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钙化上皮瘤(Calcifying epithelioma)亦称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100多年前Malherbe首先描述过皮脂腺的钙化瘤,因而又曾命名为Malherbe钙化上皮瘤,以后又曾称为木乃伊化的上皮样囊肿(Mummified epidermal cysts)是一种具有向毛发细胞分化趋势且较少见的皮肤及皮下肿瘤。 我国最早由秦光煜总结15年内自22000例病理活检标本中收集到15例。陈其三在4年半内从7754  相似文献   

2.
毛母质瘤是皮肤的良性肿瘤,因瘤细胞与毛母质细胞相似,钙化是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之一,故名毛母质瘤,儿童及青年好发,见于上肢及面部的皮肤,单发或多发,我院收治1例发生于左侧颈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毛母质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5例毛母质瘤的临床及声像图资料,总结毛母质瘤的超声特征.结果 25例毛母质瘤患者中,发生于头面部16例,颈部5例,上肢2例,背部1例,臀部1例.其声像图特征为位于真皮深部与皮下脂肪层之间的低回声结节,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周边可有低回声晕,内部有细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周边或内部可见彩色血流信号.结论 毛母质瘤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其声像图特征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毛母质瘤诊断及超声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63例毛母质瘤患者声像图表现,归纳总结并进行分型。结果根据瘤体内有无钙化,将毛母质瘤分为钙化型和非钙化型两类。根据钙化灶情况,将其分为三个亚型:Ⅰ型,带状强回声伴宽大声影,约占27%;Ⅱ型,低回声结节伴散在分布细点状钙化,约占24%;Ⅲ型,低回声结节伴粗大钙化,约占13%;非钙化型约占3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毛母质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该瘤术前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毛母质瘤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母质瘤(Pilomatrixoma)又名钙化上皮瘤,是一种向毛母质细胞分化的良性肿瘤。比较少见,现将我们所收集到的25例已确诊病例进行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1992年至1998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5例患者。男16例,女9例,男女之比为1.8:1。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76岁。其中8~20岁,7例;21~40岁,9例;41~60岁,6例;61~76岁,3例;平均年龄34岁。  相似文献   

6.
恶性毛母质瘤是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国内报告甚少。我们在病理活检中遇见3例。现将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报告如下,并就其诊断及鉴别诊断问题进行讨论。1临床病理资料例1:女,45岁,1987年发现头枕部包块,渐长大,曾作2次冷冻治疗。1994年上半年包快增大迅速。头枕部突起一“龟状”粉红色肿块,3cm×2.5cm×1.5cm,质地坚实,不活动,临床诊断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或乳头状瘤。病理检查镜下:真皮及皮下见大片上皮细胞巢,中央部分累及并穿透表皮,穿透处表皮萎缩变薄。上皮巢内的瘤细胞似鳞状细胞,有细胞间桥,细胞巢中央有大片角化物…  相似文献   

7.
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军  葛继红 《云南医药》1996,17(3):207-208
38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复发原因分析隋军,葛继红,李宗芳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上皮源性肿瘤,其特点是上皮向基质内呈乳头状增生。1854年和1855年Ward和Billon分别最先报告了此病[1],它虽为一种良性肿瘤却有很高的复发率和恶变...  相似文献   

8.
从美容角度讲毛发是不可缺少的,但目前仍然没有很好的方法治疗来由于外伤、疾病等各种原因导致的毛发缺失,这类患者遭受着极大的精神痛苦。如何诱导新毛囊的形成尤其能够在体外构建毛囊成了解决毛发缺失这一问题的关键。众所周知毛乳头是毛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毛球部包裹的一团间充质细胞组成,毛乳头细胞与上皮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毛囊的形成、生长发育、毛发生长以及毛囊周期调控。毛乳头在诱导毛囊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目前大家对毛乳头细胞诱导毛囊形成所作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特点。方法 89例乳腺小叶上皮内病变标本(低级别LIN 27例,中级别LIN 38例,高级别LIN 24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以正常乳腺组织(22例)和乳腺癌组织(68例)作为阴性及阳性对照,同时用CD31作为抗体检测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基质的血管密度。结果在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过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的增高,病变级别越高,MMP-9的表达指数越高,中级别和高级别病变MMP-9的表达指数接近浸润性癌。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指数与基质微血管密度相关。结论在癌前病变的中级别和高级别乳腺小叶上皮内瘤变MMP-9的表达指数与微血管密度增高,已经为乳腺癌的发生准备了条件,有可能在肿瘤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小叶癌,MMP-9和基质中的微血管一样,有可能作为治疗和预防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
王莹  刘俊茹  杨建柱  高峰  王冬 《河北医药》2008,30(2):161-162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4例病变部位2例为上肢,1例为下肢,1例为椎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疼痛;3例摔伤后意外发现,X线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2例伴有病理性骨折;组织形态学特征肿瘤多呈分叶状,上皮样瘤细胞形成较原始的血管腔,呈条索状、巢状或不规则形分布于透明变性的粘液基质中;4例肿瘤均表达CD34、FⅧRAg和Vimentin,Ki-67( ~ );随访结果3例未见肿瘤复发,1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的血管源性肿瘤,需与转移癌、骨上皮样血管瘤和上皮样肉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77例经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证实的宫颈病变患者,其中重度炎症109例、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65例、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125例、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5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30例和宫颈癌13例,分别对以上六组患者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实验行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检查、阴道镜下活检及宫颈锥切,将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重度炎症、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轻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中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重度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患者感染高危人乳头瘤病毒者分别为17例、21例、77例、33例、30例和13例,感染率依次为15%、35%、61%、94%、100%和100%。结论宫颈病变程度越严重,13种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38例胃肠道间质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点。方法:观察38例胃肠道间质瘤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5.8%胃肠道间质瘤发生在胃,瘤细胞为梭形或上皮样,或两者混合存在,胞浆嗜酸性较弱,免疫组化表型为CD34+、CD117+。结论:胃肠道间质瘤是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有较独特免疫组化表型,免疫组化可协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病理活检证实为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患者267例进行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88.8%,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65.2%,阴道镜联合细胞学检查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灵敏度98.1%、三者间灵敏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道镜检查对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有重要价值,联合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的效果。方法资料选自本院病理学诊断23例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本组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在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的阴性和阳性率。结果本组患者各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对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的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均较为明确。结论肝内胆管上皮内瘤变及癌变诊断中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联合检验效果显著,对临床病情判断具有明确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卵巢勃勒纳氏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勃勒纳氏瘤11例临床病理分析030013山西省肿瘤医院李建民,刘月仙卵巢勃勒纳氏瘤又称纤维上皮瘤。是发生在卵巢的一种较少见的原发性肿瘤。因无特殊的临床症状,术前未能做诊断。常在盆腔检查或妇科手术时发现。该肿瘤的组织学发生,内分泌学活性及分型观点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前后病理的差异,为提高此类组织病变性质的病理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患者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标本资料及其术前病理活检资料,分析病理活检和EMR/ESD标本病理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术前胃镜病理活检结果显示:3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28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5例浸润性癌。术后病理结果显示:1例不明确瘤变或异型增生, 27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2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17例浸润性癌。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活检符合49例,符合率为70.0%(49/70)。术后病理诊断升级率为28.6%(20/70),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诊断升级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升级11例,术后病理诊断降级1例,为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标本术后病理降级为不明确瘤变或异型增生。结论术前病理活检诊断与EMR/ESD术后病理诊断间有较低的符合率,但其为之前的内镜随访和手术根治提供一定依据,从而减轻病理医师对癌与非癌诊断的压力,对高级别上皮内瘤或早期胃癌活检标本诊断级别降低的患者,可根据情况选择EMR/ESD手术,并根据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来决定是否需要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331例宫颈疾病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CIN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为62.58%,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率为28.57%,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19~29岁年龄段的CIN患者合并HPV感染率较30~69岁年龄段明显增高。结果表明宫颈HPV感染促进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年轻患者宫颈HPV感染率的增高,是宫颈癌患者年轻化的原因。因此,大力开展HPV感染检测,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并进行干预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毛母质瘤30例,占同期病检0.061%,男14例,女16例;年龄4~75岁,平均28岁,病程2月~20年,1年内16例,临床主要为局部皮下肿块,大小0.5~6cm。本文指出肿块大小与病程无关,可能与嗜碱细胞增殖能力及分化程度有关;镜检见影细胞及嗜碱细胞,过渡带细胞,异物巨细胞,钙化、骨化等,而后者的出现与病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上皮内瘤变     
上皮内瘤变或上皮内瘤(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N)是目前临床病理诊断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术语,并且涵盖了多个器官上皮性组织的非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性病变,所涉及的器官有宫颈、前列腺、宫内膜和消化系统的食管、胃肠等器官。鉴于IN的应用范围逐渐广泛,下面就IN的概念和目前的应用范围及临床意义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皮肤钙化上皮瘤4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鑫  李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3):2495-2496
目的:探讨皮肤钙化上皮瘤的诊疗方法及病理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对45例皮肤钙化上皮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2.2%(28例)钙化上皮瘤患者年龄小于30岁,病变部位以头面部、颈部、上肢为主,临床误诊率高达84.4%。手术切除后无复发。结论:增强对钙化上皮瘤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提高对此病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