记录患者PD药物服用情况。结果 PD患者接受STN-DBS治疗1年以上,其运动症状明显改善,PD相关生活质量提高,PD相关药物用量降低(均P0.001)。HAMD总分及七类因子分在STN-DBS治疗1年后均显著下降(均P0.05)。PD患者HAMD总分的改善程度与UPDRSⅢ药物"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5)。各类因子分别与其他疗效相关分析可见:焦虑/躯体化与UPDRSⅢ药物"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5);体质量减轻与药物减量呈负相关(P0.05);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及绝望感分别与PDQ-39评分改善呈正相关(均P0.001);阻滞与UPDRSⅢ药物"开"、"关"期改善及PDQ-39评分改善分别呈正相关(均P0.05);日夜变化与其他症状改善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STN-DBS治疗PD患者1年以上,可显著改善其抑郁障碍。且不同抑郁因子分的改善与生活质量、运动症状改善及药物减量间存在特异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术,对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生活质量、情绪、睡眠、认知及术后用药剂量的影响.方法 10例接受双侧STN-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分别于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应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Hoehn&Yahr分级、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帕金森病睡眠评估量表中文版(PDSS-CV)、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记录各时间点抗帕金森病药物的剂量及其变化,并对相关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0例PD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疗效,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等都有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开机未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8%、53%、35%,开机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86%、78%、69%,其中以震颤改善最为显著.术后UPDRSⅢ评分及Hoehn&Yahr分级均降低,术后6个月服药状态下改善率分别为67%、32%;日常生活质量提高,PDQ-39术后6个月改善率为71%,睡眠质量较术前改善,焦虑抑郁情况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认知功能尤明显影响.抗帕金森病药物用量术后6个月较术前减少45%.结论 双侧STN-DBS能明显改善中晚期PD患者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其程控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12月行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有RLS分为RLS组和非RL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所有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术后1月开机并随访6月,总结DBS治疗PD患者RLS的疗效和程控策略。结果 103例PD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RLS组共有32例患者(31.07%),与非RLS组相比,病程、改良HY分级和UPDRS-Ⅲ评分显著更高(P0.05);RLS组开机后6月随访RLS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RLS组患者开机后6月程控参数较非RLS组双负刺激使用率更高,刺激触点选择下触点更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PD合并RLS率较高,STN-DBS可有效改善RLS症状,术后程控更多的选择双负模式和偏下触点。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的主要因素。方法选用39项PD问卷(PDQ-39)、PD统一评定量表(UPDRS)和相关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对99例PD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影响HRQoL的主要因素。结果相关分析显示,PDQ-39综合指数(PDQ-39SI)与病程、每日左旋多巴剂量、UPDRSⅡ、Ⅲ、Ⅳ评分、Hoehn-Yahr分期、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分呈正相关(r为0.42~0.80,P均小于0.01),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帕金森病睡眠量表(PDSS)评分呈负相关(r为-0.47、-0.68,P均小于0.01),与PD分型呈正相关(r=0.23,P<0.05)。进一步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UPDRSⅡ、HAMD-17、ESS评分是影响PDQ-39SI的主要因素,3因素相加对HRQoL的影响起决定作用的72.1%。结论非运动症状对PD患者HRQoL有着显著的影响,应重视对抑郁和日间过度嗜睡等非运动症状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相关性疼痛的相关因素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是否伴有疼痛将120例PD患者分为疼痛组(49例)和非疼痛组(71例)。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和Hoehn-Yahr(H-Y)分级评估患者的严重程度,采用PD生活质量量表-39(PDQ-39)测评其生活质量,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组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MMSE评价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认知情况。结果与无疼痛组比较,疼痛组H-Y分期及UPDRSⅠ、UPDRSⅢ服药后(med-on)、UPDRSⅢ服药前(med-off)、PDQ-39、HAMA、HAMD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NRS评分与H-Y分级及UPDRSⅠ、UPDRSⅢmed-off、UPDRSⅢmed-on、PDQ-39、HAMA、HAMD评分呈正相关(P0.05~0.01),与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UPDRSⅡ、MMSE评分无相关性(均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PDRSⅡ、HAMA、NRS评分对PDQ-39有显著性影响(均P0.01)。结论 PD相关性疼痛可能与精神活动、运动症状、焦虑抑郁相关。PD相关性疼痛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正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人出现步态失调和姿势不稳(postural instability and gait difficulty,PIGD)等轴性症状,并常因此摔倒致残,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活动能力。目前左旋多巴类药物等内科治疗不能有效改善PIGD,而外科治疗中能够很好改善PD常见症状(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和肌僵直)的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和苍白球内侧部(globus pallidus pars interna,GPi)深部脑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PIGD治疗效果不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冻结步态(FOG)的帕金森病(PD)患者脑深部电刺激(DBS)术后程控参数模式调整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例伴FOG的PD患者进行DBS术,其后进行程控参数调整。开机时采用高频单极程控模式,若无改善改用低频刺激,再无改善尝试采用交叉电脉冲模式。如患者低频刺激作用不能持续或不能耐受,改用高频-低频交替使用模式或交叉电脉冲模式。术后第13个月、24个月分别进行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FOG量表(FOG-Q)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定(PDQ-39)量表评分以判断患者疗效。结果 2例患者使用高频单极程控模式,4例患者采用交叉电脉冲模式,2例患者采用高频和低频交替使用模式。所有患者DBS术后13个月和24个月的UPDRS第Ⅱ部分的第14分项、FOG-Q、UPDRS第Ⅲ部分及PDQ-39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 0. 01)。所有患者DBS术后13个月与24个月之间各量表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 DBS程控参数模式的个体化调整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丘脑底核(STN)-深部脑刺激术(DBS)对帕金森病(PD)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STN-DBS治疗的65例PD的临床资料。术前、术后1年,采用第三版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PDRS-Ⅲ)评估PD开关期运动症状;采用H-Y分期评估病情严重度;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抑郁情况;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评估睡眠障碍情况;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帕金森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测评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1年,UPDRS-Ⅲ评分、H-Y分期、ADL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PDQ39评分、MoCA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STN-DBS能够显著改善PD病人运动症状、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帕金森病(PD)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横断面调查129例PD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在运动功能较好状态下用PD评分量表(UPDRS)评价运动功能;自主功能神经量表、PD睡眠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价相应非运动症状; PD患者生活质量问卷-39(PDQ-39)量表评价近1个月健康生活质量。采用UPDRS-36项和剂末现象问卷(WOQ-9)判定剂末现象的发生及特点。结果①剂末现象发生率为51. 9%;②存在剂末现象患者中,非运动症状波动不单独出现;③多元线性回归分析,WOQ-9得分(P=0. 010)、HAMA得分(P=0. 028)和MMSE得分(P=0. 016)是PDQ-39综合指数的影响因素(R~2=0. 55,F=15. 28)。结论 PD患者剂末现象的发生率较高,其临床特点呈多样化和规律性,剂末现象是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焦虑及抑郁等对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诊治的103例PD患者,收集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和39项PD生存质量调查表(PDQ-39)评分等资料,分析上述指标与PDQ-39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程、HAMA评分、HAMD评分、MoCA评分和UPDRSⅢ评分均与PDQ-39评分呈显著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AMA评分、HAMD评分和MoCA评分是影响PDQ-39评分的主要因素(P 0. 05);影响PDQ-39评分的因素大小依次为HAMD评分、HAMA评分、MoCA评分和年龄。结论 MCI、焦虑及抑郁是影响PD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且以抑郁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在帕金森病(P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以及与PD患者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应用日常活动能力量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二部分评分(UPDRSII)、PD非运动症状量表(NMS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疲劳量表-14(FS-14)、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39项帕金森病调查表(PDQ-39)对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进行评估;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法检测100例原发性PD患者血清中OPN的表达水平,Spearman秩相关分析比较OPN表达水平与PD患者病程及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OPN诊断P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PD组患者血清中OPN水平[(21.5±6.18)u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80±6.18)μg/L](t=7.41,P<0.01);(2)PD患者血清OPN表达水平与MMSE、日常活动能力评分呈负相关(r=-0.5658,-0.7111,P均<0.05),与UPDRSII、PDQ-39、ESS、NMSS、HAMD、PSQI、HAMA评分均呈正相关(r=0.394 7~0.709 4,P均<0.01),但OPN与PD患者的FS-14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1603,P=0.1111)。此外,PD患者的血清OPN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r=0.59,P<0.01);(3)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0.7106~0.8394),OPN诊断帕金森病的灵敏度为78%、特异度为66%。结论 OPN可以作为诊断PD的参考指标,其水平与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和非运动症状的性别差异。方法应用统一PD评分量表(UPDRS)第Ⅲ部分和修订的Hoehn-Yahr(H-Y)分期评定586例PD患者的运动症状。应用PDNMS筛查问卷(NMSQ)评定PD患者及102名正常对照者的非运动症状,并进行比较。结果 PD组男性受教育年限显著长于女性及正常对照组男性(均P0.05)。PD组男性僵直评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UPDRS-Ⅲ总分、震颤、运动迟缓、姿势不稳评分及HY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女性情绪/情感淡漠、其他症状评分及失眠、情绪低落抑郁、焦虑害怕或恐慌、不明原因的疼痛和腿肿胀、增粗的比率显著高于男性(均P0.05);胃肠道症状、排尿障碍评分及流涎、夜尿增多的比率显著降低(均P0.05)。正常对照组女性生动梦境、丧失兴趣的比率较正常对照组男性高(均P0.05)。PD组男性除错觉、恶心或呕吐、大便失禁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比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均P0.05);PD组女性除头晕、幻视或幻听、错觉外,其余各项评分及比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女性(均P0.05)。PD组除头晕、大便失禁外,其他评分和各分项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 PD患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具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丘脑底核电刺激术(STN-DBS)对75岁以上帕金森病(PD)患者术后1年的疗效。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接受STN-DBS治疗的10例75岁以上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UPDRSⅢ及帕金森非运动评分。结果 10例患者术后随访1年,开机未服药与术前未服药状态相比,UPDRSⅢ、震颤、强直、迟缓及中轴症状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1年帕金森患者非运动评分ADL、HAMD、PSQI评分显著降低(P0.05),MMSE、HAMA评分有所增加(P0.05)。结论STN-DBS能显著改善75岁以上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部分非运动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抗PD药物用量。但仍需长期随访以评价对高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特点。方法 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于南京市社区筛查共纳入36例PD前驱期患者(PD前驱期组)和36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简易智能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非运动症状问卷筛查量表(NMS Quest)进行评估。结果筛查到的PD前驱期患者占总筛查人数的3.02%。PD前驱期组UPDRS-Ⅲ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和NMS Quest评分高于对照组,MMSE评分和Mo CA评分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前驱期患者中100%至少出现一种非运动症状。PD前驱期组各非运动症状症候群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前驱期患者非运动症状复杂多样,应重视社区中存在非运动症状人群并及时筛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