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检测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酰转移酶UGT2B7 C802T和G211T等位基因在癫痫患者中的分布和突变频率,探讨UGT2B7 C802T和G211T基因型对癫痫患者丙戊酸代谢的影响。方法: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PCR-RFLP技术检测UGT2B7 C802T和G211T基因多态性,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验证基因型检测方法的可靠性。结果:102例癫痫患者中UGT2B7 C802T位点野生型CC14例,杂合突变型和纯合突变型CT、TT分别为46例和42例;UGT2B7 G211T位点的野生型GG78例,突变型GT、TT分别为23例和1例;位点802CC野生基因型患者服用单位剂量(mg·kg-1)后的血药浓度为(3.02±1.32) μg·kg·ml-1·mg-1,CT基因型患者为(2.11±1.26) μg·kg·ml-1·mg-1,TT基因型患者为(2.31±1.25) μg·kg·ml-1·mg-1,CT、TT患者血药浓度较CC患者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位点211GG基因型患者服用单位剂量(mg·kg-1)引起的血药浓度为(2.28±1.32) μg·kg·ml-1·mg-1,GT基因型患者为(2.30±1.38) μg·kg·ml-1·mg-1,GG型与GT型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GT2B7 C802T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有显著相关性,UGT2B7 G211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的血药浓度无显著相关性。临床上个体血药浓度的差异可能与UGT2B7 C802T基因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测定衍生时的影响因素,保证临床测定的准确性。方法: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浆样品用2-溴-对硝基苯乙酮为衍生试剂,以丙戊酸钠衍生物产率为指标,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衍生试剂浓度、三乙胺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丙戊酸钠衍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衍生试剂2-溴-对硝基苯乙酮浓度为1.5~2.0 mg·mL-1,催化剂三乙胺体积分数为20%,衍生温度和衍生时间分别为60 ℃,10 min时,丙戊酸衍生完全,血药浓度在10~200 μg·mL-1范围内,线性较好(R2 =0.999 5),回收率为95.00%~100.59%,日内与日间RSD≤5%,符合《中国药典》中对生物样本药物浓度检测的规定。结论: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测定的因素较多,如衍生试剂浓度和三乙胺体积分数、衍生时间、衍生温度等。在日常血药浓度监测过程中,我们应注意这些差异,尽量将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保证丙戊酸钠治疗药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监测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不同年龄段癫痫患者的血药浓度,并对数据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癫痫患者123例,其中成人41例(成人组),儿童60例(儿童组),老人22例(老人组);3组均用丙戊酸钠缓释片规律治疗(20~30 mg·kg-1·d-1,1~2次/d,po),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老人癫痫疗效肯定(有效率分别达80.00%,95.12%与95.45%);药品不良反应(ADR)与血药浓度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当血药浓度>100 mg·L-1时ADR明显增多,达60.00%;3组间比较ADR发生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低各类型癫痫发作频次、疗效方面和血药浓度控制方面成人组和老人组均优于儿童组(P<0.05)。结论: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儿童、成人和老人癫痫均有效,但仍存差异。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成人和老人癫痫是适宜的,但对于年龄偏小的儿童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此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不良反应随血药浓度上升而明显增多,临床用药时应注意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有效测定人血浆中丙戊酸钠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连用(HPLC-MS/MS)的方法。方法:血浆样本经乙腈沉淀蛋白后,以替米沙坦为内标,采用Agilent ZORBAX300SB-C18柱(2.1 mm×150 mm, 5 μm)色谱柱,乙腈-20 mmol·L-1乙酸胺(55:45)为流动相,流速0.25 mL·min -1,以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进行检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测定丙戊酸钠(m/z 143.0→m/z 143.0)和内标替米沙坦(m/z 513.5→ m/z 469.4)的浓度。结果:校准曲线线性浓度范围从0.2~100 μg·mL-1,最低定量限为0.2 μg·mL-1。3个不同浓度(低、中、高)丙戊酸钠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0.46%,93.18%,95.31%。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10%和8%。结论:此法简单灵敏,重现性好。已成功应用于丙戊酸钠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液质联用(LC-MS)技术测定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吉西他滨血药浓度,探讨吉西他滨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入组某院化疗病区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并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患者,于输注吉西他滨完后5 min取血,采用LC-MS测定吉西他滨血药浓度,每两周期评估近期疗效,收集不良反应信息,比较高血药浓度组和低血药浓度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差异,探讨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53例患者吉西他滨峰浓度范围为:1.58~28.70 μg·mL-1,均值(14.37±8.63)μg·mL-1,其中>15 μg·mL-1组28例,≤15 μg·mL-1组25例。>15 μg·mL-1组客观缓解率(ORR)、临床获益率(CBR)显著高于≤15 μg·mL-1组(P<0.05);>15 μg·mL-1组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15 μg·mL-1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降低、肝肾功能损害、过敏反应及皮疹等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NSCLC患者吉西他滨峰浓度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具有相关性,高峰浓度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但增加了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及Ⅲ~Ⅳ级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性别、年龄、剂量、剂型、肝肾功能、合用药物等各因素的关系,为调整给药方案提出参考。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1-12月住院期间检测丙戊酸钠血药谷浓度的患者,记录其丙戊酸钠同一剂量满3 d的第一次血药浓度数据,以及在此期间丙戊酸钠的剂量、剂型和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用药(肝药酶诱导剂、抑制剂及碳青霉烯类药物)、肝肾功能等信息。规定稳态时的血药浓度在50~100 mg·L-1范围列为达标,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或费舍尔精确检验统计单因素影响下的达标率差异。不达标的风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该院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分布大致呈现负偏态分布,且平均值低于达标浓度。非缓释剂组血药浓度达标率(31.67%)低于缓释剂组(51.85%);低剂量组(22.86%)和中间剂量组(45.68%)血药浓度达标率低于高剂量组(64.0%);合用酶诱导剂组血药浓度达标率(20.83%)低于没有合用者(47.86%);合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者血药浓度达标率(5.56%)低于没有合用者(48.78%),且具有统计学差异。低剂量、中等剂量、非缓释剂型、合用碳青霉烯类药和合用酶诱导剂是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达标浓度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住院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低于达标浓度情况较多,临床药师应根据各个独立风险因素给出剂量调整的建议以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CYP2C19*3基因多态性与癫痫患者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XC)活性代谢产物10,11-二氢-10-羟基卡马西平(monohydroxycarbazepine,MHD)血药浓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120例OXC单药治疗1个月以上且症状控制良好的癫痫患者,采集清晨服药前空腹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HD稳态谷浓度。通过PCR和sanger测序判定患者CYP2C19*3基因型。结果:120例癫痫患者快代谢患者64例,MHD血浆浓度为(18.17±7.34)μg·mL-1;中代谢型患者36例,MHD血浆浓度为(19.31±9.17)μg·mL-1;慢代谢型患者20例,MHD血浆浓度为(25.79±7.51)μg·mL-1,3种基因型的MHD浓度有显著性差异(F=7.077,P=0.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日剂量作为影响血药浓度的重要指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YP2C19*3基因多态性影响MHD血药浓度,并且日剂量越高,MHD血药浓度越大,两者成显著正相关,临床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对重症感染合并癫痫患者丙戊酸钠(VPA)谷浓度影响,探讨患者肝、肾功能对其降低作用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2年1月-2018年5月113例接受VPA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联用治疗重症感染合并癫痫的患者病例资料,比较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对患者VPA谷浓度影响;另按患者Child-Pughp评分、内生肌酐清除率情况分组,分析肝功能、肾功能对两药联用后丙戊酸钠谷浓度的影响。结果: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能显著降低联用后患者丙戊酸钠谷浓度(P < 0.05),美罗培南组、亚胺培南组、比阿培南组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61.90%±5.12%,43.51%±3.95%,70.12%±3.46%,平均降低幅度顺序为:比阿培南 > 美罗培南 > 亚胺培南;与肝功能正常组比较,轻度肝损伤组、中-重度肝损伤组患者丙戊酸钠谷浓度明显增高,降幅由52.71%~79.34%降低至30.00%~46.36%(P < 0.05);与肾功能正常组比较,轻度肾损伤患者丙戊酸钠浓度无明显差异(P > 0.05),中-重度肾损伤组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增高,分别由20.16~40.28 μg·mL-1增高至30.15~50.62 μg·mL-1P < 0.05),但降幅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比阿培南均能显著降低联用后丙戊酸钠血药浓度,肝功能损伤能明显降低这种作用,肾功能损伤则对这种作用的影响不明显,提示碳青霉烯类药物与丙戊酸钠的药动学相互作用主要在肝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7年1-11月85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血药浓度分布及性别、年龄、剂型、合并用药等因素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血药浓度小于50 μg·mL-142例(49.41%),在有效药物浓度范围(50~100 μg·mL-1)为41例(48.24%),结果大于100 μg·mL-1 2例(2.35%)。本次调研中患者性别、年龄、丙戊酸钠剂型及合并用药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日剂量与血药浓度表现出个体差异,但无剂量和血药浓度相关性。结论:患者体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在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 提高药物疗效,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评价其优势丙戊酸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丙戊酸钠片和丙戊酸镁片。于不同时间点眼眶取血。采用HPLC测定血清中丙戊酸的血药浓度,计算2种丙戊酸盐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并比较2种丙戊酸盐之间的差异。结果 HPLC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方法专属性好,血清丙戊酸浓度在10.00~110.00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符合要求。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14.02±3.86) h和(12.11±1.95) h;Tmax分别为(3.67±0.58) h和(2.67±0.26) h;Cmax分别为(67.10±10.87)μg·mL-1和(75.67±12.94)μg·mL-1;AUC(0-t)分别为(969.86±72.08)μg·mL-1·h和(1 093.56±48.69)μg·mL-1·h;AUC(0-∞)分别为(1 178.10±185.29)μg·mL-1·h和(1 279.35±109.18)μg·mL-1·h;MRT0-t分别为(10.73±2.05) h和(13.06±3.24) h。Vd分别为(16.31±2.18) L和(23.47±2.19) L;CL分别为(0.056 3±0.009) L·h-1和(0.051 1±0.004) L·h-1结论 与丙戊酸钠相比,丙戊酸镁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具有一定的优势,可能是一种更具有治疗优势的丙戊酸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因素及用药监护的模式。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丙戊酸血药浓度,对检测结果异常的住院患者进行用药监护。对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与监护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对48例住院患者进行129例次血药浓度检测,并开展用药监护。鼻饲患者平均血药浓度低于口服患者(P<0.01)。血药浓度低于50μg·mL-1患者癫痫发作的例次较高(P=0.024)。导致丙戊酸血药浓度异常的因素有剂量、给药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等。48例患者治疗方案调整主要措施有加量、联合用药等,经调整后,癫痫症状控制良好。4例患者住院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ALT/AST轻微升高。结论:丙戊酸血药浓度监测对个体化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药师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开展用药监护工作,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动态监测患者伏立康唑血药谷浓度,探讨安全有效的伏立康唑临床精准合理应用策略。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方法动态检测64例患者,共103份血液标本伏立康唑的药物谷浓度;观察患者治疗期间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分析药物浓度与患者临床反应的相关性。结果:(1)使用推荐剂量的伏立康唑治疗后,39/64例(61%)患者谷浓度在1.5~5.5 μg·mL-1,中位数为2.62(1.53~5.33)μg·mL-1;18/64例(28%)患者的谷浓度<1.5 μg·mL-1,中位数为0.975(0.16~1.49)μg·mL-1;7/64例(11%)患者谷浓度>5.5 μg·mL-1,中位数为6.03(5.58~9.38)μg·mL-1。(2)谷浓度<1.5 μg·mL-1的患者与谷浓度≥ 1.5 μg·mL-1的患者治疗无效的比率分别为61%和33%。谷浓度低者较谷浓度高者治疗无效的比率更高,2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0)。对11/18例谷浓度<1.5 μg·mL-1且治疗无效的患者调整剂量后,患者谷浓度均增加至1.5 μg·mL-1以上,且疗效获得改善。(3)64例患者中21例(33%)发生不良反应,谷浓度>5.5 μg·mL-1的患者与谷浓度≤ 5.5 μg·mL-1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71%和28%。谷浓度高者较谷浓度低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其中9例在伏立康唑减量后消失,7例未调整剂量对症处理后好转,5例因不良反应较重停药。结论:伏立康唑血药浓度个体间差异较大,根据动态监测患者血药谷浓度指导临床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和安全性,从而有益于推进抗真菌治疗的精准医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mPEG-PLGA聚合物对大鼠肝CY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芘荧光探针技术测定mPEG-PLGA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并用薄膜分散法制备mPEG-PLGA聚合物胶束;分别采用大鼠肝微粒体和原代大鼠肝细胞模型,将mPEG-PLGA聚合物溶液与CYP450酶特异性探针底物孵育,经液-质联用技术(LC-MS/MS)检测代谢产物,通过比较代谢产物生成量的变化,评价聚合物对CYP450酶的抑制和诱导作用。结果:mPEG-PLGA聚合物的CMC为5.37 μg·mL-1;mPEG-PLGA聚合物浓度低于CMC时对大鼠肝CYP450酶无抑制作用;当聚合物胶束质量浓度≥100 μg·mL-1时显示有抑制作用,且呈现浓度依赖性。mPEG-PLGA聚合物对CYP1A1/B2、CYP1A2、CYP2B1、CYP2C6、CYP2C11、CYP2D2、CYP3A1/2(底物为咪达唑仑)、CYP3A1/2(底物为睾酮)7种酶亚型的IC50值分别为1.13,2.37,2.38,1.77,1.32,1.17,1.12,0.91 mg·mL-1,其中对CYP3A1/2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mPEG-PLGA聚合物在0.1~1 000 μg·mL-1质量浓度范围对CYP1A2酶均有诱导作用,且在高质量浓度1 000 μg·mL-1时最强(P<0.001);而该聚合物仅在0.1 μg·mL-1时对CYP2B1、CYP2C6和CYP3A1/2酶呈现诱导作用(P<0.05)。结论:mPEG-PLGA聚合物对大鼠肝脏CYP450酶亚型活性有一定的抑制和诱导作用,其抑制和诱导作用程度与酶亚型种类和聚合物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鼠血浆内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的方法,并进行灌胃及静脉注射后药动学研究。方法:血浆样品经乙醚萃取,吸取上层液置于氮气流下吹干,甲醇溶解后取20 μL进行检测。采用Agilent 1100型液相色谱仪,Hypersil ODS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Agilent C18(12.5 mm×4.6 mm)预柱,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波长为300 nm,进样体积为20 μL,蛇床子素作为内标物质。大鼠灌胃和静脉注射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定时剪尾取血测定血浆中药物浓度,药动学参数以3p97统计学软件处理。结果:欧前胡素及异欧前胡素浓度均为0.05~36.45 μg·mL-1时,线性较好(r=0.999 9);定量限均为0.05 μg·mL-1;日内、日间精密度RSD<15%;方法回收率均在80%~90%之间;低、中、高3个系列规格的血浆样品在4℃保存7 d、-20℃及-80℃各保存2个月后结果均保持稳定。灌胃给予含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剂量均为30 mg·kg-1混合溶液,房室模型均拟合为一室模型:欧前胡素t1/2Ke(74.7±18.15)min,tmax(8.7±1.54) min,Cmax(1.15±0.16) μg·mL-1,AUC(124.42±44.74) μg·min·mL-1,CL/F(s)(0.25±0.1) L·kg-1·min-1,V/F(c)(24.44±3.55) L·kg-1;异欧前胡素t1/2Ke(60.48±14.22)min,tmax(8.6±1.21)min,Cmax(0.3±0.04)μg·mL-1,AUC(27.27±5.46) μg·min·mL-1,CL/F(s)(1.14±0.25)L·kg-1·min-1,V/F(c)(96.42±12.96)L·kg-1。静脉给予含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剂量均为20 mg·kg-1混合溶液,房室模型均拟合为二室模型:欧前胡素t1/2β(85.64±23.25) min,AUC(1 152.02±555.25) μg·min·mL-1,CL(s)(0.022 8±0.014 2) L·kg-1·min-1,V(c)(0.73±0.31)L·kg-1;异欧前胡素t1/2β(89.28±29.02) min,AUC(210.26±75.76) μg·min·mL-1,CL(s)(0.105 4±0.034 1) L·kg-1·min-1,V(c)(2.74±0.6) L·kg-1。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灌胃给药,其绝对生物利用度经过计算结果为7.20%与8.65%。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此方法具有操作简单、专属性强和准确率高等特点,能满足大鼠体内中欧前胡素与异欧前胡素含量检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癫痫伴有细菌感染患者进行抗菌治疗时,拉莫三嗪(LTG)与利福平(RFP)在其体内相互作用对LTG血药浓度以及癫痫症状的影响。方法:通过神经科门诊收集16例伴有混合菌感染的癫痫患者,回顾性分析在LTG抗癫痫治疗方案中添加RFP进行抗菌治疗的临床资料,采用LC-MS/MS法监测拉莫三嗪血清浓度,通过自身前后对照以及多疗程间对比的方法观察在为期约2个月的RFP治疗前、治疗中以及停止治疗后LTG标准化血药浓度(CDRLTG)、癫痫症状以及发作次数变化。结果: 16例患者的CDRLTG在RFP抗菌治疗第3天有明显的下降。相比于RFP治疗前,6例患者的CDRLTG在治疗第6天下降(44.23±15.78)%,9例患者在第14天下降(66.19±15.73)%,两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0)。1例患者连续服用RFP 42 d后,CDRLTG可由2.65 μg·mL-1·kg·mg-1下降至0.38 μg·mL-1·kg·mg-1。单一疗程中,多例患者在RFP治疗3~5 d时出现癫痫发作,7 d后却未见症状加重或发作频率升高;多疗程相互比较,患者发作症状较前一疗程减轻,次数减少。结论: RFP可重复显著地降低癫痫患者体内LTG浓度,此作用随着合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加强。长期抗菌治疗有助于改善癫痫患者症状以及降低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究。方法:将实验分为西妥昔单抗组(150 μg · mL-1)、吉西他滨联合用药组(西妥昔单抗150 μg · mL-1,吉西他滨2.8 μg·mL-1)。通过MTT、Transwell实验检测联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合用药对MDA-MB-231细胞MMP-9、TIMP-1、p-IkB、NF-kB-p65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作用MDA-MB-231细胞后,其生长被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随吉西他滨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0.05);联合用药组MDA-MB-231细胞迁移、侵袭数目明显减少(P<0.05),同时MMP-9、p-IkB、NF-kB-p65的表达含量降低,TIMP-1表达含量增加。结论:吉西他滨联合西妥昔单抗对三阴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具有抑制作用,并明显抑制MMP-9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