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在颅咽管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发生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凋亡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50例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bcl-2、Bax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①bcl-2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过度表达,但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的bcl-2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弱于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P〈0.05);Bax在颅咽管瘤肿瘤组织中不表达或弱阳性表达。②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中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5)。结论 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过度表达及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减少导致的bcl-2/Bax比值增大,凋亡减少,细胞生存期延长可能是釉质上皮型颅咽管瘤发生发展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 CD147,EMMPR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釉质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24例,复发组16例)中CD147和MMP-9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D147在复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表达率87.5%,明显高于原发组总阳性率37.5% (P<0.05);MMP-9在复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的总阳性表达率93.7%,明显高于原发组总阳性率41.7% (P <0.05)。复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CD147与MMP-9表达呈正相关(P<0.01),原发组釉质型颅咽管瘤中CD147与MMP-9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D147与MMP-9可能在釉质型颅咽管瘤侵袭生长和肿瘤复发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CD147与MMP-9可能成为评价釉质型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和复发倾向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影响颅咽管瘤术后治疗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40例,次全切14例,大部分切除6例;症状改善(有效)44例,恶化10例,死亡6例。术后病理学结果显示釉质上皮型49例,鳞状乳头型11例。釉质上皮型肿瘤直径为2-4cm所占比例(32.7%,16/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81.8%,9/11,P〈0.05),而直径〉4cm所占比例(61.2%,30/49)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9.1%,1/11,P〈0.05),釉质上皮型肿瘤呈实性所占比例(6.8%,4/49)明显低于鳞状乳头型(36.4%,4/11,P〈0.05)。手术有效的患者中肿瘤大部分切除所占比例(2.3%,1/44)明显低于手术无效(恶化+死亡)的患者(31.3%,5/16,P〈0.05)。结论不同病理学类型的颅咽管瘤患者在肿瘤大小及肿瘤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肿瘤切除程度是影响颅咽管瘤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颅咽管瘤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5月~2006年3月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54例。根据术中所见及影像学表现确定肿瘤钙化程度,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分析肿瘤组织类型,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钙化程度与CD44V6表达强度的关系。结果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41例,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13例。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CD44V6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813,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随着钙化程度的增加,CD44V6表达程度显著增强(rs=0.527,P〈0.01)。结论CD44V6与颅咽管瘤的钙化密切相关,可能是影响其钙化程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颅咽管瘤(CP)动物模型,检测移植瘤的微循环结构和瘤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方法收集人脑颅咽管瘤组织,异种异位移植到BALB/C裸小鼠皮下,建立移植瘤。采用免疫组化法以cytokeratin(CK)鉴定肿瘤表型,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微染色体维持蛋白6(MCM6)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成功建立了10只动物模型。移植瘤组织自身形成微血管,瘤细胞保持了分裂、增殖活性。微血管密度(MVD)、MCM6二者呈正相关(r=0.410,P〈0.05)。釉质上皮型(AE)与鳞形乳头瘤型(SP)移植瘤MVD、MCM6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种异位移植方法可在裸小鼠皮下初步建立人脑颅咽管瘤动物模型。移植瘤细胞可建立新的微循环结构,具备一定的分裂、增殖能力和血管形成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GTVisionTM法检测α-干扰素(interferon-α,IFN-α)、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58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复发组及初发组颅咽管瘤组织中IFN-α、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釉细胞型及复发颅咽管瘤IFN-α表达广泛。44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有40例IFN-α表达阳性(90.91%),鳞状乳头型14例中有12例表达阳性,造釉细胞型IFN-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鳞状乳头型(Z=-2.003,P<0.05)。16例复发颅咽管瘤均有IFN-α阳性表达,阳性表达率高于初发组(Z=-2.085,P<0.05)。TGF-β1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明显表达,14例中有10例阳性表达,而造釉细胞型44例仅有14例表达阳性(Z=-2.129,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全部颅咽管瘤中,IFN-α与TGF-β1表达程度呈负相关(rs=-0.273,P<0.05)。结论颅咽管瘤存在复杂的炎症反应,炎症相关因子IFN-α、TGF-β1可能参与颅咽管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颅咽管瘤中BCL-2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中凋亡抑制基因BCL - 2在蛋白水平的表达 ,探讨其在颅咽管瘤生长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 4 9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BCL 2的阳性表达程度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上有显著差异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 (P <0 0 1)。结论 BCL 2在不同病理类型的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呈现明显的区别 ,提示 :凋亡调控机制的失控可能是造釉型颅咽管瘤生长的重要机制之一 ;胚胎残余组织的继续增殖学说更能解释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起源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基因表达谱,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探讨其与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关系。方法采用cDNA微阵列分析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组织与正常垂体柄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变化,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cDNA微阵列检测出差异基因的可靠性,分析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组织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发现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与正常垂体组织之间差异性表达基因453条,其中前者表达下调258条,表达下调195条。结论牙釉质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发生可能涉及到细胞转录、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诸多方面,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临床和病理学意义尚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检测48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28例,复发组20例)中uPA和VEGF的表达.结果 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在复发组的总阳性表达率95.0%,明显高于原发组的42.9%(Z=-3.396,P<0.05);VEGF在复发组的总阳性表达率90.0%,明显高于原发组的64.3%(Z=-2.909,P<0.05).复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534,P<0.05),原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uPA与VEGF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05,P>0.05).结论 高水平的uPA和VEGF能协同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血管生成的,促进肿瘤的复发转移,可以作为儿童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重要的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并观察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32例釉质上皮型(AE)和33例鳞状乳头型(SPT)颅咽管瘤病例,根据各组术后复发情况再分为复发组和非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整合素αvβ3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32例AE型组11例患者复发,33例SPT型组3例患者复发。AE型组与SPT型组间复发率和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中复发组与非复发组间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和整合素αvβ3的表达与肿瘤预后及复发有关,可能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定量研究细胞间粘附分子基因(ICAM—1 mRNA)在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收集30例经手术治疗的颅咽管瘤标本,采用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 ICAM-1 mRNA在肿瘤组织的表达,并对表达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ICAM-1mRNA表达量为(62.18±6.43)×103 copies/μg,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量为 (1.13±0.17)×103 copies/μg,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量显著性高于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P<0.01)。结论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ICAM—1 mRNA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差异性可能与两种病理类型颅咽管瘤不同的肿瘤炎症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颅咽管瘤的β-连接素表达特征及基因外显子3突变的意义。方法研究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共23例颅咽管瘤标本,其中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20例、鳞状乳头型3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β-连接素表达特征,同时分析其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连接素在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的细胞核及细胞浆中表达,而在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中仅见细胞膜表达;基因突变分析显示,40%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β-连接素基因在外显子3上发生突变,鳞状乳头型无此突变。结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和鳞状乳头型颅咽管瘤不仅在临床病理上,而且在分子水平也存在差异。β-连接素基因外显子3的突变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中MVD、VEGF及Ki-67表达与意义。方法根据病理亚型、形态学特征及复发情况,将47例颅咽管瘤按不同分类方法分为成釉质细胞型30例,鳞状乳头型17例;原发31例,复发16例;实性为主肿瘤10例,囊性为主肿瘤37例。SP法检测肿瘤标本MVD、VEGF及Ki-67表达,统计分析不同分类的组间表达差异。结果鳞状乳头型肿瘤MVD、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成釉质细胞型(均P0.001),而Ki-67在两种病理亚型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囊性为主的肿瘤中VEGF表达明显高于实性为主的肿瘤(P=0.018),而MVD、Ki-67在两种形态学分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原、复发组间MVD、VEGF及Ki-67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在本组颅咽管瘤中,MVD与VEGF显著相关(P=0.014),两者均与Ki-67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 MVD、VEGF的测定可为颅咽管瘤的血管发生提供依据,VEGF的表达与肿瘤囊性结构形成密切相关,单独检测MVD、VEGF和Ki-67其中一项指标不能预测颅咽管瘤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颅咽管瘤组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DNATopoⅡ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探讨其是否可作为判定颅咽管瘤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方法设计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测定63例颅咽管瘤组织切片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评价颅咽管瘤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原发组与复发组之间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32例釉质上皮瘤14例复发,31例鳞状乳头瘤6例复发;釉质上皮瘤与鳞状乳头瘤病理亚型之间以及复发组与非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原发组与复发组肿瘤之间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咽管瘤的病理亚型以及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预后和复发有关,可作为预测肿瘤复发危险性的一个参考指标;DNA拓扑异构酶Ⅱα的表达水平在原发组和复发组肿瘤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肿瘤在复发过程中瘤细胞的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及其受体(CXCL12/CXCR4)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侵袭、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方法对20例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标本(原发组11例,复发组9例)中CXCL12/CXCR4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CXCL12/CXCR4在复发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发组(P<0.05)。结论 CXCL12/CXCR4可能在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侵袭、复发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CXCL12/CXCR4可能成为评价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和复发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测颅咽管瘤(CP)的细胞增殖、凋亡指数及细胞周期动力学特点,观察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案,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肿瘤细胞的染色体变化及增殖、凋亡分数,测定CP组织细胞s期分数,Tanel·POD法测定肿瘤细胞凋亡,结合电镜观察肿瘤超微结构及与周界正常组织关系,评价CP亚型釉质上皮型/鳞形上皮型、复发组/非复发组、原发组/复发组间瘤细胞周期动力学特点.结果 CP细胞为二倍体,釉质上皮型肿瘤实质部分坏死、凋亡率小于鳞形上皮瘤实质成分(P<0.05),但二型肿瘤细胞凋亡率均较低下;釉质上皮型肿瘤细胞较鳞形上皮型增殖活性强,前者S期分数、G2/M+s值也显著高于后者,釉质上皮瘤、鳞形上皮瘤复发组和非复发组比较也得出类似结果(P相似文献   

17.
颅咽管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局部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在14例颅咽管瘤细胞中的表达。结果2例乳头型、9例造釉细胞型及1例混合型颅咽管瘤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MP-2阳性染色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尤其以鳞状上皮的棘细胞和造釉上皮的近基底层细胞的表达最为明显。1例囊状复发及1例γ-刀术后造釉细胞瘤型未见表达。结论3种类型颅咽管瘤细胞均能产生MMP-2,提示MMP-2可能是颅咽管瘤局部侵袭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miR-200家族及侵袭相关基因ZEB1、ZEB2和CTNNB1在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在颅咽管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17年6月-2018年12月经手术切除的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ACP)30例和鳞状上皮乳头型颅咽管瘤(PCP)30例的新鲜标本,手术切除的失活脑组织作为...  相似文献   

19.
核转录因子κB在颅咽管瘤炎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NF-κB与颅咽管瘤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核转录因子(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P65亚基、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54例颅咽管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血清、脑脊液及肿瘤囊液中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分析颅咽管瘤与炎症的关系。结果NF-κB(P65亚基)在成釉细胞型中过度表达,经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的表达显著高于鳞状细胞型颅咽管瘤(Z=-4.532,P0.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在成釉细胞型中NF-κB(P65亚基)与OPN表达程度呈正相关。C反应蛋白在成釉细胞型颅咽管瘤患者肿瘤囊液、脑脊液及血清中明显升高,分别为(4.28±0.90)mg/mL、(0.035±0.006)mg/mL、(1.72±0.54)mg/mL。结论炎症是颅咽管瘤与周围重要结构紧密粘连主要的影响因素,NF-κB与颅咽管瘤炎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上β淀粉样蛋白(amyloidD,Aβ)转运体——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表达的变化。方法将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VECs)分别进行正常气体培养(正常对照组)以及24h、36h及48h的低氧培养,用RT—PCR法和WesternBlot法分别检测细胞RAGE和LRP-1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24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低氧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低氧24h、36h及48h组RAGE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低氧各组LRP-1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降低,呈时间依赖性(P〈0.05);RAGE/LRP,1mRNA和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增高(P〈0.05)。结论在慢性低氧状态下,血脑屏障BMVECs表达RAGE上调,LRP-1下调,RAGE/LRP-1比值增高,推测可能由此增加了Ap的净入脑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