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和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MVD治疗的44例PTN(28例)和pHFS(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无效3例,其中PTN有1例,pHFS有2例;总有效率为93%,其中PTN有效率为96.4%,pHFS有效率为87.5%。发生并发症共7例,其中术中乙状窦撕裂2例、术中颅内出血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术后颅内感染1例、术后耳鸣、听力下降2例。结论 MVD治疗PTN、pHFS具有并发症少、疗效较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球囊压迫术(PBC)与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21年7月手术治疗的156例PTN的临床资料。应用PBC治疗79例(PBC组),MVD治疗77例(MVD组)。结果 术后1年,PBC组有效率(93.7%)与MVD组(90.9%)无统计学差异(P>0.05)。PBC组术后面部麻木发生率(93.7%)、口唇疱疹发生率(39.2%)明显高于MVD组(分别为46.8%、3.9%;P<0.05),而耳鸣发生率(0%)明显低于MVD组(11.7%;P<0.05)。PBC组术后1年复发率(10.8%,8/74)与MVD组(5.7%,4/7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BC与MVD治疗PTN疗效肯定,各具优势。术前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责任血管的PTN,优先选择MVD治疗;顽固复发、年老体弱以及存在基础病的PTN,建议选择PBC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pHFS)合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MVD治疗的11例pHFS合并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10例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11例术后随访2~4年;面部抽搐术后即刻治愈9例,延迟治愈2例;面部疼痛术后即刻治愈10例,明显缓解1例。术后发生后组颅神经损伤1例、听力下降1例,无面瘫、脑脊液漏、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pHFS合并PTN病人责任血管常较复杂,与椎动脉压迫密切相关,MVD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微血管减压术(MVD)与经皮微球囊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6例PTN的临床资料,其中41例采用MVD治疗(MVD组),35例采用PMC治疗(PMC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估疼痛,0~4为疼痛缓解。结果 术后当天,MVD组疼痛缓解率(95.1%,39/41)与PMC组(88.6%,31/35)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8个月,MVD组疼痛缓解率(90.2%,37/41)与PMC组(94.3%,33/35)无统计学差异(P>0.05)。MVD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3%,12/41)明显低于PMC组(85.7%,30/35;P<0.05)。结论 MVD和PMC均是治疗PTN的有效方法,但PMC的并发症较多,在无手术禁忌症情况下,建议采用MVD治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指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短暂性、阵发性、反复发作性的剧烈疼痛,为临床较为常见的神经疾患,发病率为1.8‰[1].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了.目前,临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区别在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常不表现出神经系统体征.治疗方法包括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治疗通常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外科治疗的方式相对较多,有经皮选择性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周围支切断术、三叉神经节后甘油损毁术、经皮微球囊三叉神经节压迫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ie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MVD治疗PTN不但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叉神经痛,而且能同时保留神经的生理功能,近年来被认为是治疗PTN的最佳方法.2012-092014-11我院采用MVD治疗PTN 45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PSR)治疗伴静脉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2例PTN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采用MVD联合PSR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MVD治疗。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总有效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P<0.05)。术后1年,观察组疼痛消除率(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7.07%)与对照组(14.63%)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2.44%)明显低于对照组(17.07%;P<0.05)。结论 MVD联合PSR治疗合并静脉压迫的PTN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及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MVD治疗的164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48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31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BNI)面部疼痛分级标准评估疗效。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1周BNI分级Ⅰ~Ⅱ级139例(84.76%),Ⅲ级25例 (15.24%);术后11例(6.70%)出现并发症。随访期间共复发31例,复发率为1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5年、减压未充分、压迫有移位是影响PTN病人MVD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结论 MVD治疗PTN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对于病程长、未充分减压的病人,应注意加强随访,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效果。方法 回归分析法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MVD治疗的108例PTN的临床资料,其中年龄≥60岁58例(老年组),<60岁有50例(对照组)。结果 术后3 d,老年组有效率(98.3%)与对照组(98.0%)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0%,32/50)明显高于老年组(37.9%,22/58;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1%,14/58)与对照组(28.0%,14/50)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两组各有1例复发,均未见永久性神经功能缺失。结论 对于药物难治性、药物不良反应重以及对生活质量要求较高的老年PTN病人,应积极采用MVD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术后并发症,并探讨围手术期护理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行MVD治疗的PTN患者所发生的并发症和护理经验。结果术后61例(92.4%,61/66)疼痛完全消失,5例疼痛缓解〉90%。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40个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了解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各种并发症,对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对症治疗和正确护理,是提高MVD对胛N患者整体疗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岩静脉上间隙进行MVD治疗的34例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即刻疼痛完全消失32例,明显减轻1例,无明显变化1例。出院后随访2年,仍疼痛2例中,术后2个月疼痛完全消失1例,术后4个月疼痛部分缓解1例;治愈率为97.06%。4例术后3~7 d发生口周单纯疱疹,简单创面保护、防止感染处理后自行愈合。无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等。结论 对于岩静脉阻挡三叉神经显露的PTN,通过岩静脉上间隙显露三叉神经颅内段并进一步减压是安全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121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60例为非典型性三叉神经痛:160例存在血管神经压迫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21例无明显血管压迫者采用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PSR)治疗;术后随访1~6年(平均42个月)。结果随访期末,行MVD者15例(9.4%)三叉神经痛复发,行PSR者6例(28.6%)复发;两者复发率相差显著(P〈0.05)。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明显好于非典型性患者(P〈0.05);老年组(〉60岁)和年轻组(〈60岁)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与术后三叉神经痛复发呈正相关(P〈0.05)。结论对于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MVD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对于没有血管压迫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手术策略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病程、临床症状、神经血管压迫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复发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PRT)治疗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9年12月PRT治疗的438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2~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术后3个月以后再次出现三叉神经痛症状判定为复发。结果 438例中,术后复发35例,复发率为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典型疼痛、病程≥48个月、既往微血管减压术或伽玛刀治疗史及术前BNI分级Ⅴ级为PTN病人PRT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根据4个独立危险因素的比值比进行赋分,总分0~10分,其中0~5分为低风险组,6~10分为高风险组。低风险组PRT后复发率0fen[3.30%(7/212)]明显低于高风险组[12.39%(28/226);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警评分系统预测PTN病人PRT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95%置信区间0.701~0.913),最佳截断值为6.0分;评分≥6.0分预测术后复发的敏感度为0.939,特异度为0.601,Youden指数为0.540。结论 对PTN病人,如果疼痛不典型、病程长、既往有手术治疗史及术前BNI分级高,PRT后复发风险高,注意密切随访。基于4个危险因素建立的评分系统对预测病人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价值,有助于临床进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1年4月影像后处理技术辅助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0例PTN的临床资料。9例应用3D-Slicer软件三维重建技术、1例利用DSA影像后处理技术定位关键孔,经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 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感染、皮下积液;术后出现暂时性眩晕伴听力下降1例。9例术后疼痛即刻缓解;1例未缓解,二次术后疼痛消失,出现感觉麻木。术后随访6~24个月,无复发;1例仍有感觉麻木,无面瘫、听力下降、行走不稳。结论 利用影像后处理技术可精确定位关键孔,并完整游离骨瓣,为MVD提供足够的显露空间,有助于减少感染、脑脊液漏发生率,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MVD治疗的126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责任血管为单支血管105例,多支血管19例,蛛网膜增厚粘连2例;单纯动脉压迫111例,其中小脑上动脉49例;压迫部位于三叉神经根部98例;三维时间飞跃法核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 MRA)阳性检出率为88.9%。107例术后随访6~96个月,平均50个月;失访19例。术后6个月治愈96例,显著有效5例,有效5例,无效1例;复发3例,遗留并发症8例。结论 PTN责任血管压迫形式多种多样,但是以单发动脉性压迫神经根部为主;术前3D-TOF MRA检查可基本明确三叉神经与毗邻血管的关系;MVD对PTN治愈率高、复发率低,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微血管减压术(MVD)出现困难减压的处理方法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MVD治疗的408例PTN的临床资料。术中出现困难减压56例,常规减压352例。对于困难减压病人,综合采取包括安置腰大池引流、神经内镜辅助、扩大松解桥小脑角区蛛网膜粘连、经小脑水平裂-小脑桥脑裂入路解剖显露,以及“架桥”等方法妥善处理。结果 术后随访0.5~5年。常规减压组术后即刻缓解37例,延迟缓解14例,无效5例;困难减压组术后即刻缓解267例,延迟缓解62例,无效23例。常规减压组术后即刻缓解率(75.85%,267/352)与困难减压组(66.07%,37/56)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减压组术后有效率(93.54%,329/352)与困难减压组(91.07%,51/56)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减压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7.7%,27/352)与困难减压组(10.7%,16/56)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及严重后遗症。结论 PTN病人MVD中出现的困难减压并不是影响MVD疗效的决定性因素,只要术中处理得当,困难减压病人术后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前应熟悉和掌握常见的困难减压的应对方法,并且秉持适可而止的理念,减少手术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PTN)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MVD治疗的90例PTN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中发现,65例为单纯动脉压迫(动脉组),17例动静脉共同压迫(混合组),8例单纯静脉压迫(静脉组)。术后1 d、6个月、1年、2年,治愈率分别为82.2%、87.8%、90.0%、87.8%;其中动脉组治愈率分别87.7%、92.3%、93.9%、93.9%、85.3%;混合组分别为70.6%、 76.5%、82.4%、76.5%;静脉组分别为62.5%、75%、75%、62.5%。三组治愈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VD治疗PTN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磁共振3D-TOF-MRA及3D-FIESTA序列的3D Slicer三维重建影像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MVD治疗的58例PTN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 T颅脑磁共振3D-TOF-MRA及3D-FIESTA扫描,利用3D Slicer软件进行三维影像重建,以评估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并制定手术方案。以术中所见为判断神经与血管关系的金标准。结果 3D-TOF-MRA和3D-FIESTA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分别为77.59%(45/58),81.03%(47/58),与术中发现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53、0.762。三维重建影像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为93.10%(54/58),与术中发现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2。三维重建影像判断责任血管的准确率明显优于3D-TOF-MRA和3D-FIESTA(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前三维重建影像评估神经受压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94(P<0.05)。术后47例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1%(47/58);11例症状未见明显改善,但无加重。出院后随访3~6个月,11例无改善病人中,2例出院1个月有改善,9例无改善、无加重;其余47例无复发。结论 基于3D-TOF-MRA及3D-FIESTA的3D Slicer三维重建影像,可以在术前很好地判断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及神经受压程度,和术中观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对MVD治疗PTN的术前规划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十分常见的面部疼痛。自从Dandy率先提出TN的神经血管压迫理论以来,微血管减压术(MVD)已成为治疗TN的最为有效的方法。尽管MVD治疗典型TN患者术后即刻疼痛缓解率在90%以上,但对于非典型TN患者术后有效率仅在50%左右。非典型TN与典型TN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为了不断提高MVD治疗非典型TN患者的临床疗效,我们回顾性分析26例在我科接受MVD治疗非典型TN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和临床疗效,探讨MVD治疗非典型TN的方法,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桥小脑角区颅神经压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采用MVD治疗的232例颅神经压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三叉神经痛93例,面肌痉挛132例,舌咽神经痛7例。结果 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97例(三叉神经痛81例,面肌痉挛109例,舌咽神经痛7例),明显减轻23例(三叉神经痛8例,面肌痉挛15例),无明显缓解12例(三叉神经痛4例,面肌痉挛8例)。结论 MVD治疗颅神经压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充分的影像学检查、良好的术野暴露、准确的责任血管判断、适当的减压材料放置和细致的显微手术操作可以明显提高手术安全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乙状窦后人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VD治疗的76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76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743例治愈,17例有效,9例无效,无手术死亡.随访6-180个月.46例复发,其中9例行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术中创伤小,复发率低,可作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