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巴戟天抗衰老活性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活性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用色谱法分离,用波谱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巴戟天活性部位中分出7个化合物,分别为1-羟基-2-羟甲基蒽醌(1)、1-羟基-6-羟甲基蒽醌(2)、1-羟基-7-羟甲基蒽醌(3)、3-羟基-1,2-二甲氧基蒽醌(4)、2-羟基-3-甲基蒽醌(5)、2-甲氧甲酰基蒽醌(6)、1,2-二羟基-3-甲基蒽醌(7)。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该属分离得到,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种分离得到,首次提供化合物2的核磁数据。  相似文献   

2.
从短柱肖菝葜(Heterosmilax yunnanensis Gagnep.)中分离得到3个2,3-二酮喹喔啉类生物碱,通过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确定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1-[5′-(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1)、1-[2′-(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基]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2)和1-核糖醇基-2,3-二酮-1,2,3,4-四氢-6,7-二甲基喹喔啉(3)。其中化合物1和2是新化合物,化合物3是首次从短柱肖菝葜中分离得到,通过肝保护活性筛选,发现化合物3具有良好的肝保护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沙棘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与鉴定。方法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和HPLC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核磁共振的氢谱和碳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4-羟基苯甲酸(1)、苹果酸甲酯(2)、γ-N-(2-呋喃基-甲基-)丁胺酸(3)、5-羟甲基糠醛(4)、齐墩果酸(5)、3,4-二羟基苯甲酸(6)、β-谷甾醇(7)、豆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沙棘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并合成抗耐药菌活性的 3位羟基红霉素衍生物。方法 以红霉素A为原料 ,经 9位酮基肟化 ,9位肟羟基 ,2′位羟基和 3′位二甲胺基同时苄基化 ,6位羟基甲基化 ,水解去 3位克拉定糖 ,氢化还原脱苄基 ,对甲基苄基或邻氯苄基取代 9位肟羟基等 6步反应 ,制得 3 羟基 6 O 甲基红霉素 9 肟基衍生物 ,其结构经1 3 CNMR ,FAB MS确证。结果 共制得 7个化合物 ,对其中 4个 (5 - 8)未见报道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论  5 ,7,8对部分红霉素诱导耐药菌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5.
以稻瘟霉 (Pyriculariaoryzae)分生孢子及菌丝形态变化为指标 ,对从云南土壤中分离得到0 7 1 1真菌的发酵产物中活性成分追踪分离 ,从其乙酸乙酯层浸膏中得到 3个酚酸性成分 ,经光谱数据分析和理化鉴别 ,分别鉴定为邻羟基苯甲酸 (Ⅰ )、4 ,6 二羟基 5 甲基异苯并呋喃酮 (Ⅱ )及 2 甲酰基 3 ,5 二羟基 4 甲基苯甲酸 (Ⅲ ) ,它们对稻瘟霉分生孢子及菌丝体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其中3个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S)-13-(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三烷酸(1)、(S)-11-(2-羟基-3,4-二甲基-5-氧代-2,5-二氢呋喃-2-基)十一烷酸(2)、羟基二氢博伏内酯(3);1个嘌呤类化合物,鉴定为1,3-二甲基黄嘌呤(4);7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孕甾-20-烯-3-酮(5)、孕甾-1,4,20-三烯-3-酮(6)、3β-羟基-孕甾-20-烯(7)、3β-羟基-孕甾-5,20-二烯(8)、20-羟基-孕甾-1,4-二烯-3-酮(9)、20-羟基-孕甾-1-烯-3-酮(10)、17β-羟基-雄甾-1-烯-3-酮(11)。结论环丁烯内酯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该属软珊瑚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而硬棘软珊瑚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主要为甾体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7.
桑白皮黄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离并鉴定桑白皮Morus alba L.丙酮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4',5-三羟基-3-(y,y,γ-羟基-二甲基)丙基-2″,2″-二甲基吡喃-5″,6″:6,7-黄酮(1,morusignin L)、6,4'-二甲氧基-5,7,3'-三羟基异黄酮(2)、7-甲氧基-5,4'-二羟基二氢黄酮醇(3)、6-甲氧基-5,7,4'-三羟基异黄酮(4).结论化合物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巴戟天和恩施巴戟的蒽醌化合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八个蒽醌化合物,其中二个为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为1,6-二羟基-2,4-二甲氧基蒽醌(1,6-dihydroxy-2,4-dimethoxyanthraquinone,V),1,6-二羟基-2-甲氧基蒽醌(1,6-dihydroxy-2-methoxy-anthraquinone,Ⅵ)。从恩施巴戟(Damnacanthus indicus Linn.)根的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七个蒽醌化合物,其中一个为新化合物,其结构为1,4-二甲氧基-2α-羟基蒽醌(1,4-dimethoxy-2-hydroxyanthraquinone,ⅩⅢ)。  相似文献   

9.
当代抑制肿瘤的药物:蒽环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化学结构 1963年Brockmann将四氢丁省醌-5,12的各种抗菌素归纳成一大类,并命名为蒽环类抗菌素。蒽环类抗菌素是糖甙类,配基是上述醌的衍生物联结一个或多个相同的或不同的糖。在配基的特定位置上有不同的取代基,如羟基、甲氧基、甲酯基、乙酰基、α-羟基乙酰基、乙基或甲基。羟基通常在1、2、4、6、7、9、10和11位上,甲氧基在2、4位上,甲酯基在10位上,而在9位上是乙酰基、羟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并合成抗耐药菌活性的3位羟基红霉素衍生物。方法 以红霉素A为原料,经9位酮基肟化,9位肟羟基,2′位羟基和3′位二甲胺基同时苄基化,6位羟基甲基化,水解去3位克拉定糖,氢化还原脱苄基,对甲基苄基或邻氯苄基取代9位肟羟基等6步反应,制得3-羟基-6-O-甲基红霉素-9-肟基衍生物,其结构经13CNMR ,FAB MS确证。结果 共制得7个化合物,对其中4个(5 - 8)未见报道的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论 5 ,7,8对部分红霉素诱导耐药菌有一定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毛叶假鹰爪中的新化合物:毛叶假鹰爪素A(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民间药物毛叶假鹰爪根中分离得到了一个结构特殊的新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理化常数测定和X光衍射分析确定其结构为5-羟基-7-甲氧基-8-甲酰基-3-苯甲酰基-2,6-二甲基-2R,3S-二氢色原酮,并将其命名为毛叶假鹰爪素A。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水团花Adina pilulifera根茎醋酸乙酯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法进行提取和萃取,采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数据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去甲丁香色原酮(1)、7-O-β-D-葡萄糖基-去甲丁香色原酮(2)、鸡纳酸(3)、2-羟基-3-甲基葸醌(4)和3,8-二羟基-1-甲氧基-2-甲氧基亚甲基-9,10-葸醌(5).结论 化合物4、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用二维核磁共振技术研究野菊花三醇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亲脂性极性较大的部分,分离得到一个新的倍半萜成分,命名为野菊花三醇。通过1H-1H COSY,1H-13C COSY及远程1H-13C COSY二维核磁共振谱研究,确定其属于(牛龙)牛儿烷衍生物,并确定其结构和相对立体构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 virens发酵液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bisdethiobis-(methylthio)glio-toxin(1)、胶霉毒素(gliotoxin,2)、5-羟基-3-羟甲基-2-甲基-7-甲氧基色原酮(5-hydroxy-3-hydroxymethyl-2-methyl-7-methoxychromone,3)、6-甲基苯-1,2,4-三醇(6-methyl-benzene-1,2,4-triol,4)、3β-羟基-胆甾-5-烯(3β-hydroxy-cholesta-5-ene,5)、3-异丁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isobut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6)、3-苄基哌嗪-2,5-二酮(3-benzylpiperazine-2,5-dione,7)、3-苄基-8-羟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3-benzyl-8-hydroxypyrrolopiper-azine-2,5-dione,8)、3S*,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S*,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9)、3R*,4R*-二羟基-3-甲基戊烷-2-酮(3R*,4R*-dihydroxy-3-methylpentan-2-one,10)。结论化合物1、3、4、8~10均为首次从Hypocrea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真菌Hypocrea virens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浅裂鳞毛蕨中的一个新二氢黄酮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浅裂鳞毛蕨(Dryopteris sublaeta Ching et Hsu)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从浅裂鳞毛蕨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2(S)-5,7,3′-三羟基-6,8-二甲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1),荚果蕨素(5,7-二羟基-6,8-二甲基-4′-甲氧基-二氢黄酮,matteucinol)(2),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desmethoxymatteucinol)(3)和2′-羟基去甲氧基荚果蕨素(5,7,2′-三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2′-hydroxy-desmethoxymatteucinol)(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孙阳  陈琼华 《药学学报》1986,21(10):748-752
用离心薄层层析法从灌胃大黄素甲醚的大鼠和小鼠尿中分离了六种代谢产物。经质谱、高效液相色谱及光谱测定并与部分标准品对照,确定其结构分别为大黄素、大黄酚,3-羟甲基-1,6,8-三羟基葸醌,3-甲酰基-1,6,8-三羟基蒽醌,3-羧基-1,6,8-三羟基蒽醌,3-羧基-6-甲氧基-1,8-二羟基葸蒽。大鼠和小鼠肝匀浆9000×g上清液的体外代谢实验也获得了与上述前五种相同的代谢产物。实验表明大黄素甲醚在C-6位可脱去甲基或甲氧基,在C-3位的甲基可相继氧化为羟甲基、甲酰基和羧基等极性更强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龙血竭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龙血竭二氯甲烷提取部位中黄烷和高异黄烷类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聚酰胺柱色谱及反复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羟基-4′-甲氧基黄烷(1)、4′-羟基-7-甲氧基-8-甲基黄烷(2)、5,4′-二羟基-7-甲氧基-6-甲基黄烷(3)、7,4′-二羟基高异黄烷(4)、6,4′-二羟基-7-甲氧基高异黄烷(5)和10-羟基-11-甲氧基龙血酮(6)。结论化合物6为首次从剑叶龙血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龙血竭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报道从中国南海软珊瑚Nephthea Bayer中分离到的两个19-羟基-24亚甲基多羟基甾醇——3β,7β,19-三羟基-24-亚甲基胆甾醇(1)和3β,19-二羟基-24-亚甲基胆甾醇(2)的结构鉴定。此外,还简要报道24-亚甲基胆甾醇(3)和鲨肝醇(4)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心血管系统药物,以表雄酮为原料,合成了7个16,17位取代的目标化合物:2β-(4’-甲基-1’-哌嗪基)-3α-羟基-5α-雄甾-17-酮、2β-(4’-甲基-1’-哌嗪基)-3α,17β-二羟基-5α-雄甾烷、2β-(4’-甲基-1’-哌嗪基)-3α-羟基-16α-溴-5α-雄甾-17-酮、2β-(4’-甲基-1’-哌嗪基)-3α,16α-二羟基-17-氧-5α-雄甾烷、2β-(4’-甲基-1’-哌嗪基)-3α,16α-二羟基-17-肟-5α-雄甾烷、2β-(4’-甲基-1’-哌嗪基)-3α,16α-二羟基-17β-氨基-5α-雄甾烷和2β—(4’-甲基-1’-哌嗪基)-3α,17β-二羟基-16β-氨基-5α-雄甾烷。初步药理试验结果表明它们都有不同程度的抗心律失常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云前胡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云前胡(Peucedanum rubricaule Shan et Shch)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二十个成分,有十三个是香豆素化合物,其中化合物ⅩⅤ是一个新的香豆素配糖体,命名为云前胡甙(rubr icauloside),经光谱测定及化学降解确定其结构为:5,7-二甲氧基-8-[2′-羟基-3′-甲基,3′-O-β-D-呋喃芹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丁基]-香豆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