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建立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研究黄芩苷凝胶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方法采用HPLC-MS/MS联用技术测定大鼠皮肤微透析液中黄芩苷的浓度。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做皮肤微透析预处理,然后将黄芩苷凝胶涂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收集皮肤微透析液样品进行黄芩苷浓度测定,绘制黄芩苷浓度-时间曲线,计算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参数。结果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对为m/z 447.3→271.2,黄芩苷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色谱的专属性、精密度等测定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体内皮下探针对黄芩苷的回收率为(24.40±0.91)%,240 min内各取样点回收率保持稳定;黄芩苷经皮给药后8 h内微透析液中均可检测到黄芩苷的存在,且药物在皮肤组织内浓度持续升高,AUC0-t为(50.04±34.17)(mg·min)/L。结论在体皮肤微透析法可用于黄芩苷经皮吸收局部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天麻素在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的脑药动学和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将大鼠麻醉后,通过其十二指肠给天麻素,剂量为200 mg·kg-1。在规定时间点收集血浆、脑脊液和4个不同脑区(皮质、海马、丘脑、小脑)的脑微透析液。采用HPLC法测定所收集液体中的药物浓度,采用DAS 2.0药动学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天麻素给药后能迅速进入脑部,4个不同脑区和脑脊液的tmax分别为(40.0±6.1)、(42.5±7.7)、(37.5±9.5)、(42.5±7.7)和(55.8±16.0)min,其AUC与血浆AUC的比值分别为(2.6±1.0)%、(2.6±0.9)%、(3.0±0.9)%、(5.3±2.1)%和(6.0±2.6)%。天麻素在小脑的AUC明显大于在其他3个脑区的AUC(P<0.05)。结论天麻素经十二指肠给药后能迅速入脑部,但是入脑量低,所有AUC/AUC血浆均<6%。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鼠在体皮肤微透析技术,并用于乌头碱经皮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HPLC-MS/MS联用技术建立大鼠血浆和微透析样品中乌头碱的分析方法。体外回收率的测定采用浓差法(增量法、减量法),体内回收率的测定采用减量法,考察流速、浓度对回收率的影响。5只SD大鼠在麻醉状态下,作皮肤微透析预处理后,将乌头碱凝胶涂于探针所在皮肤表面,进行皮肤微透析和颈动脉采血,应用HPLC-MS/MS测定透析液样品及血浆中乌头碱浓度,并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乌头碱在检测要求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色谱的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测定结果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增量法及减量法测定的回收率一致;回收率随灌流速度的增大而减小,探针的回收率与溶媒中乌头碱的浓度无关。体内皮下探针对乌头碱的回收率为(34.48±3.05)%,乌头碱在皮下探针中6 h回收率的变化基本上保持稳定。乌头碱经皮给药后,在皮肤中最大药物浓度为(2723.8±848.8)mg.L-1,AUC(0~t)为(18212.4±4749.1)mg.h.L-1,体内血药浓度比较稳定。结论:本研究提示体内研究的反透析法可作为微透析研究中乌头碱回收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同步测定经皮给药制剂在皮肤、血液中药动学的方法,研究苦参碱凝胶在体内的药动学行为。方法 应用经体外和体内回收率校正建立的基于微透析探针的皮肤血液双位点同步微透析系统,通过在皮肤和颈静脉植入探针,在大鼠腹部脱毛部位给予苦参碱凝胶,连续收集探针中12 h的透析液,并采用LC-MS微量检测技术测定探针透析液中的药物浓度。结果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双位点同步微透析药动学评价系统,大鼠皮肤给予苦参碱凝胶后,皮肤中的药物浓度、AUC值、半衰期均显著高于血液中药物浓度。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微透析结合LC-MS的取样及检测技术为经皮给药制剂的药动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唾液和血浆中罗通定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研究单次静脉注射后大鼠唾液及血浆中罗通定浓度的相关性。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R)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81nm。测定唾液和血浆中的罗通定浓度,并对腮腺、颌下腺唾液浓度与对应血浆质量浓度进行Pemarson相关分析。结果罗通定的唾液和血浆浓度在0.1-20.0mg·L^-1和0.5.4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在唾液和血浆中的最低定量限和相对回收率分别为0.1mR·L^-1、100.97%-107.50%和0.5mg·L^-1、98.30%~111.2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10%;静注给药后,腮腺和颌下腺唾液浓度与对应血浆浓度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R)分别为0.9,37(P〈0.01)和0.985(P〈0.01)。结论首次建立了同时适用于唾液和血浆中微量罗通定分析的HPLC方法;唾液和血浆中的罗通定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在罗通定的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药物浓度监测时可以考虑以唾液代替血浆样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微透析法(microdialysis,MD)为采样技术的肿瘤化疗药物在体检测方法,并进行药动学研究。方法:以吉西他滨(GEM)为研究对象,大鼠为实验动物,采用尾静脉注射为给药方式,通过微透析技术进行血管内取样,对血药浓度进行在线、实时、连续监测,求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GEM在大鼠体内血液中的探针回收率为(11.9±2.0)%,经大鼠尾静脉给药后GEM体内过程为二室模型,其消除和分布为一级动力学过程。实验过程中大鼠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活体动物体内GEM浓度的连续监测,提示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抗肿瘤药物的局部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LC—MS/MS技术比较研究Combretastatin(CA4)及其磷酸酯二钠(CA4P)前药分别给药于SD大鼠后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12只SD大鼠禁食后分别单次尾静脉给予50mg/kgCA4P或36mg/kgCA4(等摩尔量),采集不同时间点血样,采用LC—Ms/MS方法进行血样药物浓度测定,求算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建立CA4P-CA4转化的药动学模型。结果:大鼠单剂量i.v.50mg/kgCA4P或36mg/kgCA4后,CA4P和CA4血浆药物浓度一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7126±4142)、(7751±801)、(5037±1433)ng·h·mL-1,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0.85±0.35)、(1.27±0.33)和(0.95±0.65)h。CA4P和CA4在SD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均无性别差异。结论:大鼠单剂量i.v.50mg/kgCA4P后,CA4P在体内迅速转化为CA4,相比于直接i.v.36mg/kgCA4,CA4在体内的暴露量(AUC)显著性提高(P〈0.05),消除半衰期也有所增加,为前药CA4P的药代动力学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米诺环素在大鼠血液和脑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米诺环素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大鼠尾静脉注射米诺环素,测定给药后10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液、海马CA1区中游离药物的浓度。结果:米诺环素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2.08%,给药后迅速进入脑组织,在给药后3.83h左右浓度达到峰值,其后缓慢下降,脑组织的游离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0h)可达血液的62.42%。结论:微透析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可以测定米诺环素的大鼠血浆蛋白结合率,并实现大鼠血液和脑组织中游离米诺环素浓度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米诺环素易于透过血脑屏障,且能长时间维持较高浓度,从而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的尼索地平,并考察尼索地平微乳凝胶经皮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检测,选择离子监测(SIM),监测离子对为m/z 411(尼索地平)和m/z 441(尼莫地平,内标).血浆中尼索地平在0.5~5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回收率为95%~102%,RSD≤5.8%.血浆中药物的提取回收率大于70%.采用雄性SD大鼠考察微乳凝胶经皮给药后的体内药动学行为并与口服混悬剂进行比较.含尼索地平20 mg的微乳凝胶经皮给药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mx (42.00±6.92)h,cmax (27.53±1.88) ng/ml,AUC0→72h(1736.31±106.59) ng·h·ml1,AUC0→∞(1999.66±119.26) ng·h·ml-1,MRT (44.02±0.77)h和t1/2 (7.61±0.70)h.  相似文献   

10.
奥扎格雷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奥扎格雷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用于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Diamonsil—C18柱(200mm×4.6mm,5μm),以甲醇-1%冰醋酸(8:92)为流动相,测定6只Wistar大鼠单剂量灌胃给予奥扎格雷后不同时刻血浆中奥扎格雷的质量浓度,并由此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大鼠灌胃给予奥扎格雷后,血浆中的达峰时间(tmax)为(42.5±6.1)min,峰浓度(Cmax)为(6.02±0.97)μg/mL,半衰期(t1/2)为(42.9±11.5)min,0~t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1)为(473.8±88.5)μg·min/mL,0~∞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495.1±96.3)μg·min/mL。结论HPLC法简便、可靠,可用于奥扎格雷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苄丝肼对左旋多巴大鼠纹状体细胞外液药动学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3组(每组7只):左旋多巴合并苄丝肼组,大鼠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mg·kg^-1和苄丝肼12mg·kg^-1;单用左旋多巴组,大鼠灌胃给予左旋多巴48mg·kg^-1;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灌胃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采用脑微透析活体取样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给药后6h内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浆和纹状体细胞外液左旋多巴浓度,应用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左旋多巴在血浆及纹状体细胞外液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单用左旋多巴在纹状体细胞外液t1/2、tmax、ρmax和AUC0→∞分别为(21.55±13.74)min、(46.82±27.49)min、(9.283±2.130)μg·L^-1、(2762±1257)μg·L^-1;左旋多巴合用苄丝肼组纹状体细胞外液t1/2、tmax、ρmax和AUC0→∞分别为(83.50±10.24)min、(49.97±11.72)min、(119.62±81.12)μg·L^-1、(18431±9115)μg·L^-1。其中,除tmax外,单用左旋多巴组t1/2、ρmax和AUC0→∞均显著小于左旋多巴合用苄丝肼组(P〈0.01)。结论苄丝肼可显著提高左旋多巴进入纹状体药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人工合成胸腺素α1(sTα1)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在小鼠和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方法:取小鼠45只(sTα1,1mg·kg-1)、大鼠3只(sTα1,0.5mg·kg-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6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另取小鼠180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5、1、0.32mg·kg-1)剂量组,取大鼠9只,随机分为高、中、低(sTα1,2.5、0.5、0.16mg·kg-1)剂量组,皮下注射相应药物,分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0h内小鼠眼眶静脉采血和大鼠心脏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时间点的血药浓度,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sTα1静脉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β为0.68h、AUC0~∞为554.32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β为(1.87±0.50)h、AUC0~∞为(1602.91±360.41)μg·h·L-1;sTα1高、中、低剂量组皮下注射在小鼠体内的t1/2分别为0.76、0.54、0.268h,AUC0~∞分别为3222.95、417.67、366.60μg·h·L-1,在大鼠体内的t1/2分别为(1.23±0.23)、(1.40±0.37)、(1.99±0.94)h,AUC0~∞分别为(22436.74±5641.94)、(1539.63±203.30)、(729.60±320.0)μg·h·L-1。结论:sTα1在大鼠和小鼠体内静脉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二室开放模型,皮下注射的药动学过程属于一级一室开放模型。  相似文献   

13.
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恒  陈礼明  张善堂 《安徽医药》2010,14(2):139-141
目的研究葛根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对大鼠灌胃给药,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葛根素的血药浓度,用DAS2.1.1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在0.10—10.0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t1/2α=(0.549±0.397)h,t1/2β=(9.751±4.585)h,CL/F=(32.937±12.695)L·h^-1·kg^-1,Cmax=(0.545±0.051)mg·L·-1,tmax=(0.799±0.183)h,AUC=(3.384±1.166)mg·L^-1·h^-1。结论建立了HPLC法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的方法,适用于葛根素的药动学研究,为合理利用葛根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诺贝特(FNB)-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利用度。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FNB原药及其HP-β-CD包合物,采用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并采用3P97药动学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FNB及其HP-β-CD包合物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符合开放一室房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max分别为(6.67±3.50)h和(3.17±2.62)h,Cmax分别为(6.31±3.04)μg·mL-1和(39.82±16.25)μg·mL-1,AUC0t分别为(81.36±51.00)μg·h·mL-1和(462.74±196.68)μg·h·mL-1,AUC0t分别为(81.36±51.00)μg·h·mL-1和(462.74±196.68)μg·h·mL-1,AUC0分别为(90.34±51.72)μg·h·mL-1和(483.90±260.92)μg·h·mL-1,2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FNB包合物的相对原药生物利用度为535.6%。结论 FNB与HP-β-CD形成包合物后,其在大鼠体内的吸收速度明显加快,生物利用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大鼠按25mg.kg-1的剂量分别灌胃给予甘草酸2种差向异构体,使用HPLC测定血药浓度,以DAS2.0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α-甘草酸组和β-甘草酸组的药动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在体内转化为甘草次酸后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α-甘草酸组AUC0-36为(57.04±14.64)μg.mL-1.h,Cmax为(4.68±2.56)μg.mL-1t1/2为(5.56±1.65)h,tmax为(10.0±4.0)h;β-甘草酸组AUC0-36为(36.55±13.18)μg.mL-1.h,Cmax为(4.24±1.69)μg.mL-1,t1/2为(7.88±2.40)h,tmax为(9.0±1.1)h。结论甘草酸的差向异构体在体内转化为甘草次酸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刘茜  邵馨  赵辉  褚雨  刘艳芳 《中南药学》2011,9(6):427-430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对那格列奈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用H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那格列奈的浓度。结果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组Cmax分别为(1 868±226.3)和(992.8±246.0)μg.L-1,AUC0-t分别为(1 532.1±526.5)和(822.5±298.0)μg.h.L-1,AUC0-∞分别为(1 546.2±530.7)和(845.1±312.0)μg.h.L-1,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药动学参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用药后卡维地洛抑制了那格列奈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马来酸咪达唑仑片在汉族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10名汉族健康受试者口服马来酸咪达唑仑片15mg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咪达唑仑血药浓度,用DAS2.0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单剂量口服马来酸咪达唑仑片后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03.11±26.37)ng·mL-1、tma(x1.52±0.75)h、t1/(22.96±0.77)h、Vz/F(170.08±50.97)L、CL/F(41.05±12.33)L·h-1、AUC0~1(2368.80±103.37)ng·h·mL-1、AUC0~∞(397.29±124.06)ng·h·mL-1。部分受试者的药-时曲线存在双峰现象。结论:咪达唑仑片的药动学参数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槲皮素、山柰素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银杏酮酯颗粒及其HP-β-环糊精包合物大鼠灌胃后体内药物动力学行为。方法血浆标本水解后,经乙酸乙酯提取,以甲醇-水-磷酸为流动相;12只大鼠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灌胃银杏铜酯颗粒及其包合物后,检测血浆药物浓度。药时曲线采用DAS药代计算程序处理。结果槲皮素在2.6~264.0μg.mL-1,山柰素在1.2~120μ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结果表明GBE50经包合后,槲皮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219 4±0.034 5)mg.L-1、(4±1)h、(0.872±0.243)h.mg.L-1、(0.843±0.431)h.mg.L-1;参比制剂中槲皮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164 6±0.004 1)mg.L-1、(8±3)h、(0.434±0.132)h.mg.L-1、(0.577±0.143)h.mg.L-1。GBE50经包合后山柰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016 3±0.003)mg.L-1、(1±0.2)h、(0.077±0.023)h.mg.L-1、(0.09±0.04)h.mg.L-1;参比制剂中山柰素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AUC0-t、AUC0-∞分别为(0.015 5±0.002)mg.L-1、(8±3)h、(0.023±0.003 5)h.mg.L-1、(0.026±0.011 2)h.mg.L-1.以槲皮素计,包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46.10%;以山柰素计,包合物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346.15%。结论该法准确,适用于槲皮素和山柰素血浆浓度的测定;制备的银杏酮酯-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与银杏铜酯颗粒相比,吸收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静脉注射山柰酚后大鼠体内药动学特点。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10个时间组,每组6只。均静脉注射给药,给药容积0.1mL·kg-1,剂量5mg·kg-1。于给药后1、3、5、10、20、40、80、120、180、240min分别从相应时间组每只大鼠取血0.5mL(n=6),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山柰酚浓度;色谱柱为PhenomenexC1(8100mm×4.6mm,6μm),预柱为DikmaEasyⅡGuardC18Kit(8mm×4mm),流动相为乙腈-水(1∶2,V/V),流速为0.5mL·min-1,检测波长为370nm,柱温为35℃,进样量为80μL;采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大鼠静脉注射山柰酚的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t1/2α=(0.95±0.35)min;t1/2β=(5.68±0.94)min;AUC0~t=(155.10±7.43)μg·min·mL-1;AUC0~∞=(199.84±14.07)μg·min·mL-1;CL=(45.90±1.90)mL·kg-1·min-1。结论:山柰酚原型在大鼠体内消除迅速,血药浓度下降快,30min后消除9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