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索计算机辅助筛查药品不良事件和评估预警技术,旨在弥补现行自发报告模式的不足,改善"被动监测"现状,使"实时监测"和"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策略成为可能。方法依托运行良好的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采用触发器技术原理,设计开发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并以临床药师人工评估结果为对照,论证系统监测效果。结果完成了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贫血、肝损害、肾损害4个事件的自动识别规则设计,建立了集自动监测、用药审查、辅助评估、特征分析、高危筛选为一体的关键技术路线,开发了配套软件系统,并对接医院自发报告监测管理系统,效果验证阳性预测值达69.4%。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医疗机构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自愿报告"的联动工具型平台,为药品安全性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实用性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临床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中构建药物相关肌肉不良反应(DAMAR)监测模块,为DAMAR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智能挖掘工具。方法:依据相关文献和病例资料,建立DAMAR自动监测报警规则,结合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决策树模型,确定最佳模块设置条件;对住院患者进行监测,验证模块并获得DAMAR发生情况。结果: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报警规则涉及7个关键词、实验室检验指标和患者手术时间信息等;模块最佳设置条件下阳性预测值由15.31%提升至55.65%,召回率保持100.00%。用于5441例住院患者DAMAR监测,获得阳性患者64例,发生率为1.18%,属于常见药品不良反应(ADR);其中横纹肌溶解严重不良反应患者5例,发生率为0.092%,属于罕见ADR。结论:本研究构建的DAMAR自动监测模块将相关患者手术信息纳入决策树的判断依据,可以更加高效、精准、快速地获取住院人群中的目标病例,为今后开展单药/多药/全药大样本住院患者中DAMAR的真实世界监测与评估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住院期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5年1~12月收集的104例肿瘤患者发生ADR的病例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型、ADR 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10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给药导致药品不良反应为96.15%;由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48.08%;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24.22%。结论:应加强与重视肿瘤患者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保证肿瘤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系统实现主动监测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肾毒性的可行性和关键要素.方法:基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通过团队论证的方式设定住院患者万古霉素肾毒性主动监测的事件配置器,回顾性调取2012 年10 月1 日-2013 年8 月27 日我院经静脉途径应用万古霉素的住院患者,对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进行人工再评价.结果:实际共筛查病例619 例次,系统提示的阳性预警病例为9 例次,经人工再评价的实际阳性病例为4 例次,阳性预警率为0.65%.结论: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对万古霉素肾毒性的阳性预警率与文献报道结果相符,应用系统进行主动监测研究中事件配置器的参数设置为关键要素,应基于不同目标药物和药品不良事件特点进行个体化设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定义及范畴,厘清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方法回顾"监测"的语源学,以及作为术语在疾病监测或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定义和范畴;回顾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历史与实践,以及信息技术发展对其的影响;分析"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警戒"与"药物流行病学"的概念框架。结果"监测"的目标是有危害可能的趋向。"持续"、"系统"、"收集"、"分析"、"解释"、"传播"是术语"监测"的基本元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从药物获批上市即开始,收集的数据不仅涉及药物的性质,还涉及药品标准、药品生产、药品储存和药品使用。信息技术极大地推动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结论建议定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为:一项以药品不良反应为目标的公共卫生项目,由一整套持续、系统性地收集、归整、分析和阐释药品对人体的危害方面的数据(包括相关的志愿报告、电子医疗记录和实验室记录等)并及时向所有应该知道的人(监管部门、医务人员或/和公众)反馈的过程组成。目的是认识药品安全问题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鉴别、评价、认识和交流药品非预期的有害作用,进一步认识药品的获益-风险的属性,防范或使药品的有害作用最小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开展重点品种重点事件的多中心主动监测研究,探讨军队医院开展ADE主动监测、自动警示与评估工作的特点、规律和相关因素,深化药品安全监测技术。方法:由经过集中培训的高年资临床药师,收集2014年1–6月期间5所扩大试点医院运行"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的预警数据,逐例分析确定ADE阳性案例,统一汇总并分类统计。结果:四种ADE(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贫血、血小板减少)自动监测结果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8.93±24.97)%、(46.45±32.81)%、(46.00±36.47)%、(41.27±31.14)%。由于案例排除率过高,未涵盖多数用药患者,相应的ADE发生率也高。研究者主动试行了22对拓展品种监测,主要为多个品种对1个ADE、也有1个品种对多个ADE,拓展品种的阳性预测值普遍高于常规品种。结论:该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和"预防为主"的药品风险控制模式;为大数据时代有效防范临床用药风险、减少ADE损害提供新的思路;为临床药师针对性开展重点品种主动监测提供高效实用的技术支撑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主动监测方法。方法 对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医院住院并使用卡培他滨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风险信号挖掘。对可疑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病例进行人工因果关系评价与筛选,并对获得的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阳性病例的临床特点、治疗药物、处理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设定时间内共有257例住院患者使用了卡培他滨,经主动监测系统的信号挖掘,检出35例患者存在手足综合征的风险信号。通过人工筛选及因果关系评价,最终得到卡培他滨致相关性药源性手足综合征患者14例。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5.45%,主动监测系统识别正确率为40.0%。结论 主动监测可有效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敏感性,早期发现轻症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陆晓彤  刘海涛  张健 《中国药房》2012,(22):2080-2082
目的:分析我院常用药品致急性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建立医院信息系统(HIS)的肝酶升高药品不良反应(ADR)自动监测系统,对我院2010年12月974例发生肝功能损害的住院患者进行监测,并对其使用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肝酶升高可能与ADR有关,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年龄1~95岁,平均(52.4±25.5)岁;涉及药品40种,抗菌药物占绝大多数,主要是头孢菌素类,其次为心血管系统药、非甾体抗炎药等。结论:该监测系统能及时、准确地发现ADR,监测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特殊人群如老年人和婴幼儿易发生肝功能损伤的ADR;抗菌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等出现ADR大多与长期、联合用药有关。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开展罗沙替丁与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自动监测并进行安全性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借助“医疗机构ADE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信息化主动监测并比较罗沙替丁与奥美拉唑的9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各300例基线匹配的用药患者中,罗沙替丁组、奥美拉唑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分别为5例(发生率1.7%)和10例(发生率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血红蛋白减少两组各发生1例(0.3%);肝损害分别发生4例(1.3%)、7例(2.3%);奥美拉唑组发生胰酶异常1例(0.3%),皮肤损害反应1例(0.3%),而罗沙替丁组未发生。两组均未出现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肾损害、过敏性休克、心电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组与罗沙替丁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利用自动监测专用软件系统有助于便捷高效地开展药物安全性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应用计算机辅助筛查技术实现主动监测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可行性.方法:基于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针对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制订为期10 个月的回顾性监测计划,设置事件配置器参数,分析系统的阳性预测值和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规律.结果:系统自动监测899 例次利奈唑胺用药患者,共耗时5 分41 秒,经临床药师分层评估常规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为60.98%,预排除病例(疑难病例)的阳性预测值为13.33%,利奈唑胺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5.72%,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是否危重症患者对事件发生的影响存在-定的差异.结论:住院患者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评估警示系统可以实现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的快速识别和辅助评估,并且能够初步测算发生特征和危险因素,有助于严重药源性疾病的早期防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登瑞  沈颜红  赵增祥 《中国药房》2011,(17):1628-1632
目的:借助计算机软件系统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依托医院信息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计和开发临床用药电子监察系统,并应用于监控临床用药情况。结果:该系统由临床不合理用药实时警示、抗菌药物使用监控、基本药物使用监控、药品"三双"监控、处方限量限品种监控、处方质量监控等6大监控功能模块组成。该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全部医师处方的可查、可控、可点评,使我院整体临床药学工作质量、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以显著提高,促进了我院整体医疗质量改进。结论:该系统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需在抗菌药物监控模块功能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2~2005年神经外科脑挫伤住院患儿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我院神经外科脑挫伤住院患儿的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我院2002~2005年神经外科脑挫伤住院患儿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最大(39.82%),神经系统药、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销售金额也较多(分别占13.90%和12.10%)。结论抗感染药在治疗儿童脑挫伤中占有主导地位,神经系统药、生物制品及生化药品应用也较广泛。  相似文献   

13.
陈辉  邱丽丽  丁菊英 《药学研究》2020,39(5):304-307
目的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并干预,降低老年人用药风险,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方法 分析老年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超说明书用药现状,通过对其超说明书用药的临床研究和文献进行检索评价后,制定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超说明书用药规则,采取软件智能审核与临床药师审核互补的方式对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干预。随机抽取2018年1-6月(干预前)和2018年7~12月(干预后)老年住院患者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病历各480份,评价超说明书用药干预效果。结果 老年住院患者超说明书使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问题严重。涉及的超说明书用药类型主要有超适应症用药、超溶媒、配伍禁忌和超注意事项,干预后各类型超说明书用药例数均明显下降,超说明书用药医嘱比例由干预前的56.61%下降至16.21%,不良反应上报数量由干预前的8例降至干预后的3例。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注射用红花黄色素超说明书用药情况普遍存在,利用合理用药软件实时监测与临床药师审核互补的方式可以显著减少超说明书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利用医院集中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管理系统监测药物性肝损害的方法。方法 :应用自制程序 ,从医院住院患者数据库中提取2001年12月~2002年2月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异常的住院患者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与适时性分析。结果 :可能涉及药物不良反应的有50例 ,相关药物有11类、30种 ;属不合理用药的有11例 ,相关药物有10种。结论 :通过这种方法可及时获得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的信息 ,同时这也为医院集中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智能化用药安全警示互动系统"为平台,发挥临床药师的主观能动性,阻断用药错误,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方法:"智能化用药安全警示互动系统"在重症监护病区(ICU)和肾脏内科运行,临床药师将出现的警示信息与患者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与医师进行交流互动,促其改正。结果:在80 d内,"互动系统"共审查出与诊断相关的禁忌证37例,与检验值相关的禁忌证75例,给药剂量或频次不正确55例,共167例警示,占处方总量的3.0%。临床药师选出117例与医师进行了交流互动,医师修改率达92.3%。经过有效干预,警示率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智能化用药安全警示互动系统"能有效检查各种用药错误,但尚需不断提高智能化程度,还需临床药师掌握相关患者病情,将不合理用药的判断建立在每个患者的临床实际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方法:采用药历统计软件对我院2005~2007年我院帕金森病住院患者用药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销售金额所占比例最大(43.12%),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物销售金额也较多(分别占22.90%和15.38%)。结论:抗感染药在治疗帕金森病住院患者占有主导地位,神经系统药、心血管系统药应用也较广泛。  相似文献   

17.
我院住院患者药疗医嘱PASS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燕萍  陈玉玲  刘丽萍 《中国药房》2008,19(32):2552-2554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利用嵌套了PASS的"军卫1号"医院信息系统,对我院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586名患者的32834条药疗医嘱中,共监测到732例/次警示医嘱,不合理用药发生率达1.50%。结论: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用药基本合理。PASS较符合临床医师的需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我院器官移植中心住院患者用药情况。方法:利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对我院移植中心住院患者2007年12月7日-2008年1月6日用药情况进行同步监测。结果:共监测移植中心住院患者208例,医嘱数4814条,问题医嘱805条,不合理用药371条,占医嘱总数的7.7067%。结论:PASS系统在馥植中心住院患者医嘱审查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