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对急性疼痛小鼠镇痛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C57小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A组)、地佐辛组(B组)、帕瑞昔布钠组(C组)、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组(D组),每组10只。各组分别给予腹腔注射无菌双蒸水0.2mL;地佐辛5mg/kg;帕瑞昔布钠10mg/kg;地佐辛3mg/kg联合帕瑞昔布钠10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3d,第3天给药15min后.制作扭体法和甲醛疼痛模型,观察小鼠痛阈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小鼠扭体次数和舔足时间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B组小鼠明显减少了扭体次数和舔足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D组小鼠扭体次数和舔后足时间显著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和帕瑞昔布钠均可以有效缓解小鼠急性疼痛,地佐辛的镇痛作用较帕瑞昔布钠明显,而地佐辛联合帕瑞昔布钠能进一步增强镇痛效果,且可以减少地佐辛的用药量。  相似文献   

2.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对七氟烷MACBAR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氟比洛芬酯、帕瑞昔布钠和局麻药利多卡因对七氟烷阻滞肾上腺素能反应呼气末肺泡内最低有效浓度(MACBAR)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在20~50岁的择期行耳部或甲状腺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七氟烷组(R0)、利多卡因组(R1)、氟比洛芬酯组(R2)和帕瑞昔布钠组(R3),每组20例。麻醉诱导用异丙酚2 mg?kg-1、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瑞芬太尼1 μg?kg-1输注诱导气管插管后,吸入七氟烷。R0组单纯吸入七氟烷至切皮;R1组在诱导时给予利多卡因1 mg?kg-1负荷量,再以20 μg?kg-1的速度持续泵注;R2组和R3组分别在切皮前给予氟比洛芬酯1 mg?kg-1和帕瑞昔布钠40 mg。采用改良上下交叉点法(up-down)根据患者心率或平均动脉压观察对七氟烷浓度的变化。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前2 min、1 min、切皮时、切皮后5 min中每分钟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及七氟烷浓度。根据平衡点后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值,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呼气末七氟烷浓度,即为每组的MACBAR。结果:4组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构成比男女、麻醉诱导前基础心率、麻醉诱导前平均动脉压、手术类别比较无明显差别。4组患者切皮前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较麻醉诱导前均有显著下降,但无显著差异。R0组MACBAR为(4.63±0.08)%;R1组为(2.67±0.08)%;R2组为(3.33±0.08)%;R3组为(3.80±0.11)%,与R0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4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以降低七氟烷MACBAR,氟比洛芬酯强于帕瑞昔布钠,但弱于与利多卡因。  相似文献   

3.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肛门、直肠术后疼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肛门、直肠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麻醉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24小时镇痛效果明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前镇痛使用帕瑞昔布钠可减轻肛门、直肠手术后的疼痛。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观察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用于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P、D两组各30例;术毕缝皮时P组静注帕瑞昔布40mg,D组静注地佐辛5mg。观察并记录两组镇痛给药后2、4、8、12、24h的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并记录镇痛给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2、4、8、12、24hVAS评分比较,P均〉0.05;两组用药后2、4、8hRamsay评分P〈0.05。P组用药后出现恶心和头晕的例数比D组多(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用于金属骨小梁重建系统治疗股骨头坏死术后镇痛效果均较好,帕瑞昔布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大肠癌切除术患者的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及细胞免疫功能影响。方法择期行大肠癌切除术的患者40例,年龄41-67岁,体质量53~82kg,ASA分级I或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n=20):P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为5mL),N组给予生理盐水5mL。测定二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min(T0)、切皮后2h(T1)、术毕(T2)和术后24h(T3)时,采外周静脉血样,测定血浆CRP及T淋巴亚群CD3+、CD4+、CD8+和自然杀伤细胞的水平,计算CD4+/CD8+。结果与T0比较,P组及N组T2时CRP水平升高(P〈0.05);P组T2、T3时IL-6降低(P〈0.05);N组T2时CD3+、CD4+、CD4+/CD8+、NKcell降低(P〈0.05)。与N组比较,P组T2、T3时CRP水平升高(P〈0.05),T2时CD3+、CD4+、CD4+/CD8+、NKcell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腹腔镜大肠癌切除术患者CRP的释放起降低作用,对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小,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赵晓亮  张立 《中国医药》2013,8(10):1445-1446
目的比较应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妇科患者开腹术后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血清浓度。方法60例行全身麻醉下择期妇科开腹手术的患者,按民族分为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各30例。麻醉诱导前30min均给予帕瑞昔布钠40mg。分别记录2组患者术前(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6h(T2)、术后12h(T3)和术后24h(T4)血清IL-6和IL-10的浓度以及2组患者T1、T2、T3和T4的视觉模拟评分(VAN)。结果与汉族组相比,维吾尔族组在T1时点IL-6浓度明显降低[(35.4±10.1)ng/L比(38.7±8.9)ng/L](P〈0.01),IL-10浓度明显增高[(35.7±2.8)ng/L比(28.1±4.3)ng/L](P〈0.01);在T2时点,IL-6浓度降低[(30.6±8.2)ng/L比(34.7±7.6)ng/L](P〈0.05)。维吾尔族组在T1、T2时点VAS评分[分别为(2.8±2.1),(5.8±2.5)分]低于汉族组[(4.9±3.3)、(6.3±2.1)分](P〈0.05)。结论术前30min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维吾尔族患者与汉族相比在术后6h内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炎症介质IL-6的释放,适用于疼痛刺激较剧烈的中型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妇科手术患者应用喉罩或气管导管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20例择期行妇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B、C共3组,每组40例。A组经喉罩吸入七氟烷,B组经喉罩吸入异氟烷,C组经气管导管吸入七氟烷。静脉注射丙泊酚1.6mg/kg、芬太尼3.3μg/kg和罗库溴铵0.6mg/kg快速诱导后,经口插入3#~4#喉罩或6.5#~7.5#气管导管。3组患者均吸入七氟烷或异氟烷、氧化亚氮和罗库溴铵维持麻醉,术中根据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心率和无创血压的变化调整七氟烷或异氟烷的浓度。密切观察患者的麻醉效能和术后的苏醒质量,以及耐受喉罩和耐受气管导管的麻醉状态。结果A组麻醉效能较B组强(P〈0.05),麻醉作用消退较B组快(P〈0.05),术后的苏醒质量较B组高(P〈0.05)。诱导后A组插入喉罩时的心血管反应、AAI低于C组插入气管导管时(P〈0.05);麻醉维持阶段A、C组的A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的七氟烷浓度均低于C组(P〈0.05)。结论经喉罩吸入七氟烷全麻的麻醉过程及麻醉效能均较吸入异氟烷理想;在相同程度的麻醉深度下,应用喉罩的七氟烷浓度低于应用气管导管者,喉罩吸入的麻醉质量更高、并发症更少;AAI监测能预防和避免术中知晓和麻醉过深。妇科手术全身麻醉以经喉罩吸入七氟烷并监测AAI等的麻醉状态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8.
袁林辉  马长华  李昌  陈勇  罗振中  连芳 《江西医药》2013,(11):1069-1071
目的评价帕瑞昔布钠对直肠癌根治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及术毕即刻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稀释成5ml),对照组各时点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记录患者术后2、6、12、24h及48h(T1-T5)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后2、6、12、24、48h及72h(T1-T6)时采集静脉血样,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CRP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2-T4时VAS评分降低,T1-T6时CRP和IL-6含量降低(P〈0.05);与T0比较,T1-T6时两组患者IL-6和CRP含量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可有效抑制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CRP及IL-6的分泌,对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瑾  王保国  刘超  黄铮  王双燕 《天津医药》2011,39(3):218-220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对神经外科开颅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和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选择择期行神经外科全麻开颅手术的患者137例,随机分为帕瑞昔布组(P组,n=72)和对照组(C组,n=65)。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插管。手术开始前10min,P组和C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40mg(10mL)或生理盐水10mL。切皮前,头皮浸润0.5%罗哌卡因20mL。调节七氟烷吸入药浓度,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基础值的-20%~10%。记录术中七氟烷吸入和呼气末浓度,术中及麻醉恢复期各时间点的MAP和心率(HR)、术中总入液量、总出液量、出血量及尿量,观察术后呼之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以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的七氟烷呼气末浓度在锯骨、剪硬膜、颅内操作时差异较大(均P<0.01)。从停止吸入麻醉到睁眼、指令运动、定向力恢复的时间P组较C组缩短(均P<0.01)。P组高血压、寒战的发生率低于C组(P<0.05或P<0.01)。结论:术前静注帕瑞昔布40mg能够显著减少术中七氟烷呼气末浓度,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恢复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朱平增  朱军  丁建强  焦岩  杨彦军  贾真 《中国药房》2012,(42):3990-3992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20例拟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术前组(Ⅰ组)、帕瑞昔布钠术后组(Ⅱ组)和对照组(Ⅲ组),各40例。均在全麻下完成手术,Ⅰ、Ⅱ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10min、术毕缝皮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Ⅲ组不使用帕瑞昔布钠;术毕均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监测各组在术后2、6、12、24、48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与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Ⅲ组比较,Ⅰ、Ⅱ组术后6、12、24、48h时VAS评分低(P〈0.05),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术后6、12h时Ⅰ组VAS评分低于Ⅱ组(P〈0.05);与Ⅲ组比较,Ⅰ组寒战发生率低(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患者镇痛效果良好,降低了患者自控镇痛泵按压频次,减少了不良反应,术前应用较术后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