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比较骨髓单个核细胞(BMSC)、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NC)蛛网膜下腔移植以及中药蝮龙抗栓丸联合的方法治疗缺血再灌注脑损伤(MCAO)大鼠。移植后4、28 d神经功能损伤后的恢复情况。方法将分离纯化的BMSC和BMNC以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移植到缺血再灌脑损伤大鼠颅内,同时进行中药联合治疗。移植后4、28 d评定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情况。结果与治疗后第4天相比,模空组和各治疗组在治疗干预后第28天MMNSS神经功能评分降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相同剂量的细胞进行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神经功能的修复作用更好,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缺血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障碍的修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确诊严重的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125例,给予G-CSF 300μg肌内注射,2次/d.第3天时采集和分离PBMNCs,配成单个核细胞混悬液.经皮微球囊扩张狭窄动脉,同时将分离的PBMNCs通过导管腔内注入缺血部位.观察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综合评估.结果 PBMNCs移植后,患肢冷感、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溃疡逐渐愈合,踝肱指数短期明显提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动员后的PBMNCs经血管腔内途径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16例脊髓损伤患者均经CT或MRI确诊并行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移植,采集自体骨髓分离提取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后经蛛网膜下腔分次注射.于入院当天、治疗后第1、3、12个月进行运动与感觉功能、膀胱功能评定.结果 患者感觉、运动和膀胱功能均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分级评定:共有4例患者在12个月评估中分别提高1级;BMNCs移植术后低热2例,经对症处理均于3~5d消失.结论 自体骨髓BMN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有一定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将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输注入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体内,每例平均输注6份(细胞数1×108/份),每份间隔3~6 d,监测细胞移植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FD)、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定其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移植后6个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移植前明显降低(t=-12.31,P<0.01);简易智能量表评分和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的Barthel指数均较移植前明显升高(t=17.82,t=21.02,P<0.01)。在细胞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均未发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人脐血单个核细胞经颈内动脉或手背浅静脉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并观察其疗效。方法将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对照组28例应用尼莫地平治疗,不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两组其它内科治疗按常规进行。结果第28d时进行疗效评估。治疗组治愈26例(86.7%),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脑血管痉挛缓解率100%;对照组治愈13例(46.4%),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2.1%。脑血管痉挛缓解率75.8%。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脑血管痉挛缓解率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56例,按患者意愿,将其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移植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标准(NIHSS)评分、日常生活质量评定(ADL)分级。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NIHSS评分、ADL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移植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移植后有轻度发热5例,均自行缓解,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其发病率为(5~20)/10万,病死率为25%。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病死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病死率的2倍。我科自开展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引流以来,明显减少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侧脑室引流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术前Hunt-Hess分级Ⅱ-Ⅳ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9例,经显微外科动脉瘤夹闭术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显微外科手术后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35例,显微外科手术后常规治疗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制定的卒中量表(NIHSS)和巴塞尔(Bar-thel)指数评分,测定2组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结果 69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完全夹闭动脉瘤,术后3天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3,6个月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2组患者NIHSS评分均依次降低,Barthel指数均依次升高;术后3周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患者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外周血CDl33+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全过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仅夹闭动脉瘤祛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而且通过动员自体干细胞参与受损脑组织的功能修复,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2-201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误诊的5例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资料,分析其误诊原因,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确诊的过程的价值以及其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5例误诊患者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脑脊液液基细胞学检查在颅脑CT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对硬脊膜假性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3265例手术后出现症状性硬脊膜假性囊肿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7.3岁,均为后路手术。其中胸椎4例,腰骶椎8例。发病时间2个月~3年,平均1.5年。随机将全部病例分为2组,A组7例行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术;B组5例采取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术。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 A组7例病人手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6~10d(平均7.5d),术后1例脑脊液自切口渗出,并发感染,控制感染后,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而治愈,2例术后出现囊肿复发,行二次手术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皮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引流而治愈,其余4例未见相关并发症,Ⅰ期愈合;B组5例病人手术后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为4~5d(平均为4.5d),蛛网膜下腔引流导管留置时间为5~7d(平均5.5d)本组所有患者均未见脑脊液从伤口流出,无任何追加治疗,无逆行性感染。拔管后,对蛛网膜下腔引流管内壁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5年症状消失,无复发。结论采用直接硬脊膜假性囊肿切除并硬脊膜修补联合经蛛网膜下腔引流可以缩短切口引流管留置时间;且可避免复发及切口感染。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在3例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白血病患儿中,2例行无血缘相关人类白细胞相关抗原(HLA)不全相合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1例行同胞HLA全相合骨髓造血干细胞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移植后进行对症治疗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3例患儿均获造血重建,其中病例1在+37d全血恢复正常;病例2在+90d外周血供体嵌合率(STR)97.8%,脐血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病例3在+80d外周血STR:99.4%,造血干细胞完全稳定植入。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一种治疗儿童白血病的较好方法,可以提高白血病患儿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证实,干细胞具有趋向分化作用,可分化为胰岛B细胞,在治疗T1DM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目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T1DM,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例T1DM患者,年龄分别16岁、20岁、28岁。体质量指数分别是22.3、21.5、21.6。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于我院介入室行为介入术,脐血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入胰背动脉。术后随访其临床症状及各项指标的变化,进行综合分析。结果3例患者胰岛素需要量较前下降30%~50%,胰岛功能较前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从9.85%~13.26%下降到6.7%~7.8%,糖尿病酮症随访期间未发生。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干细胞的一种是治疗T1DM的新途径,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其特有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脐带血干细胞(umbilical cord blood stem cells,UCBSC)移植是最有前景的干细胞移植之一.目前,UCBSC在肝脏疾病方面所作的基础实验研究显示,UCBSC可在体内外大量扩增并诱导分化为有肝功能的肝细胞样细胞.UCBSC移植治疗与肝脏疾病的关系,由于相关的临床应用研究较少,目前还没有确切定...  相似文献   

14.
范伟  张莹  郭江福  王金龙  柳杨 《贵州医药》2011,35(7):582-586
目的观察SCID鼠在人脐血干/祖细胞移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情况。方法采集足月健康胎儿新鲜脐血,以6%HES+NH4CL破红细胞液法分离人脐带血有核细胞。按随机原则将SCID鼠分为A、B、C三组,每组各8只:A组为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无肿瘤组;B组为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荷瘤组;C组为未重建免疫功能(免疫缺陷)、荷瘤组。A、B组分别经尾静脉程序移植(分5次),注入人脐血有核细胞(总量5×107),两组小鼠移植前都给予低剂量的环磷酰胺(150mg/kg),并连续使用甲基强的松龙1周(自20mg/kg逐渐减量至5mg/kg)作为预处理。C组为未移植对照组。观察各组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及GVHD的发生情况。结果 (1)脐血移植后第3周即可在SCID小鼠外周血测得人IgG,第4周即出现人源性CD3+细胞并随着时间的延长其数值增加;(2)在观察期间SCID小鼠无腹泻、厌食、脱毛、皮疹、体重减轻、生长落后等表现,病理检查均未见明显GVHD的特征。结论人脐血程序移植加低剂量的环磷酰胺方案可替代照射预处理成功地在SCID鼠体内建立类似人类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并有效地预防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观察脐血造血细胞含量、特性,为脐血的临床应用,特别是对成人脐血移植进行基础研究。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在脐血中成功地培养出CFU-E、BFU-E、CFU-G、CFU-GM及CFU-F等多种造血祖细胞,并应用脐血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40例。结果 脐血各系造血祖细胞显高于成人外周血,而且与成人骨髓培养结果近似。脐血输注治疗AA显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结论 脐血输注是AA患的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人脐血干细胞移植术对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分析。方法使用产妇分娩后的脐带血,经一系列处理后得到脐血干细胞并于24 h之内经股动脉由肝固有动脉输注入肝硬化患者的肝脏组织内。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精神、腹水、食欲等相关临床症状及黄疸、腹水等体征均有所改善,肝功能检查白蛋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血氨指标均已达到正常标准,与术前相比可见明显好转(P〈0.05)。结论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相关生化指标有明显好转趋势,说明本治疗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17.
范伟  张莹  郭江福  王金龙  柳杨 《贵州医药》2011,35(10):871-875
目的 证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重建SCID鼠的免疫功能对人肝癌有抑制及杀伤作用.方法 首先进行人肝癌高转移细胞株HCCLM6细胞培养,然后将HCCLM6细胞株分别在脐血移植免疫功能重建组(A组)及未移植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组(B组)建立SCID鼠皮下荷瘤模型.接种肿瘤后5周处死,分别进行以下检测:(1)比较A、B两组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TMZ)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内皮祖细胞(EP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使用EBM-2完全培养基诱导单个核细胞向内皮祖细胞分化,经细胞形态学变化及流式细胞术测定内皮祖细胞特异性标记物CD133、CD34和VEGFR抗原来鉴定内皮祖细胞。体外建立内皮祖细胞过氧化氢(100 μmol·L-1)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曲美他嗪(0.1,0.5,1,5 μmol·L-1),观察曲美他嗪作用不同时间后(0.5,1,6,12 h)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迁移、一氧化氮(NO)分泌能力的变化。结果: 曲美他嗪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降低过氧化氢对内皮祖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保护内皮祖细胞增殖、黏附、迁移、分泌的生物学功能。结论: 曲美他嗪在氧化应激条件下对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保护可能是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脐带血已成为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来源,特别是无血缘关系造血干细胞的来源,为了解人们对脐带血治疗肿瘤疾病的认知程度,本研究对广州大学城的大学生进行关于脐带血认知程度调研。方法于2011年6月间在针对广州大学城大学生在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问卷调查,问卷包括11个问题。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共收到有效问卷193份,大部分人对于脐带血不了解,高达34.2%的被调查者完全没听过脐带血,"十分熟悉,且对脐带血有一定认识"的人只占8.29%;而对于"脐带血的医学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治疗疾病",50.26%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90.67%被被调查者表示"目前大量的脐带血作为废物被处理掉觉得很浪费",但仅23.83%的人会为孩子保留脐带血。大多数人对脐带血的了解来自电视(34.72%),网络(26.42%)、报刊杂志(21.24%),而他们最希望得到医学知识的途径则是电视(63.21%)、网络(70.06%)、报刊杂志(52.85%),同时也有54.92%被调查者表示"人际交流"也是他们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结论人们对脐带血的认知度较低,不了解其医学价值的重要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科普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20.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stem cell, UC-MSC)是从人脐带华尔通胶(Wharton jelly)中分离出的细胞,它可以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其生物学特性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可以诱导分化为多种细胞.最近国内外学者对UC-MSC的移植及诱导分化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在心肌梗死、肾脏及血液系统疾病中的研究.但对UC-MSC旁分泌物质的研究却不多见.此文就UC-MSC的分泌、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旁分泌物质的作用及对肝功能衰竭的影响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