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应用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对新生儿的右心室心肌节段的影响,进而评价妊高症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60例PIH新生儿,包括妊娠高血压组(GH组)30例、子痫前期组(PE组)30例,以及60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心脏的四腔心切面超声心动图,测量右心室各节段快速射血期峰值运动速度(Vs)和峰值应变率(SRs)、峰值应变(S)、快速充盈期峰值运动速度(Vd)和峰值应变率(SRd)。结果 120例新生儿中成功采集图像112例。右心室各组室间隔壁及游离壁Vs和Vd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减低,基底段与心尖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s和SRd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H及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GH及PE组右心室室间隔面各节段心肌Vd与对照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GH及PE组右心室各节段心肌S、SRs和SRd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降低(P0.05)。PE组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心肌Vs及Vd与GH组相比数值降低(P0.05)。结论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检测新生儿右心室心肌节段功能的变化,PIH对新生儿右心室功能有影响,使部分心肌功能减低,PIH病情加重,新生儿部分心肌受损随之加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斑点追踪技术(STI)评价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30例pSS患者设为pSS组,并随机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以下二维参数:右心室前后径(RVD)、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FW)、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室横径(RVTD)以及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应用STI技术对动态图像进行脱机分析,并测量两组患者右心室游离壁各节段(基底、中间、心尖)的收缩期纵向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Ss)及峰值应变率(SRs),比较两组患者各测值间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常规超声各项测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TI参数比较,pSS组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的Vs、Ss、SRs及中间段的Ss、SRs较对照组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段的Vs、Ss、SRs及中间段的Vs均值虽然较对照组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STI能够早期发现pSS患者右心室收缩受损,是一种较为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定量分析不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尿毒症患者的左心功能,探讨该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60例尿毒症患者根据hs-CRP水平分为hs-CRP正常组(A组,30例)和hs-CRP升高组(B组,30例),并随机选择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VVI技术测定左心长轴16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舒张期峰值应变率(DSR),并进行各组之间的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B组心肌各节段DSR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A组相比,B组各节段DSR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SSR均减低,其中前壁及侧壁中间段、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后间隔心尖段,前间壁、后壁中间段的SS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技术可敏感地反映hs-CRP升高患者左心节段心肌功能的损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定量研究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患儿左心室短轴各节段心肌的二维应变,探讨其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 23例EFE患儿取胸骨旁左心室短轴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连续5个心动周期图像(3个平面显示左心室16节段)。应用QLab8.1软件分析各短轴平面的整体应变峰值和各节段收缩期应变峰值。选择20例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EFE组心内膜增厚的部位集中在下壁(100%)、后壁(100%)、侧壁(87%),少数累及前壁(4%);②与对照组比较,EFE组左心室所有节段圆周应变峰值降低(P<0.01),11节段径向应变减低(P<0.05、P<0.01);EFE组左心室短轴3个平面整体应变明显降低(P<0.01);③EFE组内各平面下、后、侧壁心肌较其余各壁径向及圆周应变减低程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EFE患儿心内膜增厚呈非均匀性,EFE患儿左心室短轴整体及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应变和多数节段的径向应变明显低于正常人,提示其左心室短轴收缩功能严重受损,且心肌的收缩功能呈非均匀弥漫性减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评估圆锥动脉干畸形(CTD)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变化。方法:27例CTD术后及27例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常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采集右室游离壁应变率图像,测量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应变(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研究CTD术后右心收缩功能的变化及变化规律。结果:CTD术后患儿与正常儿童相比,各心肌节段SRS、S、SRE、SRA值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与正常组节段分布规律不同,各指标值在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各节段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TD术后患儿依然存在右心室局部心功能的下降,应变率成像能简单、快速、准确、客观地反映右心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徐鑫  黎春雷  李红洲  孙杰  邓又斌   《放射学实践》2010,25(5):563-565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技术评价肝硬化患者右室纵向收缩功能。方法:选取34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实验组,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记录右室舒张末期横径,右房收缩期横径。记录心尖四腔切面的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高帧频二维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右室游离壁三个节段收缩期的峰值应变(ε),应变率(SRs)及速度(Vs)。测量右室游离壁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和速度(Ve),右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a)和速度(Va)。结果:肝硬化组右房收缩期横径较对照组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右室游离壁三个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及右房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肝硬化组右室基底段及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及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右室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及右房收缩期峰值速度较对照组减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二维应变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右心功能,提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肝硬化性心肌病以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左室型单心室径向运动情况,评价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估测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心室径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左室型单心室患儿21例(单心室组)及正常儿童21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VVI技术对主心腔短轴乳头肌水平室壁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进行分析.结果:单心室组各节段的径向应变及应变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明显减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乳头肌水平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型单心室患儿存在径向收缩功能不全,VVI技术能定量评价左室型单心室节段室壁的径向收缩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应变成像(two dimensional strain,2DS)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不同程度狭窄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改变的价值。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中非心梗患者61例,根据LAD狭窄程度分组,A组:(狭窄小于50%)共27例;B组:(狭窄50%-75%)共21例;C组:(狭窄大于75%)共13例,心梗患者为D组:共19例。应用2DS检测LAD参与供血的11个节段应变和应变率参数的变化。结果A组各节段峰值应变(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较高尖。B组与A组比较有所下降,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比较,部分节段测值下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D组各相关节段S,SRs显著降低。结论2DS可以敏感反应血流灌注减少引起的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径向应变显像(2D-ST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对照,探讨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在诊断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集34例心肌梗死患者和36例正常对照者左室短轴(二尖瓣、乳头肌、心尖)三个水平二维灰阶动态图。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三个水平各节段心肌收缩期峰值SR、SRs、DR,并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分析,得出径向运动指标诊断心肌运动异常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结果心梗组梗死节段峰值SR、SRs、DR在二尖瓣、乳头肌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心尖水平部分节段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冠脉狭窄组的SR、SRs、D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SRs、DR检测异常心肌的灵敏度分别为67%、72%、80%;特异度分别为73%、76%、8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3%、77%、8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6%、72%、69%;Youden指数分别为0.40、0.48、0.61。结论 2D-STI可评价心肌坏死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信息,为节段性室壁运动障碍提供更为客观、科学的方法。径向指标--DR可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斑点追踪技术对心肌梗死患者室壁运动的二维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探讨其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收缩功能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检查,应用18节段法测量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径向、圆周应变峰值(LSpcak、RSpeak、CSpeak)及应变达峰时间(TPSLS、TPSRS、TPSCS),选择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TPSLS、TPSRS、TPSCS明显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梗死节段及对照组,且TPSLS、TPSRS、TPSCS明显延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非梗死节段TPSLS、TPSRS、TPSCS低于对照组,且TPSLS、TPSRS、TPSCS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I能够准确测量左心室各节段的二维应变值,准确评价左心室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提供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应变率成像(SR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纵向局部心肌收缩功能。方法:应变率成像模式下,分析18例HCM患者和17例健康对照组左室各室壁基底段、中段、近心尖段局部心肌纵向应变率曲线,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率。结果:HCM组各室壁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室壁节段;室间隔中段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与室间隔厚度以及室间隔-左室后壁厚度比值(IVS/PW)之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rSR-IVS=0.776,rSR-IVS/PW=0.734,P<0.01)。结论:HCM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且左室形态学异常与局部心肌功能的异常具有相关性;应变率成像能够定性、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2D-STI)识别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室心尖各段透壁程度的可行性.资料与方法 对连续43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行2D-STI及磁共振延迟强化成像(DE-MRI)随机同步盲法临床试验,各段分为透壁心肌梗死(TMI)组及非透壁(NTMI)组.结果 与NTMI组相比,TMI组前壁舒张末厚度、收缩末径向应变[SR(ES)]、收缩末圆周应变[SC(ES)]、正向收缩期径向峰值应变(SR Peak P),收缩末纵向应变[SL (ES)]、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SC Peak)、最大负向纵向峰值应变(SL Peak G)、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 SL Peak)及最大负向圆周峰值应变(SC Peak G)(均P<0.05);侧壁SC(ES)、SC PeakG、SC Peak及SL (ES)(均P<0.05);前间隔SL Peak、SL PeakG、SC Peak、SL (ES)、SC (ES)及SR (ES)(均P< 0.05);后壁SR PeakP、SR (ES)及SL (ES)(均P< 0.05);下壁SC PeakG、SC Peak及SC (ES)(均P<0.01);后间隔舒张末厚度(P<0.01)绝对值均降低,甚至反向.ROC曲线分析舒张末厚度为判断前壁及后间隔透壁心梗最佳指标;SC (ES)为侧壁、SL Peak为前间隔、SR PeakP为后壁最佳指标;SC PeakG及SC Peak为下壁最佳指标.结论 左室心尖段节段水平,多种应变指标可检出不同节段的透壁心肌梗死,但识别能力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不同步运动。资料与方法 50例正常人、25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及2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测量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Ts)及收缩达峰速度(Vp),并得到12节段收缩达峰时间标准差(Ts-SD)和12节段的最大、最小时间差值(Ts-diff)。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Ts明显延长(P<0.05),前壁心肌梗死组前壁和前间隔Ts明显长于其他节段(P<0.05),下壁心肌梗死组下壁和后壁Ts明显长于其他节段(P<0.05)。②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Vp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③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不同步指数Ts-diff、Ts-SD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④左心室射血分数与Ts-diff、Ts-SD呈显著负相关(r=-0.652、-0.552,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存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损害及不同步运动,且两者呈显著负相关,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为准确地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收缩不同步运动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评价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颈总动脉管壁弹性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索无创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选取冠心病患者60例,分别为单支病变组19例,双支病变组19例,多支病变组22例,另外选取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及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者2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VVI技术定量分析各组颈总动脉短轴各壁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Ss)及峰值应变率(SRs),计算冠脉阻塞积分(coronary artery obstacle score,CAOS)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颈总动脉短轴各壁平均Vs、Ss及SRs测值:多支病变组与双支病变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低于单支病变组(P<0.05),单支病变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颈总动脉短轴各壁平均Vs与CAOS积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 VVI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颈总动脉短轴各壁平均Vs、Ss及SRs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明显降低,有望成为早期无创预测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速度矢量成像(X-Strain)技术评价不同程度肺高压(PH)患者的右心室收缩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PH患者(sPAP≥40mmHg,1mmHg=0.133KPa),根据肺动脉收缩压(sPAP)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度PH组及中重度PH组,同期选取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获得舒张末期右心室前壁厚度(RVAW)、右心室横径(RVD)、右心房横径(RAD)、收缩末期肺动脉主干内径(MPA),右心室室壁各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S)、应变率(LSR),将各参数行组间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中重度PH组RVAW、RVED、RAD、MPA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及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对照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较轻度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PH组右心室室壁各节段LSR较对照组及轻度PH组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仅右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心尖段LSR较对照组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H组右室壁基底段、中间段LSR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患者右心室室壁各节段收缩功能依照PH分级有不同程度的损害,X-Strain技术可定量评价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在整体右心室功能出现改变之前敏感反映右心室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急性肺栓塞伴有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右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6年2月经CT肺动脉成像(CTP)诊断急性肺栓塞患者120例,依据肺动脉收缩压力(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不同分为轻度组(30mmHg≤PAH40mmHg)、中度组(40mmHg≤PAH60mmHg)、重度组(PAH≥60mmHg)各40例,另取同期门诊查体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测量右心室游离壁、室间隔侧各节段(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PSV)、纵向收缩峰值应变(PSS)与纵向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采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浆钠尿肽(BNP)水平,Spearson相关分析PSV、PSS、PSSR与BNP水平间相关性。结果肺栓塞组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侧各节段PSV、PSS、PSSR水平随肺动脉压升高,呈逐渐减低变化,总组间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室收缩功能异常最早表现为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PSV、PSS水平下降,基底段PSV、PSS水平升高(P0.05)。随着肺动脉压力逐渐升高,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侧基底段、中间段PSV、PSS以及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心尖段PSSR水平进一步下降(P0.05)。其中,以重度组右心室游离壁与室间隔侧各节段PSV、PSS、PSSR水平下降幅度最明显(P0.05)。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与重度组血浆钠尿肽水平逐渐升高(P0.05)。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PSV、PSS与血浆BNP水平间相关性好。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以有效评估肺动脉栓塞症患者右心室损伤程度。肺动脉压力越高,右心室纵向心肌收缩能力越差,心肌损伤程度越严重。右心室游离壁中间段纵向收缩峰值速度、纵向收缩峰值应变与血浆钠尿肽水平存在明显相关。血浆钠尿肽与超声心动图联合检查有助于右心室心肌损伤程度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7.
宋嫣  钟小亮   《放射学实践》2012,27(10):1135-1138
目的:探讨脉冲组织多普勒成像(PW-TDI)技术评价正常人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其中左室心肌肥厚者22例,非肥厚者21例,采取6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获取标准心尖位左心长轴切面、二腔切面和四腔面,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于左室后间隔、侧壁、右室游离壁、前壁、下壁、前间隔及后壁的瓣环处,测量7个位点的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s、Ve、Va,并计算Ve/Va值,用常规脉冲多普勒超声测得二尖瓣口舒张期前向血流E峰、A峰并计算E/A值。结果:高血压患者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的收缩峰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P〈0.05)。高血压患者后间隔、前间隔、前壁、下壁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与正常对照组后相比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E/A比值及后间隔、前间隔、后壁、前壁、下壁的Ve/Va比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减低(P〈0.05)。不同的位点心肌收缩幅度与舒张幅度不同(P〈0.05)。结论:正常对照组瓣环不同部位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及Ve/Va比值不一致。与正常人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瓣环处不同部位收缩期峰值速度及Ve/Va比值减低,但在不同部位减低程度不一致,提示心脏室壁不同部位对高血压的反应不一致,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对川崎病儿童左心长轴方向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对24例急性期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8例)、27例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冠脉扩张9例)与20例正常儿童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于胸骨旁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各腔室径线;通过M型超声获得左室射血分数(EF);采集心尖四腔三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动态图像,存入光盘中。应用VVI技术脱机分析室壁基底部、中间部、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应变(Smax)、应变率(SR-max)。结果急性期组收缩期峰值速度(Vmax)、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max)低于正常组,在所有基底部和部分中间及心尖节段有统计学差异(P<0.05);恢复期组与正常组比较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恢复期组儿童同一室壁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max)失去一致性。结论急性期和恢复期川崎病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左室长轴方向收缩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斑点成像技术结合二维超声多点取样采集部分左心室前壁心肌,结合双源CT显示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评估左心室前壁缺血患者左心室前壁心肌运动功能。资料与方法左心室前壁缺血(实验组)及无左心室前壁缺血(对照组)各20例患者,采用二维超声及双源CT在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采集25个感兴趣区,计算感兴趣区在各左心室心肌节段所占百分比。采用双源CT测定两组患者室壁增厚度及室壁移动幅度的变化。分析收缩期应变、收缩期应变率与室壁增厚度、室壁移动幅度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双源CT在左心室前壁心肌额断面上采集到的感兴趣区分别对应于左心室牛眼图的第1节段(占28.31%)、第7节段(占47.38%)和第13节段(占24.31%);实验组左心室前壁室壁增厚度及室壁移动幅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左心室前壁心肌应变、应变率室壁增厚度、室壁移动幅度均呈明显正相关(r=0.852、0.843、0.726、0.770,P<0.001)。结论二维超声与双源CT的左心室前壁额断面法均能显示左心室前壁心肌,且多点取样斑点成像参数结合双源CT可用于临床评估左心室前壁缺血患者的左心室前壁局部心肌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及组织追踪成像技术(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complicating pregnancy,HDCP)患者心功能。方法:测量30例HDCP患者(HDCP组)和50例健康孕妇(对照组),在心尖四腔心切面,用QTVI及TTI测量左右心室心肌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Tei指数、收缩期峰值位移。结果:HDCP组与对照组的EF值分别为(61.00±2.35)%、(62.00±3.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DCP组与对照组左心室心肌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分别为(7.37±1.82)cm/s、(8.13±1.64)cm/s,右心室收缩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分别为(6.90±0.52)cm/s、(7.80±0.38)cm/s,左心室收缩期峰值位移分别为(10.43±1.35)mm、(11.95±1.95)mm,右心室收缩期峰值位移分别为(7.20+1.18)mm、(8.60±1.89)mm,左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59±0.06、0.46±0.07,右心室Tei指数分别为0.62±0.09、0.47±0.08,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VI及TTI超声心动图可定量评价HDCP患者心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