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川芎嗪对孕鼠宫内发育迟缓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岩  吴旭  李书琴 《江苏医药》2006,32(2):167-168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宫内发育迟缓(I UGR)孕鼠及胎仔发育的影响,探讨川芎嗪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被动吸烟法建立大鼠I UGR模型。36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小剂量和大剂量川芎嗪防治组。孕21d剖宫取胎,测量胎仔体重及胎盘重,检测孕鼠血清及胎盘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模型组I UGR发生率为54·95%,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胎仔重及胎盘重分别为(3·067±0·334)g和(0·390±0·065)g,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及胎盘组织中NO含量及SOD活性降低,MDA水平增高(P<0·01)。小剂量、大剂量川芎嗪防治组与模型组比较,I UGR发生率明显降低,胎仔体重及胎盘重增加,NO含量和SOD活性增高,MDA水平降低(P<0·01)。结论孕中晚期应用适量川芎嗪可有效防治被动吸烟孕鼠I UGR的发生,提示川芎嗪可调节机体的氧化与抗氧化平衡失调,改善胎盘的血管功能,保证胎仔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孕期乙醇暴露可导致严重的生殖毒性。甾体合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P450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是甾体激素合成的限速酶,甾体激素在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观察了孕中晚期乙醇连续暴露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导致IUGR的可能机制。方法雌鼠于6PM按雌雄比2∶1合笼,次晨观察雌鼠阴栓,查到阴栓之日为受孕第0天。于孕第11天开始,给予乙醇6.4g/(kg.d)灌胃。孕第17天处死孕鼠,观察孕鼠体重增长率、IUGR发生率以及胎鼠的体重、身长、尾长和胎盘重,检测孕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孕鼠肾上腺StAR/P450scc、胎盘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1β-HSD2)和胎鼠肾上腺StAR/P450scc的mRNA水平。结果和正常对照组相比,乙醇暴露组孕鼠体重增长率在第17天时明显减慢(P<0.01),胎儿体重、身长、尾长及胎盘重量均有明显降低(P<0.01),胎鼠IUGR发生率明显增高(88.2%,P<0.01)。孕鼠肾上腺StAR/P450scc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但孕鼠血清皮质酮水平无明显改变,同时胎盘11β-HSD2、胎鼠肾上腺StAR/P450scc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孕中晚期乙醇暴露可致小鼠IUGR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乙醇影响母体和胎儿肾上腺甾体激素合成功能,降低胎盘甾体激素灭活功能,进而影响胎儿生长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前和孕期咖啡因对雌性小鼠受孕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探讨咖啡因的生殖毒性及其机制。方法灌胃给予雌鼠不同剂量咖啡因(60、120和240mg/(kg.d)),连续7d后雌雄合笼,检雌鼠阴栓日为孕第0天,继续给药至孕第18天,处死孕鼠,剖腹取胎。记录各组孕鼠体重增长率和受孕率,胎鼠活胎体重、身长、尾长,胎盘重量及病理改变。测定胎盘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胎鼠肾上腺急性调节蛋白(StAR)和胆固醇侧链裂解酶(P450scc)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咖啡因暴露组雌鼠受孕率明显降低,受孕延迟,呈剂量依赖性,孕鼠体重增长率明显降低,胎鼠平均体重、身长、尾长以及胎盘重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吸收胎和死胎数亦增加,胎鼠宫内发育迟缓(IUGR)发生率分别为6.8%、23.3%和98.3%。光镜下见咖啡因组胎盘滋养层细胞减少,血管壁增厚。咖啡因大剂量组胎盘MDA含量升高(P<0.05),SOD活力降低(P<0.05),Cat酶活力呈降低趋势。咖啡因组胎鼠肾上腺StAR表达均比正常对照组低。结论孕前和孕期咖啡因暴露可致小鼠受孕延迟,胎鼠IUGR发生率升高。胎盘抗氧化功能改变和胎鼠甾体激素合成功能减弱可能是咖啡因致小鼠胚胎发育毒性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2S对血管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通路的影响以探讨H2S和NO这两种气体信号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离体孵育大鼠主动脉薄片,加入H2S供体NaHS(10-7~10-4mol.L-1)孵育4 h,及50μmol.L-1NaHS分别孵育2、4和6 h。采用G re iss法测定血管亚硝酸盐含量;同位素示踪法检测血管组织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L-Arg转运,RT-PCR检测eNOS、CAT1基因表达。结果一次性给予50μmol.L-1NaHS,孵育2 h,孵育液中NO2-含量比对照组低62%,血管NOS活性下降48%,L-Arg转运减少50%(P<0.01);孵育6 h,NO2-含量比对照组低19%(P<0.05),而NOS活性和L-Arg转运已基本恢复(P>0.05)。NaHS(10-7~10-4mol.L-1),呈浓度依赖的抑制了L-Arg/NOS/NO通路,IC50分别为0.499、3.198及3.927μmol.L-1(P<0.01);而给予50μmol.L-1NaHS后,eNOS和CAT-1A的mRNA表达分别减少34.3%和55.1%(P<0.01)。结论H2S通过抑制血管组织L-Arg转运和NOS活性和基因表达,下调L-Arg/NOS/NO通路,从而减少血管NO生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倍他米松在促进早产胎鼠肺脏成熟的同时对孕鼠和早产胎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影响。方法:18只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T组)、倍他米松单剂量组(SD-BETA组)和倍他米松多剂量组(MD-BETA组),在孕鼠怀孕14,15d给予不同剂量的倍他米松,在孕鼠怀孕16.5d行剖宫产终止妊娠,放射免疫法测定孕鼠血清、胎鼠羊水中IGF-Ⅰ的含量,进行同组间的相关性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胎鼠肝脏和胎盘中IGF-Ⅰ表达测量,进行同组间胎鼠肝脏与胎盘中IGF-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产前倍他米松应用在促进早产胎鼠肺脏成熟的同时可使孕鼠血清中IGF-Ⅰ含量明显下降,这与用药后孕鼠体重降低一致。孕鼠血清中IGF-Ⅰ和胎鼠羊水中IGF-Ⅰ无相关性。结论:倍他米松在促进早产胎鼠肺成熟的同时影响了孕鼠血清和胎鼠羊水中IGF-Ⅰ含量,影响孕鼠体重和胎鼠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肝移植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移植组、左旋精氨酸(L-Arg) 100 mg/kg组、L-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 10 mg/kg组和假手术组,每组根据处理时间不同再随机均分为1、3、6h三亚组.检测大鼠血清ALT及NO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和RT-PCR法分别检测早期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血清NO含量:L-Arg组>移植组>L-NAME组>假手术组(P<0.05);血清ALT水平、肝细胞凋亡、Caspase-3 mRNA表达:L-NAME组>移植组>L-Arg组>假手术组(P<0.05),其中ALT比较,(P<0.01).结论 NO对大鼠肝移植I-R损伤后肝细胞早期凋亡具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Caspase-3基因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芎嗪(LGT)、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使用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时肝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实验兔40只,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后随机分4组:模型组,LGT组,L-Arg组和LGT+L-Arg组,每组10只。再灌注45 min时,分别检测肝组织内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一磷酸腺苷(AMP)含量、总腺苷酸量(TAN)、能荷(EC)、丙二醛浓度(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2-/NO3-)水平、血栓素B2(TXB2)、6-酮基-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和TXB2/6-keto-PGF1α比值。结果:与模型组比较,LGT组、L-Arg组、LGT+L-Arg组肝组织内ATP、EC、NO2-/NO3-、6-keto-PGF1α含量及SOD活性均明显增高(P<0.05和P<0.01),MDA、TXB2含量及TXB2/6-keto-PGF1α比值均显著减少(P<0.05和P<0.01)。结论:LGT联用L-Arg可通过降低体内氧自由基水平、提高一氧化氮水平、纠正TXA2与PGI2的平衡,而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孕中晚期咖啡因暴露的大鼠宫内发育迟缓(IUGR)模型,观察咖啡因对胎鼠生长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胎盘损伤机制。方法:成年Wistar大鼠雌雄2:1合笼受孕,孕鼠随机分为四组,于孕第12天咖啡因灌胃(20、60和180mg&#183;kg^-1&#183;d^-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孕第21天处死孕鼠,颈动脉取血,记录各组胎仔的体重、身长、尾长和胎盘重量。透射电镜观察胎盘超微结构改变,放免法测定孕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浓度,RT—PCR检测胎盘血管紧张素受体ATI和AT2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咖啡因组胎仔体重、身长、尾长和胎盘重量均明显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中、大剂量组IUGR发生率明显升高,分别为19.6%和60.4%(P〈0.01)。透射电镜下见咖啡因大剂量组胎盘绒毛血管数量明显减少,管腔狭窄,滋养层细胞间间距缩小,细胞损伤明显。孕鼠血中AngⅡ浓度高于对照组,尤以大剂量组明显(F〈0.01)。胎盘组织AT2的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而AT1无显著变化。结论:孕中晚期咖啡因暴露叮明显影响胎鼠的宫内发育,提高IUGR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L-精氨酸(L-Arg)对肢体缺血/再灌注(limb ischemia-reperfusion,LIR)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止血带法复制LIR模型,部分动物在再灌注前经静脉给予L-Arg(150mg.kg-1),观察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水平和血浆CK、CK-MB及NO的含量;心脏插管观测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收缩期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舒张期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光镜下进行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LIR后心肌组织MDA、MPO和TNF-α含量增加(P<0.01或P<0.05),血浆CK、CK-MB及NO水平升高(P<0.01),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下降,镜下可见心肌细胞水肿等组织损伤的征象。静脉给予L-Arg后,心肌组织MDA、MPO含量的增加和血浆CK、CK-MB及TNF-α的升高受到一定程度抑制(P<0.01或P<0.05),NO水平升高更明显(P<0.01),光镜下心肌组织的形态学表现有所改善。结论L-Arg可能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大鼠任意型皮瓣中的作用,并探讨NO介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对任意型皮瓣存活的影响,为临床皮瓣的治疗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建立任意型皮瓣大鼠模型。按照动物随机数字表将5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实验组(T组)和对照组(C组)。分别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皮瓣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和TNF-α水平;应用皮瓣存活长度比皮瓣实际长度计算出皮瓣存活率。结果①与C组比较,L-Arg组和T组大鼠皮瓣掀起后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皮瓣掀起第1、3、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组织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1)。③皮瓣掀起第7天,与T组比较,L-Arg组皮瓣成活率明显升高(P<0.01)。结论①皮瓣移植术后已经存在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损害,表现为MDA含量升高,SOD活性下降,IL-6和TNF-α水平升高。②NO介导炎症因子的降低可以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对皮瓣移植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法舒地尔干预组各8只。对照组常氧下饲养,每天与模型组同一时间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模型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 mL/kg;法舒地尔干预组每天低氧前腹腔注射法舒地尔15 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2 mL/kg给药。模型组和法舒地尔干预组采用常压间断低氧法建立大鼠HPH模型,低氧浓度为10%±0.5%,每天低氧8 h,每周低氧6 d,共21 d。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应用放射免疫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血浆ET-1和NO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肺血管形态结构。结果:模型组的mPAP、RVHI、ET-1均高于法舒地尔干预组和对照组,而NO水平低于法舒地尔干预组和对照组(P均<0.01)。模型组大鼠的mPAP、RVHI与血浆ET-1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浆NO水平呈负相关;血浆ET-1与NO呈负相关(P均<0.01)。模型组大鼠肺小动脉管壁普遍增厚,管腔明显狭窄,法舒地尔干预组肺小动脉管壁增厚程度及管腔狭窄程度显著减轻。结论:法舒地尔能显著降低HPH大鼠血浆ET-l水平和上调NO水平,阻抑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Endothelia 1,ET 1)和—氧化氮 (nitrcoxide ,NO )在儿童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 4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和 4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ET 1及血清NO水平检测。结果 哮喘急性期患儿血ET 1和NO明显高于缓解期 (P <0 0 1) ,缓解期ET 1和NO虽有所下降 ,但仍高于对照组(P <0 0 5)。结论 ET 1和NO水平与哮喘病情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国产坎地沙坦对高血压病患者内皮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42例高血压病患者口服坎地沙坦8周,治疗前、后采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同时测定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结果: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病12周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空腹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前显著升高,血浆一氧化氮显著升高而内皮素-1显著降低.结论:坎地沙坦能有效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双利肝在肝纤维化与肝硬化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饮用TAA(0.03%)4个月复制肝硬化动物模型,从第4个月始加用中药双利肝合剂灌胃,进行内毒素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琢、内皮素(ET)-1及一氧化氮(NO)的检测,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用中药双利肝治疗后,内毒素水平、TNF-琢、ET-1及NO均有明显下降;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减少。结论中药双利肝通过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肝星状细胞(HSC)激活,从而间接抑制肝纤维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时血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血浆脑钠素(BNP)、血浆内皮素(ET-1)及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及依那普利的干预效应。方法25例CHF患者服用依那普利2周,并检测用药前后自身外周血循环CEC数量、血浆ET-1、BNP及6-Keto-PGF1α的含量,2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CHF患者CEC数量、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增高。6-Keto-PGF1α明显减少(P<0.01)。依那普利治疗可使CEC数量、血浆ET-1及BNP水平明显降低及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心力衰竭时存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而依那普利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 通过观察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与脑利钠肽(BNP)、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PAH发病机制。方法 测定92例PAH患者和50例健康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血浆BNP、内皮素-1(ET-1)、血清一氧化氮(NO)、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结果 PAH患者的血浆BNP、ET-1、血清hs-CRP和TNF-α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AH患者的PASP与血浆BNP(r=0.574)、hs-CRP(r=0.423)、ET-1(r=0.402)和TNF-α(r=0.366)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378)。结论 PAH的发生发展过程是BNP、内皮系统和炎性反应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血浆NO和ET-1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唐净  王少峰 《江苏医药》2005,31(6):425-426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浆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与食管静脉曲张和腹水的关系。方法76例肝硬化患者血浆NO、ET-1与其食管静脉曲张内镜评分、门静脉内径、腹水分级评分、血清白蛋白等四项指标进行非参数统计等级相关分析。结果血浆NO、ET-1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和门静脉内径呈正相关,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血浆ET-1与腹水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浆NO和ET-1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急性降压实验:DPS单次舌下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前后以颈总动脉插管法测定大鼠动脉血压和心率。(2)口服预防给药实验:在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造模第二天起口服预防给药五周,每日一次。于给药前、后第三周和第六周分别以大鼠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动脉血压和心率。实验结束前,将大鼠断头取血,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内皮素-1(ET-1)的含量。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作为口服预防给药实验阳性对照药。结果:在急性降压实验中,DPS能够显著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且其降压强度呈剂量依赖性,降压的同时伴有心率减慢。DPS口服预防给药五周,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DPS 50 mg/kg的降压效果与卡托普利14 mg/kg相当。DPS给药五周,可显著增加血清中NO的含量和降低血浆中ET-1的含量;亦降低血浆中Ang Ⅱ的含量。结论:硫酸多糖DPS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体内NO生成或释放、降低ET-1和Ang 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朱飞  何平  刘地川 《中国药房》2011,(24):2229-2231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培哚普利(4~8mg,qd),对照组口服氢氯噻嗪(25~50mg,qd),2组均治疗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NO、ET-1、vWF、舒张压、收缩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哚普利降压同时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脐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1)水平的变化,以及脐血NO/1三T-1水平与脐动脉血流阻力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糖尿病合并妊娠(DMP)30例,妊娠期糖尿病(GDM)36例,同期选择36例正常孕妇(NP)为对照组。所有孕妇分娩后立即采集脐静脉血,分别以Griess法和放免法测定NO和ET-1含量,同时在分娩前测定脐动脉血流阻力(S/D)。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DMP组NO含量显著降低,ET-1含量明显升高,脐动脉血流阻力S/D明显增加(P〈0.05)。DMP组脐血NO水平与脐动脉血流阻力S/D成负相关(r=-0.688,P〈0.05),而ET-1水平与脐动脉血流阻力S/D成正相关(r=0.620,P〈0.05)。GDM组和对照组之间在脐血NO和ET-1含量、脐动脉血流阻力S/D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脐血NO和ET-1水平异常、从而引起子宫胎盘一胎儿血流阻力增加,并最终可能导致不良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