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rt-PA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时间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神经内科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按照溶栓使用药物分为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组和尿激酶组,按照发病到静脉溶栓时间(time,简称t)可分为6组:分别为t≤1 h、1 t≤2 h、2 t≤3 h、3 t≤4 h、4 t≤5 h、5 t≤6 h。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时间窗内给予了静脉溶栓治疗,记录溶栓治疗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和溶栓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溶栓治疗前,rt-PA组与尿激酶组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24 h、溶栓后7±2 d的NIHSS评分均不同程度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rt-PA组与尿激酶组溶栓疗效及合并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发病时间t≤1 h、1 t≤2 h、2 t≤3h、3 t≤4 h、4 t≤5 h、5 t≤6 h等6组溶栓效果及合并并发症个数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脑梗死时,不管是用尿激酶还是rt-PA,都应尽快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且溶栓越早,疗效越好,合并的并发症越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缺血修饰蛋白(IMA)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变化规律,以达到IMA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的评估指标。方法选择发病24h急性脑梗死患者341例。按照NIHSS评分分为三组,分别为0~8分组(129例);9~16分组(112例);16~24分组(100例)。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对照组60例。运用ACB比色法测定血清IMA。结果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0~8分组、9~16分组,17~24分组,IMA有显著差异(P0.01),发病24h的急性脑梗死组血清IMA水平与NIHSS评分呈线性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均高于健康人,IMA可以作为脑组织缺血敏感的非特异性生化指标,并且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MA水平随NIHSS评分增高而增高。可能作为辅助手段预测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例组)及82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浆,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浆CX3CL1水平.病例组患者于入院后24 h内行NIHSS评分,并于发病3个月后随访行mRS评分.将病例组患者根据NIHSS评分及mRS评分分别进行分组,比较各亚组间血浆CX3CL1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病例组血浆CX3CL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OR=0.387,P=0.020),且血浆CX3CL1水平与CRP呈负相关(r=-0.232,P=0.003).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X3CL1水平与其入院后24 h内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179,P=0.034).预后不良组(mRS>2分)血浆CX3CL1水平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mRS≤2分),白细胞计数及CRP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后3个月mRS评分呈负相关(r=-0.263,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预后密切相关(OR=0.087,P=0.004).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CX3CL1水平较低,且血浆CX3CL1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07-01—2016-06-30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诊疗的1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定病情严重程度,以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发病90d时的预后,详细询问一般情况,入院当时化验血常规,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并常规行血脂、空腹血糖(FBG)、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胆红素(TBIL)、颈动脉超声检查。选择同期体检的168例健康者为参照组。结果急性脑梗死组NLR(4.76±1.02)较对照组(3.95±1.08)明显增高,NIHSS7分组NLR水平(4.85±0.94)明显高于NIHSS≤7分组(3.87±1.03),预后不良MRS3~6分组NLR(4.68±1.07)高于预后良好MRS 0~2分组(3.78±0.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RL、NIHSS评分、康复、高血压病史是急性脑梗死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严重程度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失语改 善的比例及程度。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3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卒中中心连续入院接受rt-PA静 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60例,根据NIHSS评分分为NIHSS评分≤8分组和NIHSS评分>8分组。收集两组 患者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心脏病病史、吸烟饮酒史、LDL-C、发病至溶栓时间等 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4 h后神经功能显著好转、失语改善的比例差异,并比较两组失语改 善程度的差异。 结果 共计纳入伴有失语的AIS患者158例,其中NIHSS评分≤8分患者49例,NIHSS评分>8分患者109 例,两组基线资料及溶栓24 h后神经功能显著好转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IHSS评分≤8分组溶 栓24 h后失语改善比例高于NIHSS评分>8分组(67.3% vs 45.9%,P =0.021),NIHSS评分≤8分组失语 完全改善比例高于NIHSS评分>8分组(69.7% vs 44.0%,P =0.021)。 结论 伴有失语的AIS患者rt-PA静脉溶栓24 h后,NIHSS评分≤8分患者失语改善比例高于NIHSS评分 >8分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因素。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入院进行阿替普酶静脉溶 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年龄≥80岁组和年龄<80岁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 时、溶栓24 h NIHSS评分,6个月mRS评分及死亡率,观察两组溶栓相关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及 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所有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最终共纳入患者119例,男性69例(58.0%),年龄范围46~94岁,平均70.12±10.55岁,入院 NIHSS评分4~38分。其中年龄≥80岁患者29例,年龄<80岁患者90例。静脉溶栓后,两组患者溶栓 24 h 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24 h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的出血转化、症状性颅内出血、肺部感染、6个月预后良好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脑梗死静脉溶 栓6个月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龄不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 结论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未增加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死亡率及不良预 后。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及肺部感染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6个月预后不良 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神经功能评分的关系及其对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发病的脑梗死患者90例作为研究组(均为非溶栓患者),同时把本院神经内科急性入院的眩晕症、血管性紧张性头痛等就诊的非脑梗死患者53例作为对照组; 对入组患者进行常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同时对入组脑梗死患者的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根据NIHSS水平进行分组:轻度、中度和重度; 对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同时比较2组患者及NIHSS不同评分组的RDW值的差异,评价RDW和NIHSS评分的相关性。对入组的脑梗死患者进行脑梗死发生后3个月随访,评定患者的改良Ranking量表(mRS)评分情况,对mRS评分进行分组,即预后良好组(mRS≤2)和预后不良组(mRS>2分),比较2组的RDW值,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脑梗死组的RDW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 RDW的中位值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增高(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RDW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35 P=0.001); 预后不良组的RDW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增高(P<0.01); 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高RDW、NIHSS及2型糖尿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显示RDW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预测的最佳界值为14.2%(敏感度,72.8%; 特异性,68.6%; 准确性,71.2%)。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的RDW对评估患者的严重性及短期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颈内动脉(ICA)、大脑中动脉(MCA)和椎-基底动脉(VBA)闭塞致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时间窗动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分别对19例发病<6 h及21例发病6~9 h不同血管(ICA 12例,MCA 18例,VBA 10例)闭塞患者,根据头颅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弥散加权成像(DWI)≥20%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动脉内超选择性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治疗前后进行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用修正Rankin量表(MRS)评价临床预后.结果 溶栓后血管再通率:MCA组77.8%,VBA组50.0%,ICA组3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病<6 h组和6~9 h组患者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比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两组间NIHSS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时预后良好率:MCA组77.8%,ICA组41.7%,VBA组3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发生颅内出血4例,血管再闭塞1例.结论 动脉溶栓治疗MCA闭塞的疗效最好,ICA闭塞次之,VBA闭塞较差.动脉溶栓时间窗<6 h与6~9 h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提示对PWI/DWI不匹配的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可放宽到9 h.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溶栓前急诊生化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早期转归与预后的关系。方法2014年6月~2019年5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共计67例。记录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以二者差值(ΔNIHSS)评估早期转归:其中ΔNIHSS≥4分为显效组、1~3分为有效组、≤0分为无效组;溶栓后7 d以改良Rankin评分(mRS)记录早期预后:其中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组、3~4分为预后一般组、5~6分为预后差组。比较上述各组间溶栓前急诊生化指标差异。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样本间比较。结果 (1)比较溶栓后24 h转归显效组(n=10)与无效组(n=30),有统计学差异的生化指标有:T-Bil(14. 28±4. 77 mmol/L vs 11. 22±3. 86 mmol/L,P=0. 048)、血糖(6. 82±1. 18 mmol/L vs 8. 99±4. 31 mmol/L,P=0. 017)。比较溶栓后24 h转归有效组(n=27)与无效组(n=30),有统计学差异的生化指标有:T-Bil(14. 89±5. 88 mmol/L vs 11. 22±3. 86 mmol/L,P=0. 007)、D-Bil(4. 63±1. 89 mmol/L vs 3. 62±1. 22 mmol/L,P=0. 019)、血糖(6. 86±1. 50 mmol/L vs 8. 99±4. 31 mmol/L,P=0. 016)。(2)比较溶栓后7 d各预后组间溶栓前的生化指标,其中预后良好组(n=56)与预后差组(n=9)两组间溶栓前尿酸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397±96. 62 mmol/L vs 344. 33±59. 46 mmol/L,P=0. 041)。结论溶栓前较高水平的胆红素、较低水平的血糖与溶栓后24 h早期转归更好相关,而溶栓前较高水平的尿酸与溶栓后7 d更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的测定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院神经内科自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收治的10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NIHSS>5分组和NIHSS≤5分组.以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对照.入院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MCP-1水平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随访患者半年死亡和缺血性血管疾病新发情况并分析MCP-1水平对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5组患者血清MCP-1水平显著高于NIHSS≤5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MCP-1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244,P=0.014);随访结果显示血清MCP-1≤133.90 pg/mL患者预后好于MCP-1>133.90pg/mL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K(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CP-1水平升高,并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MCP-1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半年内的预后有一定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