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内科医师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保证再灌注治疗的心肌保护作用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如何减少再灌注损伤,国内外研究者们历经了艰辛的探索,相继提出了心肌缺血预适应-心肌药物预适应-心肌缺血后适应-心肌药物后适应的概念,本文就当今这一研究新热点及其发生发展过程和作用机制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复方温心汤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中药复方温心汤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采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56只家兔随机分成7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适应组、复方丹参组、硝酸异山梨酯组、温心汤低剂量组、温心汤高剂量组,以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缺血预适应组、温心汤预处理组心肌酶水平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1);②缺血预适应组和温心汤预处理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lt;0.05);③缺血预适应和温心汤预处理可明显改善亚细胞结构损害。结论:缺血预适应和中药复方温心汤预处理可以降低心肌酶活性,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亚细胞结构损害,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是否具有缺血预适应样心肌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和缺血预适应模型,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CK水平,NBT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放免法测定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6-酮基-前列腺素F1α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和HSYA治疗组心肌梗死面积分别为:(15.4±2.2)%,(12.0±3.3)%,(16.6±2.4)%,(22.0±3.4)%,较缺血再灌注损伤组(41.7±9.8)%明显降低(P<0.05)。缺血预适应组和HSYA治疗组较缺血再灌注组CGRP、6-酮基-前列腺素F1α显著升高,CK-MB含量降低。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其作用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4.
为在动物模型上观察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作用,将24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8只,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缺血预适应(IP)组,观察血清心肌酶学变化及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①IP组心肌酶水平与IR组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②IP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减轻。结论: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预适应是对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最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研究证实心脏外科应用体外循环和心脏停搏液时,预适应改善心肌保护。理想的缺血预适应模型应当既简单易行,又可达到最大限度的预适应刺激而保护心肌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局部缺血预适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中的应用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其分子转导机制尚  相似文献   

6.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但由于缺血预适应在临床难以实施,随之出现了药物预适应,它可分为受体和非受体依赖2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红花黄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心肌收缩功能减弱,诱发心脏自律性紊乱.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短时心肌缺血保护作用是通过体内释放腺苷、缓激肽等活性物质产生的自身保护作用[1].因此利用在体内能诱生活性物质的药物保护心脏以至血管,成为心血管药理性预处理研究的新领域[2].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强度还不足以满足临床需要.因此,研究增强预适应效应的理论,寻找预适应保护作用增强剂已成为迫切需要.近年来研究证实红花黄素(Safflor yellow, SY)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3],但其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R)心肌损伤的预防及对IPC作用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旨在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红花黄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后适应作为机体的一种内源性保护,分别具有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和再灌注损伤保护功能,尤其是在再灌注期可能存在共同的作用机制,如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激动腺苷受体,募集再灌注损伤营救激酶途径,激活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等。这些共同靶点可以为研制抗再灌注损伤药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肢体缺血预适应(LIP)3组。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I/R组比较,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LIP具有与CIP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系模拟人心肌梗死及其再灌注治疗,研究缺血预适应机制,评价抗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药物疗效常用的动物模型。本文从冠状动脉血管结扎部位、进针深浅度和结扎松紧度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一种内源性的保护机制,IPC现象的发现,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IPC分为快速相和延迟相,其信号转导途径涉及触发物质、中介物质和效应物质。现对IPC保护机制中相关物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且提出对IPC向药理性预适应扩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2.
<正>ATP敏感钾通道和延迟整流钾通道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心肌电活动中分别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两个通道在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预处理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中有何作用未见报道,本实验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PGE1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IK(ATP)和IK的影响,探讨其心肌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复方温心汤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中药复方温心汤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mRNA、凋亡刺激基因Fas 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TUNEL法和原位杂交法测定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和Bcl-2mRNA及Fa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缺血预适应组、温心汤预处理组的心肌细胞凋亡率比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明显减少(P&;lt;0.01);缺血预适应组、温心汤预处理组心肌细胞Bcl-2 mRNA的阳性表达明显增强,Fas mRNA的阳性表达明显较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lt;0.05)。结论:复方温心汤可能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作用,模拟缺血预适应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的凋亡程度,对实验性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通过预处理的途径产生的。  相似文献   

14.
<正>缺血再灌注损伤(I/R)是一段时间缺血的组织器官在恢复血流灌注后其代谢功能及结构的损伤反而加重,甚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现象。Mury等[1]提出缺血预适应是有效的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但临床工作中心肌缺血是不可预知的,所以其应用受到限制。2003年Zhao等[2]提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创性肢体缺血预适应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从氧化-抗氧化角度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经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成急性糖尿病模型后,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心脏缺血预适应(CIP)和无创肢体缺血预适应(NLIP)3组。NLIP组连续3d经历左后肢缺血预适应。d4,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CIP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血压和心电图变化,检测心肌梗死范围,测定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成模动物表现出血糖明显升高,体重下降。与I/R组比较,NLIP及CIP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和室速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SOD、GSH-PX活性升高,X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少。结论NLIP对糖尿病大鼠具有与CIP程度相当的心脏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雷米普利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研究雷米普利(RAM)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链脲佐菌素致糖尿病大鼠被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缺血预适应(IPC)和RAM3组。RAM组每天用RAM(1mg·kg-1)灌胃,IPC和I/R组用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4wk后各组动物均经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PC组于缺血前行心肌缺血预适应。连续监测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心肌细胞凋亡、凋亡蛋白Bcl-2与Bax表达,光镜下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I/R组比较,RAM及IPC组ST-段抬高幅度降低,室早出现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室速、室颤发生率降低,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肌细胞凋亡减轻,Bcl-2/Bax比值升高。结论连续4wk应用RAM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黄蜀葵花总黄酮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 lavone of Abelmos-chusM an ihot(L)M ed ic,TFA)药理性预适应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持续静脉推注TFA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家兔冠状动脉左旋支经结扎、再灌后,其心肌组织病理损伤情况、血浆中MDA含量和SOD、GSH-PX活力的变化以及心肌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TFA不同程度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心肌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血浆中MDA的含量,同时增强SOD及GSH-PX的活力;下调缺血心肌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结论TFA药理性预适应可通过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抑制心肌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兔结扎心肌左旋支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梗死危险区组织细胞色素C、Caspace-3、bcl-2蛋白表达。结果: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组心肌酶释放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细胞色素C及Caspace-3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可通过减轻细胞色素C的释放,上调Bcl-2表达,下调Capase-3表达从而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杨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120-2122
目的:探索小分子应激蛋白在心肌缺血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并试图阐明其作用机制,为防止心肌相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促进心肌功能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鼠Langendom离体灌流心脏为模型,观察αβ-晶状体蛋白在预适应早期相保护阶段的变化。结果:经缺血预处理后胞浆中可溶性αβ-晶状体蛋白迅速移位至细胞内的不溶性结构中,15分钟,30分钟逐渐复位,60分钟时已接近全部复位。结论:(1)经预适应后的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明显增强,表现为心肌收缩力及冠脉流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肌酸磷酸激酶释放率及心肌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2)提示缺血预适应使αβ-晶状体蛋白迅速移位于细胞内不溶性结构。为αβ-晶状体蛋白参与预适应的早期相保护机制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20.
尼可地尔预处理对家兔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是心脏缺血性疾病和心脏外科手术围术期常见的一种病理生理现象,1986年Murry发现,反复短暂的缺血可以使心肌在后续的持续性缺血中得到保护,心肌梗死范围缩小,持续1~2h,称之为缺血预适应(ischemia preconditioning,IP)[1]本研究观察缺血预适应、尼可地尔预处理和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阻断剂格列本脲对尼可地尔预处理的影响,探讨尼可地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