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癌及癌前病变中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4,P15及P16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例喉癌癌前病变(包括喉角化8例、白斑4例和成人复发性喉乳头状瘤8例)、30例喉鳞状细胞癌(声门型)及10例癌旁组织。采用甲基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检测P14,P15及P16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结果P14,P15及P16基因启动子过甲基化发生率在癌前病变中分别为10%(2/20)、15%(3/20)、20%(4/20);在喉癌中分别为30.0%(9/30)、40.0%(12/30)、36.7%(11/30);在癌旁组织中未检测到过甲基化事件。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基因p14,p15及p16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发生于喉癌早期病变中,可作为喉癌前病变及早期喉癌筛查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P53基因是抑癌基因突变研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基因,我们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喉癌中p53 mRNA表达,分析这种表达与喉癌临床分型。分期,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以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14ARF对喉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内源性p53表达的影响,为喉癌致癌的分子机理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全长野生型p14ARF互补DNA(complementaryDNA,cDNA)转染到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中,利用流式细胞仪、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研究其对细胞周期、内源性野生型p53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p14ARF基因的Hep-2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克隆形成能力为转染空载体的57%。细胞分析表明,转染p14ARFcDNA48h后,处在G0-G1和G2-M期的细胞皆增加了1倍。同时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内源性野生型p53表达明显上升。结论p14ARF基因能上调Hep-2细胞中内源性野生型p53的表达并阻滞细胞于G0-G1和G2-M期,从而抑制其生长。  相似文献   

4.
p14^ARF基因抑制喉癌细胞生长及其对内源性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14^ARF对喉癌细胞生长及其对内源性p53表达的影响,为喉癌致癌的分子机理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全长野生型p14^ARF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转染到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细胞中,利用流式细胞仪、聚合酶链的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Western-Blotting等方法研究其对细胞周期、内源性野生型p53表达的影响。结果 转染p14^ARFcDNA48h后,处在G0-G1和G2-M工 细胞皆增加了1倍。同时Western-Blotting分析结果表明,内源性野生型p53表达明显上升。结论 p14^ARF基因能上调Hep-2细胞中内源性野生型p53的表达并阻滞细胞于G0-G1和G2-M期,从而抑制其 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喉鳞癌组织在 3号染色体短臂上 (3p)三个区段 3p14 - cen、3p2 1- 2 2、3p2 5 - 2 6内相应抑癌基因FHIT,h ML H1及 VHL微卫星 (microsatellite,MS)的杂合性缺失 (loss of heterozygosity,L OH)。方法 :采用显微切割法从病理切片中挑取肿瘤组织 ,选取上述基因内含子或与其连锁的 7个 MS多态位点对 4 1例喉癌组织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变性凝胶电泳。结果 :FHIT基因内含子三个 MS位点 D3S12 34、D3S130 0及 D3S4 10 3的 L OH发生率分别为77.4 2 %、6 8.97%和 6 9.70 %。与 h ML H1基因连锁的两个 MS位点 D3S15 6 1和 D3S16 12的 L OH发生率分别为 5 8.33%和 4 5 .16 %。与 VHL基因连锁的两个 MS位点 D3S10 38及 D3S12 83的 L OH发生率分别为 4 3.33%和 4 6 .88%。 FHIT基因内含子的 MS,与 h ML H1基因连锁的 MS,与 VHL基因连锁的 MS的 L OH发生率分别为 82 .93% (34/ 4 1) ,6 7.5 0 % (2 7/ 4 0 ) ,70 .0 % (2 8/ 4 0 )。同时在上述三个基因区域内发生某一或某些 MS多态位点 L OH者有 16例 ,占 39%。D3S12 34L OH在吸烟指数≥ 4 0 0的喉癌患者较吸烟指数 <4 0 0者明显频发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喉癌组织 3号染色体短臂上三个抑癌基因 FHIT,h ML H1及 VHL存在高频率的 L OH提  相似文献   

6.
喉癌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占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恶性肿瘤的11.6%~22%,占全身肿瘤的2%.复发和转移是导致喉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淋巴结转移是喉癌转移的一个早期事件和独立预后因素.喉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可能涉及到许多分子作用机制和信号传导途径,包括肿瘤淋巴管生成相关基因、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外基因相关蛋白、细胞因子、肿瘤转移相关基因等.本文综述喉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术前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PLR)对喉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86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PLR以死亡为终点的最佳临界值,分析PLR高低与影响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分析在众多可能影响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相关因素中PLR是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确定以死亡为终点的PLR的最佳临界值为149.9,将患者分为高PLR组(PLR≥149.9)与低PLR组(PLR<149.9)。NLR的高低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化程度不相关,与T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肿瘤的原发部位相关。经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T分级、颈淋巴结转移、肿瘤原发部位、术前PLR高低是影响喉癌术后5年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 术前PLR水平是喉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对喉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27基因对喉癌Hep-2细胞系生长的抑制作用,为喉癌发生机制的研究和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转染技术,将p27cDNA转染到喉癌Hep-2细胞系中,了解其对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转染p27基因的喉癌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其在软琼脂上克隆形成能力降低了大约4倍。对细胞周期分析表明,处在G0~G1期的细胞由32.2%增加到66.9%,经Dotblot、Western blot杂交和免疫组化证实,p27mRNA表达有明显差异(P〈0.01),p27的蛋白表达量有明显差异(P〈0.01),说明p27蛋白具有生长抑制功能,其作用点为G1~S期。结论提高喉癌细胞中p27的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导入p27基因是一种治疗喉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BAG-1和p5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AG-1在喉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p53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技术,检测4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27例喉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声带息肉组织中BAG-1与p53的表达。结果:BAG-1在喉癌中表达阳性率为72.5%,较喉癌旁组织(18.5%)、声带息肉组织(20.0%)高(P〈0.05),其表达与预后呈负相关(P〈0.05);p53在喉癌中表达阳性率为65.0%,而在喉癌旁组织和声带息肉组织中均无表达,与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颈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负相关(P〈0.05);在喉癌组织中BAG-1与p53表达之间未见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BAG-1和p53基因的过度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BAG-1可作为早期诊断喉癌的一种生物标记,尤其是细胞核BAG-1定位可作为一种不良预后的预测因子;p53表达与喉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关,可单独作为喉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CDl46(anti—adhesion molecule)是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近年近发现CD146表达水平与恶性肿瘤进展、肿瘤血管生成、转移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肿瘤组织微血管(microvessel,MV)密度和淋巴管(lymph vessel,LV)密度是判断恶性肿瘤进展、转移或复发及预后的客观指标,其意义可能仅次于淋巴结转移。采用EnVision和SP免疫组化法研究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CD146表达水平及MV和LV计数,探讨它们的临床病理意义及在喉癌中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CD14是细菌内毒素脂多糖受体,通过对其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发现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内毒素暴露水平密切相关.CD14基因多态性可影响Th1/Th2免疫应答平衡,从而影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就CD14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喉癌组织P27基因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75例喉癌组织细胞p27基因蛋白的表达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喉癌细胞P”基因蛋白的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大小、大量吸烟、临床分期、TNM分期呈负相关,p27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组五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组,分别为50.0%(20/40)和14.0%(5/35).结果提示:p27基因蛋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判断喉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喉癌术后10个月,发现颈部肿块2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10个月前因喉癌(声门型,T2NOMO)全麻支撑喉镜下取活检、气管切开、喉额侧垂直部分切除术、会厌下拉修补术。术后病理为溃疡型中分化鳞状细胞癌,术后未行放化疗。2个月前复诊时发现颈部肿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3例喉鳞状细胞癌(喉癌组)及其45例癌旁组织(癌旁组)、24例转移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组)、40例未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组)及25例喉非癌组织(非喉癌组)中p63基因的表达。结果:p63基因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均为细胞核阳性表达,喉癌组及转移淋巴结组的中、强阳性率为95.2%(60/63)和83.3%(20/24);癌旁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中无中、强阳性表达;非喉癌组中1例乳头状瘤为弱阳性表达,其余均为上皮细胞或基底细胞核弱阳性表达。结论:p63可作为喉鳞状细胞癌有特异性的标记物,对喉鳞状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p63可能主动参与了调控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但在喉鳞状细胞癌的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激活状态,可能在发展过程中发挥负反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分析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D1与Bcl-xl在喉癌组织与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 blot检测50例喉癌组织、10例喉癌旁黏膜以及喉癌细胞系Hep-2中Stat3、p-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CyclinD1和Bcl-xl蛋白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内定位,同时对喉癌组织中P-Stat3、CyclinD1及Bcl-xl表达情况与不同ll盎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喉癌组织中Stat3、p.Stat3、Cyclin D1及Bcl-xl蛋白表达水平(A值)分别为86.97±1.58、56.97±3.93、24.43±5.62、33.78±3.56;癌旁黏膜分别为36.10±0.526、16.52±0.529、5.94±1.75、14.68±2.14)P〈0.05)。p-Stat3表达水平与喉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26、0.019、0.034):CyclinD1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P=0.015、0.027、0.034)有关;Bcl-xl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P=0.023、0.033)有关。P-Stat3与CyclinD1表达呈线性相关(r=0.451,P〈0.05)。结论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可能在喉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喉癌中Stat3及其靶基因产物的表达可以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PD(751Lys/Gln多态)、XPC(PAT多态)基因多态性与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喉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一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PCR及PCR—RFLP、基因测序等技术检测233例广东地区汉族人群喉癌和102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XPD(751 Lys/GIn多态)、XPC(PAT多态)基因的多态性。分析DNA修复基因XPD(751Lys/Gln多态)、XPC(PAT多态)基因多态性与喉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统计软件SPSSl3.0处理数据,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因素间的相关检验,以0R值及其95%CI表示关联强度。结果:233例喉癌患者中XPD各基因型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8)。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携带杂合突变型(Lys/Gln)、纯合突变型(Gln/Gln)的个体,其患喉癌的风险分别增加0.88、1.04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3例喉癌患者中XPC各基因型PAT-/-(SS)、PAT+/-(SL)、PAT+/+(LL)与对照组XPC基因型频率总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携带XPCPAT+/-(SL)、PAT+/+(LL)的个体,其患喉癌的风险分别增加1.65、1.14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PC、XPD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喉癌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17.
喉癌和喉乳头状瘤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和p16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和抑癌基因p16的失活与喉癌和喉乳头状瘤(laryngealpapilloma,LP)发生的相关性,以进一步阐明喉癌和LP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收集LP46例,其中成人型喉乳头状瘤(adult-onsetLP,ALP)21例,青少年型喉乳头状瘤(juvenile-onsetLP,JLP)25例、喉癌26例、癌旁正常组织6例、声带小结15例,用标记的HPV1,6,8,11,13,16,18,30,31,32,33,45,51通用引物直接法原位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方法和免疫组化(SP法)方法分别检测HPV-DNA和p16蛋白。结果①HPV阳性率JLP组(84%,21/25)显著高于ALP组(38.1%,8/21)、喉癌组(19.2%,5/26)、声带小结组(0/15)和癌旁组织组(0/6)(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黏蛋白MUC1(Mucin-1)、p16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原发性喉癌中诊断、疾病进展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分析原发性喉癌患者临床肿瘤样本中p16和MUC1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原发性喉癌患者血清样本中HMGB1的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分析MUC1,p16和HMGB1表达水平与喉癌分期、分级的相关性。并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MUC1,p16和HMGB1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喉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示MUC1表达水平与原发性喉癌的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r =0.513,P <0.001),p16与原发性喉癌分期有显著相关性(r =00.437,P <0.001)。HMGB1与喉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相关性(r =0.523,r =0.671,P 均<0.001)。结论 MGB1、p16和MUC1的表达水平状态可做为原发性喉癌患者疾病进展的诊断指标,有望成为原发性喉癌诊断与治疗的新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抗癌基因在肿瘤治疗中作用的可能性,以反转录病毒N2A为载体,将p53cDNA及顺式作用元件反向插入N2A两端LTR间的XhoⅠ位点,获得了野生型p53基因反转录病毒重组体。将该病毒重组体转染单向性包装细胞系ψ-2和双向性包装细胞系PA317)筛选后扩增有抗性的细胞克隆,用其产生的新鲜病毒颗粒感染p53基因表达异常的人喉癌细胞系(Hep2)。发现有前病毒整合的受体细胞,细胞染色质浓缩周边化,细胞肿胀,出现凋亡小体,基因组DNA电泳图谱呈阶梯状改变。结果表明反转录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能不同程度地诱导人喉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0.
喉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个体化治疗成为喉癌治疗的发展方向。为患者提供最恰当的治疗,是喉癌个体化治疗的主要目的。本文就个体化治疗在喉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