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大肠癌肝转移机制及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西方国家,大肠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大约有1/4的大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发现已存在肝脏转移灶,而肝转移是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最主要死因.对大肠癌肝转移机制的研究,可能为临床诊治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观点认为恶性肿瘤转移到肝脏意味着癌的全身扩散,而不再进行手术治疗。自从1970年Fo-ster复习了世界文献报告的83例转移性肝癌手术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肯定了外科手术对转移性肝癌的治疗地位。1976年Wilson报告了大肠癌孤立性肝转移灶手术切除,5年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42%和28%。近十年来国外有较多的报告,认为结、直肠癌(以下称大肠癌)肝转移后仍然可以手术切除 完全改变传统的观点。截止1985年,在美国已达700余例,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 发病率及自然病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TACE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86例介入栓塞治疗后的大肠癌肝转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Cox多元回归分析,判断TACE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截止到随访结束日期,86例中,4例(4.7%)完全缓解(CR),40例(46.5%)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CR+PR)为51.2%。所有患者在TACE治疗后,出现低热、右上腹胀痛、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食欲下降等,均可耐受。经过Cox多变量分析,富血供、高中分化者、无肝外转移者、大肠癌原发灶切除者、多次TACE治疗、碘化油沉积良好等为结直肠癌肝转移瘤TACE治疗的保护性因素,患者生存期延长。结论:TACE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有效的方法。肝转移瘤为富血供、高中分化者、无肝外转移者、大肠癌原发灶切除者、多次TACE治疗者、碘化油沉积良好等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和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Fas抗原及 p5 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32例大肠癌组织的Fas抗原 ,16例正常大肠组织及 p5 3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和比较。 结果 Fas抗原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阳性 ,p5 3蛋白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阴性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4 0 .6 2 %(13/ 32 ) ,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 5 3.13%。Fas抗原及 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Ducks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明显下降 ,Fas抗原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肝转移相关 (P <0 .0 5 )。p5 3蛋白表达与大肠癌肝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Fas抗原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下降。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 ,Fas抗原表达减少。在肝转移患者中未见表达。p5 3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尤以发生肝转移者为著。Fas抗原表达下降或缺乏及 p5 3蛋白过度表达均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预防方法,将5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B组(22例)外周静脉化疗。两组病人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均未发现肝转移灶。结果显示,肝转移率A组为15.4%(5例),B组为36.4%(8例)。1、2、3年生存率A级分别为98%、83%、61%,B组为90%、68%、42%。提示门静脉置泵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6.
黄艳  徐琴  田江 《兵团医学》2011,(3):22-23
背景:近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且发病年龄早于西方国家。目的: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及年龄大肠癌患者大肠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0年10月在石河子人民医院消化科经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确诊的大肠癌患者64人,分别按照性别、不同年龄段及病变在结肠的分布部位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男性和女性大肠癌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的发病率有统计学差异,男性大肠癌的年轻患者比女性多见,在分布部位上男性大肠癌患者左半结肠发病多于女性患者,不论性别,年轻大肠癌患者右半结肠发病率高于老年患者。结论:目前大肠癌患者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结肠分布部位的特点可能和环境因素有关,同时对于临床大肠癌的筛查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5位.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7%,全球每年约有60万以上患者死于肝癌,位居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3位[1].我国是肝癌的高发区,目前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在肿瘤相关死亡中仅次于肺癌,位居第2.由于HCC早期症状隐匿,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极高,肝功能储备差,病人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较低,能够手术切除者不足20%,且切除后复发率较高[2].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大肠癌P~(53)蛋白测定与临床生物学意义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53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的关系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 32例大肠癌组织及 16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p53 蛋白的表达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P53 在正常大肠组织中表达阴性 ,P53 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3 13%。P53 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Ducks’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关系 (P >0 .0 5 )。P53 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伴肝转移相关 (P <0 .0 5 )。结论 P53 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 ,尤以伴肝转移者为著。p53 蛋白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发生率甚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传统全身化疗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效果不明显,近年采用门静脉灌注化疗预防和治疗大肠癌术后肝转移受到重视。我们从1994年9月~1996年10月对77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门脉灌注化疗。现总结近期临床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患者共77例,术中探查无远处转移且能行大肠癌根治术的DukesA、B、C期患者,术中以随机分组方式决定行5-Fu门脉灌注与否。分为两组:即门脉灌注  相似文献   

10.
肝癌介入治疗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肝癌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恶性肿瘤,在国内其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并有上升趋势。由于肝癌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再加上合并肝硬化率高及术后复发率高等多种因素,手术切除率很低,为此绝大部分肝癌患者需非手术治疗。在目前有肯定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