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线粒体复合体Ⅲ抑制剂抗霉素A(AMA)对巨噬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AMA 0.0005,0.05,0.5,5和10 mg·L-1与RAW264.7巨噬细胞分别作用2,24和48 h后,WST-1法检测巨噬细胞增殖;AMA 0.0005,0.05和0.5 mg·L-1与RAW264.7作用2 h后,定量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作用;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P38蛋白磷酸化水平;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一氧化氮含量。结果 AMA作用2 h对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当作用时间延长到24和48 h后,可显著抑制RAW264.7巨噬细胞增殖(P<0.01)。AMA作用2 h可显著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活性氧(P<0.01),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1)。AMA可增强RAW264.7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功能,显著降低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介质一氧化氮的产生(P<0.01)。AMA显著诱导MAPK P38磷酸化(P<0.01)。结论 AMA能够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线粒体损伤,增强巨噬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吞噬功用,降低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可能与激活MAPK P38磷酸化,进而激活MAPK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TY501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设置空白组,脂多糖(LPS)1μg/mL处理组(模型组),LPS1μg/mL加80、40、20、10μg/mL药物处理组(受试药物TY501,对照药物泼尼松龙、甘草次酸、吡罗昔康),每组设置4个复孔在给药刺激24h后按照CCK-8试剂盒说明测定各药物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TY50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33μg/mL,泼尼松龙IC50为1571μg/mL,甘草次酸IC50为31μg/mL,吡罗昔康IC50为14187μg/mL。结论甘草次酸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甘草次酸衍生物TY501也可抑制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增殖,在同等质量浓度条件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程度强于泼尼松龙,弱于甘草次酸,表明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TY501对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蛇六谷葡苷露聚糖(KGM)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KGM对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观察巨噬细胞形态的变化;采用吞噬中性红和流式细胞仪测FITC-dextran的方法检测KGM处理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活性;采用Griess法测定NO,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IL-1β和TNF-α等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qRT-PCR法检测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相关基因iNOS,IL-6,TNF-α,IL-1β,TLR4,My D88,TRAF-6,TRAM和NF-κB等的表达。结果 KGM在50~400 mg·L~(-1)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没有细胞毒性。KGM处理24 h后,RAW264.7细胞体积增大,胞内颗粒小泡增多,呈不规则多边形,部分细胞伸出伪足,表现为典型的激活态;中性红吞噬实验和流式测定FITC-dextran实验结果表明,KGM 50~200 mg·L~(-1)能显著提升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吞噬活性,与对照组相比,KGM 100 mg·L~(-1)分别使细胞吞噬活性提高101.4%和404.3%。Griess法检测表明,KGM能显著增加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合成和释放NO,其中KGM100 mg·L~(-1)处理组细胞NO含量与LPS 5 mg·L~(-1)作用相当,与对照组相比,NO含量提高318.1%。ELISA检测表明,KGM 50~200 mg·L~(-1)能诱导RAW264.7细胞分泌IL-6,TNF-α和IL-1β等细胞因子,与对照组相比,KGM 100 mg·L~(-1)明显使细胞因子分泌量分别增加415.5%,158.6%和458.0%(P<0.01)。qRT-PCR的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KGM组IL-6,i NOS,TNF-α,IL-1β,TLR4,My D88,TRAF-6和NF-κB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表明KGM可以激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核转录因子NF-κB和TLR4。结论 KGM对小鼠巨噬RAW264.7细胞具有免疫调节活性,能够显著提升小鼠细胞RAW264.7的吞噬能力,促进分泌与释放NO和TNF-α等相关细胞因子,推测可能是通过激活TLR4/My D88/NF-κB信号通路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紫贻贝免疫活性肽的酶解制备工艺。方法 本研究以紫贻贝(Mytilus edulis)为原料,选用五种不同的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以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制备紫贻贝免疫活性肽(Mytilus edulis immunomodulatory peptides, MIP),同时采用CCK-8和中性红吞噬实验对其免疫活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胰蛋白酶为最适蛋白酶,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43.7 ℃,pH 8.9,时间3.2 h,加酶量3000 U/g。在此条件下,100 μg/mL 的MIP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相对增殖率为92.4%。CCK-8结果显示,MIP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且能显著促进细胞增殖。当MIP浓度为100 μg/mL时,中性红吞噬指数可提高至1.22。同时,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MIP可以刺激细胞分化形成伪足,细胞形态以不规则多边形为主。由此可知,MIP 对RAW264.7细胞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否与其影响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和活性改变有关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明胶酶图分析方法观察MCSF和(或)PD98059对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MMP9活性的影响;Westerblot检测MCSF和(或)PD98059对体外培养的RAW264.7细胞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MCSF能增强RAW264.7细胞MMP9的活性,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同时MCSF也呈时间、浓度依赖性促进pERK1/2的表达;PD98059不仅阻断了ERK1/2的磷酸化,而且也降低了MMP9的活性。结论MCSF可诱导RAW264.7细胞MMP9的活性增加,其机制可能与MCSF激活MAPKERK1/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原代和传代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10,100和1000nmol.L-1的MC-LR,同时以巨噬细胞株RAW264.7为对照,分别采用中性红吞噬实验和二氢罗丹明123探针检测实验,测定细胞吞噬活性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结果MC-LR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浓度依赖的抑制作用。当MC-LR浓度高于10nmol.L-1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胞内ROS水平也明显降低。但MC-LR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内ROS水平均无明显影响。结论MC-LR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ROS水平,原代巨噬细胞对MC-LR的敏感性高于传代细胞RAW264.7。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牛膝-杜仲药对的抗炎作用。方法将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牛膝组(800μg/mL)、杜仲组(800μg/mL)和牛膝-杜仲药对低、中、高浓度组(400、800、1 600μg/mL),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培养6 h后,空白组继续加入培养基,模型组加入10μg/mL脂多糖(以复制炎症模型),其余各组加入相应药物和10μg/mL脂多糖。检测各组细胞中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并采用金氏公式评价牛膝、杜仲的联合作用;检测细胞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的表达水平和NF-κB p65、IκB激酶(IKK)、p38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 N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i NOS、COX-2蛋白表达水平和NF-κB p65、IKK、p38 MAPK、ERK、JNK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牛膝-杜仲药对干预后,细胞中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上述蛋白的表达水平或磷酸化水平大部分显著逆转(P<0.05或P<0.01),且牛膝-杜仲药对具有协同作用。结论牛膝-杜仲药对对RAW264.7细胞具有协同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APTA-AM对RANKL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能力的影响以及其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建立RANKL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的实验模型。应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法检测RANKL诱导的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和存活的能力及BAPTA-AM对其的抑制作用;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ERK1/2和p38MAPK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结果 RANKL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胞质内可见多核,并能分化成为破骨细胞。不同浓度的BAPTA-AM(1、2μmol·L-1)对破骨细胞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随着浓度增加能明显地降低TRAP阳性细胞数目。RANKL对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ERK1/2和p38MAPK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诱导胞质ERK1/2和p38MAPK磷酸化,而不同浓度的BAPTA-AM可明显地抑制这种磷酸化作用。结论 BAPTA-AM能明显地抑制RANKL诱导的小鼠骨髓巨噬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ERK1/2和p38MAPK信号蛋白介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野生云芝多糖水溶性新组分CVPS-B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骨调素(OPN)基因表达的影响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用RT-PCR检测CVPS-B对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OPN基因表达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测定AngⅡ(1μmol.L-1)诱导RAW264.7细胞p38MAPK转录因子-激活转录因子2(ATF2)表达的时间模式;用Western blot测定CVPS-B对RAW264.7巨噬细胞p38MAPK及其转录因子ATF2磷酸化表达的影响。结果CVPS-B(10mg·L-1)在AngⅡ(1μmol·L-1)刺激前30min加入培养基抑制作用最明显,共同孵育12h,抑制率达到50.3%(P<0.01);不同浓度CVPS-B1、10、50mg·L-1在AngⅡ(1μmol·L-1)刺激前30min加入培养基,共同孵育12h,其抑制率分别为13.8%、41.2%(P<0.01)及63.7%(P<0.01)。不同浓度CVPS-B及SB202190预孵12h,SB202190在5μmol·L-1(高浓度)时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相反,CVPS-B在10、50mg·L-1(高与低浓度)时均不能明显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表达。CVPS-B能明显抑制ATF2的磷酸化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且,SB202190加CVPS-B在低剂量时(SB2021901μmol·L-1加CVPS-B10mg·L-1)也能明显抑制ATF2的磷酸化表达。结论CVPS-B能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OPN基因表达。CVPS-B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转录因子ATF-2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血红铆钉菇多糖对RAW264.7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小鼠的巨噬细胞进行复苏培养,制备细胞悬液,设置空白对照组以及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红铆钉菇多糖(CRPS25-Ⅱ)组(1、20、40、80和160 μg/ml)。采用MTT法测定血红铆钉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细胞毒性;采用RT-PCR法检测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免疫调节因子IL-6和TNF-α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的NF-κB信号通路中p-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证明血红铆钉菇多糖在1~160 μg/ml的范围内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CRPS25-Ⅱ质量浓度在1~160 μg/ml可提高细胞因子的分泌量,从而促进细胞因子IL-6和TNF-α的mRNA表达;CRPS25-Ⅱ可促进p-P65蛋白的磷酸化,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促进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1~160 μg/ml浓度范围内均可促进p-P65蛋白的增加,1~40 μg/ml呈上升趋势,40~160 μg/ml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结论 血红铆钉菇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无毒性,且可以促进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分泌以及激活NF-κB信号通路,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头孢唑林对阿米卡星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 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对奈替米星在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12例受试者在单剂量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单用组)或奈替米星加头孢他啶(联用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及尿液中奈替米星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及尿药回收率. 结果 单用、合用头孢他啶后奈替米星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单用组AUC0-t,t1/2β,CL与0~24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2.93±5.58) mg&#8226;L-1&#8226;h、(3.68±0.33) h、(4.49±0.53) L&#8226;h-1与72.22%,联用组分别为(71.81±8.03 )mg&#8226;L-1&#8226;h、(5.06±0.57) h、(2.95±0.37) L&#8226;h-1与5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后,其消除过程减慢,连续应用可能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二者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奈替米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AMK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健康者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蛋白结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甲硝唑对孢噻肟钠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游离药物浓度,比较未加和加入甲从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头孢噻肟钠的超滤回收率为99.1%,未加及加入甲硝唑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2.2%和30.8%。结论: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半胱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升温法研究半院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紫外检测波长为243.5 nm。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能增加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在 20℃,PH 2.0的条件下,含有 2%和 3%的半胱氨酸的抗坏血酸溶液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 84.814 kJ/mol和 102.834 kj/mol,有效期分别为1. 015 a和 3.154 a。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系统总结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药物经济学相关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和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MEDLIN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纳入2009—2016年托伐普坦药物经济学评价相关的中英文文献,并依照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评价框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结果:纳入的6篇药物经济学文献中,其中5篇为随机双盲研究,4篇为前瞻性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使用托伐普坦治疗与住院时间、节约潜在成本的关系,以及相比安慰剂的临床疗效和成本-效果分析。结论:托伐普坦治疗低钠血症的心衰患者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患者,相较于传统治疗,其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好的成本-效果优势,且对于严重低钠血症患者,该优势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张斌  汪华蓉  康纪平  李秋波  冯晓科 《中国药房》2008,19(16):1224-1225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随机交叉空腹或摄取碳水化合物后单次口服加替沙星胶囊17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空腹组、摄食组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e(4·00±0·84)、(3·98±1·10)h,tmax(2·29±1·08)、(3·45±2·00)h,Cmax(6·06±0·87)、(4·46±2·10)μg·mL-1,AUC(0~t)(56·74±10·80)、(45·99±6·47)μg·h·mL-1(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口炎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更昔洛韦5mg/(kg·d),对照组予利巴韦林10mg/(kg.·d),疗程均为3~5d。结果:治疗组热退及疱疹消退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小儿疱疹性口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在不孕不育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200例不孕不育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参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子宫输卵管造影术进行治疗,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通液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的通畅情况;对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为90.0%,高于参照组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3~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为75.0%,高于参照组的3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治疗不孕不育可以有效的对患者输卵管的通畅情况进行改善,并且患者术后3~12个月的妊娠情况明显提高,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不孕不育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