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上肢重复性运动训练,观察组采用上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比较2组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运动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有利于提升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值得在今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改善脑卒中致偏瘫患者上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脑组织保护治疗及物理治疗(电蜡疗+气压式循环驱动治疗仪),治疗组患者另外每天接受以抗痉挛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改良巴氏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对临床康复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经过综合康复治疗6个月,治疗组MAS、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肌痉挛,而且较为持久的功能训练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上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1组(21例)、试验2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3组均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1组行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试验2组行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未行t DCS治疗,对照组未行t DCS和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试验前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定上肢运动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1组患者FMA和MBI评分均高于试验2组和对照组。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上肢智能等速训练器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感官刺激游戏训练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30例。联合组在接受20min常规作业治疗后,增加20min多感官刺激的游戏训练,共40min/d;常规组接受常规作业治疗40min/d,每组治疗均为5d/周,共4周。治疗前后使用简式Fugl-Meyer上肢(FMA-UL)评估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后满意度的问卷。结果:4周后,两组FMA-UL,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联合组FMA-UL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MBI评分组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联合组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多感官刺激的游戏训练联合常规作业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增加治疗的满意度,但对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4周后对2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应用双侧上肢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54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应用双侧上肢训练,对照组应用常规上肢训练,均训练4周。观察两组简式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评定量表上肢部分(MAS-UE)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MA-UE、MAS-U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功能中度到重度残损的恢复期脑卒中患者经双侧上肢训练后能够明显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上肢负重结合电针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情况。方法将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和电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上肢负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摄取双侧肩关节X线并进行指诊,并采用患侧上肢疼痛VAS评定、改良Fugl-Meyer(FMA)评定、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肩关节半脱位复位率(42.5%)显著高于对照组(15.0%)(P<0.05)。结论上肢负重结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术(PNF)结合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短期疗效.方法 60例首次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A组加用PNF治疗;B组加用rTMS治疗;C组加用PNF和rTMS治疗.治疗3周后评估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  相似文献   

9.
邹园华  练建平 《江西医药》2021,56(11):2004-2006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感觉功能、认知功能及上肢运动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9年8月-2021年2月诊治的9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rTM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MoCA)评分、改良Barthel(MBI)指数、感觉阈值和两点辨别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FMA、ARAT评分及MBI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FMA、ARA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感觉阈值、两点辨别觉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MoC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感觉功能及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68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训练,主要用Bobath结合运动再学习方法,治疗组加入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对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有显著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根据康复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开始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强化运动疗法。结果两组康复前的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康复后都有明显上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康复前的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康复后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疗法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上肢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赵现  霍永会  曹妍 《河北医药》2013,(13):1969-1970
目的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以及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253例,随机分成治疗组132例和对照组1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每天治疗2h,连续2周。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限制健侧肢体动作,每天2h,连续2周。治疗前、治疗1、2周时采用Fugl-Meyer评分法对患者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患者进行自我评分。结果治疗后1周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周时均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Fugl-Meyer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2组患者的自我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方法;在短期治疗后就会有肯定效果,建议患者出院后仍然采用此种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琪琪  林玲  周颖  李海燕 《江苏医药》2022,48(2):142-145
目的 观察任务导向性双侧上肢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接受常规康复干预.试验组接受以任务导向性训练为基础设计的双侧上肢运动训练;对照组接受重复节律性双侧上肢运动训练.运动训练每次30 min,每天1次,每周5d,共4周.分别于干预前后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卒中(CVA)患者采取上肢体位干预和康复训练对其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CV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上肢体位干预与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指数)、Fug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BI指数及F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82±1.41)分低于对照组的(5.30±1.67)分, BI指数(71.91±6.70)分及FMA评分(43.14±11.3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52.40±6.15)、(19.45±10.7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前屈、外展、外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前屈度(142.61±14.81)°、外展度(147.80±13.61)°、外旋度(69.32±8.37)°均大于对照组的(114.72±15.05)、(109.26±14.10)、(5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不同时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脑卒中亚亚急性期治疗组和慢性期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均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2周。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和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FMA和MBI均明显改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亚急性期组的FMA和MBI值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说明CIMT对亚急性期组的上肢运动障碍治疗效果更好。结论在脑卒中亚亚急性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比慢性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蜡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主要采用蜡疗结合康复训练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的康复训练.治疗时间:1次/d,10次为一个疗程,3个疗程后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 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蜡疗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并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运动想象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运动想象组(治疗组)和一般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其中运动想象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前进行"运动想象"。两组均接受1次/d,每次40 min治疗6周。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上肢功能(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常规康复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可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上肢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在肩肘配合下引入斜面训练对于水平面训练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上肢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上肢机器人辅助康复训练,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训练1个月后的肩、肘的活动度。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肢机器人辅助康复治疗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肘活动度,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研究对象为32例的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的康复治疗,但治疗组患者还接受认知功能训练。采用Fugl-Meyer评分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上肢功能活动能力明显提高,上肢合并症的发生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训练有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上肢综合性运动功能,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9,(24):233-236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研究组采用虚拟现实技术训练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Brunnstrom分期和FMA-UE、MB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MBI评分均上升;组间对比,研究组Brunnstrom V期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FMA-UE、MBI评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R技术结合mCIMT治疗脑卒中偏瘫上肢应用效果显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