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小儿头皮静脉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且小儿体位舒适,不影响其活动,故障机率较小,且易于保暖,是小儿输液首选部位。所以作为一名科护士,掌握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术是一项最基本的技能,努力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节约资源,是一名优秀儿科护士毕生的追求。我总结近十年来自己工作心得和借鉴各位老师的经验与大家共勉。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之一。穿刺成功率的高低是赢得患者信任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一环。但穿刺成功率义受技术及条件因素的影响。现就此两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理工作中一项最基本的技术操作,但由小儿头皮血管管径小、管壁薄、其走向并非都是直行,且头皮静脉较为表浅,因此小儿头皮穿刺技术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两种不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手法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为减少患儿静脉穿刺疼痛,降低穿刺针脱出率又能成功进行留置针静脉穿刺,我们对临床上常用的两种静脉穿刺手法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头皮静脉一次性穿刺成功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家长的期望值高,加重护士穿刺的心理负担;二、穿刺时小儿不配合,不利于固定;三、部分小儿静脉暴露不清晰,血管不充盈,增加穿刺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张淑清 《民航医学》1996,6(1):42-43
头皮针最早仅用于小儿静脉穿刺,因其操作方便,易于固定,病人活动自如,从而能减轻疲劳。尤其是在输液中可随时更换药品,并能保持无菌状态等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使用。通过头皮针小静脉穿刺能及时、长期地达到补液给药的目的,因此,熟练掌握头皮针小静脉穿刺技术,对抢救和维持危重病人生命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现将自己多年来用头皮针小静脉穿刺的点滴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PICC?PICC的名称为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中央静脉置管术。PICC是一根长长的、细细的、柔软、可以弯曲的导管。它是一种由特殊材料制作的进行静脉穿刺的设备。通常由上臂大静脉放入,小婴儿可以由头皮静脉穿刺进入。PICC的尖端通过外周静脉直达到心脏附近的大静脉。  相似文献   

8.
张慧 《航空航天医药》2001,12(4):236-237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是 2周岁以内患儿建立静脉通道 ,保证治疗和抢救给药的主要途径。临床工作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护士一次静脉穿刺失败 ,满足不了独生子女家长们“一针见血”的要求 ,甚至发生护理纠纷 ,为此对穿刺失败原因一一进行分析 ,做好记录 ,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总结如下 :1 失败原因1.1 不良的临床环境对操作者的干扰 临床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可以干扰护士的操作 ,如说话声、哭声、开关门声、脚步声 ;病室内的灯光、温度、空气等等都是造成对护士感官和情绪不利的因素 ,影响穿刺成功。1.2 患儿家长及亲属的态度 家长或亲…  相似文献   

9.
小儿头皮静脉穿剌是儿科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操作技术。近几年来 ,我们在临床中摸索出小儿头皮静脉触摸血管穿刺法 ,它主要适用那些血管条件差 ,看不见血管 ,只能用手才能触及到血管走行的患儿。临床应用触摸穿刺成功率已达 99.5 %,现介绍如下。1 对象自 2 0 0 0 - 0 2~ 2 0 0 1- 0 5 ,我院儿科应用头皮静脉血管触摸穿刺共 36 0例次 ,其中男 2 10例次 ,女 15 0例次 ,年龄 0~ 3岁。2 操作方法①患儿取平卧位 ;②选择穿刺部位 ,剃去患儿穿刺部位毛发 ;③按常规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同时穿刺者要对触摸血管左手食指指尖消毒 ;④操作时 ,…  相似文献   

10.
骨髓穿刺术是采取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 ,对血液系统疾病有重要诊断意义。通过实际操作 ,临床应用头皮针胸骨骨髓穿刺取得了满意效果。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2例中 ,男性 15例、女性 17例 ,年龄为 3~ 13岁。1.2 穿刺方法 患儿取仰卧位 ,取中线上平第 2~ 3肋间的胸骨部位为穿刺点 ,局部严格消毒 ,戴无菌手套 ,铺无菌孔巾 ,用 1%普鲁卡因 (需做试敏 )局麻至骨膜 ,术者左手固定胸骨 ,右手持无菌 7号头皮针 (一次性 )针柄 ,针头向患儿头部与胸骨成 4 5°~ 6 0°角缓慢进针 ,进针约 0 .2~ 0 .6cm有“落空”感时 ,则将针…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提高穿刺成功率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关键。现就新生儿头皮静脉的选择及特点、心理准备、穿刺技巧失败原因等作如下总结。  相似文献   

12.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的主要措施之一。在儿科所有住院患儿几乎都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提高其穿刺成功率,既减轻了患儿的痛苦,又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为抢救和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机。小儿头皮静脉具有分支多,互相沟通、交替成网,顺行或逆行针均不影响回流,而且浅表固定不易滑动等特点,是2岁以下婴幼儿(包括新生儿)首选的静脉输液穿刺部位。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静脉穿刺成功后无回血的现象,误认为穿刺失败,无形中影响了护理质量。现将其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头皮针桡动脉穿刺采血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临床进行动脉血气分析穿刺采血时,多以桡动脉为主,其位置表浅,能通过接触准确定位,内侧为绕侧腕屈肌腱,外侧为肱动脉,没有血管、神经与之比邻,十分安全,不易误入静脉或损伤深层神经,穿刺成功率高,贴近桡骨,压迫止血容易。常规方法采用7号针头、2ml注射器进行穿刺,往往成功率不高,痛苦大,患者不易接受。近3年来,我们改用一次性5号头皮针进行穿刺新方法,与常规方法进行比较,新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婴幼儿及儿童的静脉输液较成人穿刺技术难度大,由于患儿的表达能力差,对静脉穿刺有一种本能的对抗情绪,在输液穿刺时不但要求护士有精湛的穿刺技术,还要求护士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介入穿刺是最基本的操作技术,它的成功与失败不仅直接关系着下一步操作,而且还影响手术者的情绪。股动脉穿刺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笔者经过几年的学习与实践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别采用针尖斜面向左和针尖斜面向上两种穿刺法对200例住院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的损伤变化。结果实验法(针尖斜面向左)与常规法(针尖斜面向上)相比疼痛程度、血管周围淤血明显减轻,液体渗漏、针孔堵塞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穿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损伤小,可减轻患者疼痛及对血管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移植肾穿刺活检是一种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和疗效判断,它对于急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移植性肾病、环孢素毒性损伤等的鉴别诊断以及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准确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但移植肾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检查方法,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并发症,其中血尿最为常见。如何最大限度的避免或减少移植肾穿刺活检术后血尿的发生,文献报道较少,为此,我们分析了移植肾穿刺活检术发生血尿的原因,并对护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作为一名护士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一次穿刺成功,减少或避免静脉穿刺的失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静脉穿刺成功与否分析探讨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少病人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穿刺治疗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素贞  刘敏  吴娜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4(8):653-653,656
我院内科治疗室,负责门诊呼吸组的胸腔穿刺,消化组的腹腔穿刺,肝活检穿刺,血液组的骨髓穿刺、淋巴结穿刺,心血管组的心包积液穿刺等。2003年5~10月,我们对125例接受穿刺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对穿刺感到恐惧或有顾虑的占87%,对自己疾病不了解或不完全了解的占68%,患者一般心理状态主要是对自己的疾病有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20.
CT增强扫描是在常规CT扫描后,发现异常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分辨力,确定诊断,利用造影剂按一定速度注射到静脉血管中,通过血液循环到病变组织区域,使正常组织与异常组织用造影剂根据密度不同而提高分辨力的一种疗法。CT增强扫描中静脉的选择及穿刺是护理工作的重点,是完成CT增强扫描的前题,根据不同情况和静脉的性质有不同的穿刺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