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单、双侧脑室引流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脑室引流方法治疗重度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5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双侧引流组)治疗,另对32例重度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侧脑室引流加腰穿放液脑脊液置换术(单侧引流组)治疗。结果双侧引流组总有效率、死亡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与单侧引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双侧侧脑室引流加终池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置换术操作简便,疗效好,适合于重度脑室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经验。方法25例脑室出血病人均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后尿激酶灌注,拔管后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外引流。结果术后7-14d复查CT娃示脑室内积血消失。随访3-6个月,GOS评分5分7例,4分8例,3分4例,2分3例,1分3例。结论双侧侧脑室外引流结合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交替引流、尿激酶冲洗溶解血凝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双侧侧脑室额角穿刺术,采用双侧交替夹管与引流法,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1~2次,术后第2天行脑脊液置换疗法,待脑室引流液澄清,CT复查脑室内高密度影消失,第三、四脑室、导水管通畅,试夹管24 h,临床症状无恶化可拔管.结果 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明显脑室积水,治愈好转19例,死亡5例.结论 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交替引流、尿激酶冲洗溶解血凝块结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脑室出血疗效满意,明显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低颅压致急性硬膜下血肿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男,72岁。头外伤后呕吐1天,右面部不自主抽搐伴精神异常8小时入院。查体:神清,智能差,精神不振,有时自语,右侧头顶部皮肤略肿胀,右侧鼻唇沟浅,口角左偏,伸舌右偏,右上下肢轻瘫征阳性,颈有抵抗。头颅CT:左顶部颅骨内板下可见月芽状略低无脑回区,双侧裂池、小脑幕上池、左环池均见高密度影,诊为: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硬膜下积液。经脱水及硬膜下钻孔引流术,病情好转,肢体活动正常,次日复查CT:左硬膜积液明显缩小,余同前。病人回病房后由于脑引流袋位置过低,10分钟内引流血性脑脊液约100ml,病人烦躁不安,双手摸索强握,神志恍惚,立即夹…  相似文献   

5.
双额叶挫裂伤致中央型脑疝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男14例,女9例,年龄19~45岁,平均32.5岁。病人伤后就诊时间为1.5-78h,伤后意识障碍由朦胧至中度昏迷,入院时生命指征(BP、P、R)不稳定者9例,瞳孔变化者(包括明显缩小或放大者)13例。肢体运动障碍者(单侧及双侧)7例。锥体束征( )者17例。14例CT示双额叶广泛脑挫裂伤,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等明显受压变小或消失,中线居中,第三脑室受压变小或消失,双侧脑室前角受压变小,移位,而脑室后角正常。9例除上述表现,还伴有顶枕叶脑挫裂伤,双侧脑室受压变小。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少量薄层硬膜下血肿,中线居中或轻度偏移< 0.5cm。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老年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19例老年人PIH患者,观察其临床特点、脑脊液(CSF)压力、生化、头颅CT及MRI扫描.结果 起立性头痛和呕吐是其显著的特征,CSF压力均<7cmH2O;部分病人脑膜刺激征阳性.CT可见脑室系统、脑池及脑沟变窄、缩小,部分患者可见硬膜下积液;MRI增强示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桥脑扁平、桥池变窄及小脑扁桃体疝.结论 老年人PIH发生率低,容易误诊,了解老年人PIH的临床、CSF、CT及MRI的特异性改变,对正确诊断PIH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室及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病例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4例脑室出血铸型病例采用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外引流及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脑脊液的治疗效果.结果 死亡6例(42.9%),其余病例术后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评定:Ⅰ级~Ⅱ级2例,Ⅲ级3例,Ⅳ级~V级3例.结论 脑室及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是治疗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中长期持续引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6-10~2010-08采用腰大池或侧脑室置管储液囊穿刺皮下持续脑脊液引流治疗54例资料。结果自动出院4例,其余出院时GOS评分良好21例,中残14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5例。腰大池引流时间6~56d,平均14.4d。脑室储液囊引流10~180d,平均70.9d。脑脊液总引流时间7~236d,平均26.6d。结论梗阻性脑积水、颅内高压、重度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血肿、严重脑室脑炎伴交通性脑积水、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等侧脑室置管储液囊长期引流优先,相对较轻者及脑脊液漏可选择腰大池脑脊液中期引流。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患者女,58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1h"于2012年6月18日23:05急诊入院.受伤时左颞枕部着力,伤后无昏迷史.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嗜睡,GCS 14分.左侧颞顶可触及一4 cm×4 cm头皮血肿.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直接、间接光反射灵敏.双侧肢体肌力Ⅴ级,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颈软无抵抗,脑膜刺激征(-).头颅CT显示右颞叶脑挫裂伤,右额颞薄层硬膜下血肿,右外侧裂蛛网膜下腔出血,环池、第三脑室显示欠清,中线居中,血肿量约7 ml(图1).入院化验检查:血常规、生化、凝血等基本正常.入院诊断:轻型闭合性颅脑伤(1)右颞叶局灶性脑挫裂伤.(2)右额颞薄层硬膜下血肿.(3)蛛网膜下腔出血.(4)左颞顶头皮血肿.  相似文献   

10.
第四脑室出血大多数是基底节出血后破入侧脑室沿室间孔流入第三、四脑室,也可由小脑出血和桥脑出血破入第四脑室,意识一般在发病后1~2h内陷入深昏迷,出现四肢抽搐及瘫痪、双侧病理征阳性,病情危重。我们采用小脑延髓池穿刺引流术个别配合侧脑室引流术治疗第四脑室出血患者35例,与常现药物治疗相比,患者生存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脑室出血临床较为常见.出血后脑脊液循环通路被堵塞,导致出血后急性脑积水发生,此为脑室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并认为是导致脑室出血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Ⅲ.脑室外引流、反复腰大池穿刺或持续腰大池引流行脑脊液置换是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措施,目前在临床已得到普遍应用,但却有引流时间短、易感染、患者痛苦、引流管易堵塞等缺点.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27例重症脑室出血患者,对其应用Ommaya管进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加尿激酶冲洗,必要时清除脑室外血肿,同时采用美敦力体外引流及监测系统进行持续腰大池引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19岁.因突发头痛3.5h于2009年10月9日急诊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肢体躁动.颅脑CT示脑室出血,双侧脑室铸型(图1).急诊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2d后神智转嗜睡状态.右侧脑室引流1d后不通拔出,左侧脑室引流9d拔出.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突发意识障碍2 h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直径2.5 mm,对光反射迟钝,肌张力基本正常,双侧巴宾斯基征(+)。颅脑CT示右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室铸型。急诊在局麻下行双侧侧脑室钻孔引流术。术后多次复查颅脑CT示双侧脑室增大、脑积水。遂行侧脑室(额角)-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 shunting,  相似文献   

14.
不同微创方法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脑室引流方法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 2 9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采用双侧侧脑室水平位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净化术 (双侧引流组 ) ,另对 2 9例仅采用单侧侧脑室引流术(单侧引流组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肿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双侧引流组总有效率、病死率、脑室出血清除时间、生活能力评分与单侧引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双侧侧脑室水平位引流加腰穿脑脊液置换净化疗法操作简便、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适合于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01例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54例采用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47例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3、7 d血肿清除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半年GOS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 与单纯双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相比,双侧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效果显著,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五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症五例潘树茂关茂武王云波杨军例1男,48岁。因广泛脑挫裂伤伴双额硬膜下血肿、外伤性脑室出血急诊行双额开颅硬膜下血肿及破碎脑组织清除术,并行脑室持续外引流,脑脊液廓清化验正常后拔管,复查CT脑室重度扩大,脑压为2.45kPa,行V...  相似文献   

17.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消失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女,69岁,因摔伤致昏迷1h入院。查体:浅昏迷状,GCS评分7分。双侧瞳孔等大形圆,直径约0.2cm,对光反射灵敏,右眼球向左凝视,左眼球居中。额纹对称,口角无偏斜,悬雍垂居中。刺痛可见左侧肢体活动好,右侧肢体活动少。腹壁反射存在,右侧巴氏征阳性。头颅CT: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中线轻度右偏。入院诊断为:中型颅脑损伤:(1)额颞部硬膜下血肿(左侧);(2)蛛网膜下腔出血。入院后给予甘露醇、速尿、氨甲环酸、吸氧等。19h后复查CT提示左侧硬膜下血肿消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双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与单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对重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6年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Graeb评分≥5分的76例重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39例行双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的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为观察组,37例行单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的脑室系统出血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脑室出血清除时间、并发症,术后1个月、2个月分别测评ADL分级、MMSE,术后6周测评GOS,观察疗效。结果手术2个月后,观察组ADL、MMSE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术后4周GOS评分,观察组良好12例,轻残2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3例;对照组良好5例,轻残13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8例,视良好和轻残为有效,观察组有效率82.05%,对照组为4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较单侧侧脑室联合腰大池引流对于重型脑室系统出血的患者疗效更佳,可提高重型脑室系统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认知功能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65岁。因头痛、反应迟钝、双下肢活动不灵,以右侧为重10天而就诊,按脑梗塞治疗两周不见好转,一天前大便后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逐渐出现意识朦胧,大小便失禁、抽搐,4小时前出现昏迷急来我院。查体:深昏迷状态,左侧瞳孔6.0mm,右侧瞳孔3.0mm,呈去脑强直状态、双Babinski( ),头颅CT显示:双侧额颞顶枕硬膜下血肿、左侧脑室受压显示不清,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小,中线明显右移,环池不清。追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因"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6h",于2011年4月11日入院.查体:血压170/110 mm Hg,神经系统检查除脑膜刺激征阳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鞍上池、前纵裂池、侧裂池、环池、四叠体池见条索状高密度影,第四脑室亦见少量点状高密度影,双侧基本对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