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评价脂肪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和体脂量在既往无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对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作用。 方法:调查于2005-03/2006-11在法国巴黎心血管疾病预防中心完成。纳入进行冠心病一级预防的649例调查对象,年龄22~79岁,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史,绝大多数为白种人。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测量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包括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以及冠状动脉外斑块数。肥胖测量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体脂量,体脂量通过生理电阻抗分析的方法测定。分析肥胖测量指标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高冠心病危险和轻度炎症的关系。 结果:肥胖测量指标体质量指数、腰臀比及体脂量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高冠心病危险和轻度炎症均呈正相关(P < 0.01)。在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高冠心病危险的相关性中,体脂量的关系最强;在与轻度炎症的相关性中,腰臀比的作用最强。 结论:体脂量与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最为紧密,调查结果提示体脂量可以作为预测成人心血管事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文拉法辛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的疗效。方法:对47例药源性肥胖患者给予文拉法辛治疗。疗程6周。观察治疗前后体质量(体重)、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胆固醇、三酰甘油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臀围、腰/臀比值和三酰甘油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不良反应少而轻。结论:文拉法辛是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肥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探讨人体脂成分与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纳入2005-01/06在解放军总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符合入选条件者856名,其中男601例,女255例,平均年龄(45.2±8.7)岁。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分析受试者的人体成分组成,主要参数指标包括体脂肪量、去脂肪量、体脂肪率等,同时测定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指标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对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①人体去脂肪量与血液生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相关,而且这种相关程度远远高于体脂肪量、体质量指数及腰/臀围比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②体脂肪率升高者的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 <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 < 0.05),此外,体脂肪率升高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低于体脂肪率正常者,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体脂肪率正常者(P < 0.05);以上变化还体现在腰/臀围比正常与腰/臀围比升高人群之间;但是,体质量指数的正常和体质量指数升高人群之间则无此变化。 结论:①体脂肪率与心血管风险因子相关,且相关程度高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②与体质量指数和腰臀围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率等人体成分测量指标在判定机体是否肥胖和评估血液流变学及血液凝集功能方面更加灵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验证踝肱指数作为评价或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简易指标的可能性。 方法:对2006-04/2007-04在解放军第二炮兵总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糖尿病诊断均符合ADA(1997)标准,其中男性108例,女性105例;年龄25~86岁,平均(60.5±12.9)岁;病程1~600个月。采用日本林电器株式会社制造的 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踝肱指数。患者入院后第1天清晨空腹均进行身高、体质量、血压测量,计算体质量指数,行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素氮、肌酐、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踝肱指数、眼底检查,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将所有患者以踝肱指数比值大小分2组,分别为踝肱指数< 0.9组29例和踝肱指数≥ 0.9组184例。 结果:213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发病率为13.6%,性别方面差异无显著性。踝肱指数< 0.9组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合并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梗死率高于踝肱指数≥ 0.9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踝肱指数与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P < 0.05)。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糖尿病病史、脑梗死是踝肱指数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踝肱指数与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发生率密切相关,是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周围动脉闭塞性疾病初筛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异常的发生现状,以期得到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异常的体成分敏感指标。 方法:选取2006-07/2007-08在北京妇产医院体检并被确诊为自然绝经的妇女181名。年龄41~60岁,绝经年限1~9年。测量181名绝经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及腹部矢状径,测定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及体脂含量。观察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异常的发生情况。消除年龄、绝经年限及雌二醇水平的影响,对绝经妇女体成分指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体成分敏感指标的选取。 结果:①绝经妇女中心型肥胖(腰围≥80 cm)、高三酰甘油(三酰甘油≥1.7 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9 mmol/L)、高血压(收缩压≥13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 舒张压≥85 mm Hg)、高血糖(空腹血糖≥ 5.6 mmol/L)的患病率分别为48.1%,31.5%,16.6%,38.7%,50.3%。②消除年龄、绝经年限及雌二醇水平的影响,体成分指标(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腹部矢状径、体脂含量)与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③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分别为:高三酰甘油:体质指数≥24.845 kg/m2;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部矢状径≥18.85 cm;高血压:体质指数≥23.33 kg/m2;高血糖:腹部矢状径≥18.10 cm或体脂含量≥36.515%。 结论:中心型肥胖及高血糖是绝经妇女最常见的代谢紊乱。肥胖是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发现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体成分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  相似文献   

6.
背景:踝臂指数的测量是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 0.90)的简便有效无创的方法。患有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通常有局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并且增加了心血管事件发生和死亡的风险。 目的:总结近年来踝臂指数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外周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循证医学的依据。 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纳入论点论据可靠并与踝臂指数方面的研究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或者与文章研究目的无关的文章。保留26篇文章做进一步分析。 结果与结论:有研究表明外周动脉疾病能够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研究发现慢性肾病、胰岛素使用、蛋白尿、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T基因型、高龄、女性、超重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史、升高的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以及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等是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危险因素,建议应该加强对糖尿患者、高血压患者以及高脂血症等“三高”人群的非传统危险因素的检测和干预。外周动脉疾病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经典指标,不仅仅能够反映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而且也能预测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利用踝臂指数能够很好的诊断外周动脉疾病(踝臂指数< 0.9)。尽管外周动脉疾病能够很好的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但经常未被诊断和处理。目前,踝臂指数的临床筛查在国内尚未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针对外周动脉疾病高危人群及有下肢动脉疾病风险的患者应建议进行常规踝臂指数检查。  相似文献   

7.
背景:有关慢性肾脏病2~5期尚未进入透析阶段患者动脉弹性功能特点的研究较少。有资料表明,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可以评价动脉弹性功能。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设计、时间及地点:非随机病例对照实验,于2006-01/08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脏内科完成。 对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情况稳定的166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和28名健康人。 方法:根据肾脏透析预后质量指南慢性肾脏病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肾损伤组(n=38)、中度肾损伤组(n=54)和重度肾损伤组(n=74),28名健康人作对照组。测定各组体质量、血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及生化指标,计算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各组间差异,并采用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因素。 主要观察指标: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影响因素。 结果:慢性肾脏病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间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无差异。 轻、中、重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肾小球滤过率、收缩压、脉压存在差异,随着肾脏损伤的加重,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龄、收缩压及脉压也随慢性肾脏病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体重指数及肾小球滤过率呈下降趋势。除与性别因素相关外(r=2.305,P < 0.05),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r=0.479,P < 0.001)、收缩压(r=0.556,P < 0.001)、脉压(r=0.603,P < 0.001)、血清肌酐(r=0.287,P < 0.001)和超敏C-反应蛋白(r=0.316,P < 0.001)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肾小球滤过率负相关(r=-0.436,P < 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肾小球滤过率是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独立的影响因素。 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随着肾脏损伤的加重逐渐升高;年龄和肾小球滤过率是慢性肾脏病患者动脉硬化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居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 为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对2005年石家庄市居民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并按照年龄阶段、城乡种类和性别等不同分类对其超重和肥胖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从城乡分布来看,男性城镇非体力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为最高,而女性中以农村人口肥胖率为最高;青年农村女性和中年城镇体力劳动人口女性的超重率都超过了其他群体。从年龄分布来看,男性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从20岁年龄组开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在30~34岁达到最高,到30~39岁年龄段有所下降,之后体质量变化无明显规律性;女性超重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始终呈现上升趋势,到50~59岁年龄段又有所下降。各项形态指标都在性别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结论:石家庄市超重、肥胖人群多发于中老年人;城镇男性和农村女性具有较高的超重率和肥胖率;男性腰臀围比等形态指标均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不同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pR)]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年龄大于40岁人群作为抽样框,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5440例,研究者完成了临床资料的采集,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并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 研究对象共有5440例,平均年龄(55.17±11.78)岁,其中男性3257(59.87%),女性2183(40.13%)。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1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13.16%;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肥胖指标均与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WHpR第二、三、四分位数与第一分位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1.33(1.04~1.70)、1.34(1.05~1.73)、1.38(1.08~1.76)。结论 人群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13.16%;肥胖是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肥胖指标中,WHpR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背景: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是诊断骨质疏松及评价骨质量的重要指标,肥胖是否影响骨质疏松的发生尚无定论。 目的:调查分析287例汉族健康志愿者全身骨密度、骨矿物含量与肥胖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调查分析,于2006-01/12在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完成。 对象:选择健康志愿者287人,年龄(37±17)岁。 方法:测量287例汉族健康志愿者的身高、体质量、全身各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以体质量指数对样本进行分组:体质量指数≥28 kg/m2为肥胖;体质量指数 ≥24 kg/m2,< 28 kg/m2为超重;体质量指数≥ 18.5 kg/m2,< 24 kg/m2为正常体质量。 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调查对象的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采用偏相关分析法分析体质量指数与全身各部位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的关系。 结果: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排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肥胖组全身、头部、上肢、下肢、躯干、脊柱部位的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均高于超重组和正常体质量组(P < 0.05~0.01)。偏相关分析显示,在排除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后,体质量指数与全身总骨密度、全身总矿物含量、头骨密度、头骨矿物含量、上肢密度、上肢矿物含量、下肢密度、下肢矿物含量、躯干密度、躯干矿物含量、脊柱密度、脊柱矿物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均=0.000)。 结论:全身骨密度及骨矿物含量与肥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