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中药专利复方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用药规律。方法 使用中国专利数据库检索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处方,建立Excel数据表对处方进行筛选处理,应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复方170个,用药以寒性、苦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使用频次前10位的中药分别为柴胡、甘草、郁金、金钱草、茵陈、白芍、大黄、川楝子、黄芩、延胡索;关联规则显示药物以白芍-柴胡、白芍-甘草、黄芩-柴胡、大黄-金钱草、川楝子-柴胡、川楝子-郁金、川楝子-金钱草配伍较多;聚类分析得到7类药物组合;复杂网络分析得到30味核心中药和3组核心药物网络配伍。结论 治疗慢性胆囊炎的中药专利复方药物性味以苦寒为主,多归肝经,用药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理气活血、泻下通腑类药物为主,配伍以疏肝柔肝、缓急止痛、和解表里、清热利湿、疏肝利胆为主,治疗上常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大柴胡汤、茵陈蒿汤等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2.
王清  马浩然  喻强强  孙朋  余建玮  叶超 《中国药事》2022,36(10):1174-1181
目的:探究已上市中成药治疗哮喘的药物相互作用关系和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在药智网-中成药处方数据库中查找治疗哮喘的中成药处方,通过Excel 2019、古今云医案平台(V2.3.5)、IBM SPSS Modeler 18.0、Cytoscape3.9.1、Origin Pro 2022对其中药组方规律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共纳入中成药处方62个,涉及中药209味,累计药物频次601次,包含6个证型,用药频次较多的药物有麻黄、甘草、苦杏仁等,药性以温性为主,药味以辛味居多,归经以归肺经为首,功效大多为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关联规则得到21对具有强相关性的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归为四类。结论:通过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统计方法和相关数据挖掘技术对已上市中成药中治疗哮喘的处方进行整合,探究其药物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及辨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全国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药防治方案以及中医养生指引中预防期和医学观察期用药规律,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0年10月11日前全国各地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案,将方案中预防期与医学观察期的适用人群、分期、中成药、方剂名称和方剂组成等录入Excel表中,并将这些数据整理后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2.2.2软件,对方剂进行中药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分析国家及各省颁布的66个新冠肺炎预防期与医学观察期用药方案,使用频次最高的中成药是藿香正气水。预防期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黄芪、甘草、金银花、白术和藿香;频次分析处方中药多以性寒,味甘、苦、辛,归肺、胃、脾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白术-防风""防风-黄芪""桔梗-甘草"为主的一系列关联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桔梗-黄芪-白术-防风-甘草"等5个聚类方。医学观察期使用频次排名前5的中药分别为苍术、藿香、金银花、陈皮和甘草;频次分析处方中药多以温,味辛、甘、苦,归肺、脾、胃经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以"苍术-藿香""藿香-陈皮""生姜-藿香"为主的一系列关联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苍术-生姜-藿香-陈皮"等4个聚类方。结论 预防期用药是以清热药、补气药和化湿药为主,以扶正祛邪为目的,并从固护正气和散寒祛湿2个方面调整体质偏颇状态,达到最佳的预防效果;医学观察期患者是用化湿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和理气药从宣肺散寒、清热解毒和理气化湿3个不同方面祛除湿寒表邪,达到调畅气机的目的,防止疾病进一步传变。  相似文献   

4.
鲜药应用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及特殊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鲜药具有活性成分丰富、质量好、疗效快等特点。介绍了常用鲜药、鲜药的保鲜新技术及加工方法,中药鲜干品的比较研究及临床应用,为鲜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以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2012年1月-2018年6月收录的期刊文献为资料来源,使用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SPSS Statistics 19.0统计软件为工具,对纳入标准的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 在纳入标准的215首方剂中,使用频数≥ 30的高频药物共28种,其中黄芪(143次,66.5%),茯苓(113次,52.6%),丹参(97次,45.1%),山药(86次,40.0%),当归(73次,34.0%)最为常见。糖尿病肾病治疗的药物四气以寒(11次,39.2%)、平(10次,35.7%)为主,五味中甘味(23次,50.0%)为主,归经中肝经(16次,20.0%)、脾经(14次,17.5%)居多,使用最多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912次,39.3%),活血化瘀药(307次,13.2%),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为12种,因子分析中提取6个公因子。结论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多以甘温药黄芪(补虚药)为主,临床上可与苦寒药丹参,甘平药茯苓等组合使用,以及可随证配伍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 了解我院经饲管给药的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 调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4月管饲给药病例,对药物使用情况、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一年内共有384例采用了管饲的给药方法,占同期出院病例的1.48%(384/25 946)。经饲管给药的药物以心血管系统药物(21.09%)、消化系统药物(18.16%)及神经系统药物(14.84%)为主;不合理用药有228例(59.38%),包括选药不当、用法不当与配伍不当等3个方面。 结论: 经饲管给药的特殊性,药师可以更多地在临床用药前实施事前干预,以延续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癫痫患儿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526例癫痫患儿的抗癫痫药物的药品品种、血药浓度、症状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归纳和讨论。结果 我院抗癫痫药物以丙戊酸钠和卡马西平使用最多,两药对血药浓度控制较好,86%患儿的症状得到控制。结论 我院抗癫痫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在用药过程中还应该加强药学服务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8.
胡冰  李夏蔚 《中国药事》2017,31(8):921-924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的用药咨询记录,为指导患者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整理2016年临床药师书写完整的药物咨询记录,从咨询人员构成、咨询问题分类、咨询药物种类、给药途径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咨询人群以患者及其家属居多;咨询问题类别多与特殊人群用药、药物选择、药物不良反应等有关;药物种类主要是以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用药为主;咨询问题给药途径以口服为主,其次是吸入制剂与腔道用药。结论:临床药师需要根据咨询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掌握医学、药学、检验、营养学知识,提高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探讨流行性感冒用药配伍规律。方法 以"流行性感冒"为主题,在中国知网查找2009年1月-2019年1月文献,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0篇,使用Excel 2013、SPSS Clementine 12.0、SPSS Statistics 23.0统计软件,将符合纳入标准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频数分析发现,在290例临床治疗文献中,单味中药甘草(204,70.34%)、连翘(168,57.93%)和金银花(151,52.07%)出现频率最高;在性味统计中,寒(16次,53.33%)、苦(19次,42.22%)最为常见;归经中肺经(25次,32.47%)、心经(14次,18.18%)最多;关联规则分析中得到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组合8组;聚5类为系统聚类分析中的核心组方。结论 对临床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有效临床处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流行性感冒疾病最关键的药物配伍以及高发证型,对于减少临床大处方用药和开发新药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真实世界方法分析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ATB-DILI)的中医辨证特点及临床用药特征。方法 挖掘分析武汉市肺科医院2020年8月—2021年8月诊断为ATB-DILI且使用芍药甘草汤加减的患者真实世界数据,总结归纳其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66例,处方199张,证型11种,主要症状10种。涉及212味中药,性味以甘温、苦寒,归肝、肺、脾经药物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等为主。关联分析得到3 294条关联规则,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3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ATB-DILI的真实世界特征为:肝脾两虚证最为常见,其次为肝胆湿热证、肝气不足证等,临床谴方用药既要补脾益气、疏肝清热又要祛湿、化痰,在芍药甘草汤基础上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临床使用牡蛎和煅牡蛎的中药处方治疗疾病的用药情况,为牡蛎和煅牡蛎用药规律的深入挖掘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医院门诊使用牡蛎及煅牡蛎治疗疾病的处方,共计4 352张。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运用软件的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功能,分析牡蛎的治疗疾病、用药配伍、性味归经等规律。结果 在4 352张处方中,证型治疗方面,牡蛎以肝气郁结、肝郁脾虚证为主;煅牡蛎则以治疗脾胃气虚证为多。疾病治疗方面,牡蛎多用于不寐;煅牡蛎集中在胃脘痛。常用药物配伍方面,牡蛎与龙骨、柴胡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煅牡蛎与柴胡、茯苓、煅龙骨等药配伍应用为多。牡蛎和煅牡蛎最常用的剂量均为30g。性味归经方面,牡蛎和煅牡蛎配伍用药多为性温、寒或平,味甘、苦或辛。但牡蛎配伍用药偏性寒(39.21%),归肝经(16.75%)、脾经(16.23%)、肺经(16.12%),煅牡蛎配伍用药偏性温(38.19%),归脾经(22.13%)、肺经(19.64%)。结论 利用该平台得出牡蛎和煅牡蛎的核心药物配伍和配伍用药规律,可为牡蛎及煅牡蛎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与分析《中华本草》中可鲜用中药及其特点,为鲜药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华本草》收录中药进行逐一筛选,以"采收加工"项明确出现鲜用、"用法用量"项记载捣敷(汁)和捣烂等处理方法、附方或古籍项记载可鲜用为纳入标准,并将纳入的中药相关信息输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可鲜用中药4 284种,性味以寒凉、苦辛甘为主,归经以肝、肺、胃、脾为主,全草、鲜叶、根、茎、根茎和果子等均可鲜用,鲜药入药前处理方法以捣敷、捣汁、捣烂、绞汁为主,外用方法以敷、涂、搽、滴耳、擦为主,给药剂量以适量、30~60 g、鲜品加倍居多;但统计发现部分鲜药记载不规范,有待进一步改进。结论:可鲜用中药良多,但收录于《中国药典》的明确可鲜用的中药仅7种,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与补充。鲜药临床应用以表证、热证和急证为主,与其性味归经关系密切,如"苦"能泻能燥,"辛"具发散、行气与行血的作用,"甘"多具补益、和中和缓急之功,即适用于表证、急证及热证的治疗。鲜药归经与温热病发病因素相符。但是,鲜药性味归经、使用剂量、加工方法等存在记载不规范等现象,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含杜仲古今方剂配伍药材的性味归经及配伍规律,为杜仲的现代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词典》筛选含杜仲的古代方剂;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中检索2000年1月至2020年1月发表的现代临床研究中含杜仲的方剂。采用频次统计、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含杜仲古今方剂的主治疾病和涉及药材的使用频次、种类、性味归经及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含杜仲古方84首、今方188首。古方主要用于治疗腰痛、虚病、胎动不安等疾病;今方主要用于治疗骨关节病(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妇产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古方中与杜仲配伍的高频药材为肉桂、当归、牛膝等,大多为补虚药、祛风湿药、清热药;配伍药材药性以温热性为主,归经多为肾、肝经,药味以甘、辛味为主。今方中与杜仲配伍的高频药材为当归、甘草、熟地黄等,大多为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配伍药材药性以温热性为主,归经多为肝、肾经,药味以苦、辛味为主。对高频药材进行的Apriori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古方共获得核心药材组合10条,包含8个三阶关联规则、2个四阶关联规则;今方共获得核心药材组合11条,包含3个三阶关联规则、8个四阶关联规则。结论:含杜仲的古今方剂均主要用于治疗腰部疾病,其次为妇产科疾病,此外,今方还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古方主要以温补为主,而今方在补虚的基础上更多地配伍了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古方的配伍药材多归肾、肝经,以甘、辛味为主,今方的配伍药材多归肝经,且更多地配伍了苦味药材。  相似文献   

14.
孟慧  许勇 《药学实践杂志》2009,27(5):362-364
目的:分析沪产艾蒿鲜叶的挥发性成分,为艾蒿鲜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水蒸馏法提取艾蒿鲜叶挥发油,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结果:从艾蒿鲜叶挥发油中鉴定了68个成分、主要为大香叶烯D(gennacrene D)、桉叶素(cineole)、石竹烯(caryophyllenene)、侧柏酮(thujone),占总含量80%以上。结论:沪产艾蒿鲜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主要为大香叶烯D、桉叶素、石竹烯、侧柏酮,其中侧柏酮为艾蒿鲜叶的最主要成分,与干燥药材的挥发油成分有较大区别,在应用新鲜艾叶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血竭为传统名贵中药,龙血竭与血竭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各有侧重。临床应用时存在两者混用、乱用的现象。本文对两者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比较,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血竭和龙血竭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综述。结果 血竭主要成分为血竭素,而龙血竭中主要成分为龙血素A、龙血素B等。血竭对于活血、止血、镇痛、创面愈合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龙血竭除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外,在抗真菌、抗炎等方面作用较强。结论 血竭与龙血竭虽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但两者功效仍有较大差异,建议临床应用予以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挖掘菟丝子用药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5年版中国药典记载的含菟丝子中成药为来源,以Excel 2013、SPSS Modeler 14.1和SPSS Statistics 19.0为统计工具对纳入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搜索含菟丝子中成药46种。46种中成药包含168味中药,性味归经和功效以甘(431,51.93%)、苦(153,18.43%)、温(222,46.06%)、平(162,33.61%)、肾经(330,27.30%)、肝经(292,24.15%)和补虚药(316,65.56%)、利水渗湿药(35,7.26%)居多;剂型以丸剂(15,32.16%)、片剂(14,30.43%)居多;对组成含菟丝子中成药的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常用药对11种;对含菟丝子中成药的主治疾病进行统计,得到11类中医常见临床疾病。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治疗男性前阴病类和肾系病类关联强度最高的药对分别为5种和6种,高频药物聚类分析中得到治疗男性前阴病类和肾系病类的中药分别为8类和7类。结论 基于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挖掘得到菟丝子潜在药对组合以补虚药为主,未来可着重进行其与枸杞子、黄芪配伍在男性前阴病类,以及与枸杞子、白术、熟地黄、川芎配伍在肾系病中应用的研究,并可进行其外治疾病中成药和剂型的研究,以扩大主治病症。  相似文献   

17.
段为彬  柳芳  刘洁  赵薇  赵许杰 《肿瘤药学》2022,12(2):244-251
目的 分析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用药规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筛选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对外用、内服中药分别从使用频次、功效、药性、药味、归经等方面进行统计,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15篇,涉及方剂120首。其中,外用方剂94首,涉及中药154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黄柏、当归、红花、黄芪、紫草;内服方剂26首,涉及中药1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甘草。外用中药中,清热药所占比例最大(33.24%);内服中药中,补虚药所占比例最大(32.78%)。外用和内服中药中,使用频次均以寒性者最多,分别占47.52%和40.73%;以归肝经者最多,分别占21.29%和19.27%。外用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苦、辛、甘,三者共占89.74%,内服中药使用频率较高的药味依次为甘、苦、辛,三者共占90.82%。外用和内服中药均可得到三个聚类方,外用中药得到23对药物组合,内服中药得到15对药物组合。结论 临床使用中药防治肿瘤相关治疗所致皮肤损伤时,外用、内服中药均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为主。对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可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ypolipidemic activity of fresh grass juice of Triticum aestivum in normal ra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eshly prepared Triticum aestivum grass juice was administered to normal rats at the dose of 5 ml/kg and 10 ml/kg orally once daily for 21 day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fter 24 hours of last administration and used for estimation of lipid profile. Fresh grass juice was also subjected to 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Results:

Fresh grass juice administration produced dose related significant (P < 0.05) reduction in total chloesterol, triglyceride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and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 levels in normal rats as compared to control. Preliminary phytochemical screening revealed presence of alkaloids, tannins, saponins and sterols in Triticum aestivum gras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lndicate hypolipidemic activity of fresh Triticum aestivum grass ju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