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永德  殷俊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05-1606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17例患者的18个颅内动脉瘤.其中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术前Hunt和Hess分级:Ⅰ、Ⅱ级10例,Ⅲ级3例,Ⅳ级2例。结果 13例痊愈,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1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管内治疗31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探讨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方法、技术操作要点。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29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V级1例。采用3D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治疗23例,瘤颈重塑形技术治疗2例,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6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4例(77.4%),栓塞程度达90%以上者5例16.1%),栓塞程度在90%以下2例(6.5%)。术中出血1例(3.2%),无死亡病例。结论大部分宽颈动脉瘤可应用3D弹簧圈网篮编织技术成功治疗,瘤颈辅助技术以及血管内支架辅助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栓塞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21例颅内动脉瘤(23个)患者中17例为破裂动脉瘤。接Hunt-Hess分级I级2例,Ⅱ级1例,Ⅲ级6倒,Ⅳ级10倒,V级2例。16例行急诊栓塞,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予以3h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0个,闭塞达90%以上2个。闭塞在90%以下1个。全组手术死亡1例。随访1~30个月。1例术后2周死于中枢衰竭及肺部感染;1例术后1.5月复发出血,经手术夹闭痊愈;1例有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其余恢复良好。结论 GDC栓塞颅内动脉瘤安全、可靠,以致密填塞动脉瘤疗效为佳,破裂动脉瘤急诊栓塞治疗。术后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7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使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体会,探讨其手术适应症、方法、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8年6月对7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微弹簧圈栓塞术,其中62例为破裂动脉瘤;按Hunt&Hess分级Ⅰ级8例,Ⅱ级26例,Ⅲ级29例,Ⅳ级8例,Ⅴ级2例。其中62例行急诊栓塞,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术后常规腰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并给以3H(高血压、高血容量、血液稀释)治疗。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57例,栓塞达90%12例,栓塞在90%以下4例,死亡2例。结论: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安全、疗效可靠的优点,对破裂的动脉瘤行急诊栓塞治疗及术后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可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病人,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术,确诊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结果:动脉瘤腔完全闭塞的26个, 占86.3%;95%闭塞的2个,占6.66%;90%闭塞的2个,占6.66%。Clasgow预后评分:Ⅰ级22例;Ⅱ级3例;Ⅲ~Ⅳ2例;Ⅴ级3例。随访2个月~2年,13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未见动脉瘤复发,无再出血病例。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期破裂出血的颅内动脉瘤防止再出血,同时防治并发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可明显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56例急性破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结果成功栓塞达100%有51例(92%),栓塞达90%以上4例(7%),栓塞达90%以下1例(1%)。全组手术死亡2例(3.57%);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出血2例,载瘤动脉痉挛2例,GDC外逸3例,血栓形成2例,过度栓塞2例,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19.6%,成功率80.23%。结论采用电解可脱式铂金螺旋圈(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在于术者对颅内动脉瘤和载瘤动脉解剖关系的正确认识,介入操作技术、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正确处理,栓塞材料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瘤是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 ,其破裂之前可无任何症状 ,一旦破裂 ,可威胁病人的生命。因此 ,及时诊断和治疗 ,非常重要。我院用电解可脱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3天内颅内动脉瘤 2 5例 ,取得效果良好。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 16例 ,女 9例 ,年龄 2 7~ 6 8岁 ,平均 4 7岁。 2 5例病人全部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其中动眼神经麻痹 3例。 2 3例为第一次出血 ,另 2例曾有SAH病史。Hunt Hess分级 :Ⅰ级 5例 ,Ⅱ级 12例 ,Ⅲ级 6例 ,Ⅳ 2例。二、影像学资料 :均急诊行头颅CT检查 ,并证实有蛛网膜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通过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观察术后即时栓塞效果,并随访1年,统计动脉瘤复发率。结果填塞完毕后造影,Ⅰ级栓塞26例,Ⅱ级栓塞8例,Ⅲ级栓塞3例,有效栓塞率91.9%。术中2例患者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1例患者术中载瘤动脉血栓形成,并发症发生率8.1%。所有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动脉瘤复发4例,复发率10.8%。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能提高动脉瘤的即时栓塞率,降低术后复发率,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 5 1例痊愈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0 % ) 32个 ,大部分栓塞 (80 .0 %~ 95 .0 % ) 2 0个。部分栓塞 (<80 .0 % ) 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 3例 ,局部溶栓后 ,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颅内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制定适应的防治方案,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方法选我院2007年7月~2014年7月采用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共172例。其中,电解弹簧圈栓塞78例,水解弹簧圈栓塞55例,两种弹簧圈混合栓塞39例。结果 172例患者术中发生并发症10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5例,血栓形成2例,弹簧圈脱出2例,严重脑血管痉挛1例。采用正规操作抢救后恢复良好。结论颅内脑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并发症以动脉瘤破裂出血最为常见,其余有血栓形成,弹簧圈脱出,严重脑血管痉挛等。严格正规的操作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颅内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32例破裂脑动脉瘤早期显微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按Hunt分级: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5例、Ⅳ级3例、Ⅴ级1例。入院后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其中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13例,前交通动脉瘤19例,所有患者均在72小时以内手术并随访4~12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32例破裂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分级法。〉60分27例,40-60分2例,〈40分1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显微手术是治疗破裂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脑动脉瘤的生存率和牛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显微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44例有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表现,按Hunt-Hess分级:0~Ⅰ级6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9例,Ⅴ级1例。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确诊,动脉瘤位于大脑中动脉主干4例,分叉部41例,远端1例。46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对多发动脉瘤采取早期与择期、一期与分期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原则是先处理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结果动脉瘤夹闭41例,动脉瘤夹闭+包裹4例,夹闭一侧动脉瘤、另一侧动脉瘤未处理1例。依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判断预后:优良36例,轻残6例,重残2例,死亡2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效果显著。熟悉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解剖特征有助于减少术中血管损伤,降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64例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颅内动脉瘤经介入栓塞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并发症进性分析.结果 64例行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手术患者,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23例,采用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6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双导管技术栓塞16例.发生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脑血栓形成或脑梗死3例,血管痉挛5例.动脉瘤栓塞后无再出血.结论 术前对动脉瘤准确评估、正确运用合适的栓塞材料以及术者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合理地处理并发症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颅内破裂动脉瘤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并发症,探讨介入治疗的选择、时机和方法。方法分析14例SAH脑动脉瘤患者治疗後的疗效。结果术前CT检查确诊的14例SAH患者,Hunt和Hess临床分级Ⅰ-Ⅲ级共10例,其中1例遗留精神症状,其余9例均治愈出院。Ⅳ-Ⅴ级共4例,其中1例遗留右侧肢体瘫,1例遗留认知能力差及双下肢无力,其余2例治愈出院。结论动脉瘤栓塞治疗SAH手术风险小,适应证范围广,後遗症少。Hunt和Hess临床分级Ⅳ-Ⅴ级的患者于超早期经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亦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经验,以减少临床上的误诊误治,提高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1998年1月至2007年7月共收治的25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侵袭性葡萄胎17例,绒毛膜癌8例,根据病史、血β-HCG、影像学资料、病理及脑脊液等检查确诊。Ⅰ期侵袭性葡萄胎5例、Ⅱ期3例,Ⅲ期7例,Ⅳ期2例,发生脑转移1例。绒癌Ⅰ期2例,Ⅱ期1例,Ⅲ期4例,Ⅳ期1例发生脑转移。25例治疗均以化疗为主,其中单纯化疗者18例,化疗+手术治疗者5例,化疗+放疗2例。侵蚀性葡萄胎治愈率为82.3%,1例因Ⅳ度骨髓抑制死亡,1例治疗后复发。绒毛膜癌治愈率为87.4%,1例好转。结论临床上病史与血β-HCG有机结合,可使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得以早期诊治,早期病例化疗可以将其治愈,对于晚期患者综合治疗可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伴不孕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9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98例患者中,子宫内膜异位症Ⅰ~Ⅱ期57例,Ⅲ~Ⅳ期41例;原发不孕39例,继发不孕5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亚甲蓝通液检查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96例,双侧梗阻2例,进行输卵管再通术。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成功妊娠39例,妊娠率达39.8%。妊娠率Ⅰ~Ⅱ期高于Ⅲ~Ⅳ期(P〈0.05),继发不孕明显高于原发不孕(P〈0.05)。复发6例,Ⅰ~Ⅱ期1例,Ⅲ~Ⅳ期5例。结论: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腹腔镜是提高妊娠率的有效治疗手段。术后妊娠率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程度及不孕类别有关,病变程度越高术后复发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在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1月~2011年3月怀疑颅内出血的159例新生儿进行超声检查。结果:脑室内出血Ⅰ级(室管膜下出血)86例,脑室内出血Ⅱ级26例,脑室内出血Ⅲ级1例,脑室内出血伴脑积水1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脉络丛内强光斑7例,颅内出血9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1例,所有患儿得到有效的治疗,再次复查时有所好转。结论:超声检查是无创、可以反复检查、低廉的一种有效检查,早诊断、早治疗能降低新生儿的致死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Hunt-Hess Ⅳ~Ⅴ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同时期采用早期血管内冶疗的3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和保守治疗的21例患者的结果,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总体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早期栓塞组34例预后良好21例,残疾7例,死亡6例;保守治疗21例中良好5例,残疾4例,死亡12例;两组比较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61,P〈0.01),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7,P〈0.01)。结论Hunt-Hess 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应早期行血管内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