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低温冻存脐血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考察经低温保存的脐血树突状细胞所表现的生物特性,为树突状细胞的应用提供保存方法。方法 取新鲜脐血细胞和脐血细胞培养产生的树突状细胞,加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的保存剂,-80℃冰箱降温,-196℃保存,40℃复温(前者称“冻存脐血”,后者称“树突状细胞”),再用树状突细胞培养增殖法培养,检测;细胞增殖量,台盼蓝拒染回收率,不染色和染色观察,表面抗原,树状突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刺激指数、抗毒-杀灭效应处理率,比较其变化。结果 形成树突状细胞的时间冻存脐血培养比新鲜脐血迟,细胞增殖量低,冻存脐血台盼蓝拒染为95.8%。冻存树突状细胞形成贴壁树突样细胞比新鲜树突状细胞迟,细胞数增殖量低,冻存树突状细胞的台盼蓝拒染为88.7%。冻存脐血与新鲜脐血比,冻存树突状细胞与新鲜树突状细胞比,其树突样细胞量、CD1a、CD83、HLA-DR表达低;冻存脐血与新鲜脐血比,冻存树突状细胞与新鲜树突状细胞比,刺激指数、效应处理率均低。结论 用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低温保存脐血细胞或经培养增殖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复温后培养,树突状细胞的生物特性受到了损伤,但仍完整,回收率>85%。  相似文献   

2.
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低温冻存后贴壁基质细胞培养生长的基本特性,为低温冻存基质细胞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取新鲜骨髓和经Dexter长期培养法培养14d的骨髓贴壁基质细胞(称“新鲜基质细胞”),用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为保护剂,-80℃冰箱降温,-196℃液氮冻存(前者称“冰存骨髓”,后者称“冻存基质细胞”)2周,复温后,再用Dexter法培养这些细胞,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形态、细胞化学染色、细胞表面及基质细胞支持另一骨髓造血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等为指标,比较它们的生长特性、成分及功能。结果:生长特性: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出现贴壁细胞、细胞丛和细胞融合成片迟1-2d,冻存基质细胞融合成片比新鲜基质细胞迟12-18h;冻存骨髓与新鲜骨髓,冻存基质细胞与新鲜基质细胞增殖数比明显低。细胞成分;冻存骨髓比新鲜骨髓形成的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比率下降,而巨噬细胞和脂肪细胞比率升高,冻存基质细胞上述现象更明显;内含凋亡小体的细胞冻存基质细胞多于新鲜基质细胞,冻存骨髓细胞多于新鲜骨髓;冻存骨髓和冻存基质细胞台盼蓝拒染率分别为95.2%、89.5%;冻存骨髓、冻存基质细胞CD14、人白细胞DR抗原表达百分率比新鲜骨髓、新鲜基质细胞高,CD45、CD33反之。细胞功能;新鲜骨髓、新鲜基质细胞、冻存骨髓和冻存基质细胞形成的鹅卵石造血区和长期培养起始细胞,生长良好,无显著差异。结论:不管是骨髓细胞还是经培养生成的贴壁基质细胞,经5%二甲基亚砜-6%羟乙基淀粉冷冻冻存、复温后培养,生物特性有一定损伤,但仍有较好的支持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s)在体外诱导抗白血病免疫反应.方法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细胞株(HL-60)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s,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M3患者外周血DCs,在体外诱导自体混合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CTL).结果该CL及其上清液对HL-60白血病细胞有高效、特异的杀伤作用,而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 562)及肝癌细胞HepG2仅有微弱的杀伤作用.结论DCs能有效提呈肿瘤抗原并诱导出显著的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应用异基因树突状细胞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DC)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效果及毒副作用,采集同胞健康供者HLA完全相合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树突状细胞,以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后进行静脉输注,比较输注前后的变化。结果细胞形态、表型鉴定及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均表明健康供者外周血来源的核细胞被成功诱导、分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输注后受者骨髓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下降,脾脏及淋巴结肿大减轻,未发现毒副作用表现,提示白血病细胞裂解物致敏的异基因树突状细胞输注治疗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与血液系统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分前体DC、未成熟DC、移行DC和成熟DC等几个阶段。成熟DC能将抗原递呈给T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能激活纯真T淋巴细胞。CD34(+)造血前体细胞、CD14(+)单核细胞和一些白血病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作用下可分化为成熟DC。体外制备DC疫苗的方法有多种。DC与血液系统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上述几方面的一些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胃癌作用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负载患者自体胃癌抗原后的树突状细胞 (DC)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细胞毒性淋巴细胞 (CTL)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方法 :以组合酶消化法从胃癌手术标本中获取胃癌细胞 ,冻融制备胃癌抗原。GM -CSF、IL - 4体外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获得DC并负载胃癌抗原 ,继而以其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制备胃癌抗原特异性CTL ;用CytoTox 96 TM检测CTL对患者自身胃癌细胞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负载胃癌抗原DC诱导的特异性CTL对患者自身胃癌细胞的杀伤率达 88 17% ,显著高于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细胞的杀伤率 ,P <0 0 5。且其对同种不同分化类型的胃癌细胞株MGC80 3、MNK2 8也有较高的杀伤效应 ,而对LOVO及HepG2 肿瘤细胞无显著杀伤作用 ,P<0 0 1。结论 :负载胃癌抗原的DC体外可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胃癌效应 ,揭示以DC为中心的肿瘤生物治疗可望提高胃癌综合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冻存胃肠道肿瘤组织复苏后原代细胞培养的可行性方法。方法采用胎牛血清、RPMI Medium 1640培养液、二甲基亚砜(DMSO)配制冻存液,复苏以此冻存液冷冻保存的8例胃肠道肿瘤组织并行原代细胞培养,另复苏2例未加冻存液直接冻存的胃肠肿瘤组织为对照组。结果8例冻存液保存的胃肠道肿瘤组织原代细胞培养均获成功,成功率为100%。对照组2例未加冻存液冻存的肿瘤组织培养失败。结论 复苏应用冻存液冻存的胃肠道肿瘤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可获得成功,细胞生长时间与冻存时间及肿瘤细胞恶性程度有关,采用高浓度血清冷冻保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前人的工作发现骨髓经超低温冻存后,可使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严重程度减轻,移植成功率提高,推测冷冻可降低淋巴细胞(LC)的免疫反应性.我们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对超低温冻存前后BLC、TLC及其亚群百分比和荧光强度进行分行,结果发现冻后CD8十细胞百分率由35.7%降至33.4%,平均荧光强度由202.1至162.4.而CD~(3+),CD~(4+)和CD~(20)细胞值却无改变.推测受低温损伤者主要为CD8十细胞,并探讨了这一变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析了超低温冻存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LC)的转化活性改变.其结果发现,冻存后T淋巴细胞(TLC)对植物凝集素(PHA)刺激反应迟缓,转化率减低(冻前72小时为66.19%,冻后72小时为48.93%),延长培养时间(96小时)可使部分细胞功能得以恢复,但仍不能达到冻前水平(冻前65.69%,冻后58.2%),冻存后TLC转化中的母细胞型和分裂型百分比率下降明显,前者由38.23%减至23.48%,后者由1.29%减至0.36%,说明超低温冻存可影响TL内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对B淋巴细胞(BLC)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自体CIK细胞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集30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体外经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抗CD3单克隆抗体(anti-CD3McAb)等诱导成CIK细胞后回输给患者,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树突状细胞(DCs)亚群的变化。结果CIK细胞回输后,23例(77%)患者出现发热,持续时间2~8h,大部分自行消退,无其他不良反应。CIK细胞治疗后CD3 、CD3 CD8 、CD3 CD56 和CD25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且DC1和DC2细胞的比例也上升,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肝癌患者自体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预激态补骨脂素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体外观察预激态补骨脂索对白血病原代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6例血标本采自住院临床确诊之白血病病例。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在白血病原代细胞培养体系内加入预激态补骨脂素,使其浓度保持在0.05g/L。短期用药实验,这一浓度维持24h,7d时终止实验;长期用药实验,这一浓度维持5d,并分别在7、10、14d时终止实验。实验均设对照组,以细胞总数、台盼蓝拒染率和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等作为检测指标,以配对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短期用药和长期用药均显示预激态补骨脂素对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显著杀伤作用。培养7d的情况下,用药时问延长对预激态补骨脂素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不明确。培养时间从7d延长至14d,台盼蓝拒染细胞抑制率从32.40%~69.50%升至94.10%~98.90%,即预激态补骨脂素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得到充分表达。难治或耐药与否对预激态补骨脂素杀伤白血病细胞作用无明显影响。培养14d时,实验组白血病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基本不变,且发现少许贴壁细胞生长,实验组无此现象。结论预激态补骨脂素对白血病原代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广谱抗白血病药物。  相似文献   

12.
早在1963年,Waiters等在对正常细胞和白血病细胞的血红素合成过程的研究中就发现,癌变细胞由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生成的卟啉含量要高于正常细胞。1987年Lugaci提出研究卟啉前体物的想法并率先在试管内对ALA-PDT进行了研究,实验发现由ALA引起的皮肤光致敏作用只需2天就可以被消除掉,而在此以前的第一代光敏剂HpD和卟吩姆钠(Photofrin)在皮肤内引起的光致敏作用需要2个月才能消除。之后,ALA被采用局部或全身用药而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癌、食管癌、肺癌、胃肠道癌等各种实体肿瘤。  相似文献   

13.
A benign form of pneumatosis intestinalis has been reported in children with leukemia but also occurs in adults as we report here. Radiologists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is entity or a mistaken diagnosis of an abdominal catastrophe will be made, committing the patient to unneccessary emergency surgery.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激光照射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特点,观察激光对血管壁的损伤是否有选择性,为防止再狭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能量密度为50、100、150和200J/cm^2的铜蒸气激光照射兔腹主动脉,分别用光镜、电镜、图像分析方法,观察激光照射后第24小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形态、结构变化。结果 100J/cm^2能量密度的激光照射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细胞核固缩,细胞质凝集贴边,细胞核面积均值缩小等损伤性改变。经同等剂量激光照射,而内皮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 经100J/cm^2的铜蒸气激光照射可损伤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而对内皮细胞无明显作用。激光对血管壁的损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5.
16.
短期培养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移植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实验采用添加肌条件培养液方法进行小鼠骨髓细胞短期液体培养,细胞增殖分化十分活跃。2天起细胞总数和CFU-C逐渐增多,6天分别增至原来的4倍和6倍。淋巴细胞在培养4天或3天消失。CFU-S 6天时减至原来的21%。照后1天或3天静脉输注培养6天的CFU-S,提高照射900拉德同系小鼠的活存率82%。照后30天和60天分别活杀,8只受体小鼠的骨髓细胞2只为供体型,5只为以供体型为主的嵌合体,1只为受体型为主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17.
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的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液相单星空斑形成细胞(PFC)技术研究了抗体形成细胞的辐射剂量效应关系。小白鼠受50~400拉德x线照射后9小时免疫,第4天检查脾脏的PFC反应,证明抗体形成细胞对辐射十分敏感。其D0值按定量脾细胞产生的PFC计为73.3拉德。  相似文献   

18.
生产山羊痘活疫苗时,羊睾丸采集工作量大,易污染,费时费事,是否有办法减少人员外出采集羊睾丸次数,值得摸索,本实验将长成单层的羊睾丸细胞进行传代,长成致密单层后进行接毒,收获毒液,并对毒液及疫苗成品进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羊睾丸细胞完全可以传一代,细胞形态良好,毒液、疫苗成品毒价均达到规程要求,羊睾丸原代细胞传代可以大大提高睾丸组织利用率,降低人员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建林  郭兴  赵海波  莫婧  曾庆华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03-1206
目的:探讨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方法:1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白血病肺部浸润患者,其中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6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例,T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痛1例。采用双盲法,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回顾性分析其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均显示有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多发肺结节,7例有磨玻璃状改变和肺实变。其中3例急性粒细胞或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示小叶间隔和支气管血管束线状增粗;10例慢性粒细胞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显示支气管血管束结节状增粗;2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显示支气管血管束线状增粗,但主要改变为局灶性肺实变。结论:白血病肺部浸润的HRCT表现反映了白血病细胞倾向于浸润外周肺小动脉、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周围肺间质的特点,白血病肺部浸润程度受白血病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