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4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3年收住并行超声乳化手术的60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应用角膜内皮镜分别对术前及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周、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较术后1周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六角形细胞比例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影响,但损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和双切口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单切口组和双切口组,两组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和小梁切除术,观察两组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平均密度、面积及损失率.结果 两组视力、眼压、术后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切口组术后1个月角膜的内皮细胞损失率是(12.41±3.40)%,低于单切口组的(14.79±3.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6,P=0.001).单切口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增大比双切口组更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3,P=0.017).结论 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IOL植入及小梁切除术在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方面比单切口术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李辰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93-9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组)32例和观察组(超声乳化术组)32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数、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术后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数、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数的不良影响要小于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肾上腺素对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探讨术中应用肾上腺素的合理浓度。方法选取2013年1至6月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每组30眼,分别于灌注液中加入0.1 ml、0.2 ml及0.5 ml肾上腺素,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检查。结果3组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3组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494±177;286)/mm 2,(2428±177;353)/mm 2,(2380±177;375)/mm 2,六角形细胞比例分别为(49±177;13)/mm 2,(45±177;13)/mm 2,(43±177;14)/mm 2。3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均较术前减少,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3组间比较,随加入肾上腺素浓度增加,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逐渐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对手术损伤及肾上腺素毒性损害的耐受性降低,在有效维持术中瞳孔散大状态的同时,选用浓度较低的肾上腺素,以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24例24眼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4例24眼白内障患者应用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资料,包括超声乳化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视力、术后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丢失率。结果术中超声乳化时间为0.35~1.43m in。术中未见并发症,3眼术后角膜轻度水肿,后发性白内障4眼,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0.5者21眼(87.5%),≥1.0者14眼(58.3%)。手术源性散光术后1周、1个月分别为0.36D和0.21D,术前、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325±261)个/mm2,(2190±243)个/mm2,内皮细胞丢失率10.1%,六角形细胞比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双手微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显著改善患者视功能,组织损伤轻,手术性散光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白内障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4例(124眼)硬核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CE组,62眼)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PHACO组,62眼)。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视力和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丢失率,并观察手术并发症。采用非参数检验、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PHACO组视力明显高于EC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PHACO组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丢失率高于ECCE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ACO组术后3个月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ECCE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硬核白内障有效和比较安全的手术方法,但与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相比,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情况,为临床评估术后角膜受损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患者80例(119眼),根据患者是否为糖尿病性白内障将其分为观察组(糖尿病性白内障)36例(54眼)和对照组(非糖尿病性白内障)44例(65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比手术前后的角膜中央厚度、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两组术前角膜中央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天、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的角膜中央厚度均显著厚于对照组(A超法:=4.538,6.832,5.038,均P<0.05;Orbscan Ⅱ法:t=5.392,6.910,4.052,均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中央厚度显著厚于术前(=8.692,P<0.05),而对照组和术前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天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角膜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 =5.248,4.892,均P<0.05).结论 糖尿病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更明显,且恢复速度慢,测量术后第1天的角膜中央厚度对评估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有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梦琪  刘仲 《安徽医药》2007,11(9):815-816
目的探讨3.2 mm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效果。方法采用3.2 mm梯形透明角膜切口,对826例(928只眼)老年性、并发性、先天性和外伤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对上述手术患者的术后视力、屈光状态、角膜状态、前房反应、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术后1 d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占94.3%;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的眼数分别占55.8%,65.7%和68.3%。术后角膜水肿及前房炎性反应轻,房角形态保持良好,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8.11%。结论经透明角膜隧道切口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便利,疗效良好、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33例38只眼施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分析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滤过泡、角膜内皮,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8只眼均Ⅰ期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随访3个月以上.术后矫正视力≥4.7者30只眼(78.9%),≥5.0者6只眼(15.8%);眼压较术前略有下降,滤过泡无改变,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前减少15.1%,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2,P<0.01).手术并发症较一般超声乳化手术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声乳化手术是治疗小梁切除手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手术切口应避开原滤过道,术中应采取积极措施扩张小瞳孔,保护角膜内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切口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患者角膜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共80例,共96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上方(12:00w位)最3.0mm巩膜隧道切口,对照组在上方(12:00w位)最3.0mm透明角膜切口,两组均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人工晶状体。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视力、散光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裸眼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分别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术后30d和术后90d散光度数分别与小于对照组同期散光度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巩膜隧道切口下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时对角膜损伤程度低,散光更小,手术更安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瑞昌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白内障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眼压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细胞密度,术后第1天和第3天眼压、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眼压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内皮细胞变异系数、细胞体积高于对照组,细胞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两组眼压、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治疗组眼压、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良好,能使眼压在短时间内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改善角膜内皮细胞相关指标,迅速控制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05—2012-10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500/mm2)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27例(27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观察术前与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术后并发症。分析角膜内皮保护因素。结果术前与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比较,除2例患者因视神经萎缩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外,余25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术前与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无角膜内皮失代偿发生。结论手术方式的选择、娴熟的手术技巧等因素可有效控制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青光眼白内障患者"三联手术"中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术前准确的评估及术后的处理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7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采用表面麻醉下做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4者分别为74.7%、83.1%、90.1%和9 3.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为(1.12±0.90)D,(1.10±0.85)D和(0.98±0.79)D,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无显著生差异(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小,手术顺利,术后恢复快,视力提高理想,不会对角膜上皮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在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80眼)白内障合并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双眼病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40眼)与对照组(20例,40眼)。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体切割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观察组采用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联合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眼压水平及内皮细胞数目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视力水平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低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眼压水平比较,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及对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20-05~2021-12收治的硬核白内障患者60例(均为单眼),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天、1周和1个月视力情况、术前和术后2h、12h、24h、1周眼压变化情况、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六角形细胞比率差异不大(P>0.05)。结论:白内障手法碎核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疗效较好,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大,但是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不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后效果。方法将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9例(69只眼)随机分为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手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手术及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三组。结果三组比较,行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的手术组,术后早期眼压明显降低(P〈0.05);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检查中央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depth,ACD)明显增大、小梁虹膜夹角(TIA)明显增大、房角开放率明显提高(P〈0.05);术后视力提高迅速且恢复稳定;术后无需加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患者明显增多(P〈0.05),且术后用药的平均种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乳化技术联合房角分离术安全有效,可适用于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7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 采用表面麻醉下做3.2mm阶梯状透明角膜切口 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同时植入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天、1周、1个月和3个月视力≥0.4者分别为74.7%、83.1%、90.1%和9 3.0%.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为(1.12±0.90)D (1.10±0.85)D和(0.98±0.79)D 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 无显著生差异(P>0.05).结论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手术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小 手术顺利 术后恢复快 视力提高理想 不会对角膜上皮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间于某院和进修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00例,按随机对照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200例。观察组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手术前后视力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2h、6h、12h及24h眼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的术后48h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后1周的视力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手术4周及12周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瞳孔变化、前房积血、虹膜损伤、角膜水肿及后囊破裂多项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对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无明显区别,但采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术后视力恢复更快,眼压浮动较小,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应用于老年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A组,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进行治疗。将同期在本院接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的60例老年白内障患者作为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眼压变化、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48 h眼压、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 h和术后24 h眼压、术后1 d和术后7 d视力恢复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术在降低眼压和提高患者视力方面的短期疗效优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但在远期疗效和并发症方面两种手术方法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观察术后1~3 d角膜水肿的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60眼中共发生角膜水肿13眼,发生率为21.67%;单因素分析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晶状体核硬度、糖尿病史、眼部手术史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与晶状体核硬度、抗青光眼手术史相关(P<0.05)。结论 :高龄、晶状体核硬度程度高、合并糖尿病、抗青光眼手术史患者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