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颅中窝内侧肿瘤的优越性及手术技巧。方法 经颅眶颧弓入路显微外科切除巨大颅中窝内侧型肿瘤 16例。观察术中显露情况及手术效果 ,并就该入路的优越性和手术技巧进行分析。结果  16例病人中全切除 10例 ,大部切除 6例。术后恢复良好 ,无重要并发症。结论 采用经颅眶颧弓入路切除颅中窝内侧型巨大肿瘤具有显露良好、脑组织牵拉轻、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MRI各成像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灶的显示数,探讨更具优势的成像序列。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20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临床和MRI资料,分析MRI各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数。结果共显示DAI病灶43个,病灶部位位于脑白质、皮髓交界、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区。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及信号强度明显高于T1WI(常规自旋回波),T2WI(快速自旋回波),T2FLAIR(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结论 DWI序列可作为诊断并显示DAI病灶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MRI各成像序列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灶的显示数,探讨更具优势的成像序列。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2月至2008年12月20例经临床诊断为DAI患者临床和MRI资料,分析MRI各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显示数。结果共显示DAI病灶43个,病灶部位位于脑白质、皮髓交界、基底节、胼胝体、脑干区。DWI(弥散加权成像)序列对DAI病灶的检出率及信号强度明显高于T1WI(常规自旋回波),T2WI(快速自旋回波),T2FLAIR(流动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结论 DWI序列可作为诊断并显示DAI病灶的首选序列。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1990年12月至1997年12月期间,共收治9例脊髓栓系综合征(TCS)的病人,结合文献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年龄与性别9例中年龄最大32岁,年龄最小8月,3岁以下6例,占667%。男性5例,女性4例,男∶女=125∶1。12临床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结合术中B超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将32例手术指征明确但未出现脑疝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B超辅助下内镜治疗组16例,以神经内镜在B超辅助下清除血肿;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16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清除血肿,术中不使用B超。对比两组患者的血肿清除率和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内镜下可清晰看到活动性出血点或责任血管,止血可靠。术中B超辅助下可明确血肿清除程度。B超辅助下内镜治疗组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5.1±6.1)%,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为(90.2±5.0)%,神经内镜结合术中B超清除血肿组临床疗效良好率、血肿清除率均优于常规开颅血肿清除组(P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假性垂体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诊断为假性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特征,18例患者均诊断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假性垂体瘤所致垂体增生。予以左旋甲状腺素试验治疗后,9例生长缓慢患者生长速度达到7~10.8cm/年,7例女性停经泌乳症状恢复,3例改善;2例月经来潮提前女童月经停止,泌乳素(PR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及皮质醇均恢复到正常范围内。3例ACTH升高并肾上腺体积缩小者,口服氢化可的松片1月,复查ACTH及皮质醇水平恢复正常,肾上腺体积增大。3个月复查垂体增强MRI显示垂体恢复正常大小10例,8例垂体占位明显减小(2.0cm缩小到1.2cm)。结论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特点是假性垂体瘤诊断的重点。激素替代治疗是假性垂体瘤的主要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岩上静脉(SPV)进行应用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桥小脑角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10例(20侧)甲醛固定并经彩色硅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湿标本,解剖并观测SPV的形态、行径、入口位置及与周围组织标志物的距离关系。结果在20侧标本共发现SPV 19侧,共25支。SPV通常沿着岩骨嵴汇入内、中2/3的岩上窦。SPV在个体间的变异较大;SPV长度为(11.15±4.36)mm,外径为(3.83±0.97)mm;SPV主干分为:单干注入岩上窦有12侧(63.16%),双干型有5侧(26.32%),三干型有1侧(5.26%),缺如1侧(5.26%)。SPV属支分为:单支有2侧(10.53%),双支型12侧(63.16%),三支型4侧(21.05%),四支型1侧(5.26%);根据SPV汇入岩上窦的入口与Meckel’s囊(MC)和内耳道(IAM)的位置关系将SPV的引流类型分为3型:Ⅰ型共4处(16%),Ⅱ型共16处(64%),Ⅲ型共5处(20%)。结论 SPV注入岩上窦的位置与Meckel’s囊(MC)和内耳道(IAM)关系密切,且多位于二者之间。熟悉SPV显微解剖及其引流类型,对临床涉及该静脉的桥小脑角区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仲涛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11):1006-1007
目的探讨CT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经临床证实为DAI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分析病灶累及部位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72例DAI早期CT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白质内单发或多发小出血灶53例,呈斑点状,直径多<20mm,主要位于胼胝体、皮髓质交界处、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蛛网膜和(或)脑室出血37例,合并硬膜外血肿24例,颅底骨折28例。67例累及中线部位。本组中恢复良好23例(23%),中残21例(21%),重残或植物生存状态22例(22%),死亡34例(34%)。结论病灶累及脑中线部位,预后差且GCS评分较低。DAI的CT征象有其特点,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颅咽管瘤术后血钠紊乱的发生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颅咽管瘤病人术后血钠紊乱的情况,分析血钠紊乱与病人手术入路之间关系.结果 术前血钠紊乱7例(14.6%),术后出现血钠紊乱37例(77.1%),其中初始高钠高氯型12例(25.0%).高钠高氯的平均初始时间为术后(1.3±0.9)d;术后初始低钠低氯型25例(52.1%),低钠低氯的平均初始时间为术后(3.8±2.4)d.手术入路术后血钠紊乱发生率:额下入路73.9%,翼点入路75%,经胼胝体-透明膈-穹窿间入路91.7%,经蝶入路1例术后血钠未见异常.结论 颅咽管瘤全切除后血钠紊乱的发生率高于术前;未见术后血钠紊乱的类型与手术入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