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中生暴力行为与愤怒情绪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2010 年9 月选取上海 市浦东新区两所高中高一、高二全体学生1 403人,采用学生自评和班主任他评相结合的方法筛查暴力行 为,采用儿童青少年状态-特质愤怒表达问卷(STAXI-CA)、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测评。结果 暴 力行为学生比率为7.7%(108/1 403),男生高于女生(6.8% 比0.9%,P< 0.05)。男生中,暴力组状态性愤 怒、特质性愤怒、向外表达因子分更高(P< 0.05),对内控制分较低(P< 0.05)。女生中,暴力组的状态 性愤怒因子分更高(P< 0.05)。暴力组积极应对因子分较低(P< 0.05),消极应对因子分更高(P< 0.05)。 积极应对与状态愤怒、特质愤怒呈负相关(r=-0.205、-0.147,P< 0.05),与愤怒控制呈正相关(r=0.320、 0.381,P< 0.05);消极应对与状态性愤怒、特质性愤怒、愤怒表达呈正相关(r=0.183、0.239、0.199、0.225, P < 0.05),与对外控制呈负相关(r=-0.064,P < 0.05)。特质性愤怒(OR=1.098)、消极应对(OR=1.088)是 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积极应对(OR=0.937)是保护因素。结论 高中生暴力行为可能与特质性愤怒、 应对方式相关。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愤怒情绪,早期识别并帮助他们减少该不良情绪,以减少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暴力高危青少年的自尊、应对方式以及生活事件应激水平,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2所中学的1312名学生,使用自尊量表(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在自尊水平、应对方式、应激水平三个方面进行对照研究,并对三者和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回收问卷1312份,1305份有效。男生663人,女生642人,平均年龄(14.37±1.71)岁。暴力高风险学生筛出率为9.43%(123/1305);男性青少年的暴力风险高于女性(7.6%VS1.8%,P=0.000)。以是否存在暴力高风险为因变量,相关心理因素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4.427,95%CI:2.595~6.952)、消极应对分数偏高(OR=2.251,95% CI:1.452~3.488)、ASLEC“其他”因子分数偏高(OR=4.517,95%a:2.272~8.978)是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消极应对分数偏高以及ASLEC“其他”因子分数偏高是学校青少年暴力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及社会心理因素对抑郁症伴慢 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纳入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和疼 痛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 292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抽取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通过 TaqMan 单 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分型测序方法筛查 COMT 基因 rs6269、rs4633 位点的 SNP。根据是否伴发慢性 疼痛将患者分为研究组(141 例)和对照组(151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COMT 基因多态性、社会支 持评定量表(SSRS)得分、自我认同感量表(SIS)得分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得分。采用整体疼痛 评估量表(GPS)评估抑郁症伴慢性疼痛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抑郁症患者伴慢 性疼痛的相关因素。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社会心理因素与抑郁症伴慢性疼痛患者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患者的 SIS 得分、SSRS 得 分、SCSQ 中积极应对条目均分低于对照组,SCSQ 中消极应对条目均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研究组 COMT 基因 rs6269 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IS 得分越高(OR=0.822,95%CI=0.749~0.903)、SSRS 得分越高(OR=0.775, 95%CI=0.704~0.855)、SCSQ 中积极应对条目均分越高(OR=0.001,95%CI= < 0.001~0.011)是抑郁症 患者伴慢性疼痛的保护因素(P< 0.05);女性(OR=16.557,95%CI=2.364~115.936)、小学及以下文化程 度(OR=43.380,95%CI=4.297~437.978)、SCSQ 中消极应对条目均分越高(OR=187.293,95%CI=10.826~ 3 240.198)、COMT 基因 rs6269 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越高(OR=2.442,95%CI=1.235~4.828)是抑郁症患者 伴慢性疼痛的危险因素(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SIS 得分、SSRS 得分、SCSQ 中的积极应对条 目均分与 GPS 条目均分呈负相关(r=-0.689、-0.677、-0.736;P< 0.05),与 SCSQ 中消极应对条目均分呈 正相关(r=0.811,P< 0.05)。结论 COMT 基因 rs6269 位点 A 等位基因频率与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相关, 同时抑郁症患者的社会心理状态与慢性疼痛症状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企业员工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及应对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问卷和应对效能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204名以制造、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的员工进行测查.将企业员工按工号的单双号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接受企业平时常规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每两周1次共4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1周对所有入组的企业员工再次进行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和应对效能量表的测量.结果 两组员工在干预前的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与应对效能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在寻求专业性心理帮助总分、自我认知、社会成见、信任性及应对效能总分、胜任力、认知水平、自信程度上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高于组内干预前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提高企业员工专业性心理帮助态度及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把10个学院的938名新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对照研究。结果心理干预前后,干预组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强迫、抑郁、敌对等得分较干预前有显著性降低(t=2.25~3.09,P〈0.05);应对方式问卷的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对因子分有显著性提高(t=-1.98,-2.35,P〈0.05),而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因子分则有显著性降低(t=2.09~2.54,P〈0.05)。对照组仅抑郁因子和幻想因子得分有显著性变化(t=2.52,2.05,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抑郁自评高分者的团体归因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团体归因训练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对3组研究组进行团体归因训练,比较训练前后贝克抑郁自评问卷(BDI)、归因方式问卷(ASQ)和自尊量表(SES)的得分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学生训练前后的文字描述及抑郁程度(t=7.17,P〈0.001)、归因方式(t=-5.66,P〈0.001)及自尊(t=5.00,P〈0.01)均有显著改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问卷前后所测差值间差异显著:抑郁得分差值比较(t=4.98,P〈0.001),归因方式(t=-5.31,P均〈0.001),自尊(t=3.74,P〈0.01)。结论:抑郁的团体归因训练在改善大学生的抑郁情绪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及其心理社会相关的影响因素,为其预防及治疗奠定 理论基础。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抑郁自评量表(SDS)、简易精神状态 量表(MMSE)、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关怀度指数测评表(APGAR)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对408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408 例脑卒中患者疲劳的发生率为64.5%,单因素分析显 示,卒中后疲劳与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家庭功能、抑郁、认知功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有关(均 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OR=3.205,P=0.027)、抑郁(OR=0.200,P=0.001)、消极应对 (OR=0.106,P=0.006)、客观支持(OR=2.312,P=0.003)是卒中后疲劳的预测因素。结论 脑卒中后疲劳的 发生率高,良好的家庭功能与较多的客观支持可作为卒中后疲劳的保护因素,抑郁和消极应对为卒中 后疲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学特征及罹患精神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家庭暴力施暴者的心理学特征及其罹患精神障碍的状况.方法 对318例家庭暴力施暴者(施暴组)和310名所在地区、家庭结构和家庭身份与施暴组相匹配的无家庭暴力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神经症筛选表,以及精神病筛选表进行评估.结果 (1)施暴组的SCL-90总分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和附加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EPQ中的神经质评分(48.3±10.2)分高于对照组[(45.3±10.0)分,P<0.01];TCSQ中的消极应对分(29.61±8.28)分高于对照组[(26.97±7.28)分,P<0.01];SSRS中的社会支持总分(37.42±8.22)分、客观支持分(12.17±3.54)分、主观支持分(17.79±5.01)分以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7.42±2.04)分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0.79±6.56)分、(12.82±3.01)分、(20.15±4.04)分、(7.82±1.96)分;均P<0.05~0.01].(2)精神疾病检出率:施暴组(6.9%,22例)的高于对照组(1.3%,4例;P<0.01).(3)Logistic回归:敌对因子(P=0.011,OR=1.665)、消极应对方式(P=0.037,OR=1.027)和重性精神疾病(P=0.033,OR=9.597)是施暴的危险因子,主观支持是施暴的保护因子(P=0.000,OR=0.909).结论 家庭暴力施暴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和较高的精神障碍检出率,他们也需要心理干预、医学干预和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10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施行CBT,疗程均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QLS总分及心理社会、动力/精力、症状/副反应分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上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GSE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CBT结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团体授课与个体心理干预相结合对临退伍期军人焦虑、抑郁情绪障碍、个性特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作用,探讨改善临退伍军人情绪状况的有效干预模式,为降低临退伍军人情绪障碍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 退伍前半年随机整群抽取南京军区服役期军人3000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期为6个月.研究组采用团体授课与个体干预相结合,对照组无心理干预.在退伍前半年(服役期)和退伍前两周(临退伍期)对其中确定退伍的军人(研究组416人,对照组396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分别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SCL-90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研究组干预后抑郁、焦虑因子得分降低(P<0.01),对照组抑郁、焦虑因子得分升高(P<0.01);干预后,研究组抑郁、焦虑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研究组积极应对得分增高(P<0.01),消极应对得分降低(P<0.01);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支持利用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P<0.01);情绪障碍发生率(0.5%)较干预前(2.4%)降低(P<0.05);干预后,对照组临退伍军人情绪障碍发生率(4.8%)高于干预组(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团体授课与个体干预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可明显降低临退伍期军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且对其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在临退伍期军人中推广试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上海市松江区146名初中生进行测查.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学校的常规开展的心理健康课程,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合并参加每周1次共6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1周对所有的学生再次进行自我描述问卷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测量.结果 两组被试干预前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诚实可信、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与同性关系、与异性关系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总均分、敌对、焦虑、情绪不平衡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干预后自我概念总分、外貌、一般自我、情绪稳定、一般学校情况因子分高于干预前,而心理健康总均分、偏执、敌对、抑郁、焦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因子分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初中生自我概念及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学生交往焦虑水平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长沙市抽取2 216名中学生,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交往焦虑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自尊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1)中学生交往焦虑平均分为(41.46±8.299)分,主要体现在与异性交往、社交自信心、陌生社交环境等方面.(2)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中学生的交往焦虑显著高于城市、独生子女、非单亲家庭中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27,-3.760,3.806,P<0.01).家庭经济条件越差、家庭关系越不和睦、父母要求越不严格、家庭暴力越频繁,中学生的交往焦虑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962,30.399,6.626,11.565,P<0.01).(3)中学生交往焦虑与负性生活事件及自尊评分均显著正相关(r=0.347,0.397,P< 0.01).(4)中学生交往焦虑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家庭经济条件差、家庭不和睦、父母要求不严格、家庭暴力、负性生活事件以及低自尊.结论 中学生交往焦虑的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其影响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及预防性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Young网络成瘾问卷(IAII)、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自尊量表(SES)对南通市区3 500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南通市青少年上网率92.14%,男生上网率高于女生(P<0.05);网络成瘾现患率3...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烧伤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84例中重度、特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和非干预组41例,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心理干预,非干预组仅予常规治疗;共8周。于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应对方式问卷调查。结果:心理干预后,SSRS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干预组明显高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消极因子低于非干预组(P〈0.05或P〈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主观支持、利用度及应对方式的积极因子在时间效应(F=10.47,F=9.50,F=12.59)、组别效应(F=7.01,F=7.23,F=10.53)及交互效应(F=14.83,F=11.80,F=14.53)方面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消极因子组别效应不显著(F=3.44,P〉0.05),但时间效应(F=7.14)、交互效应(F=5.79)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烧伤患者减轻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及提高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现状及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和干预青少年网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Young网络成瘾问卷(IAII)、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分层、随机抽样收集的3400例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实际人数比为3∶2∶1.结果 (1)南通市青少年上网率92.14%,男生高于女生(P<0.05);(2)网络成瘾现患率3.29%,男生高于女生(P<0.01);(3)初中生和高中生网络成瘾的现患率明显高于小学生 (P<0.01);(4)学习成绩差的网瘾率明显高于成绩较好和成绩中等者(P<0.01);(5)成瘾组的EM-BU父母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成瘾组(P<0.01),而父母的情感温暖因子分非成瘾组显著高于成瘾组(P<0.01).结论 南通市青少年网络成瘾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我意识与状态-特质的关系.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闸北区5所普通初级中学初中预备班至初三全体学生共2 018人,以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及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作为测量工具进行测试,比较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初中生PHCSS得分为(52.83士12.62)分,女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合群等因子分和总分高于男生,而焦虑因子分低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幸福与满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级初中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焦虑、幸福与满足及自我意识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躯体外貌与属性、合群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初中生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得分与自我意识因子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 自我意识与状态-特质焦虑呈负相关,教育部门应对初中生加强自我意识的指导,缓解学生焦虑情绪,避免形成焦虑性人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性,为初中生独生子女攻击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新乡市某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抽取500名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青少年攻击性问卷(AAQ)和家庭环境量表(FES)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4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4%.结果 独生子女在家庭环境量表中亲密度、知识性、独立性、娱乐性等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7~3.81,P均<0.05).亲密性、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均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负相关(r=-0.47~-0.27,P均<0.05),矛盾性与独生子女攻击总分呈正相关(r=0.50,P< 0.01).家庭环境量表中的矛盾性、成功性二因子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均< 0.05);组织性对初中生独生子女的攻击行为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1).结论 家庭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能降低独生子女初中生的攻击行为,矛盾性可能增加其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有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筛选出有自杀风险的高危中学生65人。除接受学校常规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参加团体认知行为实践辅导;对学生家长进行自杀预防宣教。并在干预前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家庭环境问卷(FES)、Beck抑郁量表(BDI)、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和自尊量表(SES)问卷基线评估、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问卷随访评估效果。结果:干预后,青少年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50,P=0.264,P0.05);其他问卷在干预后6个月及18个月后随访与基线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6个月随访与12个月后随访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中学生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短期内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温州地区留守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特点.方法 采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家庭环境量表(FES-CV)评定温州地区的中小学生356例.其中留守学生共182例,非留守学生174例.结果 留守男学生焦虑自我意识评分显著高于非留守男学生(3.85±3.21 VS 2.09±1.76,P<0.01).留守女学生的智力自我意识评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女学生(7.46±3.43 VS 8.51±3.60,P<0.01).留守对间长短与自我意识中的焦虑评分呈负相关(r==0.34,P<0.01).留守与非留守学生儿童的自我意识评分与家庭环境量表评分的相关结果显示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总体而言.非留守学生的自我意识评分与家庭环境评分有较强相关,而留守学生则不相关(例如非留守学生的智力自我意识与家庭的娱乐性、组织性相关,r=0.59,0.43.而留守学生不相关,r=0.11,0.07).结论 留守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与非留守中小学生存在不同,与留守时间长短有一定关联,其与家庭功能的关联不如非留守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