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洁  陈任  吴泥亚  马颖  秦侠  胡志 《安徽医药》2016,37(9):1162-1165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艾滋病疫情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艾滋病态度以及艾滋病知识来源,为制定城镇居民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在艾滋病流行的高、中、低地区采用随机抽样,以问卷形式在每个地区调查150~200名居民。结果 调查人群的艾滋病整体知晓率为84.77%,低流行地区艾滋病知晓率为91.61%,高流行地区艾滋病知晓率为78.74%,中流行地区艾滋病知晓率为86.03%,3个地区艾滋病知晓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P=0.003);超过20.00%的居民在假设与艾滋病感染者/病人同桌吃饭、从他们那里购买蔬菜、艾滋病儿童与未感染者儿童在一起上学时,都表示出排斥心理;艾滋病知识获取来源主要是电视(89.06%)、免费宣传资讯(64.84%)和报刊(63.48%)。结论 艾滋病流行的高、中、低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整体水平较高,但高流行地区居民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仍相对较低,应加强对局部地区居民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抽样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莹  徐晓敏  邹铮  刘艳  梁路  姚嵩  史四九 《安徽医药》2017,38(4):494-497
目的 评估安徽省居民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现状,为进一步加强安徽省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5年在安徽省抽取6个调查点,使用统一调查问卷对15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 研究共完成调查对象900人,5条结核病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75.8%。农村居民(87.0%)高于城区居民总知晓率(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过宣传教育的居民核心信息总知晓率(80.4%)高于未接受过宣传教育的居民(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条核心信息中知晓率较低的2条是第四条“我国对肺结核患者实施部分免费政策”(48.0%)和第五条“肺结核大部分能治好”(62.3%)。结论 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未达到国家指导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乡村医生基本公共卫生服务(BPHS)项目工作现状和满意度,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6~7月随机抽取涡阳县500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乡村医生的BPHS项目工作现状及满意度。结果 85.10%的乡村医生与辖区居民医患关系改善,65.32%的乡村医生获得较好的工作满足感,村医和乡医BPHS工作现状满意率分别为74.80%和4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P<0.05)。个人工作满足感、收入和机构类别是影响满意度的主要因素(OR=8.16,95%CI:4.52~14.74;OR=0.50,95%CI:0.31~0.81;OR=2.26,95%CI:1.29~3.96)。结论 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加快全科医师制度建设,完善体现自我价值为核心的工作模式,推广团队服务,绩效考核奖惩约束机制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发病与死亡情况及时间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上报的膀胱癌发病与死亡病例资料,计算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累积率(0~74岁)等,标化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构成和Segi''s世界标准人口构成作为标准。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使用JoinPoint软件计算。结果 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发病率为6.16/10万,中标率为3.48/10万,累计率(0~74岁)为0.39%;其中男性发病率(9.29/10万)高于女性(3.09/10万),城市地区发病率(7.11/10万)高于农村地区(3.80/10万)。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死亡率为2.77/10万,中标率为1.49/10万,累积率(0~74岁)为0.14%;其中男性死亡率(3.91/10万)高于女性(1.64/10万),城市地区死亡率(3.17/10万)高于农村地区(1.76/10万)。2013—2017年黑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膀胱癌发病中标率呈升高趋势,APC为1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7年死亡中标率也呈升高趋势,APC为7.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膀胱癌是威胁黑龙江省居民身心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应对高风险人群做好积极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石家庄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对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献血相关知识的途径,为有针对性的开展献血宣传教育、招募献血员提供依据。方法用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分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两组。用自行设计的“居民无偿献血认知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并分析他们的人口学特征、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献血相关知识的途径。结果受教育程度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ú.01);2组居民对献血知识和政策的知晓率均比较低,以农村更为明显,除“采血机构是公益性的卫生机构”和“献血者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在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外,其余献血相关知识条目在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或0.01);通过广播电视、邻居亲朋好友获得献血知识农村显著高于城市( P <0.05);通过互联网、报刊杂志、标语广告宣传册、流动采血车获得献血知识农村显著低于城市( P <0.01)。结论石家庄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对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低(尤其是农村居民),需要根据获得献血知识的不同途径,有针对性地开展献血宣传教育,尤其要加强宣传教育的深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成年居民中药消费情况,分析影响居民消费(服用/食用)中药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利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全国11个省市居民过去6个月中药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共收集20917份有效问卷,获得成年居民过去6个月中的中药消费率为21.26%,其中女性消费率(23.61%)显著高于男性(18.38%)。农村(21.69%)略高于城市(20.89%),但差异并未有统计学意义。广东省居民消费率最高,为43.32%。不同年龄组间中药消费率有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药消费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P < 0.001)。在不同职业的人群中,离退休人群的消费率最高为30.42%,人均年收入与中药消费有关,但文化程度对居民中药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城乡、职业以及居住省份与中药消费有关。结论:在我国成年居民中,中药占有的消费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全面了解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深入探索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健康教育政策调整提供基础资料。方法在全市33个镇(街)道中,共随机抽取66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心/站),以入户调查、社区拦截调查、电话随访调查等方式调查15岁以上常住居民5588名,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录入,主要采用频数分析方法。结果本次调查发放问卷5822份,回收有效问卷5588份,有效率为95.98%,其中入户调查1405名(25.14%),社区拦截3863名(69.13%),电话调查320名(5.73%)。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3.23%,健康行为形成率为70.1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为44.61%。结论应继续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相关职能,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SERVQUAL量表对贵州省大方县长石镇以村医为基础的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为提高农村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SERVQUAL量表设计问卷,对长石镇由家庭医生团队开展签约服务的试点村和仅由村医开展签约服务的非试点村居民进行调查,通过对比研究评价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实施效果。结果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总得分试点村(-0.95)高于非试点村(-2.26),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移情性5个维度得分试点村(分别为-0.87、-1.15、-1.05、-0.70、-0.98)均高于非试点村(分别为-1.22、-2.54、-2.85、-2.14、-2.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点村5个维度中可靠性得分最低(-1.15),单项上家庭医生治疗费用低廉、诊疗准确有效得分最低(-1.52)。此外,78%的调查对象认为卫生院和卫生室药品种类不全、数量少。结论 农村地区开展家庭医生团队服务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但也存在不足,应进一步降低收费、提高诊疗水平、增加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种类和数量,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和评价我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效果,促进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动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方法:随机抽取四川省7个地级市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对象429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40.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教师、公务员、管理人员及文化程度高者知晓率高;居民健康行为形成率为91.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和健康知识知晓者健康行为形成率较高.结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健康知识的提高有助于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牛成成  张瑞明  尤青海 《安徽医药》2016,37(8):1050-1052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结合多媒体教学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03名护生全部参加多媒体教学并采用抛币法随机分成PBL组(n=56)和对照组(n=47)后进入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习,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观察实习的总体印象、满意度和出科考试成绩。结果 PBL组总体印象优于对照组;满意度调查显示PBL组满意度为89.29%,与对照组(65.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L组总得分、选择题得分和非选择题得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生的操作考试合格率(91.09% vs 89.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结合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满意度以及教学成绩,值得在CSSD护理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张澄  徐辉  吴珊  杨小东  朱启星 《安徽医药》2022,26(5):921-924
目的了解安徽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全省癌症防治健康宣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安徽省合肥、黄山、宿州三市城市和农村地区共计2 208位18岁以上居民开展癌症防治核心知识问卷调查,采用四格表χ2 检验、趋势χ2 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总体核心知识知晓率为63.5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OR=2.12,95%CI:1.90~2.30)和女性(OR=1.54,95%CI:1.22~1.92)是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合格的有利因素。结论通过对合肥、黄山、宿州三市居民的调查推论,安徽省居民癌症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尚可,不同人群知晓率存在差异,建议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以不断提高居民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地流动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某地2012年1月-2013年1月调查的1000例流动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实施情况,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计划生育公共服务整体认知情况,常住居民的认知度高于流动人口;接受避孕节育类项目的人数比例较高;流动农村人口普遍关注生殖健康的保健、家庭个人发展以及子女成长发展;流动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为39.3%。结论通过对公共服务的理念、内容、形式、职能、以及机制等方面进行改善,能有效提高流动农村人口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城乡居民被动吸烟状况及对公共场所实行禁烟规定的认知态度,为南充市禁烟法的普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四川省南充市城乡15岁及其以上常住居民1 434人为调查对象,用统一规格的调查表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中被动吸烟率为85.28%,对控烟法的知晓率为70.99%,城市高于乡镇和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468,P=0.000),仅有6.91%的被调查者认为四川省南充市禁烟令很有效,46.04%的被调查者认为作用微小,四川省南充市控烟宣传不够。结论四川省南充市城乡居民被动吸烟的水平较高,对禁烟法律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应加强四川省南充市城乡禁烟、控烟的健康教育,普及禁烟法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零差率”政策对社区居民诊疗行为的影响,评价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后的901名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居民对药品“零差率"政策的知晓情况、就医行为的变化、用药行为变化及对此项政策的满意度等。结果:调查对象对基本药物制度有较高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对基本药物制度满意率为91.8%,而对药品“零差率”的知晓率不是很高。结论:药品“零差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药费用、使患者在就医的流向上发生了变化。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足,例如宣传力度不够、药品种类和数量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在校学生、流动人口、高危人群等5类人群中实施不同梅毒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方法的效果及梅毒防治知识基线知晓情况。方法随机抽取5类人群1172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和8道梅毒防治知识题目。对5类人群分别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干预,于干预前、后一月进行A、B两种问卷调查,对效果作出综合评价。结果 5类人群不同梅毒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收到较好效果,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61%提高到干预后94%;目前人群梅毒防治知识基线知晓率61%。结论①对不同的人群采取多种有针对性的梅毒防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可有效地保证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②目前山东省某市梅毒防治知识基线知晓率较低,需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宣传。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Community pharmacy is an industry undergoing a transformation, evolving from a traditional product supply orientation to a business capable of incorporating service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is used to understand how pharmacies' capacity can be built to provide services and identify key areas needing improvement.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needs of pharmacies that were important and the elements requiring improvement when implementing and delivering services.MethodsA mail survey of 2006 Australian community pharmacies was used to identify needs for service implementation. A 25-item scal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mportance (importance measure) of the items and the level of improvement (improvement measure) when implementing services. An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assess the construct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ResultsResponses were received from a total of 395 community pharmacies, with 355 usable responses (17.7%). Factor analysis yielded 3 factors on the importance measure, explaining 42.6% of the variance: (1)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item loading range 0.749-0.455; Cronbach's α 0.806), (2) people and processes (0.829-0.392; 0.713), and (3) service awareness and infrastructure (0.723-0.310; 0.705). For the improvement measure, 46.9% of the variance was explained by 3 factors: (1) planning,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awareness (0.827-0.447; 0.858), (2) infrastructure (0.900-0.637; 0.822), and (3) people and processes (0.903-0.311; 0.707).ConclusionsThe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gaps in the capacity of community pharmacy that could be addressed through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program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was useful in highlighting the key areas for stimulating change.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services and sustain service delivery, more sophisticated planning and performance monitoring systems are required, supported by changes to infrastructure and staff mix. The critical area for policy makers is the speed at which programs can be restructured to include these issues to encourage the widespread implementation of servic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和评估新医改政策背景下北京、成都、兰州居民家庭药品可及性及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北京、成都、兰州共抽取750户家庭进行入户调研。结果 共收集有效问卷727份(北京281,成都207,兰州239)。北京、成都、兰州分别有26.3%、48.3%、35.6%家庭过去两周内有急性病患者,86.0%,91.2%,94.5%的患者能按医嘱服药;27.7%,40.2%,39.7%的患者服用了抗生素。71.9%,59.4%,66.5%家庭有慢性病患者,89.9%,93.0%和70.0%患者能按医嘱服药。此外,被调查家庭90.0%,93.7%,91.2%有药品储备;成都和兰州分别有59.4%和71.6%的家庭能够在15分钟内到达最近公立医疗机构,北京只有23.8%。结论 三城市家庭药品可及性较之前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问题,相关部门应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提高居民对药学服务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家庭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和支付方式,切实提高居民看病就医获得感和家庭药品可负担性水平。  相似文献   

18.
孙昕  邹胜男  丁宏 《安徽医药》2020,41(9):1095-1099
目的 分析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投入与产出效率,为区域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安徽省16个市2011~2017年的卫生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算。结果 2011~2017年,皖北年均总体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0.976、0.983)均高于皖南(0.937、0.941)、皖中(0.902、0.913);皖南年均规模技术效率(0.996)高于皖北(0.993)、皖中(0.989)。结论 安徽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应继续落实落细分级诊疗,打造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构建现代化公立医院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
BackgroundFentanyl test strip (FTS) programs are designed to promote fentanyl awareness and reduce overdose risk by providing people who use drugs (PWUD) with a method of testing drugs for the presence of fentanyl prior to use. In 2018, two large syringe services programs (SSP) in the U.S. Mid-Atlantic—one in Baltimore City, Maryland and one in the state of Delaware—began distributing FTS. We evaluate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se programs.MethodsA convenience sample of SSP clients was surveyed in Baltimore City (urban) and Delaware (urban, suburban and rural) to assess FTS utilization patterns and drug use behaviors. Data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in 2019.ResultsWe surveyed N = 123 PWUD in Baltimore and N = 102 in Delaware. Collectively, 20,000 strips were distributed over six months. In both locations, high FTS utilization was reported (70% in Baltimore; 77% in Delaware) and clients reported testing a range of drugs including heroin, fentanyl and cocaine. Following utilization, 23% and 69% of respondents in Baltimore and Delaware adopted risk reduction behaviors (e.g., using less than intended, going slower, doing tester shot, asking someone to check on them). When asked about their level of interest in future FTS use, 49% and 74% reported being interested or very interested, respectively.Conclusion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FTS programs could be helpful in promoting fentanyl awareness and risk reduction among PWUD and in monitoring the evolving drug supply in areas where comprehensive community-based drug checking programs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