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骨质疏松症是指骨矿物和骨基质的比例减少或称骨量减少,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使得骨的正常负载功能减弱,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根椐发生骨质疏松症的病因分为三类:(1)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及绝经后骨质疏松;(2)症状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遗传性骨质疏松,内分泌疾病所致骨质疏松,与饮食及药物有关的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及其他疾病导致的骨质疏松;(3)特发性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微结构退化,易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系指不伴随引起骨质疏松状态的其他疾病或紊乱[2]。本文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系统性骨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类型.由于疾病、药物、废用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症统称为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而言,继发性骨质疏症能找出引起骨质疏松的明确病因,这些病因一旦得以纠正,骨质疏松会得到相应改善或治愈.  相似文献   

3.
7.8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妇女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  相似文献   

4.
骨质疏松症系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其特点是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目及大小均减少,髓腔增宽,骨荷载功能减弱,从而产生腰背、四肢疼痛,脊柱畸形,骨脆性增加,最终可导致骨折,多见于中老年人.目前全球骨质疏松患者约达2亿人,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世界性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在我国也已将它列为三大重点攻关研究的老年疾病之一[1].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病因主要是脾肾两虚所致,而补肾为主佐以健脾为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有益途径.笔者近年来用虎潜丸加减,治疗骨质疏松属中医肾虚型患者30例,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是艾滋病毒感染者的重要并发症。本文介绍艾滋病毒感染者中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概况,探讨可能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并阐述筛查、诊断和监测的合理策略以及非药物和药物干预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李雪靖  郭鸿 《河北医药》2010,32(20):2911-2914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osteoporosis,P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POP包括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1型)和老年退行性骨质疏松(2型)。一般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主要原因为雌激素缺乏,骨质形成正常而吸收增多,致高转换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改变和骨折危险性增加的疾病.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成为临床常见的损伤性疾病,极易造成骨延迟愈合和不愈合而致残.国内外学者虽提出了许多治疗方案,但迄今为止仍未获得十分有效的治疗措施.我院近3年应用中药仙灵骨葆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性疼痛104例,效果明显,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淫羊藿黄酮类成分抗骨质疏松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随着人口不断老龄化,骨质疏松将成为全球性的问题。目前,西药治疗骨质疏松存在费用高、疗效长、有多种不良反应及潜在的致癌性等问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随着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常见慢性疾病,是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行性改变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性骨病,其临床多见于原发性骨质疏松,如经期后骨质疏松(Ⅰ型骨质疏松)和老年性骨质疏松(Ⅱ型骨质疏松)。其病因前者与绝经后雌激素不足,后者主要与增龄衰老改变有关。在临床上多见颈椎、双膝关节、足跟疼痛为主。笔者在采用旭痹颗粒(片)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在无明显外力作用下亦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绝经后妇女(Ⅰ型,多在绝经后5~10年内发病)和70岁以上老年人(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据认为与妇女绝经后雌激素缺乏和衰老退行性变有关.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代谢性骨病,全国现有骨质疏松症患者8400万,老年人中发生骨质疏松的比率女性约为90%,男性约为60%.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以骨组织结构受损,骨矿成分钙、磷、镁和骨基质等比例地不断减少,致使骨质量下降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升高的一种骨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减少、骨钙溶出、脊柱压缩性病变,并伴有老年呼吸困难、骨的微观结构退化,骨的强度下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高髋部骨折及脊椎骨折发生率也在增高,并发症严重,长期卧床,生活能力丧失,病死率可高达15%30%,因此防治骨质疏松提高骨质量减少骨质的流失增强骨的牢度,是现代医学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2.
7.8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矿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I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包括青少年型)三种。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分为两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后者主要是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骨质疏松。而前者主要是由于年龄的增加,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及骨本身生理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我国对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起步较晚,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的研究起步更晚。为了更好地进行骨质疏松的防治工作。本文对国内外骨质疏松防治药物综述如下:(为了叙述方便,将骨质疏松防治药物分为两大类,即抑制骨吸收药物及促进骨形成药物)。l抑制骨吸收的药物这类药…  相似文献   

14.
王欣  刘芳 《河北医药》2009,31(20):2760-276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T2DM患者糖代谢、性激素及骨密度(BMD)资料,受检者有1个或1个以上部位BMD低于同性别峰值的1个标准差(T值)为骨量减少,低于2.5个标准差为骨质疏松,据此将研究对象分为2组,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OP)组(n=71)和正常骨密度(NOP)组(n=62),比较2组糖代谢、性激素等各项指标,使用多因素相关方法分析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的影响因素。结果OP组与NOP组相比,女性所占比例较大,年龄较大,糖尿病病程较长、BMI、E2水平均低于NOP组,FSH、LH高于NO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OP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BMI及FSH、LH、E2水平有关(P&lt;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与众多因素有关,长期糖尿病病史、女性、高龄、低BMI及低E2都是其危险因素,而T2DM的糖代谢控制状况与骨代谢无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5.
<正>骨质疏松症本质上是骨量的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的破坏,从而导致骨强度下降、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的一组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骨质疏松要经历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过程[1-4],其中骨量减少是最基本的病理改变,因此,选择一种恰当的检测手段早期检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来预测骨折的发生成为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绝经后伴骨质疏松的妇女及健康组的第3腰椎椎体进行双源CT(DSCT)成像来显示骨小梁  相似文献   

16.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它主要危害老年人,轻者引起四肢疼痛,重者出现脊柱前屈和驼背,甚至骨折;精确测定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最基本依据,本研究运用TomoseanSR-7000螺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指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的异常,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原发性OP是随年龄的增长发生的,继发性OP是由某些疾病或某些原因所致,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骨质疏松,其治疗预防的原则是共同的.对OP的病因、病理机制及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给OP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多种途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礼金  许永武 《江西医药》2008,43(3):248-25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寿命的逐步延长,骨质疏松症已逐渐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脆性增高以及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的骨骼疾病。据统计骨质疏松骨折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威胁仅次于心血  相似文献   

19.
陶军  许永武 《江西医药》2003,38(2):151-154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单位体积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危害是并发骨折即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桡骨远端骨折、脊柱骨折及髋部骨折;其中髋部骨质疏松患者由于骨转换出现特异性改变,骨形成与骨吸收失耦合,导致股骨近端骨显微结构发生明显退变,骨组织力学性能下降,因此更易诱发骨折,髋部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显微结构进行性改变及骨的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特发性三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为常见,是由衰老和绝经等生理因素引起.现将近年来中医对该病的认识与防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