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梯形外展截骨术治疗儿童严重髋内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梯形外展截骨术治疗儿童严重髋内翻.方法1985~2000年收治19例患儿,共23髋采用此术式治疗.结果19例患儿获随访,平均为3年5个月,畸形基本矫正,HE角接近正常,骺板线趋近水平,平均8°;颈干角平均为129°,髋关节活动自如,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梯形外展截骨术是治疗儿童严重髋内翻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打击小、时间短、避免了内植入物的弊病等优点,符合股骨头部的生物力学规律,并强调了早期手术和应用HE角评价术后效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儿童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的发生机制、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患儿术前检查均发现有双下肢不等长,假性长肢侧髋关节内收明显受限,骨盆前后位X线片示骨盆倾斜角5°~28°,平均15.5°;术中除松解挛缩的臀大肌及其筋膜外,探查发现髋关节外展肌明显挛缩,予以彻底松解。结果36例臀肌挛缩致骨盆倾斜患儿术中发现除假性长肢侧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纤维化挛缩外,髋关节外展肌明显挛缩,其中仅臀中肌挛缩者5例(13.9%),仅臀小肌挛缩者21例(58.3%),臀中、小肌均有挛缩者10例(27.8%)。手术松解挛缩的臀中肌和/或臀小肌以及髂胫束、臀大肌筋膜及前外侧肌纤维,恢复假性长肢侧髋关节内收功能和双下肢等长。随访32例,平均随访3.5年。27例完全矫正;5例髋关节内收轻度受限,其中3例仍有轻度骨盆倾斜,患肢长0.5~1.5cm。无一例出现髋关节外展肌力减弱。骨盆前后位X线片显示29例术后骨盆倾斜完全消失,3例骨盆倾斜角残留5°~10°。结论儿童髋关节外展肌挛缩是臀肌挛缩导致骨盆倾斜的主要原因,尤以臀小肌挛缩发生率高,且位置隐蔽。对臀肌挛缩伴有骨盆倾斜者,手术中应注意探查髋关节外展肌,对挛缩明显的予以彻底松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的生物力学方法评价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后的患儿步态功能.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11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22例(27侧)手术治疗的髋关节脱位患儿,年龄3~10岁,平均5.3岁;男9例,女13例.开放复位后18个月,应用美国mo-tion公司三维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每次测量要求至少有3个步长长度,步速恒定.将骨盆、髋、膝、踝关节共设置15个点,并连接成面,建成三维动态图像.结果 手术后骨盆、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活动与正常儿童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单侧患儿术后患侧骨盆高度较健侧低;骨盆前倾不足;患侧髋关节在术后屈曲不足,并且有明显外旋,术后双膝摆动相屈膝峰值降低;患侧足轻度内旋.术后在行走过程中三联截骨组骨盆较Pemberton截骨组与Salter截骨组显著下降;骨盆在Pemberton截骨组较Salter截骨组显著前倾和向患侧旋转;行走速度、步频、步长与正常儿童比较无明显差异.手术髋站立前中期伸髋力矩减小,产能减少.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开放手术后患儿的速度、步频、步长与正常儿童无差异.在整个步态周期中,术侧髋关节屈曲不足;在负重期患侧骨盆降低,骨盆降低程度三联截骨较pemberton截骨与salter截骨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先天性垂直距骨与斜形距骨的诊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 (congenitalverticaltalus,CVT)和斜形距骨 (obliquetalus,OT)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矫形手段。方法 以足侧位片测得距骨轴 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 (TAM BA),跟骨轴 第一跖骨基底部夹角(CAMBA),跟距间夹角为诊断依据和评判标准,6例 10足诊断为CVT,给予了Ⅰ期软组织松解手术。手术平均年龄16.5个月,随访平均时间 24个月。另 6例 10足诊断为OT,给予系列石膏矫形。平均年龄11.3个月。结果 CVT组 10足有良好外观和足弓,距下关节和踝关节无明显功能障碍, X线显示无距骨缺血性坏死。平均TAMBA:术前 66°(50°~98°),术后2.3°(-13°~ 16°);平均CAMBA:术前26.1°(14°~ 60°),术后 -4.51°(-25°~ 8°);平均跟距角:术前51.8°(42°~ 67°),术后 28.2°(23°~ 35°)。8足效果为优, 2足为良好。OT组 10足的平均TAMBA由48.7°(27°~76°)改善至13.7°(-2°~33°)。平均CAMBA由12.2°(-11°~48°)改善至-8.6°(-25°~14°)。平均跟距角由48.7°(32°~65°)变化为36.5°(22°~59°)。1足仍为舟状骨半脱位(TAMBA33°)。结论 足部最大跖屈位TAMBA值是鉴定僵硬性CVT与松弛性OT最为确切的指标。绝大多数OT畸形经保守治疗即可复位。而手术复位几乎是治疗CVT的唯一方法,早期软组织松解术是婴幼儿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9岁 4个月 ,右下肢无痛性跛行 1年。 1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出现右下肢跛行伴髋关节活动受限 ,病程中不伴发热和局部红肿疼痛史 ,无潮热盗汗和进行性消瘦 ,否认结核接触史及外伤史。体检 :发育营养中等 ,无贫血象。胸部检查心肺正常。腹部检查发现肝脏肋下 1.0cm ,脾脏肋下 1.5cm ,质软。跛行步态 ,双下肢Allis征 ( - ) ,右下肢肌肉轻度萎缩 ,但肌力测试为V级 ,肌张力正常。右髋关节有 3 0°屈髋畸形 ,托马氏征 ( + ) ,髋关节外展、内收、屈伸均受限 ,尤以内、外旋转活动受限显著。X线片显示 :右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 ,股…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一种适于治疗年长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手术方法,重点评价其重建髋关节稳定性的效果。方法从1993~1998年,应用Westin骨盆截骨和股骨短缩截骨,治疗年长儿童先天性髋脱位32例40个髋,患儿年龄平均9.5岁(6.6~13岁)。术前股骨头平均向上移位3.8cm(2.6~5.5cm),术前髋臼指数平均42°(38°~50°)。沿用Mckay的临床评定标准和Severin的X线评定标准,对手术结果做出评价。结果31例39个髋术后获得3.4年至7年(平均3.5年)的随访。术后髋臼指数平均下降至22°,CE角平均增加至34°。临床评定结果:优20髋(51.3%),良14髋(35.9%),可2髋(5.1%),差3髋(7.7%);X线评定结果:优19髋(48.7%),良13髋(33.3%),可4髋(10.3%),差3髋(7.7%)。结论Westin骨盆联合截骨是治疗①年龄>6岁;②髋臼浅和外侧壁缺损、髋臼指数>45°;③股骨头与髋臼的大小相匹配者的理想方法。采取Ⅰ期股骨短缩截骨,而术前不做骨骼牵引,能有效的减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但是,髋臼后外侧严重的缺损、股骨头明显大于髋臼的头臼不匹配者,应视为本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7.
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介绍Salter骨盆截骨术在学步期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中的治疗指征和手术要点,探讨Salter骨盆截骨术早期干预“学步期”DDH患儿的重要意义。方法2002年12月-2005年12月,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DDH患儿29例,3例为多关节挛缩。男8例,女21例;年龄12~18个月,平均16.59个月;双侧12例,左侧11例,右侧6例。共计手术31髋,全脱位25髋,半脱位6髋。所有病例完善术前检查后不作牵引直接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双下肢皮肤牵引,床上关节活动1个月后下地负重行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2个月,6个月,1年,之后每年1次连续随访。随访6442个月,平均21.76个月。X线疗效按照Severin分级:Ⅰ级28髋,Ⅱ级3髋,Ⅲ级0髋。临床疗效优28髋,良3髋,可0髋,差0髋。结论根据国外的报道和我们的经验,对12~18个月处于“学步期”年龄段的全脱位和严重半脱位类型的DDH患儿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与保守治疗相比,可以在确保髋关节有效复位的同时,降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避免二次手术,缩短疗程,对多关节挛缩髋脱位也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进行测量, 了解患儿髋关节骨结构状况, 提出发现此类患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便利方法及客观依据.方法: 测量3.5~13岁74名脑瘫148个髋关节骨结构X线指标, 测量项目有: 髋臼指数、Sharp角、CE角、颈干角、头臼指数, 并观察股骨头骺形态.结果: 髋臼指数7°~34°(18.96°±6.13°).Sharp角33°~65°(48.63°±4.59°), CE角-17°~43°(15.25°±8.21°), 颈干角127°~173°(149.50°±9.25°), 头臼指数42~110(76.67±10.37), 骺点位值-11~4(-2.19±2.32).显示髋臼指数异常的病例占15%, Sharp角大于50°占35%, CE角小于20°的为33%, 头臼指数异常为68%, 骺点位值小于-2的为48.65%, 头骺形态发育好的圆型或椭圆型为61%, 发育差的扁平型或三角型为39%.结论: 部分脑瘫患儿存在髋关节发育异常, 骺点位值方法较客观地反映股骨头骺中心点与髋臼相对位置关系, 有实际应用价值.脑瘫髋关节发育特别是骨性发育异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骺发育不良.髋臼和股骨头的相容性值得重视.具有行走能力患儿更要注意髋关节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9.
回顾性研究发现,股骨截骨术并非低龄DDH患儿手术治疗所必须的,而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本研究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探讨对于18个月至3岁DDH患儿是否要行股骨截骨术。FSODDH项目为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研究设计拟招募200名单侧低龄DDH患儿,随机分成股骨截骨组(n=100)和股骨不截骨组(n=100)。股骨截骨组患儿全部采取髋关节开放复位术、骨盆截骨术及股骨截骨术治疗;股骨不截骨组患儿全部采取髋关节开放复位术及骨盆截骨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至少2年。收集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及术后2年的髋关节正位X线影像资料,比较两组患儿的髋臼指数、股骨头坏死率、再脱位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这一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将能为低龄DDH患儿是否需行股骨截骨术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1年2月-2011年8月收治的28例(31髋)DDH患儿,采用Salter截骨选择性联合应用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2~43个月,平均27个月。术后功能评定根据Mckay临床评定标准,其中优10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Severin X线评定标准:优11例,良1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8%。结论改良Salter骨盆截骨联合股骨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小儿DDH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是治疗DDH可靠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我院 1986~ 1996年共收治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7例中男 4例 ,女 3例。发病年龄均 <5个月。例 1、例 2因下颌部肿胀、触痛伴烦躁发热 2~ 3天就诊。例 3~ 6分别因左、右上肢活动受限 3~ 7天而就诊。例 7因下肢活动受限 1周就诊。 5例 (例 3~ 7)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烦躁 ,伴低热 (<38 5℃ )。体检 :患儿一般情况好 ,局部软组织水肿 ,皮肤略硬 ,触痛 ( ) ,但局部皮肤无红、热。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红细胞正常 ,白细胞 (1 0~ 2 0 )× 10 9/L为5例 ,>2 0× 10 9/L 2例。血沉为 2 6~5 6mm/h。例 1、例 2因早…  相似文献   

12.
骨盆截骨治疗Legg—Perthes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赫荣国  王浩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1996,17(4):220-222,F004
为了防止或减少股骨头变形,改善髋关节功能,应用骨盆截骨术治疗Legg-Perthes病16例,其中CatterallⅢ型病变7例,Ⅳ型病变9例,患儿平均年龄8.2岁,随诊平均时间28.5个月。采取临床和X线片测定,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形态,结果显示16个髋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受限,股骨头虽有轻度增大,但仍保持圆形结构,而且髓臼也因骨盆截骨而增大,使股头头获得满意的覆盖,骨盆截骨术是治疗Legg-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备导航模板,实现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Salter骨盆截骨髋臼方向精准定位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技术对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2例单侧髋关节脱位行Salter骨盆截骨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8例;左侧5髋,右侧7髋;年龄1.5~5.0岁(平均2.3岁)。依据CT数据,使用Mimics软件将健侧髋关节镜像到对侧,将患侧髋关节行计算机辅助模拟Salter骨盆截骨术,旋转患侧髋关节与健侧髋关节镜像重合,根据术中可暴露的骨盆表面形态设计导航模板,通过快速成型技术打印模板,指导手术。比较术后患侧髋臼指数(AI)与术后健侧AI、患侧中心边缘角(CEA)与健侧CEA是否存在差异。结果通过12例髋关节脱位患儿,建立了制作Salter骨盆截骨术的个性化导航模板的方法。患儿手术时间为40.2~64.5 min[(50.6±8.5)min];术中出血量为35~60 mL,平均52 mL。患儿术后检查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无一例患儿出现感染、导板异物残留等并发症。术前患侧AI[(38.4±2.8)°]与健侧AI[(21.6±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77,P<0.05);术前患侧CEA[(-5.8±12.6)°]与健侧CEA[(21.1±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8,P<0.05);术后患侧AI[(21.7±0.8)°]与健侧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7,P>0.05);术后患侧CEA[(21.2±2.6)°]与健侧C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结论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3D打印技术制备的导航模板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行Salter骨盆截骨术中精准地行髋臼旋转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介绍、应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6月用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治疗儿童(2岁4个月~5岁10月)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23例,术中作以下改良:①自髂前下棘上方至坐骨切迹前方数毫米处作与髋关节囊平行的弧形截骨,向外、下翻转截骨远端并造成坐骨切迹处青枝骨折;②截骨远端翻转后留下的空隙用自体股骨或(和)同种冻干皮质骨加自体髂骨植入。术后随访13~36个月。结果 23例中术后15例出现患侧闭孔较健侧变小,股骨头复位成功率100%。术前髋臼指数35°~50°,平均38°,术后髋臼指数10°~25°,平均18°,最后随访时的髋臼指数较术后最大增加3°。术后CE角20°~48°,平均32°。植入同种冻干皮质骨形态1年后X线片上基本消失。按Mckay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18髋,良4髋,可1髋。按Severia标准评定X线表现:优16髋,良5髋,可2髋。结论 Tavares改良骨盆截骨术兼有Pemberton关节囊周围髋臼成形术和Salter髂骨截骨术的特征,是治疗年龄小于6岁儿童重度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较理想的术式。同种冻干皮质骨植入增加了植骨的质和量,使已矫正的髋臼指向和髋臼指数得到很好的维持。  相似文献   

15.
哮喘患儿持续吸入激素治疗对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影响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目的 观察持续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 4 5例 5~ 8岁哮喘缓解期患儿分 3个开放治疗组 ,吸入糖皮质激素 (布地奈德 )分别为 10 0、2 0 0、30 0 μg/d ,持续 12个月。于治疗开始 ,6、12个月行临床评估和肺功能FEV1测定 ;检测血骨钙素 (OST)、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骨碱性磷酸酶 (BALP)和尿脱氧吡啶 (DPD) /尿肌酐 (Cr)水平。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骨密度 (BMD)。结果 哮喘患儿治疗后临床评分和肺功能FEV1明显改善 ;血OST稍高于正常儿童对照组 ,但无显著差异 ;血BALP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血IGF 1水平与同龄正常儿童比较显著增高 ;尿DPD/Cr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治疗前后患儿股骨近端 (股骨颈 ,大转子 ,Ward′s三角 )、脊柱区域 (2~ 4 )和前臂 (前臂远端和近侧端 )的BMD无显著降低。结论 持续小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儿的骨代谢指标和BMD无明显抑制影响。  相似文献   

16.
骨盆截骨治疗Legg-Perthes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防止或减少股骨头变形,改善髋关节功能,应用骨盆截骨术治疗Legg-Perthes病16例。其中CatterallⅢ型病变7例,Ⅳ型病变9例。患儿平均年龄8.2岁,随诊平均时间28.5个月。-采取临床和X线片测定,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形态,结果显示16个髋关节功能活动均无明显受限,股骨头虽有轻度增大,但仍保持其圆形结构,而且髋臼也因骨盆截骨而增大,使股骨头获得满意的覆盖。骨盆截骨术是治疗Legg-Perthes病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Salter骨盆截骨术后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后的髋关节形态学发育变化特点。方法 对本组 4 0例 (4 5髋 ) ,男 5例 ,女 35例 ,进行Salter骨盆截骨术 ,观察术后髋臼指数 (acetabularin dex ,AI)、髋臼指数深宽比 [acetabularindexofdepthtowidth ,AI(D/W ) ]、CE角 (center edgeangle)、臼头指数 (acetabular headindex ,AHI)、髋臼宽度增长率、股骨头增大率和闭孔面积比率的变化趋势 ,结合临床功能和X线片表现进行评分 ,平均随访 5 .7年。结果 术后AI和AHI逐年减小 ,3~ 4年AI稳定于 15°左右 ,AHI达到正常 ;AI(D/W )和CE角逐年增加 ,分别于 5年以后 ,3~ 4年达到正常 ;髋臼宽度增长率和股骨头增大在术后 3~ 4年最明显 ;患侧闭孔面积术后当时明显减少 ,6个月恢复。评分优良率 97.5 %。结论 Salter骨盆截骨术时患儿正处于儿童发育的第一高潮 ,塑形能力强 ,术后3~ 4年髋关节已近正常 ,以后髋关节包容继续加深 ,形态日趋完善。此年龄阶段手术可引起头大而影响覆盖 ,并应避免剧烈运动 ,防止过早发生骨关节炎。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我国南方地区比较少见 ,发现髋关节脱位时年龄都比较晚 ,失去手法闭合复位机会 ,本文着重介绍手术治疗结果。资料与结果我院自 1991年 10月~ 1999年 10月共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2 0例 ,男 6例 ,女 14例 ,年龄 2 .5~ 13.0岁 (平均 8.5岁 )。双侧脱位 3例 ,单侧脱位 17例 ,髋臼指数 2 5°~ 30°者为 17例 ,30°以上者 3例。术前股骨头坏死Ⅰ°~Ⅱ°者 12例 ,年龄均在 8岁以上。有 5例髋臼指数均为 2 5°,年龄较小 ,在 3岁以下 ,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关节囊紧缩缝合手术 ;Salter骨盆截骨术者 3例 ;切开复位髋臼造…  相似文献   

19.
持续被动活动下自体骨膜移植防治髋关节僵硬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在持续被动活动条件下,自体骨膜移植修复髋臼关节面软骨缺损防治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方法5例7个髋关节,年龄10~14岁。其中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2个,采取髋关节粘连松解;先天性髋脱位5个,行切开复位、改良Chiari骨盆截骨。以上7个髋臼的关节面软骨缺损采用髋臼加深及自体胫骨骨膜移植修复其缺损。术后持续被动活动每天6h,连用6周。结果经1~4年随诊,原来僵硬的2个髋关节屈髋活动分别为90°、30°,先天性髋脱位的5个髋分别为70°、80°、80°、90°、90°,X线片显示髋关节间隙5个清晰,2个狭窄。结论持续被动活动下自体骨膜移植修复髋臼关节面软骨缺损可有效地防治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关节僵硬。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组10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男2例,女8例;年龄8~26个月,平均13个月,单侧6例,双侧4例,共14侧髋。闭合复位外固定后再脱位4例5侧髋;闭合复位后安全角度小、不稳定4例6侧髋;闭合复位困难2例3侧髋。关节镜下观察妨碍复位的因素并清理髋臼。结果关节镜下观察到妨碍复位的主要因素有:盂唇增厚内翻5侧髋;圆韧带肥大4侧髋;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2侧髋;盂唇增厚内翻,圆韧带肥大与髋臼横韧带增粗突出同时存在3侧髋。所有病例髋臼内都有纤维脂肪组织充填。10例患儿复位外固定后髋关节位置好,CE角15.5°~18°(平均16.5°)。经平均随访38个月(29~54个月)无再脱位及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生。结论关节镜可直视下观察妨碍股骨头复位的因素,彻底清理髋臼,提高了复位的成功率,降低了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DDH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