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02篇
综合类   174篇
预防医学   34篇
药学   90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eriprosthetic femur fracture,PFF)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病人150例。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因素与发生PFF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50例病人中135例完成了随访,随访率(90. 0%)。平均随访时间为31. 2个月(25. 3~42. 5个月)。完成随访的135例病人中发生PFF的病人15例(11. 1%),未发生PFF的病人120例(88. 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假体类型(生物型)为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绘制的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显示高龄(area under curve,AUC 0. 82)、生物型假体(AUC 0. 80)对髋关节置换术后PFF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性。结论高龄、假体类型(生物型)为髋关节术后PFF发生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给与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观察块状植骨、颗粒植骨和钛网植骨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在后路胸腰椎结核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3例胸、腰椎结核患者,分为三组,彻底结核病灶清除后,分别采用块状植骨(32例)、颗粒植骨(35例)、钛网植骨(26例)三种不同植骨方式,对三组术中植骨所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后凸畸形角纠正状况,末次随访后凸畸形角丢失状况,植骨融合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均得到12~36个月随访,植骨所需手术时间A组为23.4±4.3min,B组为5.2±2.4min,C组为25.6±3.6min,B组植骨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A组为553±53ml,B组为352±48ml,C组为564±47ml,B组明显少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前Cobb角A组为36.5°±5.9°,B组为36.2°±4.7°,C组为36.8°±5.1°,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obb角A、B、C三组分别为15.3°±3.6°、15.6°±3.1°及15.1°±2.9°,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Cobb角A组为16.9°±3.6°,平均丢失1.6°,B组为17.5°±3.1°,平均丢失1.9°,C组为16.8°±2.9°,平均丢失1.7°,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融合时间A组为5.9±0.4个月,B组为4.1±0.3个月,C组为6.2±0.5个月,B组明显短于A组、C组(P<0.05),A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颗粒骨植骨较传统块状植骨和钛网植骨植入方便易行,植入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时间短,是后路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术后理想的植骨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使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3例半月板前体部损伤患者,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行关节镜下由外向内缝合术。结果50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36个月,患者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按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5.2±6.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88.2±5.8)分(P〈0.05)。结论应用半月板前角缝合器对半月板前体部损伤行由外向内缝合术,损伤小,疗效好,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1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采用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治疗,对照组95例采用小切口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随访时间为6~ 13个月,平均8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观察组优良率(76.3%)明显高于对照组(61.1%)(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和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TESSYS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腰痛程度轻,腰部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俞国有  戴戬  陈浩军  唐海标  许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198-1200,122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62例跟骨骨折的螺旋CT重建图像的表现、CT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的MPR、VR图像能清楚显示各型跟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可发现X线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片,关节囊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结论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检查能准确的对跟骨骨折进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准确地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robotic-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RARC)加尿流改道术的临床可行性,并总结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 方法 2007年12月至2012年3月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22例,男20例,女2例.年龄37~ 72岁,平均62岁.体质指数22.5 ~ 30.1 kg/m2,平均26.1 kg/m2.麻醉评分1~2分.术前肿瘤活检病理诊断为浸润性或高危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痛,术前检查均未发现有其他邻近脏器浸润、盆腔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临床分期均低于T2N0M0.全麻下行RARC加尿流改道术,其中行体外尿流改道术15例(原位新膀胱2例,回肠膀胱术13例),行完全腹腔镜下尿流改道术7例(回肠膀胱术2例,原位新膀胱5例). 结果 本组22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300 ~ 667 min,平均480 min;出血量100 ~ 1200 ml,平均550 ml;淋巴结清扫数目6~ 25枚,平均15枚.术后2~3d下地活动,3~4d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8~35 d,平均16d.行原位新膀胱的患者术后1个月行膀胱造影确定无吻合口漏后拔除尿管和双侧输尿管支架管.术后随访4 ~ 49个月,平均32个月,复发2例,死亡1例,出现肾积水2例,其余病例肾功能均正常,尿控较满意. 结论 根据初期的手术操作过程和随访结果,RARC加尿流改道术在临床上是可行的.更多的操作经验、长期和随机的对照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技术进行评估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servere pancreatitis,ABSP)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1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LC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在保守治疗12~27d后均成功行LC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30~145min,平均63min.术中出血量20~330ml,平均80ml.6例放置腹腔引流管,均于术后24~72h拔除腹腔引流管,无胆漏及出血.住院15~31d,平均19d.16例术后随访4~36个月均无复发病例.结论 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可进低脂饮食后,可安全实施LC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壳聚糖(CS)复合支架修复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的能力. 方法 取44只健康成年新两兰大白兔,于兔左侧股骨外侧髁建立临界性骨缺损(直径为6mm、深为10 mm)模型,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20):骨缺损处植入nHA/CS复合材料;对照组(n=20):骨缺损处植入单纯CS;空白组(n=4):骨缺损处旷置,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8、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X线摄片、显微CT扫描及组织学观察,比较各组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结果 术后12周X线片显示实验组骨缺损修复良好,骨皮质连续;对照组缺损区明显缩小,两断端不连接;空白组缺损区无明显骨痂生成.实验组和对照组Lane-Sandhu X射线评分平均分别为(10.18±0.98)、(8.90±0.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58,P=0.000).显微CT扫描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股骨髁外形恢复正常;对照组骨缺损空腔大部分为新生骨组织填充,缺损区仍留有缺损;空白组骨缺损基本无修复.实验组和对照组CT值平均分别为(256.1±26.8)、(169.2±25.4)Hu,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P=0.003).术后12周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可见大量新生骨小梁,新生骨质与周围骨床之间无明显分界线;对照组可见骨缺损为剩余材料与纤维组织充填;空白组骨缺损区均被少量纤维组织充填. 结论 nHA/CS复合材料较单纯CS能更好地促进兔股骨髁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对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评估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肢体肿胀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90例下肢术后出现肢体肿胀的患者,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治疗组:基础治疗口服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2次每日;对照组:基础治疗及采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基础治疗组:弹力绷带及踝泵功能锻炼,锻炼每日2次,每次约20 min。3组治疗疗程均为2周,术后在治疗疗程中记录比较各组术后肢体肿胀肢体周径、疼痛程度的改善情况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 (1)术后第2、4、6天患者肢体疼痛程度无明显差异性;(2)术后第5天,肿胀改善有效率治疗组为83.3%(25/30),对照为80.0%(24/29),基础治疗组63%(17/28),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组均优于基础组,有显著差异。(3)2周后治疗效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7.6%(29/30),对照组为86.2%(21/28),基础治疗组:75.0%,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膝关节炎关节镜术后肢体肿胀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运用简单,方便;尤其对术后肿胀发挥独特的疗效,为治疗膝关节镜术后肢体肿胀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